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在95℃条件,考察了2种柴油在5种氮体积分数下氧化安定性随时间的变化,采用方差分析法分析了富氮气体对实际胶质、酸度的影响,拟合了实际胶质生成速率与氮体积分数的关系。结果表明:氮体积分数对实际胶质、酸度有显著性影响,实际胶质与储存时间呈一次函数关系,实际胶质生成速率与氮体积分数间存在幂函数关系,储存过程中氮体积分数越大,氧化生成有机酸越少。  相似文献   

2.
对流层飞艇净浮力变化规律的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对流层大气参数变化特点,利用热力学、空气静力学原理,对飞艇净浮力进行了理论模型计算,并通过仿真分析,总结出压力高度随地面充氦体积比例变化成近似线性递减关系,净浮力不随海拔高度变化、而随地面充氦体积比例变化成近似线性递增关系,净浮力随压力高度变化成近似线性递减关系,净浮力随飞艇囊体体积变化成近似线性递增关系以及不同大气条件下的相关变化规律.该问题的研究,旨在用于指导对流层飞艇囊体体积的设计,并可作为飞艇地面维护保障工作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从理论上分析了沉积于压电基片表面的汽油胶质对声表面波(SAW)传播特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参照国家标准规定的汽油胶质含量测定试验条件,基于自制的SAW传感器,实验研究了SAW对不同汽油胶质含量的响应特性.结果表明SAW传感器的中心频率及幅度随SAW传播路径上沉积胶质的含量变化表现出敏感且单调的变化规律,这一结果可为车用汽油胶质含量的快速检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不同温度下的4种喷气燃料储存过程中理化指标和红外谱图考察,探讨了喷气燃料的氧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4种喷气燃料在较低储存温度下,短时间内有很好的储存安定性,在较高温度(试验选取温度为95℃)下,燃料氧化速度很快,不同的燃料呈现出差异较大的氧化安定性。芳环化合物(特别是含有不饱和取代基的芳环化合物)和杂环化合物可能是影响喷气燃料储存安定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CA)研究战储滚塑包装箱用高密度聚乙烯(HDPE)在80℃热氧加速老化条件下,5个力学参数及5个微观结构参数的变化规律,提取并分析了主成分因子信息,探究了各参数间的相关关系,建立并分析了HDPE在80℃热氧老化条件下的综合评价指标。结果表明:PCA分析提取的3个主成分基本可以概括所有参数信息;拉伸强度、拉伸模量、弯曲强度、弯曲模量协同相关,羰基指数、羟基指数、断链程度协同相关;冲击强度、支化程度、不饱和程度与其他参数均是弱相关;老化综合评价指标随时间呈三段式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6.
过氧化物抑制元素硫等活性硫化物银片腐蚀反应,使喷气燃料银片腐蚀级别降低或不具银片腐蚀作用。过氧化物在喷气燃料中含量受不饱和烃含量、抗氧剂含量、光照等条件影响,是可变的,这会导致变质腐蚀性喷气燃料银片腐蚀级别的可逆变化。添加极少量过氧化物,以反应烯烃计1‰,可以起到银片腐蚀抑制剂作用。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过氧化环己酮及其与溶液混合后的热分解动力学及实际包装条件下的自加速分解温度(SADT),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测试了过氧化环己酮及其与溶液混合后的热分解特征,得到不同升温速率下热流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使用Friedman等转化率法对试验数据进行处理,得到了过氧化环己酮的分解反应活化能等动力学参数,并用绝热加速量热仪试验数据对动力学参数求解进行验证。推算了实际条件下达到最大温升速率时间为24 h的初始温度,基于可靠的动力学参数和有限元分析法计算了三种样品的SADT。结果表明过氧化环己酮热分解活化能随反应进程变化而变化,TMRad为24 h时的初始温度分别为53、71、66℃,实际包装条件下的SADT为37、61、56℃。  相似文献   

8.
考察了多种类型甲醇汽油助溶剂对M15甲醇汽油胶质生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初始状态下在M15甲醇汽油中加入醇类助溶剂对未淋洗胶质和溶剂洗胶质含量无明显影响,而加入分子量较大的助溶剂吐温和司盘时胶质含量急剧增加。在储存期内,空白M15甲醇汽油和各加剂M15甲醇汽油的未淋洗胶质以及溶剂洗胶质含量均随储存时间的延长而增大;从线性拟合直线的斜率可以看出,醇类助溶剂在储存期内会加速甲醇汽油中胶质的生成;各加剂M15甲醇汽油的胶质生成速率与醇类助溶剂分子量的大小有关,且红外光谱结果与胶质试验结论一致。  相似文献   

9.
负载型钴基超细粒子催化剂的催化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共溶胶 -凝胶法和超临界干燥工艺 ,制备了负载型钴基超细粒子催化剂Co-SiO2 ,研究了该种催化剂对CO氧化反应的催化性能 ,并进一步考察了钴含量对其催化活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该种催化剂在低钴含量 ( 1 %~ 2 % )时即对CO的氧化反应表现出高的催化活性 ,并具有优良的热稳定性和很宽的反应活性温度区域 ( 1 60℃~ 80 0℃ ) ;钴含量对其催化活性和稳定性有重要影响 ,在 0 1 %~ 2 %的含量范围内 ,随钴含量增加 ,催化活性和稳定性逐渐升高。  相似文献   

10.
对5种柴油在6种不同氧分压(21%,15%,10%,5%,1%,0)条件下进行储存实验,考察其色度变化情况;使用UV-Vis分析柴油变色原因,利用硅胶吸附柴油有色组分,对有色组分进行FT-IR和GC/MS分析。结果表明:储存前期色度变化较快,氧分压低于5%时,色度增加出现减缓现象,氧分压为0时,色度变化最慢;柴油在400~500 nm波长范围内吸光度增强是柴油变色的主要原因;甲醇洗脱胶质为柴油中的主要有色组分;FT-IR和GC/MS分析结果表明,柴油氧化生成含有羰基的氧化物是导致其变色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根据汽油的电性质与其组成之间存在的相关关系特性,测定了汽油中的烯烃、芳烃含量,用全交互验证法对30个不同油库、加油站汽油样品中的烯烃、芳烃含量进行了预测。研究结果表明,介电谱方法测试汽油中的烯烃、芳烃含量方法可靠,预测结果能够满足国家标准对烯烃、芳烃含量分析的误差要求。该方法具有快速、简便的特点,适用于在现场快速检测汽油中烯烃、芳烃含量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对近红外光谱法预测汽油中的稀烃、芳烃含量进行了研究,用全交互验证法对36个不同油库、加油站汽油样品中的稀烃、芳烃含量进行了预测。研究结果表明,近红外光谱法预测汽油中的稀烃、芳烃含量方法可靠,预测结果能够满足国家标准对稀烃、芳烃含量分析的误差要求。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生物柴油和矿物柴油对柴油机油高温清净性的影响。在柴油机油中分别加入不同比例的生物柴油和矿物柴油,通过热管氧化试验对高温清净性进行评定。结果表明,生物柴油自身较易氧化,加速了柴油机油的氧化变质,使柴油机油清净性变差;不同质量等级柴油机油高温清净性受生物柴油影响的程度不同,不同原料制备的生物柴油对柴油机油高温清净性影响也不同。  相似文献   

14.
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加强,车用无铅汽油国家标准GB 17930-1999中对烯烃、芳烃含量提出了明确限值要求。相应分析方法是GB/T 11132-2002液体石油产品烃类测定法(荧光指示剂吸附法,FIA),该方法操作过程复杂,试验时间长,试验结果偏差大。为改进对汽油中烯烃、芳烃含量的测试方法,人们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工作。对目前采用的快速、简便分析汽油中烯烃、芳烃含量的气相色谱和近红外光谱分析方法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15.
柴油的高效和清洁燃烧是能源研究中一项重要课题。微乳化柴油性质稳定,保存期长,燃烧充分,排放少,因而是实现柴油高效清洁燃烧的有效途径之一。用两组乳化剂进行试验,结果表明两组乳化剂均能形成微乳化柴油,其中以乳化剂Ⅱ和有机酸Ⅱ为主的微乳化剂乳化效果更好,微乳化剂用量少。对所配制的最佳配方的微乳化柴油理化性能进行了测定,除运动粘度(20℃)偏大外,铜片腐蚀试验、凝点和闭口闪点等主要指标均满足GB252-2000规定的轻柴油要求。  相似文献   

16.
碳氢化合物红外光谱特征吸收主要为甲基、亚甲基等结构基团的振动吸收,特征性不强,但C—C主链红外光谱振动吸收能表达不同碳氢化合物的分子结构特征。应用碳氢化合物红外光谱指纹区谱图形貌特征,建立了根据C—C主链红外光谱识别碳氢化合物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指纹区提供的特征信息能够实现对不同结构碳氢化合物的识别,准确率高达99%,优于采用碳氢化合物甲基、亚甲基等结构基团的红外光谱振动吸收信息获得的识别结果。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针对重12V180增压柴油机作为大型舰船的电站原动机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充分探讨。为了改善低负荷性能,提高柴油机工作可靠性,我们围绕非增压改装进行了一系列理论分析、计算研究和改装设计,最后在实机上完成改装工程,试验获得成功。改装后的柴油机各项性能指标比改装前均有很大提高,军事和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8.
以某型坦克用柴油机为平台进行了大量实车实验,确定了能够表征柴油机技术状态变化的6个特征量,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了柴油机寿命预测特征量;建立了灰色预测模型,并基于所测数据进行了技术状态变化趋势预测。研究结果表明:预测值接近于实际值,能够为柴油机的使用和合理维修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