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蓝天,白云,黑土,绿树。张云江面对着多情的黑土地,舒心地笑了。在他的身旁,是一座崭新的校舍,绿树成荫,百花正在盛开;在他的身后,是一片硕果累累的果园和大片成熟的庄稼……这就是近几年远近闻名的黑龙江省拜泉县国富镇清洁村。 时光追溯到六年前的春天。当地流传着一首顺口溜:“清洁村破草房五间,每日债主不离门,干部  相似文献   

2.
二郎山并没有二郎神的传说,只因为有一对郎氏民兵兄弟承包这座山后,给荒山穿上了绿装。人们才叫他二郎山。二郎家住辽宁省朝阳县二十家子镇文家沟村。他俩是叔兄弟,哥哥叫郎树新,弟弟叫郎树军,都是文家沟村民兵连的基干民兵。1985年初,文家沟村委会对村里七座荒山进行承包,一些植被较好、土层  相似文献   

3.
李顺荣家住四川省普格县荞窝镇安木足村。改革开放后,李顺荣从拉马车起步,现已建有私营电站1座和1个砖厂,是普格县有名的少数民族企业家。2003年1月16日,他被选为县第十一届人民代表。  相似文献   

4.
在四川省绵阳市内,有一座风光秀丽,环境优雅的大山,名叫富乐山。著名抗日爱国名将、原国民党第二十九军军长宋哲元将军之墓就坐落在这里。宋哲元,1885年10月30日出生在山东省乐陵市城西北赵洪都村。他的父亲宋湘及虽满腹经文,但不诸农事,加之连遭水灾,以致家境窘困.宋哲元7岁时,他的父亲开始教他读书识字,给他灌输爱国主义思想,讲述汉高祖、唐太宗、明太祖及管子、晏子、诸葛亮、岳飞  相似文献   

5.
走进北马冢,"一排排欧式建筑、一座座高大的厂房、一组组惊人的数字、一幅幅醒目的国防宣传画、一块块金灿灿的奖牌、一个个脸上写满笑意的村民……"到处洋溢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喜人景象。是什么力量让北马冢村有如此魅力呢?访谈中,我们寻到了谜底:北马冢村有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民兵队伍,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主力军作用。村里有一批"明白人"北马冢村现有村民2000多人,曾一度是平山县有名  相似文献   

6.
在阿拉伯民间传说中,有一位智慧过人的阿里巴巴,他曾为劳苦群众打开了一座藏有金银的石库,给当地人们带来了幸福。然而,这毕竟是一个传奇故事。如今,在江西萍水河畔的道田村里,真正出现了一个“阿里巴巴”。他就是退伍军人、民兵连指导员吴光明。道田村地处萍水河畔的狮形山下,交通便利,但人均只有3分田,闲散劳力多。前些年,全村人均纯收入不到100元。在这块狭小  相似文献   

7.
1.“海市蜃楼?”今年初春的一天,台胞陈老先生回乡探亲,当他驱车沿着被浪花溅湿的海岸环行,抵达福建省龙海县石坑村前,远远望去,不禁惊叫起来:“海市蜃楼?”倚山临海处,烟雾飘渺中,一座占地百亩的古堡突兀眼前,气势雄伟的城墙护卫四周,十几米高的箭楼威视海疆,荫似华盖的古镕枝  相似文献   

8.
在苏南张家港这座小城镇里,许建欣——作为杨舍镇小河坝村党支部书记、民兵教导员,已上任八年了。此刻,他正躺在办公室的沙发上,盐水正有节奏地流人他的身体,周围的人们哟!不要吵醒他,我们的好书记,你安心休息吧,你太累!太累了……。 冬去春来,八个春秋,他凭着坚定的信念、不断进取的精神、超前的意识和一个共产党员强烈的事业心,使小河坝村脱贫致富,经济建设突飞猛进。连续八年被评为市双文明单位。“行行工作得先进,条条战线争第一”,这是许书记的口头禅。他上任以来,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两个文明一起抓的同时,紧抓村民兵工作不放松。如今,只要提起小河坝村的民兵工作,人们无不点头称赞。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发展与壮大这支民兵队伍,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他苦苦思索,心中有了一盘棋:把村民兵建设纳入经济建设和两个文明建设的总体规划,列入各项责任制  相似文献   

9.
在饶阳县五公镇许张保村北,一座镶嵌瓷砖的二层小楼旁边,一个占地13亩、独门大院的养殖场格外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10.
回到阔别3年的家乡,一进村口,就看见那笔直而平坦的水泥路通向村中心。这条路变了,它再也不是以前那崎岖不平的小路了,这让我大吃一惊。然而,这只是刚开始而已。随着那条"主通道",我来到了村中心。"哇!"禁不住喊了一声,眼前的情景,真是我所意料不到的,一座座新修的瓦房,两三层的小楼房代替了过去残旧的  相似文献   

11.
冻土碑     
90年代第一个大年初一,黑龙江省汤原县太平川乡兴隆村北部,一座冰雪覆盖的山脚下,聚集着一群人。人群中间有座冻土垒起的坟,坟前有座冻土垒起的碑。碑文上写着:“刘建民,公元1989年11月19日粹然离世,享年29岁,曾任村基干民  相似文献   

12.
一个农民,建一座水库,是心血来潮还是痴人说梦?山东省郯城县红花乡联伍村退伍军人、共产党员刘吉传刚提出这个想法,便遭到了家人的反对和村民的质疑。家人说:这是个无底洞,当年全村的人上阵,都没修成,靠咱一家的力更不行……村民说:他是想以修坝为名多占山场,赚大钱……  相似文献   

13.
群星灿烂     
敢给荒山披绿装在800里伏牛山腹地的河南省内乡县七里坪乡三道河村。有一位给荒山披绿装的青年民兵,他叫李秀根。相传。唐朝李世民曾到此地一座寸草不生的大山中避难,图一朝再起。夜间,李世民来到山顶上焚香祈祷:如天不灭李,望神明保佑,树绿草青。一夜间,满山树能蔽日草能藏身,成了李世民养马屯兵的天然场所,此山因而得名“驻  相似文献   

14.
在沧江和怒水之间大山深处的滇西高原上一个白族村寨里,有一位以顽强的奋斗精神、忘我的追求与不倦的探索,架起一座希望的桥梁,为自己营造了一方翱翔的蓝天的青年人。他就是新闻写作爱好者,《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经济日报》、《云南日报》等10多家报纸和杂志的特约记者、通讯员,人称“土记者”的白族民兵段发伟。  相似文献   

15.
在距宝钢150公里处的长江入海口南岸张家港市南丰镇永联村有一位曾经戎马空偬的三等残疾军人,名叫吴栋才,他带领民兵在昔日的荒沙滩上建起了一座固定资产近5亿元的村办“小宝钢”,从而使永联村跨上腾飞的骏马。在苏南,永联村威名远扬。因为他们创造了一个村能办钢厂的人间奇迹!永联村,位于长江入海口南岸东部,是1970年春天由鹿苑、  相似文献   

16.
近日,黑龙江省克山县曙光乡靠山村建起一座宽敞高大的厂房,哈尔滨市客商投资1500万元的浮石加工企业正式落户靠山村,村民们高兴得奔走相告。  相似文献   

17.
支成俊走了!临走前,他还没来得及到自己亲自组织参与栽种的林间转转,甚至没有回眸最后看一眼办公室墙上那块由国家绿化委员会颁发的"全国绿化千佳村"的奖状。 支成俊从小亲眼目睹了家乡喀斯特地貌上一片片林地变成秃岭的过程。面对残酷现实,时任贵州省盘县刘官镇水洞村村支书的他发誓一定要改变水洞村现状,并主动挑起了村民兵指导员的重任,组织民兵开始了艰难的探索。他制定了村委、承包  相似文献   

18.
初夏,驱车前往四川新都县渭水村,眼前全然不是乡村的模样,瞧:笔直宽敞的柏油路,道路两旁每隔50米就是一盏盏崭新的路灯、一株株翠绿的柳树,一座座“小洋房”就是一道道风景线;好一派都市风貌。问村民,村民自豪:这都是李书记的功劳。 三年前,渭水村是个远近闻名的“贫困村”,人均年收入不足500元,集体纯收入仅2000多元。三年后,全村实现工农业总产值7000多万元,人均年收入3100多元,集体年纯收入15万元,粮食产量连年稳中有升,一举成为省、市、县的“奔小康示范村”。谁有这般不凡的本事呢?那就是咱们的退伍军人、渭水村党支部书记李晓军。 乐当“撬门砖”  相似文献   

19.
玉兰花开     
又到了春天,在他的记忆中,那座北方的校园陷入一片花朵的海洋。一树一树洁白如鸽、宽阔如掌的玉兰花下,站着他心爱的姑娘。他常常在梦中回到那座城市,与她肩并肩地走在春天的校园。玉兰花静静开放,在他们走过的路上,风轻轻捡拾着美丽的花瓣。他已经两个春天没有回到那座城市,他也  相似文献   

20.
1976年,风华正茂的李福金从部队退伍回到吉林省通化县东来乡腰岭村,他一边参加劳动,一边参加民兵活动,不久又担任村放映员。他刻苦钻研放映技术,自费购买放映书籍,利用休息时间到乡电影管理站找老放映员指教,很快掌握了一套娴熟的放映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