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石河子是1987年新疆第一批对外开放的三个城市之一,素有"戈壁明珠"美称。石河子具有丰厚的文化内涵,旅游资源丰富,经过多年的建设,她已具备了全方位、深层次开发旅游资源的条件,呈蓄势待发的态势,应作为兵团"军垦文化"的"特色旅游区"进行开发培育。一、建设"石河子特色旅游区"的五大优势作为"石河子特色旅游区",它的定位是建设成融兵团"军垦文化"和观光旅游、休闲旅游、会议和会展为一体的综合旅游观光区,这个旅游区的开发有五大优势:(一)特色资源优势:石河子是兵团的一个窗口,军垦文物最多,最集中,最能体现兵团军垦文化特色。(二)地缘优势:石河子地处天山北坡经济带的中心位置,是新疆重点发展的区域,十五期间将会有更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我的兵团梦     
正我的小学同学严玉林和刘德才比我大两三岁。1966年毕业时,国家号召支边,他俩报了名,来了新疆。几年后,他们回家探亲,说在石河子,穿军装,吃军垦馒头,抽莫合烟,住地窝子,改造着大戈壁,他们是"兵团人"。这是我第一次听说石河子。那时我还小,喜欢看打仗的电影,觉得兵团很气派。冲锋号一响,千军万马,气势磅礴,所向披靡。兵团人是干大事的,我羡慕他们,从此有了一个莫名的  相似文献   

3.
这是一个极富传奇的城市。 她在一片戈壁荒滩上兴建,她的创业史几乎与新中国同步,她的历史堪称新中国屯垦史的缩影。 她位于天山北麓中段、准噶尔盆地的南缘,古"丝绸之路"北线曾从这里穿过;她创造了"人进沙退"的奇迹;她是新中国屯垦戍边的成功典范;她以优美的环境、独特的文化被世人誉为"戈壁明珠",她的名字叫石河子。  相似文献   

4.
她是崭新的事业,在沙漠戈壁中播撒文化的种子。她是崭新的视角,紧扣时代的脉搏,探索传播党的声音的新路径。她是崭新的平台,扎根在少数民族干部职工群众中间,让双语传播深入人心。她是崭新的,她承载的希望也是崭新的。2013年10月10日,由兵团党委宣传部主办,当代兵团杂志社承办的新疆第一本时政类双语画报《兵团画报》首发仪式在乌鲁木齐市举行。《兵团画报》在"孕育"5个月之后"呱呱坠地"。这是两年来,当代兵团杂志社继杂志改版、改刊名之后,又一次新的跨越,她承载着当代兵团杂志社全体成员的  相似文献   

5.
跃华 《兵团建设》2004,(6):11-11
石河子是兵团的窗口和缩影,是一座军垦新城,她以军垦伟业而发祥,以弘扬兵团精神而建市。195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二十二兵团广大指战员响应党中央“屯垦戍边”的伟大号召,进驻玛纳斯河流域垦荒,从而拉开了石河子城市建设的序幕。经过50多年的发展变化,特别是近年来的大手笔、高起点的规划建设,  相似文献   

6.
政策热线     
《兵团建设》2012,(14):49
生存认证无需每个月都进行读者:我母亲原来是工一师五团(现兵团五建)的"五七工"。由于她眼睛不好,年龄也大了,我就从石河子把她接到乌鲁木齐市来生活。但每个月都需要回石河子按手印认证后才能领  相似文献   

7.
新疆石河子职业技术学院是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一所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学院是兵团唯一一所独立设置的高职学院。它座落在天山北麓被誉为“戈壁明珠”的石河子市。  相似文献   

8.
8月18日,戈壁新城石河子绿意盎然、生机勃勃,正在新疆考察工作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来到这里,进团场,看棉田,访职工,问民生,把党和政府的深切关怀和殷切期望带给兵团的干部职工群众。  相似文献   

9.
在戈壁明珠石河子,有这样一个特殊的窗口,她承担着农八师、石河子市的电、热、气的客户服务任务,展示着石河子的窗口服务形象,为职工群众解难题、化忧愁,这就是被誉为自治区"文明示范窗口"的天富热电客户服务中心。引领这个窗口风采的是客户服务中心、汇通信息联合党支部的16名党员。  相似文献   

10.
城镇建设     
正事件回顾:兵团成立初期,根据国家战略布局,适应屯垦戍边需要,在石河子垦区开荒生产,建立城市,八师、石河子市应运而生,经过多年的发展,逐步形成独具特色的"师市合一"管理模式。进入新世纪,效仿石河子模式,兵团在2004年建立了五家渠市,图木舒克市和阿拉尔市。第一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以后的4年间,兵团不断加快城镇化进程,又分别建立了北屯市、铁门关市和双河市。至此,兵团按照"师建城市、团场建镇、整体  相似文献   

11.
《兵团建设》2013,(3):46
读者:我母亲原来是工一师五团(现兵团五建)的五七工。由于她眼睛不好,年龄也大了,我就从石河子把她接到乌鲁木齐市来生活,但每个月都需要回石河子按手印认证后才能领到  相似文献   

12.
正我们就在这里开基始祖,建一座新城,留给后世。——王震在西域屯垦2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最为灿烂辉煌的一章是:戈壁惊开新世界,屯垦盛世在兵团。兵团60年的屯垦戍边,走出了历史上屯垦"一代而终"的樊篱;一座座新城镇在天山南北拔地而起;一个个工业园区展现出戈壁荒漠从来没有过的风景;现代农业技术水平引领全国……兵团屯垦戍边走过了一个艰难与辉煌的甲子,又迎来一个崭新与灿烂的新甲子。从安营扎寨到设市建镇  相似文献   

13.
作为兵团工业主要组成部分,兵团纺织工业的健康发展,对促进兵团经济发展、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稳定兵团队伍、更好地发挥兵团"屯垦戍边"作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抓住西部大开发及我国纺织工业发展的机遇,兵团纺织工业必须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推进企业进一步改革、改组和改造,调整结构,促进兵团企业集团化、规模化和贸工农一体化经营。1.合理规划生产力布局,增加纺锭规模,壮大提升棉纺行业,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在现有生产技术基础上建立石河子、阿拉尔、奎屯、五家渠、库尔勒纺织基地。"十五"末,兵团棉纺生产能力达到100万锭;2010年达到200万锭;2020年达到400万锭。在天山北坡和塔里木形成全国最大的棉纺织工业发展带,建成国家优质棉纱、棉布出口基地。2.在石河子和三个新建市的公路、铁路沿线团  相似文献   

14.
10月底,新疆的秋季还在展示她最后的身姿,在兵团的田野上,采棉机正在"踏浪"前行,一垛垛棉花被堆在田间,等待着转变成职工群众口袋中的财富。兵团人的土地慢慢安静下来,收拾起一年的喧嚣准备入睡,也许在梦里会有来年的播种、生长和丰收。就在这希望的田野上,兵团人耕耘了近60年,在戈壁沙海中耕种出美丽的绿洲。他们中大部分的人并不知道,他们创造出的农业奇迹,用伟大不足以形容。  相似文献   

15.
五十年屯垦戍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祖国西部的戈壁荒滩上,开垦出一片片绿洲。兵团人半个世纪屯垦戍边的伟大实践活动,提升了兵团屯垦戍边的综合实力,其中凸现的具有鲜明屯垦特色的兵团文化,成为兵团事业继往开来、生生不息的动力源泉。年初,本刊推出王运华同志撰写的《实践"三个代表"推进文化戍边》,系统阐述了兵团"文化戍边"的内容、特点、意义、作用以及加快推进"文化戍边"工程建设等问题。文章刊出后,一石激起千层浪,在社会各界引起广泛反响。本刊日前举办《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推进兵团先进文化建设》座谈会,与会专家、学者就兵团文化的历史、现状及未来发展畅所欲言,其真知灼见,触及兵团文化许多深层面的问题,而由文化建设所引发的话题,似乎已超越文化层面,关系兵团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关系兵团屯垦戍边事业的继承,关系兵团的明天……  相似文献   

16.
杨莉 《兵团建设》2005,(10):37-37
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是全国惟一的一座集中反映兵团50年来辉煌创业历程的博物馆.1988年,兵团决定在农八师、石河子市原二十二兵团领导旧址内筹建石河子军垦博物馆,1995年正式开馆接待观众.2004年在兵团党委和农八师石河子市党委的重视关心下,在石河子军垦博物馆的基础上,石河子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军垦第一楼”被改扩建成“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并于2004年10月10日正式开馆.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是弘扬兵团文化、展示兵团形象、反映屯垦戍边伟业、展现兵团发展变化和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是发展红色旅游、开展革命传统教育、进行“两个务必”和爱国主义教育、培育民族精神和兵团精神的重要基地.  相似文献   

17.
踏上312国道的玛纳斯河大桥,一眼便可以看到那雄伟壮观的石河子城门两边书写着十分醒目的四个大字:"花园奶粉"。这是自治区和兵团优秀乡镇企业家陈信忠创办的一四三团花园乳品厂代表石河子垦区55万人民欢迎海内外来宾而搭建的一道亮丽的彩门。目前,花园乳品厂这家私营企业已拥有资产400万元。自建厂以来,该厂已累计向国家交纳税金190万元。1992年花园乳品厂被自治区评为先进私营企业;1995年被农业部评为"八五"期间全国乡镇企业科技进步先进单位;1996年被兵团评为先进乡镇企业;1997年被自治区技术监督局评为"消灭无标生产"先进单位;1999年被自治区工商行政管理局授予"光彩之星"企业的称号。厂长陈信忠于1994年和1996年分别被授予"自治区乡镇企业家"和"兵团优秀  相似文献   

18.
王震将军是兵团屯垦戍边事业的主要奠基者和领导者。他对新疆和兵团怀有深厚的感情,在遗嘱中他这样写道:"骨灰撒在天山上,永远为中华民族站岗,永远向往壮丽的共产主义。"1993年4月5日,王震同志的亲属眼含热泪,将骨灰撒在天山山脉的前峡、后峡和天山北麓的石河子垦区。2008年是王震将军诞辰100周年,为缅怀将军的丰功伟绩,本刊特开设"王震与兵团"专栏,敬请读者关注。  相似文献   

19.
正主持人语:屯垦戍边60年,沧桑巨变载史册。金秋十月,兵团即将迎来60岁生日。60年前,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依据新疆的实际,决定创建一支肩负屯垦使命和"生产队、战斗队、工作队"任务,寓兵于农,劳武结合,开发建设大西北的产业军。从此,在新疆屯垦戍边事业上有了最合适的组织形式和最佳载体。60年来,兵团人继承和发扬了南泥湾精神,在天山南北的大漠戈壁上大兴水利、垦荒造田、植树造林、兴建城镇、办厂经商……兵团人以可歌可泣的伟业  相似文献   

20.
2002年8月,我来到新疆。面对辽阔的疆域,叹自然之伟岸,叹人类之渺小,叹时光之飞逝,叹历史之短暂。有人说,没到兵团,就不知道新疆的内情。以我15年的军旅经验,和"兵"字挂钩的地方,必有兵的颜色,兵的素质,兵的气氛,兵的作为。果不其然。兵的颜色,绿,这也是石河子的颜色。这绿色不光有兵之绿,更包含着自然之绿。小小城市号称戈壁绿洲,一草一木均是兵团人用双手,用汗水,用生命使之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兵的素质,统一。这也是兵团的、农八师的素质,一声号令,全员皆动,高度的统一,齐心协力,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兵的气氛,庄重。凝炼的城市风貌,处处体现出了兵的气氛。横平竖直的街道,郁郁葱葱的树木,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