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中介绍一种全双工模拟话密系统的自适应回波抵消器,该抵消器用块修正方法更新横向滤波器的系数。这种方法的收敛性能和计算效率均优于标准的最小梯度算法,且满足国际电报电话咨询委员会(CCITT)建议的回波抵消器要求G.165.  相似文献   

2.
双向通话检测是自适应回波抵消器中的一个关键问题,其检测的速度及精度将直接影响到自适应回波抵消器的收敛性能、话音质量及其对时变回波信道的跟踪能力。本文首先回顾了自适应回波抵消器中各种常用的双向通话检测算法,并对各算法的优缺点作了简单的评估。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算法收敛之正交性原理的双向通话检测算法。计算机模拟结果表明,该检测算法既能准确地检测双向通话状态,又能快速跟踪回波信道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本文详细地介绍了在对回波抵消自适应梯度算法进行计算机模拟的基础上,用 TMS32010实现的语音回波抵消器,说明了在保密机和卫星通信系统中应用情况并给出测量出性能结果。  相似文献   

4.
多径信号和背景噪声严重影响自适应时延估计算法性能,为克服此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径消除的自适应时延估计算法。该算法先通过2个FIR滤波器消除多径信号的影响,再利用自适应时延估计器来准确地进行时间延迟估计。与现有算法相比,新算法的收敛速度较快,不需要真实时延的先验信息,且在有背景噪声的影响下也能得到准确的时延估计。计算机仿真验证了新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一种自适应数字话音回波抵消器的实现方法。结果表明:用这种方法实现的数字话音回波抵消器,其性能指标完全达到G.165建议的各项指标要求。算法收敛速度快,运算复杂度低。64抽头(8ms)的回波抵消器,算法的运算量要求,最高时仅为3.8百万次浮点运算/秒,收敛后约为1.9百万次浮点运算/秒。回波抵消器用了大约9.5%工作在40MHzTMS320C31的处理时间,话音编码器用了85%。因此,回波抵消器和话音编码器可以用单片TMS320C31实现。  相似文献   

6.
传统雷达通道均衡采用自适应FIR滤波器作为均衡器,当理想脉冲响应序列很长时,其逼近效果不理想,计算量大。Laguerre滤波器兼具FIR和IIR结构的优点,通过在单位圆内固定一极点保证了系统的稳定,又因为引入了全通滤波环节,使其能够用较少的阶数逼近长脉冲序列响应。推导了Laguerre滤波器的自适应算法,并将其应用于雷达通道均衡中,仿真实验也证明了它与传统的FIR结构相比,用更少的系数获得了更优的对消比,达到了更好的均衡效果。  相似文献   

7.
多参考输入自适应IIR跳频同址干扰抵消算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多参考输入自适应干扰抵消原理,提出基于方程误差结构的多参考输入自适应IIR干扰抵消器,给出具体算法并分析其性能.提出多部跳频电台同平台装载的自适应IIR同址干扰抵消方案,并对3种算法的性能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多参考输入自适应IIR干扰抵消算法具有很好的收敛速度、收敛精度和稳定性,可以取得更好的跳频同址干扰抵消性能.  相似文献   

8.
滤波器阶数是影响卫星导航接收机时域自适应抗干扰性能和计算复杂度的核心参数。为了解决当前阶数选取严重依赖工程经验而影响分析不足的问题,分析了滤波器阶数对导航接收机时域自适应抗干扰性能的影响,可为导航接收机低复杂度时域抗干扰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撑。该分析面向不同干扰环境,分别以滤波器幅频响应和信号载噪比为评估指标,并通过仿真实验和实测对传统最小均方算法和改进型最小均方算法进行验证,提出了一种基于数字滤波器设计的自适应最优滤波器阶数的设计方法。实验数据分析表明,通过适当提升滤波器长度,可以有效提升时域自适应滤波器的抗干扰性能;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实际抗干扰需求,对滤波器阶数进行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9.
自适应噪声抵消技术是一种利用辅助或参考信号的最优滤波技术。本文选用横向结构的FIR滤波器实现自适应滤波,其算法选用最小均方(LMS)算法。应用这一技术进行了以下研究:(1) 气阀落座激励力引起的振声在缸盖内的传递特性,(2) 非周期性随机振声特性的研究和信噪比的提高,(3) 气阀漏气的振声特性和频率结构研究,(4) 提出一种单通道自适应噪声抵消方法,以高信噪比提取气阀漏气信号。  相似文献   

10.
本文较详细介绍了“超短波自适应干扰抵消器”的研制情况,文中分析了在空军对空联络指挥中,当电台多台同址架设时,出现的收发电磁不兼容产生强阻塞干扰的机理,介绍了自适应干扰抵消器的原理,并指出了样机研制中遇到的几个攻关课题,最后介绍了样机性能测试结果情况及话音抵消的实验情况。  相似文献   

11.
本文根据多帧的以空间为基础的红外(SBIR)数据为动目标探测和跟踪提出了三维(3-D)有限脉冲响应(FIR)滤波器。在Ip意义上提出一个最佳的3-D FIR滤波器设计技术,它适于上述应用。该技术是在公开发表的文章中介绍的第一种3-D FIR设计技术。提出了定向、匹配和自适应的3-D滤波技术。滤波以前,需要估计杂波均值并扣除均值。讨论了处理机动目标的定向和/或匹配滤波器的实时实现并提出了滤波器的设计方法。最后根据实际的SBIR数据进行所提出的滤波器与其他现有的3-D FIR和无限脉冲响应(IIR)滤波器的性能比较,由此说明所提出的3-D滤波器的优点。  相似文献   

12.
在卫星星间测距模拟信号仿真及实际测试中,为提高测距模拟信号精度和系统可用带宽,提出基于边界拟合Remez算法的高精度分数时延滤波器的设计算法。该算法利用Farrow结构的多项式近似思想,采用多项式拟合Remez算法设计滤波器的冲激响应边界系数,通过多相分解实现分数时延滤波器组。该算法改善了当设计的滤波器阶数较高时冲激响应边界的不连续现象,进而降低了群时延误差,提高了精度。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设计的滤波器的分数时延精度得到了提高,同时系统可用带宽提高近一倍,实现时需使用的乘法器数目也有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3.
针对不同阶数的Kalman滤波器具有不同的跟踪能力与跟踪效率之间存在的矛盾,设计了一种模糊自适应变维跟踪算法(FAVD)。该算法使用两级滤波器,根据目标机动性的变化,适当地调整滤波器的阶数,使跟踪结果快速收敛,很好地解决了矛盾。同时通过模糊推理机制,在线调节高阶滤波器的参数,使适用范围大大增强,提高自适应能力,从而使该算法可以采用较少的模型覆盖较多的目标运动模式,达到很好的跟踪滤波效果,计算量也会大大减小。通过对计算机仿真结果分析表明,提出的算法具有可靠、计算简便、快速等特点,模型滤波精度较高,并可实现实时跟踪预测,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本文提出了一种采用正交通道自适应干扰抵消器方案,对方案的算法进行了讨论,在54~86MHz范围内进行了干扰抵消器硬件实现,达到了较高的抵消比。  相似文献   

15.
自回波控制电路出现以来,无论是回波抑制器还是回波抵消器都不可避免地需要考虑到双向通话问题及其判决方法。本文主要介绍了回波抵消器中双向通话判决的各种方法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基本原理,并对各方法的优缺点作出估价。  相似文献   

16.
将时域FIR滤波器设计的自适应模拟方法推广到波束形成器的设计,提出一种宽带基阵设计方法。该方法无须推导复杂的权系数表达式,只须给出期望的波束图,便可利用计算机通过自适应波束形成的方法得到其他频点处的一组权矢量。此外,该方法可应用于任意阵型,对阵元的指向性也没有任何限制。最后,给出了一个设计实例说明本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了海杂波干扰对无线电引信反导效果的影响,提出了采用自适应噪声抵消器来消除海杂波干扰的方法,并对有关参数的选取进行了探讨,最后给出了用电荷耦合器件CCD组成自适应海杂波抵消器的原理方案。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全球导航卫星系统接收机抑制带内窄带干扰的能力,提出一种采用复系数自适应陷波器的时域滤波干扰抑制方法。在数字基带通过自适应算法调整复数滤波器的频率参数,以实时检测和跟踪窄带干扰的中心频率。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快速、有效地抑制固定频率的窄带干扰和线性调频干扰,提高接收机在干扰条件下的捕获性能。其干扰抑制性能优于实系数自适应陷波器的干扰抑制方法。  相似文献   

19.
变结构多模型状态估计器方法适用于雷达跟踪空中机动目标。本文研究和设计了两种自适应时变模式集交互多模型(IMM)跟踪滤波器;切换网格(SG)IMM和自适应网格(AG)IMM算法。针对不同的飞行想定,通过Monte Carlo仿真方法对这些算法及相应的固定网格(FG)IMM滤波器的性能进行了评估和比较。仿真显示,对特定的机动目标跟踪问题,SGIMM和AGIMM跟踪滤波器在性能和计算量等方面要比固定结构多模型算法(FGIMM滤波器)有明显地提高。  相似文献   

20.
针对目标冲激响应及杂波冲激响应分布特性先验知识不准确导致的多输入多输出雷达检测性能下降的问题,提出恒模稳健波形与接收机滤波器联合优化算法。将目标冲激响应及杂波冲激响应分布特性先验知识不准确时的优化问题建模为一个极大极小化问题。运用迭代优化算法将联合优化问题分解为两个子优化步骤:将波形固定时的接收机滤波器权值优化问题建模为广义瑞利商模型,求解得到相应的接收机滤波器权值矢量;利用半正定松弛技术对权值固定时的波形优化问题进行求解,获得对应的波形矩阵,并根据得到的波形矩阵,通过高斯随机化的方法获得所需的恒模波形。对所提算法的收敛性进行了证明,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算法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