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动态     
“陆地勇士”系统将进行营级试验 2006年,美国陆军计划装备数百套“陆地勇士”士兵系统组件,并对这种一体化士兵系统进行首次营级试验。试验包括“陆地勇士”系统与“斯特赖克”系列战车的互操作能力。担负这次作战试验的是美国陆军第2骑兵团第1骑兵中队,他们将于 2006年中改编为第四支“斯特赖克”作战旅--第九步兵旅的  相似文献   

2.
化生放核部队是美军重要的作战保障力量。为有效应对化生放核威胁和危害,美国陆军通过重塑旅战斗队化生放核力量,不仅提升了自我保障能力,还具备了全频谱作战和可持续作战能力。本文通过研究和分析美国陆军步兵旅战斗队、斯特赖克旅战斗队和装甲旅战斗队化生放核兵员的力量编制和装备编配,试图为未来一个时期陆军合成旅防化兵建设和发展,实现全域作战和立体防护要求提供一定借鉴。研究表明,美国陆军旅战斗队在旅司令部、营司令部和连司令部编设不同岗位的化生放核参谋,作战指挥能力强;在旅司令部、工兵营、侦察营、步兵营/装甲营和支援营编配了大量便携式化生放核装备和少量车载式化生放核装备,自我保障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3.
林卫 《军事史林》2007,(11):52-56
2006年早些时候,美国陆军向驻扎在华盛顿州刘易斯堡的“斯特赖克”第4快速作战旅第9步兵团第4营配备了“陆地勇士”。这种模块化步兵全方位装备系统可让士兵将数字通信技术应用到作战中。  相似文献   

4.
王麟 《国防科技》2003,(3):33-36
未来战斗系统(FCS,Future Combat Systern)是美国陆军和美国国防部先进计划研究局联合牵头开发的陆军未来作战系统,它是美国陆军对未来陆军部队前景的规划,该规划的关键是用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打造出具有快速反应能力、快速战略和战术部署能力以及具备进行多任务操作能力的作战单位。  相似文献   

5.
目前,欧洲、美国都在为未来的空地作战,地地作战研制新型“模块化导弹”,主要计划包括英国、法国、瑞典联合实施的欧洲模块化导弹(EMM),美国陆军、海军联合发展的联合通用导弹(JCM),以及美国陆军为未来作战系统研制的间瞄发射系统(NLOS-LS)。  相似文献   

6.
美国陆军在改造现役装备以保证打赢当前正在进行的反恐战争的同时,还正在大力研制新一代武器装备,如“陆战网”、未来战斗系统(FCS)、无人化装备、精确制导弹药、直升机、一体化防空反导装备、战术轮式车辆等,以期建成一支“平时能慑服,战时必取胜”的具有全谱作战能力的未来部队。  相似文献   

7.
在20世纪的战场上,美陆军的地面常规作战样式主要体现为重型装甲集团的大规模突击。在作战中,使用轻型装备意味着死亡概率的上升。“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和“布莱德利”装甲战车便是这一时期美国陆军的典型装备。但进入新世纪后,美国陆军面临的战略环境与以往大相径庭,面对更为广泛的突然威胁。随着美军未来作战任务的调整,对装备的需求也发生很大变化。美国陆军现有的装备体系是针对冷战时期军事需求而  相似文献   

8.
作战试验部队是试验鉴定力量体系的重要支撑,是完成装备作战试验的直接载体。美国在装备试验与鉴定方面走在世界前列,建立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管理体制,陆军实行试验与鉴定的一体化管理,具有独立的作战试验鉴定部门,没有编设专业化的作战试验部队,试验任务主要根据装备的特性选取未来典型用户的作战部队在真实对抗环境中完成。作战试验部队主要参加作战评估、初始作战试验与评价以及后续作战试验与评价三个阶段的作战试验,在一体化试验小组的协调下,依托靶场完成试验训练任务。本文主要通过对美国陆军试验部队的研究,分析了美国陆军作战试验与鉴定发展概况,重点研究了作战试验部队管理体系,并从整个试验与鉴定系统归纳总结作战试验部队管理及相关工作的主要做法。  相似文献   

9.
为满足陆军的需要,美国陆军提出了1个下一代的坦克计划:“未来作战系统”,以取代“艾布拉姆斯”系列作战坦克。  相似文献   

10.
苏联解体和海湾战争结束以后,美军针对阔际形势的变化以及未来战争的要求,凭借其在信息技术方面的优势,提出了一项称为“21世纪部队”的陆军现代化计划,旨在“用信息时代的方法创建信息时代的陆军”,即重新建设一支规模适度、编组灵活、反应迅速、以能力与知识为基础的、能打赢全维战争的数字化部队。为了推动“21世纪部队”的建设,美国陆军分别于1994年4月、1997年3月和11月进行了“数字化营特遣队”、“数字化旅特遣队”和“21世纪重型师”的“高级作战实验”。实验中广泛运用并评估了应用数字技术的信息化装备系统。  相似文献   

11.
美国陆军未来作战系统(FCS)项目的牵头系统集成商——波音公司和科学应用国际公司2008年1月17日宣布,美陆军已经加快了 FCS 两种无人装备——小型  相似文献   

12.
随着无人机性能的不断提高和在陆海空等各军兵种的广泛使用,其地位作用正如日中天地向上拔高。以美军为例:美国陆军计划为“未来作战系统”中的33个旅配备6600架4种级别的无人机,即每个旅200架。其中,排属1级无人机108架;连属作战半径为30千米的2级无人机36架;营属作战半径为40千米的3级和4级A型无人机48架;  相似文献   

13.
为了深刻认识美军现在概念上的未来作战系统(Future Combat Systems,FCS),有必要对其前身——早期的未来作战系统(Future Combat System,FCS)做一个回顾性的介绍。美国陆军早期的未来作战系统是一种全新概念的坦克,计划于2015年投入使用。1996年7月6日,当时的美国陆军装甲中心司令朗·马加特少将在未来主  相似文献   

14.
作战试验能有效地推动装备体系的建设发展,本文通过分析美国陆军网络集成评估与联合作战评估的作战试验特点,提出军队开展装备作战试验的几个建议。首先,总结了美国陆军网络集成评估到联合作战评估的发展演变,主要包括网络集成评估的地位和作用、网络集成评估的实施流程以及13次网络集成评估和3次作战评估的有关情况;其次,分析了网络集成评估的一系列作战试验特点,诸如实际作战需求牵引、逼真场景构建、试训一体化模式、部队战斗力的直接生成以及作战能力的军民融合式发展等;最后,提出了网络集成评估带来的若干启示,从满足实战能力需求开展作战试验、突出装备体系的互操作能力评估、探索试训结合的作战试验模式、组建专门的作战试验部队及鼓励工业部门参与作战试验等方面推动军队作战试验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庄林  于沐泽  戴伟 《国防科技》2021,42(6):69-76
美军认为,近年来中俄等大国的军事实力不断增强,成为美国的主要安全威胁,长期的反叛乱作战也使美国陆军应对正规战争的能力有所下降,必须推进面向大国竞争的转型建设以适应未来的作战环境。随着美国陆军转型建设的大幕拉开,提升大规模作战能力成为其建设发展的焦点。本文认为,旅战斗队作为美国陆军的主要合成兵种部队与实施近距离地面作战的主要梯队之一,其建设发展必将服务于美国陆军的战略目标。据此,美国陆军旅战斗队围绕“跨域、集中、持续、聚合”四个指导原则,重点采取各种举措提升其指挥机构生存力、火力集中打击力、空中威胁防护力、战术网络杀伤力四项基本能力。总结分析美国陆军旅战斗队发展建设的举措,对军队未来作战能力建设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6.
1998年,美国国家研究院组织了美国陆军战略技术报告委员会,负责规划和编写美国陆军21世纪战略技术报告(STAR21)。对该报告提出的未来战争的环境,系统使用的先进技术进行了研讨。该报告提出了5个系统概念:使信息战争获胜的系统,对士兵的综合支持能力,增加系统的作战与机动能力,防空与弹道导弹防御和作战勤务保障系统。  相似文献   

17.
动态     
美国陆军调整未来战斗系统战斗旅结构美国陆军正在重新调整其未来战斗系统(FCS)战斗旅的结构,增加了一个综合武装营及一支直升机小队,同时将部队人数削减了约1/4。新的战斗旅将与FCS车辆一起,在2014年前后形成作战能力,旅战斗部队中将包括重装甲侦察直升机、无人机、轻型坦克、装甲人员输送车,移动火炮及导弹发射器等。根据陆军官方的消息称,战斗旅最后的组织结构远未调整完毕,军方目前的目标是创建一支大约有3300名士兵的部队,部队可由未来发展出的新型直升机运送至战区,战时72小时内  相似文献   

18.
2010年2月22日,法国国防部投资委员会批准启动“蝎子”联合一体化发展计划初始发展阶段的研制工作。”蝎子”计划是法国陆军未来15年(2010--2025年)实现向”网络中心战”转型的核心装备发展计划,也是继美国陆军2009年取消“未来战斗系统”(FCS)项目后,发达国家推出的又一个综合陆战系统项目,体现出世界陆军武器装备发展方向的新特点。  相似文献   

19.
在过去的20年,无人机在技术和作战应用上都发展得很快,已成为美军进行战场侦察、监视不可或缺的作战装备。美国陆军装备的无人机在种类和数量上都位居各军种之首,在未来作战系统中也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无人机能否在未来战争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不仅取决于无人机平台及载荷的技术性能,也依赖于无人机操作、维修人员的数量和质量。如何大规模培训高素质的无人机操作维护人员,已经成为美国陆军的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0.
2012年3月,美国陆军公布了《联合地面作战》条令,这是美国陆军的顶层作战条令和“旗舰条令”。为总结和吸取久拖不决的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的经验教训,更好地应对未来十年的“混合威胁”与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