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世界上第一辆坦克 1915年8月,英国制造了世界上第一辆坦克,该坦克是利用从美国进口的一对加长了的“布劳克”拖拉机履带,在竖起的角钢架上铆上钢板制成的,这是设计师们设计的一种“陆地战舰”,制成后取名“小游民”。最早参战的坦克 1916年9月,一群钢铁怪物出现在索姆河战场,这就是第一次参战的坦克——英国的Ⅰ型坦克。Ⅰ型坦克乘员8人,采用过顶式履带,每个履带架的外侧装1个突出炮座,上面安装1门57毫米火炮和1挺8毫米机枪,车上共装2门火炮和4挺机枪。第一个建立坦克部队的国家英国是最早建立坦克部队的国家。伴随英国坦克的诞生,1916年英国组建了第一支坦克部队,当时称为“机枪部队重型分队”,编有6个连,每连25辆坦  相似文献   

2.
晓阳 《宁夏科技》2001,(4):26-29
车体由装甲钢板焊接而成,炮塔为特种钢铸造。试制工作于1958年9月全面展开。1959年8月胜利地完成了首批59式中型坦克的生产任务。装备部队后参加了国庆十周年阅兵,结束了中国不能制造坦克的历史。这种坦克,车体和炮塔具有较好的流线形。炮塔可旋转360度,装有100毫米线膛炮1门,12.7毫米高平两用机枪1挺,7.62毫米机枪2挺,配备有单向(高低向)稳定器和光学瞄准镜。车上  相似文献   

3.
按GB/T12583—90标准,对三种坦克变速箱润滑油(50号机油,80号坦克齿轮油和18号双曲线齿轮油)进行实验室和实车评定。选择变速箱四档主动齿轮齿厚最大磨损部位磨损速率作为评定润滑油润滑效果优劣的判据:通过三台59式坦克近300摩托小时的实车试验,测定了分别采用三种润滑油的齿厚磨损速率,得出了18号双曲线齿轮油的使用性能最好,80号坦克齿轮油次之,50号润滑油最差的结论,为部队合理使用坦克变速箱润滑油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到目前为止,美军主战坦克已经发展了3代。其中M1A2型坦克在火力、防护能力等方面均居世界主战坦克的前列。未来新型主战坦克,将充分运用高技术成果,采用更加先进的技术,在总体结构上将进一步降低车高,减轻坦克的重量,加强坦克顶部的装甲防护能力,进一步提高火力、机动力和生存力。目前正在发展M1A3和“未来战斗系统”(FCS)。根据美国科技的现状和研制情况,可以预测美军未来主战坦克将具有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5.
余秀峰 《军事史林》2007,(10):31-38
一,“虎”式重型坦克 “虎”式重型坦克的设计起源于1937年的“突破战车”计划,德军希望设计一种装甲厚并用于突破敌军防线的重型坦克,由于德军在1940年迅速占领西欧,“突破战车”计划就未能实施。当德军坦克在苏德战场遇见T-34中型坦克和KB-1重型坦克时,德军的Ⅰ号、Ⅱ号轻型坦克和Ⅲ号、Ⅳ号中型坦克根本就不是T-34和KB-1的对手。  相似文献   

6.
1959年,第一批国产坦克隆隆开出坦克制造厂,正式命名为59式中型坦克。它的诞生,表明中国人也能生产坦克,那种长期使用“万国牌”坦克的历史宣告结束。 69式主战坦克 1963年,我国对59式中型坦克进行了全面改进设计,于1965年生产出样车。经设计定型后,命名为69式坦克。69式坦克的战斗全重36.5吨,装100毫  相似文献   

7.
基于HLA的坦克分队作战视景仿真系统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三维可视化建模工具Creator、视景仿真软件Vega和HLA仿真支撑平台MAK-RTI,开发了基于HLA标准的坦克分队级作战视景仿真系统。使用Vega中的LOS碰撞检测方法,通过设置炮弹相邻两帧之间的距离作为碰撞检测距离,解决了碰撞中可能出现的穿越问题。分析了视景中坦克履带运动效果的实现方法,通过在Vega里动态切换履带模型Switch节点实现了履带运动效果。最后利用Vega中的特效模块实现了战场中的开火、爆炸等特效。  相似文献   

8.
在分析坦克弹药消耗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基于分枝定界法建立了坦克弹药消耗量预测模型.计算了05式两栖装甲突击车渡海登岛作战弹药消耗量,并对模型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9.
王笑梦 《环球军事》2014,(24):42-44
近期上映的大片《狂怒》里展现的坦克对决引发了众多军迷对网络游戏《坦克世界》的追捧。在这款游戏中,玩家可以使用30到50年代的各型坦克、坦克歼击车、自行榴弹炮进行组团对战,游戏中提供了350余辆苏联、德国、美国、法国、英国、中国、日本等七国历史上著名的坦克装甲车辆供玩家选用。  相似文献   

10.
坦克火控系统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众所周知,坦克火力的三大要素是威力、精度和射速。威力是指打得狠不狠;精度是指打得准不准;射速是指打得快不快。坦克的威力发展到今天已近极限,如美国的 M60A2式主战坦克的火炮口径已达152毫米,其他国家的主战坦克火炮口径也都在120毫米以上,难以再增大。因此,努力提高坦克的精度和射速在各国坦克研制人员中已形成共识,而为此必须发展火控技术。现代坦克火控系统是控制坦克武器(主要是火炮)瞄准和发射的系统,用以实现武器射击过程自动化,缩短射击反应时间,提高首发命中率。  相似文献   

11.
坦克具有攻防兼备的特点,自1916年问世以来一直是陆军的庞儿,有“陆战之王”之美誉。20世纪60年代以后,坦克不再分为重型、中型和轻型坦克,而是按用途分为能担负主要作战任务的主战坦克和装有特殊设备,可担负专门任务的特种坦克。喷火坦克喷火坦克是指装有喷火器的坦克。主要用以在近距离内喷射火焰,杀伤敌有生力量,破坏军事装备和设施等。 80年代中期,前苏联研制成功代号为“熊蜂”的R-90A型喷火器。“熊  相似文献   

12.
路面对坦克火炮动态特性影响的计算机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不平地面行驶时坦克火炮系统的动态特性进行了动力学建模和仿真,主要包括:通过随机抽样法建立双侧不平地面模型,采用状态方程法建立三维车体、双侧任意车轮、任意位置座椅在内的坦克底盘的振动模型、火炮的运动模型,并编制相应的程序进行了仿真。将路面-坦克-火炮相互作用过程体现出来,更加全面和客观地反映了坦克行进过程中火炮的动态特性,比实车测量法获得火炮运动特性的方法更为高效和系统,对于坦克火控系统的综合仿真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正>日月如梭,光阴似箭。弹指一挥间,一甲子时间过去,内蒙古一机集团迎来了六十华诞。回眸走过的峥嵘岁月,一机人不会忘记那激动人心的时刻——1959年10月1日,新中国迎来了10周年庆典。在万众瞩目的阅兵式上,32辆崭新的中国59式①中型坦克隆隆驶过天安门,接受毛泽东主席等国家领导人的检阅。观礼台上,金水桥下,掌声雷动,欢声如潮。中国59式  相似文献   

14.
坦克嵌入式靶场射击训练命中评判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坦克实车射击过程及射击误差进行了分析,在对坦克火控系统原理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射击命中评判模型,并进行了试验检验,实现了坦克实车嵌入式不装实弹进行射击训练的命中点评判。  相似文献   

15.
《宁夏科技》2003,(3):76-81
1953年,中苏两国签订协定。其中包括苏联帮助中国建造一个坦克制造厂和一个坦克发动机制造厂,生产T-54A中型坦克和B-54A发动机。两厂于1955年动工兴建。1955年11月中国从苏联进口T-54坦克和T-54A坦克15辆作为原型车,开始仿制苏联当时最先进的T-54A坦克,它在50年代末属于世界上最先进的坦克。试制工作于1958年8月全面展开。  相似文献   

16.
一、坦克的发展沿革与现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今,各国的坦克已发展了三代。二战后至20世纪50年代研制的坦克为战后的第一代,20世纪60年代发展的坦克为战后的第二代,20世纪70年代至今研制的坦克为战后的第三代。1.第一代坦克。战后第一代坦克具有如下一些特点:各国以发展中型坦克为主。战后第一代坦克,一般按重量分为中型、重型和轻型三类。一般来讲,中型坦克在30吨至40吨之间,重型坦克在40吨以上,轻型坦克在20吨以下。中型坦克具有较强的火力、机动性和防护性,成为各国装甲兵的主要装备。另外,这一时期的重型和轻型坦克也都有了很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掌握坦克的热状况,发展了一个坦克稳态热分析模型,基于集总参数法将整车划分为若干热单元,考虑了坦克自身产热、传热和外界环境的影响,建立了热平衡方程,构建了由热单元、产热源、导热热阻、对流传热热桥、辐射换热源等组成的热网络。模型计算的温度值与实车测试值对比,误差小于7%。对某型坦克高速度行驶稳态工况进行热分析,得到了坦克整体表面温度分布、高温部位温度及其热量分配状况。  相似文献   

18.
坦克模拟车驾驶实时控制系统是坦克(分队)作战仿真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科研实践,基于Visual C 语言,着重从系统设计原理、系统实现、系统评价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完成代码编写与硬件接口的联接.实践证明,该系统能够实时准确地对驾驶过程中的数据进行采集和处理,且能够逼真地实现对坦克模拟车的驾驶模拟,系统中所创建的类经过重用,也可以在其他坦克模拟系统的开发和研究中使用,且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1950年以前,我军装备的400多辆坦克都是解放战争中缴获的日、美式坦克。1958年底我国依据从苏联引进的T-54A坦克技术生产出第一辆国产坦克,即59式坦克,标志着我国第一辆坦克的诞生。59式坦克装备部队后,根据部队的反映和坦克技术的发展不断进行改进,其改进型大大增强了防护能力、火力突击能力和夜战能力,已逐步形成一个车族。 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我国的第二代主战坦克开始研制,并于20世纪80年代末定型装备部  相似文献   

20.
现代战争实践表明坦克已经成为战场和空中打击的重要目标之一。如何提高坦克远距离打击能力,发挥现代坦克武器的最大效能,成为延伸坦克战场生命的重要途径。因此,深入探讨坦克远距离火力对抗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现实问题。建立了A型坦克与敌B型坦克远距离火力对抗模型并进行分析计算,从而得出了坦克远距离射击的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