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1956年,我在沈阳部队某军的一个步兵团担任政治委员。这是一支历史悠久的有着光荣传统的红军老部队。当时,国家刚开始实行义务兵役制,干部要一批批地退出现役,部队面临着许多新问题。在新的情况下,怎样才能使部队的光荣传统一代一代地传下去,各级干部怎样才能交好班和带好班?这是我所经常考虑的问题。我想,如果能把我们这支部队的战斗经历,一点一滴地收集起来汇集成册,这不正是对部队进行传统教育的宝贵教材吗!于是,我产生了编写团史的想法。1958年我们组织力量开始了这项工作。  相似文献   

2.
老谭——谭和斌,年交四十六,说老也不算老。1968年当的兵。在部队时,他是出了名的香木杆杖——文(闻)能文,武(舞)能武。当年发明的“直瞄火炮对运动目标射击提前量简便测算法”曾获全军技术革新一等奖;对越自卫还击战中,他一人一次消灭3名敌人,并且他这个连长因指挥有方,战果大,伤亡小,还成为二等功臣。 1985年,老谭转业来到河南新乡市火电厂。厂领导看他才气十足,问他“想搞啥”,老谭说:“在部队咱带兵,回到地方干脆还带兵,老本行不能丢,我就干武装工作吧!” 厂领导一听,哈哈大笑:不瞒你说,厂里眼下最难搞的就是民兵工作,既然你“自找苦吃”,我不如将你一  相似文献   

3.
说到“老”,人们会想到风烛残年、步履蹒跚的老人。而我这里所说的“老”是一种称谓,在部队内部使用频率极高,并已形成一种传统观念为大多数官兵所接受。日常生活中,因为“老”的称谓而闹出许多笑话、误会,甚至升级为“战争”,不仅损害了同志间的感情,而且给部队的...  相似文献   

4.
当事人     
韦开忠新疆某部老兵一个老兵的"集结号"离开部队30年后,一位八旬老人又和老部队紧密相连。2006年,老兵韦开忠从自己的老部队——新疆某红军英雄团离开时,团里送他一套团史资料。资料中多处与事实不符的记载,使这位每个月靠1000多元养老金生活,妻子常年患病的老兵踏上为老部队寻根的万里长征。5年来,他辗转上万公里,足迹遍及四川、重庆、甘肃、陕西、  相似文献   

5.
辽源市龙山区向阳街道武装部长李春和,是位有着22年基层武装工作经历的“老武装”。追忆起走过的那段岁月,李部长深有感触地说:“我对部队有着特殊的感情,是部队这所大学校培养和锻造了我。脱下军装22年来,我始终把自己当做一个‘兵’,立足本职岗位,尽我所能地继续为国防和军队建设贡献着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6.
我曾看过一部叫《野战表》的话剧,现在,我也拥有了一块野战表。因为,我的老部队xx军在去年年底被裁撤前,给我们每个官兵都发了一块军表。这块军表的镜面内印有“xx军留念”这行宇,反面是质朴的“八一”军徽,环绕它的是让人心动的一句话——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xx军永久留念。这样的纪念表将被我和战友们永久珍藏。在老部队  相似文献   

7.
王琦 《华北民兵》2013,(5):64-64
12年前,当我从野战部队交流到预备役部队时,感到预备役部队工作不像野战部队那样严谨有序,人少事多,管理不便。生疏的工作和陌生的环境使我力不从心,加上转岗改行,自己时常打不起精神,一度失去工作的动力.抱着得过  相似文献   

8.
转业多年的老排长,从内地来疆省亲顺便到部队驻地看我。征得领导同意,我特地带他在营区转了转。楼房高了,马路宽了,营区靓了,所到之处老排长赞不绝口。当来到布局合理、整齐划一的车场,一辆辆新型载重汽车、一间间设施配套的宽敞车库令他叹服:"我们那时候要有这装备多好!"老排长的一席话,打开我尘封多年的记忆。  相似文献   

9.
1974年,我刚走出校门,便如愿以偿穿上了军装。那时候,我是一个18岁有着浓厚学生气的孩子,在野战部队干了6、7年, 入了党,提了干,进了院校。部队的培养教育,为我献身国防打下了坚实基础。1979年,我随部队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后,调入地方部队,初次接触武装工作时,简直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民兵工作三大件,征兵、整组、搞训  相似文献   

10.
人与武器的结合可以生成战斗力,兵与马的结合可以凝聚战友情。我与"红胖子"给你一段情感传奇——前几天,老部队战友打电话来说,我的亲密战友"红胖子"确定退伍了。后面的话我没有听清楚,只觉韶华易逝,正值壮午的"红胖子"已经老了,8年军旅生涯也走到了尽头。我想起了冬季拉练时,在寒风中我与  相似文献   

11.
14年前,我告别军旅生涯,从云南边防部队转业到贵州省习水县委宣传部工作,但一直未忘记《西南民兵》。我在部队任宣传干事、宣传股长、教导员时,《西南民兵》是我搞好部队政治教育的重要教材之一。转业回地方  相似文献   

12.
山东省单县时楼乡时楼村小学教师许福荣,在丈夫常年瘫痪在床、婆婆重病在身、家庭负债近万元的情况下,竭尽全力支持4个儿子安心部队服役,报效国家。 许福荣今年54岁,1963年从事教学工作,至今已在三尺讲台上奉献了34个春秋。她和丈夫时维操都是老民兵英雄的后代,为把祖辈保家卫国的传统延续下去,先后把大儿子时圣利和二儿子时岩送到部队。1992年3月的一天,丈夫时维操不幸患脑溢血致全身瘫痪。面对厄运,许福荣坚强地挺住了。1993年、1995年又将三儿子时冠军、四儿子时振送到部队。从此,家庭生活的  相似文献   

13.
驻长春某预备役高炮旅积极适应部队新的形势任务、领导体制和工作方式的多重考验和挑战,短短几年间,部队全面建设成绩斐然,战斗力水平不断提升。探索这一原因时,旅长初华好说:"这缘于我  相似文献   

14.
负责国防生培养工作几年,每当国防生分配到部队工作时,我都会想起我在连队任指导员时的一名大学生排长。排长叫王建辉,身材瘦瘦的,脸上白白净净,鼻子上架副眼镜,说话慢声慢气,文绉绉的,一副书生相。我心里十分不舒服,心想:在基层带兵,要的是军事素质,泼辣作风,把一个排交给一书呆子,还不  相似文献   

15.
加强部队文化工作的几点意见刘汝舟去年八月一日,原南海舰队海燕文工团转业到地方的部分成员120多人,主动发起,相互联络,自费从全国各地汇集广州,满怀深情地回到老部队做了一场汇报式演出,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观看演出的官兵不时被演出的传统老节目激动得热烈鼓...  相似文献   

16.
董智勇 《国防》2003,(1):26-27
预备役部队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地方党委、政府、军事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正确地理顺和处理好各种关系,赢得各方面的支持,对加强预备役部队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认为,在实际工作中,应注意三个方面。 一是注意预备役部队与地方党委、政府的关系。党管武装是我  相似文献   

17.
我的书桌上放着一本纸张已泛黄的电话本。厚厚的电话本里却只在第一页上记着我一个人的名字,工工整整地写着我已调离10多年的老部队的邮政编码、通信地址和联系电话。睹物恩人,百感交集,唏嘘不已。电话本的主人、我的老父亲在四年前的春天里已经走了。  相似文献   

18.
树典型,是用典型事迹、典型经验推动部队工作上台阶的传统方法之一.从近年基层的实际情况看,个别单位在树典型上存在“五多五少”的问题:一是老典型多,新典型少.一些单位为了保住“位子”,在应付上级检查时,总是让没有明显进步  相似文献   

19.
近日,山东省肥城市人武战线传出一条新闻,部队转业干部、老武装部长明德勇被提升为该市司法局局长。 有近20年“军”龄的明德勇不论在部队还是转业地方,都是一个积极学法用法、奉公守法、善于执法的人,1987年12月从部队转业到肥城市后,他已调换了5个工作岗位,虽然条件一个比一个差。但他每次都是按组织要求迅速到岗,工作一处比一处干得好。  相似文献   

20.
我是一个长期从事党史军史研究的工作者,我所在的某部也是—个历史悠久、战功卓著的老部队。20世纪80年代,我在参加在组织撰写某部军史的工作中,遇到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对红军团如何认定。当时,上级有关部门尚无认定红军团的具体标准和参考条件,我们只是按照被认定单位的历史沿革、红军单位数量比重为基本条件认定的。到了20世纪90年代以后,为了深入进行我军光荣传统教育,很多部队开始了对红军团的认定。《解放军报》和不少地方报刊相对增多了对红军连、营、团甚至红军师的报道。笔者最近看到一本1997年出版的《XX军征战纪实》,该书在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