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灵敏度分析是武器系统效能分析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针对正交试验的不足,在分析了弹道修正弹系统效能的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均匀设计的弹道修正弹系统效能的回归模型。通过对模型求导得到了命中概率对各参数的灵敏度表达式,并进行优化分析,得到了系统效能参数的最优组合以及最优区间,研究结果可作为弹道修正弹参数优化设计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弹簧作为引信中常用的储能源,是影响引信可靠性的重要零件,而引信失效会形成重大安全隐患。为了准确预估某引信弹簧贮存期间的可靠度变化,提出了一种基于修正Arrhenius模型的多元正态可靠性评估方法。以应力损失率和永久变形率作为性能参数,设计了恒定应力加速退化试验,获取弹簧在120℃、130℃、150℃和160℃下的退化数据,并采用Anderson-Darling统计量验证退化量的最优分布为正态分布。根据修正的Arrhenius方程,得到弹簧在贮存温度下的退化轨迹曲线。基于多元正态分布建立弹簧贮存可靠度模型,分析弹簧贮存期间的可靠度变化特点。通过与其他可靠度模型对比,该模型预估结果更准确,可为引信的视情维修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采用基于落点预测的方法,对脉冲修正控制进行研究。简化弹道模型;建立脉冲修正控制算法,包括发动机启控条件、选择算法、理想启控方位角和等效脉冲修正力等;以落点偏差为评判依据,分析多因素耦合对脉冲修正效能的影响,包括发动机个数、修正力大小与作用时间、修正阈值及弹体滚转速度等。通过仿真,证明该控制算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武器系统效能指数幂函数基本定理的修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武器系统效能指数幂函数基本定理,深入分析了武器系统效能指数随武器性能参数变化的可能规律,完善了武器系统效能指数幂函数基本定理的前提条件,修正了基本定理关于幂指数ωi≤1的关键结论.为研究武器作战效能指数与决定其各因素之间的函数关系,寻找合理的函数结构,建立统一、科学的作战效能指数理论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在分析高重频脉冲信号特征的基础上,基于被动导引头前端工作流程研究了高重频脉冲的干扰机理,建立了干扰效能评估指标并仿真验证了分析结果。结果表明,前端模拟器件产生的瞬态响应和非线性失真是高重频干扰发挥效能的重要原因,合理设置信号参数可改善干扰效果。  相似文献   

6.
基于摄动理论的落点预测算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弹道修正控制系统需要实时进行落点预测的问题,分析了脉冲弹道修正弹弹道特点以及脉冲发动机点火条件,并根据摄动理论,提出了一种快速落点预测算法。该算法通过对标准弹道和扰动弹道的解算获取样本点,采用回归方法求解落点预测模型。并基于该落点预测算法,设计了一种适用于简易修正弹的弹道修正方案。六自由度弹道仿真结果表明,该落点预测算法精度达到控制系统的精度要求,采用该控制方法的弹道修正弹,落点散布误差也大幅降低。  相似文献   

7.
身管是火炮延寿的重点研究对象.运用Ansys Workbench软件对火炮实弹试验和脉冲激光加热身管试验的受热规律进行了仿真,得到两种情况下身管温度变化规律,通过对比分析发现两者温度变化规律相符.由此设计了脉冲激光加热系统,用于研究身管受脉冲高温时的温度变化规律,并进行了试验.通过对比发现仿真规律与试验结果相符,验证了...  相似文献   

8.
在自制新型对称双螺杆泵的基础上,为了检验设计制造的合理性,验证技术性能参数的科学性,搭建了试验台架,对该泵的流量、扬程、推力、噪声、振动、水压、电功率等进行了试验和测量,并对试验数据进行了分析。试验及其分析结果表明:相对罗茨泵、齿轮泵等传统型容积式泵,新型对称双螺杆泵的设计和制造是合理的,其技术性能参数更加优越,可用于要求空间小、噪音低、压头高、流量大的场合。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零飞试验在舰炮武器系统试验中的作用,以舰炮跟踪真实目标获取的零飞误差数据为基础,建立了直接命中体制反导舰炮武器系统的仿真模型,在较接近真实的条件下模拟计算了舰炮武器系统的射击效能,给出了某舰炮武器系统的命中概率和毁伤概率的仿真计算结果。计算结果与实弹射击结果接近,表明该仿真方法不仅可以预测武器系统零飞试验后的系统精度,还可以验证射击试验结果的置信度。  相似文献   

10.
红外成像系统对目标的探测能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红外热成像系统实验室综合性能参数MRTD(最小可分辨温差 )在实用条件下的修正 ,提出了实际计算目标探测概率的具体方法和步骤 ,此方法可用来定量评价目标的可探测性和目标隐身技术措施及设计方案的效能。  相似文献   

11.
激光推力器液体工质注入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质注入系统是液体推进剂激光推力器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设计并加工了一套脉冲式液态工质注入系统,解决了工质注入和激光脉冲输出同步的问题;并实现了用相位多普勒粒子分析仪对脉冲式雾化液滴性能参数的测试。  相似文献   

12.
针对目标燃气轮机实际运行特性参数难以获取的问题,首先在应用相似理论对参考燃气轮机的特性参数进行变换和修正的基础上得到了目标燃气轮机的近似特性数据;其中,采用容积惯性法对目标燃气轮机各主要部件进行了动态仿真,得到了该型机主要性能参数的变化规律,所得结果与厂家提供的数据一致。  相似文献   

13.
针对脉冲修正弹自身控制离散不连续特征,开展了脉冲修正弹脉冲控制参数优化设计方法研究。考虑到脉冲成本和精度的双重要求,选择以脉冲发动机工作次数和脱靶量最少为双目标函数,并在风干扰的条件下,提出了以脉冲控制时间间隔为离散脉冲控制参数设计变量建立优化模型,以此发展了一种改进型递减惯性权重粒子群优化脉冲控制参数的方法,提高了修正参数优化收敛速度。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快速有效地获得最优解,为在干扰条件下寻找最优的脉冲修正参数和脉冲工作方式提供了一种优化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4.
以Matlab/simulink为工具,对相位干涉仪快速准确获取窄脉冲目标雷达的角信息问题进行了仿真研究。研究表明,相位干涉仪快速、准确获取窄脉冲目标雷达角信息的基本能力主要取决于鉴相器中低通滤波器截止频率的设计,并给出了截止频率的设计公式。此外,还对读取相关信息的时机和方法等问题进行了研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5.
超宽带冲激脉冲回波检测是超宽带雷达探测目标的关键,检测效能的高低将决定超宽带雷达的应用.在传统二重相关匹配滤波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双二重相关匹配滤波技术.分析了双二重相关匹配滤波技术的检测原理,建立了超宽带冲激脉冲串回波信号模型,对比了不同信噪比下2种接收技术的仿真结果,仿真结果表明接收技术改进后能进一步抑制噪声,提高信噪比.研究对超宽带雷达接收机的设计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基于Lambert算法的脉冲精确变轨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Lambert问题的求解多以二体假设为基础,从而对精确轨道控制带来不利影响.提出了一种脉冲修正策略,建立了考虑摄动影响的航天器轨道动力学计算模型,在Iambert算法基础上,通过拟牛顿法对变轨脉冲进行修正,消除终端状态误差,从而获得精确的变轨脉冲.将该修正策略用于固定时间精确变轨问题,建立了两层规划模型,并通过算例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末修迫弹修正效果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脉冲控制迫弹末修原理简单介绍的基础上,在六自由度弹道模型上进行了蒙特卡洛仿真打靶试验。分析在落点预测导引模式和XZ追踪导引模式下,脉冲启控时刻、脉冲个数和修正模式对修正效果的影响,并对两种导引模式修正原理和特点进行详细的对比分析,得到两种导引模式下确定脉冲参数的原则。  相似文献   

18.
脉冲修正弹控制参数粒子群优化算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脉冲修正弹自身控制离散不连续特征,开展脉冲修正弹脉冲控制参数优化设计方法研究。考虑到脉冲成本和精度的双重要求,选择以脉冲发动机工作次数和脱靶量最少为双目标的函数。在风干扰条件下,提出以脉冲控制时间间隔为离散脉冲控制参数设计变量建立优化模型,以此发展一种改进型递减惯性权重粒子群优化脉冲控制参数的方法,提高修正参数优化收敛速度。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快速有效地获得最优解,为在干扰条件下寻找最优的脉冲修正参数和脉冲工作方式提供一种优化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9.
针对航天测控系统在复杂电磁环境下的抗干扰效能评估问题,以直扩/跳频混合扩频测控系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系统基本结构和主要性能参数,从信号捕获、跟踪测量、数传通信3个能力视角出发,构建了一种多性能参数结构约束的抗干扰效能评估指标体系,有效解决了传统指标体系中各指标之间一致性模糊、属性分散的缺点。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的评估需求,提出了最大效能和最小代价2种评估指标体系选择模式,分别建立了基于层次分析法(AHP)的综合抗干扰效能评估模型和基于灰色关联法的抗干扰系统参数优化选择模型,通过仿真分析验证了模型在抗干扰评估和系统参数优化选择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作战模拟评估方法能够有效表达战场上不同作战体系间的协同和对抗关系,适合现代作战效能评估要求。基于兵棋推演的作战效能评估方法强调人的指挥控制、突出后装保障、体现体系作战的整体效应。其基本思路是运用探索性仿真实验分析方法设计少数几个有代表性的推演方案进行详细推演,获取结果数据后分析挖掘,得出作战效能评估结论。可分为推演前准备、正式推演、推演后统计分析三个阶段。具体案例验证了该评估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