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编读互动     
浙江省温州市程广:我在看书时,曾看到有"太空雷",请问太空雷是做什么用的? 随着太空战的悄然临近,地雷的作战概念已被引入太空。地雷漂到水上变成了水雷,升到空中成了空雷,现在地雷又"升"到了太空,变成了太空雷,形成了天战兵器中的一支新军。 太空雷,也称天雷,简单说是一种带有战斗装药的反卫星卫星,主要用于攻击在围绕地球轨道上运行的卫星和部署在太空中的各种航天器及各种战略防御系统。它的表面是一层具有一定防护功能的雷壳,内有智能触发引信及战斗装药。战斗部一般为高爆炸药,也可以进行核装药。此外,它还具有十分重要的识别、跟踪目标的探测、引导装置,并具备向目标靠近的机动能力。  相似文献   

2.
1.2012年6月16日18时37分,"神九"成功发射升空,33岁的刘洋成为中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女航天员。刘洋说:"我很幸运,赶上了中国载人航天发展的大好时代,成为首批女航天员;我很幸福,可以代表中国女性来到太空,向全世界展示中国女性的形象。"2.在神舟九号飞船上,03号刘洋主要负责空间医学实验的管理。虽然与其他两名男航天  相似文献   

3.
"潜艇,其实是人类发明的最复杂的武器。较之现代化的潜艇,太空飞船简直就是玩具!要知道,我们是在将人装在金属容器里送到海底,那里的压力可不是太空中的一个大气压,而是数十个大气压。艇员所处的环境要比宇航员危险多了。他们不仅需要数月生活在非常有限的空间内,根本看不到任何白色的光线,而且他们还需要在这种环境下战斗。所以,尽管我设计了很多潜艇,但我并不认为自己的路走到了尽头,相反,我还有很多计划和创造性的想法。"  相似文献   

4.
李剑 《国防科技》2007,(4):87-89
长久以来,当人类把目光投向太空的时候,更多地是进行太空探索和科学研究,探寻宇宙的奥妙.正如总部设在华盛顿特区的科学家联盟的太空武器专家格里格所说:"太空是大气层上面一个美丽的研究实验室".  相似文献   

5.
《国防科技》2021,42(4)
面对太空领域变化的安全环境和自身实力的相对衰弱,特朗普政府对美国的太空防卫战略进行了重大调整。相比奥巴马政府的太空防卫战略,特朗普政府明确将太空作为新型作战域,加快天军建设,并以中俄为主要对手,联合盟友构建军民一体、内外联动的太空防卫体系。本文认为,特朗普政府对于太空防卫战略的调整凸显了美国欲加快太空武器化、谋求外空绝对军事力量优势的霸权企图。但这无疑会加剧目前愈演愈烈的太空"安全困境",将更多国家拉入"太空军备竞赛"的恶性循环中,对国际太空安全和全球战略稳定带来消极影响。展望拜登政府的太空防卫政策,其军事色彩会略微下降,但也将更重视技术积累和太空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6.
通过太空合作缓解太空冲突对国家太空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在梳理美苏(俄)太空冲突和太空合作历史进程的基础上,结合太空合作现状阐述技术、政治和军事对太空冲突和太空合作的影响;从技术和政治角度分析协商、配合、互助和融合4种现有太空合作模式在太空冲突中的局限性;提出更加有利于缓解太空冲突的"共享"模式。  相似文献   

7.
当我第一次能把束缚带解开,我迅速漂浮到舷窗边去看外面的世界,去俯瞰人类赖以生存的美丽家园。蔚蓝的地球上空飘着淡淡的白云,非常漂亮,无比壮观,这一刻,我深深为我们的国家和人民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这一刻感到作为一个中国人是多么的了不起。杨利伟在《天地九重》中写出了整个中华民族的心声。《天地九重》是我国首位进入太空的航天员杨利伟的自述,是中国唯一、世界罕有的真实记录太空之旅航天员生活揭密的专著。杨利伟作为中国太空第一人以负责和揭密的态度亲自描写了中国人的太空之旅,读者跟随他的经历感受到真实太空旅行的美妙和神奇。该书用平实的语言告  相似文献   

8.
美国太空霸权不受挑战的日子已经过去了。美国将继续高度依赖易损的,甚至在许多情况下十分脆弱的太空系统。通过制定有限太空战规则来降低太空防御代价,通过让对手担心失败和报复来强化太空威慑能力,这便是"有限太空战"构想的核心。今年年初,美国智库"新美国安全中心"发布了一份题为《从圣地到战场:美国太空防御与威慑战略构想》的研究报告,引起国际战略界的广泛关注。该报告深入分析了美国目前在太空防御与威慑问题上的被动与僵化,突破性地提出了"有限太空战"构想,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美国在太空防御与威慑问题上新的思路与想法。  相似文献   

9.
从太空战场的由来出发,简要叙述了太空战、太空战场的定义作战样式及其意义,并且对太空战场的作战武器和"天军"作了介绍,最后对未来太空战场的建设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相似文献   

10.
郭俊 《国防科技》2015,36(1):68-70,89
对美军"施里弗"太空作战演习情况进行了概述,从"施里弗"演习的角度分析了美军在五个方面加强其太空威慑力量构建。  相似文献   

11.
"——自强是基础——求实是精髓——创新是灵魂"北京时间6月26日8时7分许,搭乘3名中国航天员的神舟十号载人飞船返回舱顺利着陆,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成功。从6月11日发射升空,15天的太空飞行中,"神十"飞行乘组3名航天员圆满完成进驻天宫一号、飞船与天宫一号自动和手控交会对接、中国首次太空授课、中国首次航天器绕飞交会试验以及航天医学实验、技术试验等一系列太空活动,为载人航天的十全十美划上了句号。6月10日,搭载于母船"向阳红09"的"蛟龙"号载人深潜器驶向南海及北太平洋,开启首个应用之旅。二十年间,载人航天工程完美演绎了航天梦的乐章,将中国梦的交响烘托得厚重而高亢。航天梦成为中国梦的缩影,中国梦是放大的航天梦,民族复兴  相似文献   

12.
侯迎春  张戈 《国防科技》2021,42(1):19-26
针对当前太空信息支援指挥控制存在的诸如缺少统一平台进行需求综合、数据汇集和融合处理,各类数据和产品分散管理,分头为用户提供信息保障服务等现实问题,本文对太空信息支援指挥控制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构建了太空信息支援指挥控制任务模型,并对太空信息支援指挥控制任务进行了分析。按照系统结构设计的思想,从太空信息资源提供者、太空信息资源使用者和太空信息系统管理者三个角度提出了太空信息支援指挥控制支持平台的功能需求;研究了太空信息支援指挥控制支持平台的系统组成,并按照"资源+服务+应用"的设计原则构建底层可共用基础平台,中间层提供支撑软件集成,上层面向各级各类用户系统的支持平台技术架构和相应物理架构,解决了指挥控制支持平台"建什么、怎么建"的关键问题,可为太空信息支援指挥控制支持平台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中、澳、新三国举行海上联合军演,说明中国海军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海军交往已经进入友好互信的新阶段:韩国计划建立太空部队,看来小国对太空也不甘寂寞,它将与大国在太空领域一比高低;曾是航母大国的日本在"二战"中给亚洲带来了无穷的灾难,但海上受难最重的是美国,而如今日本"偷梁换柱"造"航母",美国为了以日制中却置若罔闻,养虎归山,会是什么结果?"珍珠港事件"这面历史的镜子,美国不会忘记吧;印度已经向俄罗斯租借了两艘全新建造的Akula级核潜艇,并将很快加入印度海军;美国空军发表声明宣布,因连续发生坠机事故,美空军将全面停飞F-15战斗机,以进一步查清事故原因。  相似文献   

14.
“空天战机”:未来世界安全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新 《国防科技》2010,31(4):4-9
美国空军试飞X-37B空天飞机,显然是"太空军事化"的开端。"空天飞机"成功试飞之后,立即引起了国际舆论的极大关注。文章论述,"空天飞机"是不是"空天战机"?它对未来战争将产生什么样的深远影响?会不会引发新的太空军备竞赛?未来的世界安全吗?  相似文献   

15.
宋博 《国防科技》2021,42(6):5-9
美国认为太空已被普遍认定为最重要的作战域之一,未来的太空安全态势将愈发严峻。本文认为, 美国正面向未来太空对抗环境进行全面转型, 从顶层战略、作战理论、组织结构、战备训练、装备技术等方面开展研究、调整和长远布局, 如以我为主要对手谋划布局、发布系列军事航天顶层指导文件、大幅增加太空攻防作战相关经费投入等。 目前, 美军正处于新旧体系转换、 下一代能力构建发展的关键期, 不仅正在变革军队组织体制、重组太空攻防作战力量, 还积极开展系列演习演训, 以加速形成太空攻防实战能力。美军这一系列动向将对未来太空领域安全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应引起我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6.
《国防科技工业》2011,(10):23-23
“天宫一号”的发射触动了一向紧盯中国太空动向的外媒的敏感神经。美国《探索新闻》网站报道称,今年7月美国“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进行了其最后一次升空,美国的载人航天计划随后进入了重新调整期。而在此之际中国的太空计划正在取得大步进展。《纽约时报》则这样评论:“美国削减太空项目基金,在2077年前不会发射新的载人火箭,而俄罗斯也表示载人行动不再是其太空计划的首选。如今当美俄对太空失去积极性的时候,而中国正在努力发展航天力量。”。  相似文献   

17.
正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成立于2002年6月,是一家私人太空运输企业。该公司自2008年9月首次火箭发射成功后,便开启了其从初创公司到航天业巨头的历程。2010年12月,太空探索技术公司成为第一家成功将"龙"飞船送入太空并回收降落海面飞船的商业公司;2012年5月,该公司史无前例地完成了  相似文献   

18.
<正>10月1日18时59分57秒,"长征三号丙"Y7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将"嫦娥二号"卫星成功送入太空,中国探月工程二期揭开序幕。作为工程二期的技术先导星,"嫦娥二号"的主要任务是为"嫦娥三号"实现月面软着陆开展部分关键技术试验,并继续进行月球科学的探测和研究。把这一"探路先锋"送入太空的是"长征三号丙"运载  相似文献   

19.
正作为一名为航天事业奋斗了六十多年的航天老兵,在"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50周年来临之际,内心仍然感动无比的激动与自豪。与"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相伴而生的一项伟大成就,就是中国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开始走上了中国运载火箭的舞台;尽管"长征一号"这个长征火箭家族的长子,只进行了包括"东方红一号卫星"在内的两次卫星发射就退役了,但它却为中国人正式开启了探索太空之门,矗立起了长征火箭出征太空的丰碑。  相似文献   

20.
"为了让鞭炮变成火箭炮,他炸毁了邻居的面包店;为了能继续他的火箭研究,他成了希特勒的帮凶;即便成了俘虏,他也是选择了相对富裕的美国来投降,只为将来有足够的经费实现他的太空梦想.在二战劳工眼中,冯·布劳恩是一个十足的恶魔,而在美国人眼中他却是人类航行太空的先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