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为满足一体化联合作战的需要,必须打破军、地系统之间的阻碍与限制,整合经济动员资源,构建一体化的经济动员体系。构建一体化经济动员体系,必须加快非核心国防科技工业研、产、保的社会化,要赋予国民经济信息工程以军事属性,不断深化高新技术的军民结合,同时赋予现代物流业动员保障功能。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国防>白皮书指出:"国民经济动员的主要目标是,建成比较完善的应付战争兼顾应对突发事件双重功能的国民经济动员体系,形成与国民经济有机融合的国民经济动员基础,能够从经济上保障和应付局部战争及突发事件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信息化条件下国民经济动员七大新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世界新军事变革的不断深入,国民经济动员领域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一些全新的理念应运而生,主要有一体化、精确化、快速化、法制化、数字化、社会化、国际化理念。一、一体化理念国民经济动员一体化,不仅强调国民经济动员系统内部各要素的一体化整合,而且强调国民经济动员  相似文献   

4.
军事财力社会化保障是军民融合式财力保障的重要内容。文章认为,军事财力社会化保障机制包括军事财力动员、配置、使用的社会化机制;军事财力社会化保障模式可以采取层次财力保障模式,即建立和发展国家财力、军队财力、市场财力并完善其保障体系;军事财力社会化保障机制建设的具体措施包括成立军事财力社会化保障机构、颁布军事财力社会化保障法规、制定军事财力社会化保障规划、构建军事财力社会化保障网络、完善军事财力社会化保障激励。  相似文献   

5.
正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是专门针对军民融合创新实践而设立的国家级创新示范区,也是在国家创新示范区、军民两用技术产业基地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的主要模式据初步统计,全国申请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的有二十多家,这些申请地区在基础领域资源共享体系、中国特色先进国防科技工业体系、军民科技协同创新体系、军事人才培养体系、军队保障社会化体系和国防动员体系中进行大量丰富  相似文献   

6.
刘维 《国防》2011,(3):32-33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坚持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完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军队人才培养体系、军队保障体系和国防动员体系。"军民融合,是实现富国与强军两大任务的根本途径,是保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战略需要。我们必须强化军民融合意识,坚持"平时与战时对接、应战与应急联动、市场与战场双赢",统筹国防动员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搞好生产力提高与战斗力建设有机结合,促进经济、政治、社会、军事、文化效益的最佳融合,着力推进国防动员建设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军事后勤保障体制的改革已经进入攻坚阶段,其改革的指导方针也几乎全新。在新的环境影响和新的改革方针的指导下,军事后勤保障体制发展趋势必然是实现军事后勤保障社会化。其核心是:“军”亦“民”,“民”必“军”,实现“立体兼容”,适当动员社会可动员的力量于军事后勤保障,建立具有“立体合成”功能的军事后勤保障体制。当前,必须借助社会力量,建立保障资源总量综合均衡的机制体系、程序规范的军事采办体系、快速高效的动员体系、多功能合成的保障体系,并逐步完善,培育“社会化”军事后勤保障体制成长。  相似文献   

8.
随着后勤保障社会化的推进,新的矛盾和挑战不断出现,其中,带有根本性的挑战正是如何实现快捷、灵敏、高效的后勤动员。后勤动员是保障方式社会化的题中应有之意,两者既相互制约、又相辅相成。后勤动员既不能完全等同于国民经济动员,也决不能理解为仅仅是后勤部门一家的事情,要结合贯彻落实《全面建设现代后勤纲要》,通过对后勤动员法规体系、响应体系、功能体系、力量体系和预案体系的建设,逐步完善后勤动员体系。  相似文献   

9.
国民经济动员要实现融合式发展,必须在基础建设、物资储备、科技研发、人才训用、产品生产、信息化建设、经费投入上进行全要素、全方位融合。要将动员规划纳入国家经济发展体系一体筹划,将动员储备纳入国家储备体系一体管理,将动员保障纳入国家后勤体系一体保障;要采取有效措施,在融合意识、体制、手段、法规上有所突破,为国民经济动员融合式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和环境。  相似文献   

10.
国民经济动员走军民融合式发展道路是必然趋势,构建国民经济动员军民融合发展综合评价体系是衡量其发展水平的关键。从国民经济动员和军民融合的内在特征出发,分析了国民经济动员军民融合发展的内在规律和根本目的,从"适时、适量、有效"3个维度构建了综合评价指标。基于模糊数学综合评判原理建立了评估模型,探索了模型方法的评估过程。  相似文献   

11.
后勤动员与保障社会化融合建设统一于胡主席军民一体化保障思想,两者具有内在一致性。推进后勤动员与保障社会化结合建设,是适应军事斗争准备转入常态化备战轨道、全面提高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的客观需要,是统筹资源配置,提高后勤保障资源使用效益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2.
建立科学的军事物流军民融合运行机制,是推进现代军事物流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文章提出了军事物流体系军民融合发展的动力结构,构建了军事物流军民融合运行的成本效率机制、有效连通机制、协同运作机制和政策激励机制,并从军地物流资源整合、网点建设、动员体系、标准建设、法规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胡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要求,站在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的高度,坚持军民融合式发展,推动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良性互动,不断开创军民融合式发展新局面。”依托地方资源优势,构建现代军事物流业动员体系,寓“战场”于“市场”、寓“军事物流”于“地方物流”,实现军地物流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4.
陈平 《国防》2013,(3):33-34
国防动员指挥体系建设是国防动员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国防动员能力和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的关键环节。必须紧紧围绕贯彻"主题主线"重大战略思想,走活军地深度融合发展之路,努力打造联合、权威、高效、顺畅的国防动员指挥体系。深化军地融合的动员建设理念。加强国防动员指挥体系建设,必须着眼军地联合指挥,树立军地一体、军民联合的建设理念。应着眼遂行新的职能任务需要,牢固树立军地全面融合的意识,使部队的指挥  相似文献   

15.
国民经济动员体制机制军民融合式发展是一项需要不断探索创新的系统工程,应按照融合式发晨的要求,调整建设思路,改善体系结构,构建应急应战一体化的国民经济动员体系;健全包括动员需求对接、动员资源管理动态优化、动员预案训练演练、风险分担等为主要内容的国民经济动员机制;建立有关多等级动员、动员优先保障、企业预备役的配套法规制度。同时,要搞好顶层设计,严格落实责任制。  相似文献   

16.
实现军民融合和富国与强军统一的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拓宽军民融合路子,实现富国与强军统一,应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和扩大国际合作,加快后勤保障社会化;应充分考虑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共同需要,通过军事经济技术与民用经济技术的有机结合,努力实现国防领域中民用经济技术效应的最大化和国民经济技术领域中国防效应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7.
黎仕林 《国防》2005,(7):13-15
随着新军事变革的深入发展,未来战争日益成为交战双方综合实力的较量,后勤保障日益依赖国民经济整体实力及其动员能力。因此,我国国民经济动员体系必须积极适应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要求,加速推进信息化建设,提高快速反应能力,为保障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提供强大支持。一、科学确定国民经济动员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思想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核心是信息化,并通过信息化建设,夯实新时期军队发展基础,提高我军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能力。国民经济动员作为国防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积极适应军队信息化建设大局,找准发展方向,把握客观规律,抓住…  相似文献   

18.
2008年9月17日,国家国民经济动员业务培训中心揭牌仪式暨第五期国家国民经济动员业务培训班开学典礼在军事经济学院隆重举行。国家经济动员办公室周建平主任、国家发改委培训中心杜平主任、总后勤部司令部刘铮副参谋长、总后勤部司令部战勤计划局贾祥玉副局长、国家发改委国防动员发展研究中心任民副主任、湖北省发改委路策副主任、军事经济学院范吉昌院长、马建国政委以及国家国民经济动员教育培训中心、国家国民经济动员仿真演练中心、湖北省国防动员委员会综合办公室、湖北省经济动员办公室、湖北省科技动员办公室等有关单位领导出席了揭牌仪式暨开学典礼。开学典礼后,周建平主任作了专题学术报告,培训班组织了潜力调查与军事斗争准备座谈会等学术活动。国民经济动员业务培训中心的成立,标志着我国国民经济动员业务培训迈上了规范化、专业化轨道。国家国民经济动员业务培训中心在军事经济学院揭牌@牛灵君 @李学武 @周洲 @胡军 @胡海燕  相似文献   

19.
随着法国法律体系的逐步健全和完善,有关军民融合的法规也紧跟时代发展相继出现并不断完备,形成了一个有法国特色的军民融合法律体系,包括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军民融合法规、军事后勤保障军民融合法规、军事人力资源军民融合法规、国防动员军民融合法规。法国军民融合法规建设经验启示我们,军民融合实践必须健全法规体系,重视政府对军民融合高技术研发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组织体系组织体系是战争动员活动的主体,起着发起、控制和管理动员活动的作用。目前,美国从总统到国会的参众两院,从政府系统到军事系统和社会组织,参与动员工作的部门约80个,这些机构和部门都依法承担相应的动员职责和职能,从而使动员组织成为国家组织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