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大事备忘     
1841年2月26日,英军在鸦片战争中攻陷虎门,并占领10余座炮台和1000余处炮位。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等英勇战死,这是中英鸦片战争中最为激烈的一次作战。 1895年2月12日,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等主要海军将领在威海之战兵败后自尽殉国。17日,日本联合舰队开进刘公岛,北洋水师全军覆灭。  相似文献   

2.
简讯     
《国防》1996,(6)
广东虎门是块英雄的土地,虎门炮台是英雄的象征。最近,广东省政府决定投入巨资修复虎门炮台,重现“金锁铜关”的胜景。 1939年,民族英雄林则徐虎门销烟,揭开了鸦片战争的序幕。林则徐和清朝爱国将领关天培,率领虎门人民凭借天险先后修建了沙角、威远、靖远等12座防御炮台,设置300多门大炮,被誉为“金锁铜关”。战争期间,守卫炮台的中国将士同仇敌忾,浴血奋战,多次挫败英国侵略军的进犯。关天培和数百名将士血染炮台,壮烈牺  相似文献   

3.
公元1841年2月26日,在投降派裁军毁防,弹尽援绝的情况下,时年六十岁、“身受数十创,血淋漓,衣甲尽湿”的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亲临虎门靖远炮台,“亲燃炮火”,率部与英国侵略者浴血死战,终因寡不敌众,最后与游击麦廷章等四百余名官兵一起壮烈殉国,成了我国最早为抗击外围侵略者而献出生命的高级将领。关天培阵亡的消息,使已被“革职待罪”的林则徐悲痛欲绝。他愤然写下一副挽联:  相似文献   

4.
虎门要塞,是处丁珠江口的一段狭长洋面,其两岸峰峦夹恃,险要处炮台密布,形如虎口,扼守号称中国南大门的珠江口,护守着南国重镇广州。明代以来,虎门历经修筑,形成了“金锁铜关”的军事要塞。近代以来,林则徐虎门硝烟的爱国壮举以及鸦片战争中的虎门血战,使得虎门要塞瞩目中外。1959年,谢觉哉先生参观虎门炮台时曾赋待一首,诗中以“一将当关门号虎,万夫起舞夜闻鸡”来形容虎门的险要。  相似文献   

5.
虎门要塞作为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广东海防的重要组成部分,凭借其巧借地势、炮台林立、火炮齐全密集、辅助设施配合得力等特点,整顿了沿海防务,有效增强了防御功能,官兵们的英勇抗敌,也打击了英军嚣张气焰。然而,由于炮台建筑缺乏合理性、武器装备落后、建设经费不足、消极被动海防观念等方面的局限,使得这座坚固的虎门海防要塞最终被轻易地攻陷了。  相似文献   

6.
林家好传统民族英雄林则徐,几乎无人不晓。1839年6月,他率军在虎门筑建炮台;一年后英国侵略军40多艘舰船开来,他组织广东军民抗击,迫使英舰队撤离广东水域。从此他成为林氏家族与海防结缘的第一代。1947年10月,一岁半的林华卿由母亲抱着从美国  相似文献   

7.
为了雪国耻,警世人,喜迎香港回归祖国,广东东莞市在虎门举行了“‘97香港回归看虎门”系列活动,参加活动的不仅有驻地部队官兵、民兵和群众,还有港澳同胞。 清明前夕的一天,笔者慕名踏上虎门这块英雄的土地。笔者首先来到鸦片战争博物馆,被这里保存完好的销烟池、古炮台旧址深深感染着。在林则徐雕像前,30多名身着迷彩服的青年民兵,在虎门镇武装部长的指挥下,正整齐列队,过一日军  相似文献   

8.
关天培(178-1841),字仲因,号滋圃,江苏山阳(今淮安)人,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鸦片战争初期,关天培率军抗击英国侵略者,不幸以身殉国,在中华民族反侵略战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关天培是19世纪上半叶清军著名将领,其丰富的治军经验和系统的海防思想,对后人多有启迪。关天培早年投身行伍,1803年考取武库生,历任外委、把总、千总、守备、都司,后调入水师,先后任游击、参将、副将、总兵、提督等职。在长期的军旅生涯中,他熟悉当时绿营水、陆军队的情况,积累了丰富的治军经验,并渐渐形成了自己的治军思想。其治…  相似文献   

9.
虎门要塞,是处于珠江口的一段狭长洋面,其两岸峰峦夹恃,险要处炮台密布,形如虎口,扼守号称中国南大门的珠江口,护守着南国重镇广州。明代以来,虎门历经修筑,形成了"金锁铜关"的军事要塞。近代  相似文献   

10.
吴琼 《当代海军》2002,(10):38-39
萨镇冰,我国海军史上具有时代意义的人物,历任广东水师提督、海军统制、海军总长、代理国务总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等职.著名作家冰心的父亲谢宝璋曾经用这样一句话来评价他:“中国海军的模范军人,萨镇冰一人而已。”  相似文献   

11.
提督     
提督明朝在驻防京师的部队中设置的武职,如在南京设置了操江提督。明朝中期以后,多由巡抚兼提督,有时也对一些总兵加授提督称号。万历年间,又专设提督。清朝时设置“提督军务总兵官”,简称提督,一般为一省的高级武官,在总  相似文献   

12.
王红 《现代舰船》2011,(6):48-51
1909年,广东水师提督李准率领170余人远航西沙群岛,进行了引人注自的巡视和勘测考察。作者主要以20世纪30年代记者采访李准写成的《李准巡海记》为参照,描述了李准等的西沙之行,包括巡视过程、为岛屿命名和勒石升国旗等。李准等的西沙之行再一次向世人庄严宣告,中国对西沙群岛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相似文献   

13.
⊙大沽口炮台概况天津历来是北京的门户,而市区以东45公里的大沽口又是“津门之屏”,对于津、京是一道天然屏障,是扼守京津战略纵深的“咽喉”。大沽口炮台,最初是指海河河口两岸南北两座圆形炮台而言。两炮台始建于1816年,是大沽口最早的炮台。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派直隶总督亲临大沽口指导海防建设。经过数年经营,大沽口炮台已建成大炮台5座、土炮台12座、土垒13座,组成大沽炮台群,初步形成一套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1858年第一次大沽口保卫战失利后,科尔沁亲王僧格林沁奉旨重修炮台,用4个月时间,在海河口南北两岸,修建了以“威、镇、…  相似文献   

14.
1949年2月26日清晨6时,一轮红日冉冉探出海面,渐渐驱散了晨雾,烟台芝罘岛解放军加农炮阵地和东山炮台都发现了一个大型海上目标,像是国民党的军舰,在向港口锚地接近。作训股长刘兴元一面下达:“各炮台严密监视,军舰不开炮,我们也不开炮”的指令,一面立即向司令部参谋长王泽民、政治部主任张少华报告。随后他们3人登上烟台  相似文献   

15.
冯子材(1818-1903),字南干,号萃亭,广东钦州(今广西钦州县)人,行伍出身,官至广西提督。1882年,冯子材因不满朝廷中一些佞臣的弄权,借口有病,辞职还乡。1883年,法国侵略军以越南的河内为基地,不断兴兵北犯,在我边境上杀人放火,抢掠财富,蓄意挑起事端,激起了中国人民极大的愤慨。1884年8月,清廷下诏对法宣战。因抗法不力而被朝廷革职留用的两广总督张树声,在接到宣战诏书后,猛然想起了老将冯子材,就派特使到他的家乡,请他出来参加抗法斗争。冯子材慨然应允,以67岁的高龄出任广东高、雷、钦、廉四府团练督办,负责粤、桂前线的防卫事宜。  相似文献   

16.
埃本·埃马尔要塞地处荷兰与比利时的交界处,是艾伯特运河防线的关键部位。要塞将炮台、转动式装甲炮台、高炮阵地、重机枪阵地有机地结合起来,构成一个完备的作战体系,由比利时第7步兵师的1185名士兵防守,号称"世界上最坚固"的要塞。它是德国进攻比利时最大的障碍。经过反复研究,德军决定以滑翔机进行空降空袭,从空中夺取它。突击队由沃尔特·科赫上尉指挥,共有700人。 1940年5月10日4时30分,第1梯队400人从科隆  相似文献   

17.
你到过炮台吗?当你踏上炮台的土地,首先映入[帘的会是阡陌相连的农田,密如蛛网的渠道,四通八达的柏油路。如果是盛夏前往,你领略到的将是处处麦海金流、瓜田香涌。炮台,位于玛纳斯河中下游,是农八师一二一团所在地,也是兵团最早创建的团场之一。1950年春天,七十五团官兵响应“军队参加生产建设”的号召,在南疆库尔勒、尉犁拓荒造田,生产自给。7至11月,全团1933名指战员奉命北移,步行近千公里,翻越天山,奔赴北疆玛纳斯河中下游炮台地区安营扎寨,拉开了开发炮台、建设炮台的序幕。其实,炮台最早开发于清朝光绪二年到十年。那时驻扎在当地的清…  相似文献   

18.
清代江浙两省修筑了大量的炮台。两省炮台依山傍水而建,并随海防形势变化而发展。浙江省定海县为全浙屏障,镇海为定海屏护,乍浦为杭州湾要害入口,海防炮台主要集中在乍浦、定海、镇海等地;而江苏江海防要地首推吴淞江口,其次为江阴、江宁、镇江等地,炮台多建于上述各地。  相似文献   

19.
甲午遗恨 1895年1月30日凌晨,寒风凛冽。黄海海面波涛起伏,一排排的海浪有节奏的拍打着荣成湾的海岸。乘着夜色,12艘日本军舰分为两个梯队,沿海岸扑向威海卫,扑向刘公岛要塞,企图彻底歼灭集结在军港内的北洋海军舰队。自甲午战争爆发以来,北洋海军接连失败。1894年9月17日,黄海大东沟一战,北洋舰队败北;11月22日,旅顺基地失陷。北洋海军退守刘公岛海军基地,在提督丁汝昌的指挥下,众志成城,伺机与日军决战。刘公岛要塞森严壁垒,有海岸、海岛、陆地炮台近20座,各种口径的大炮60余门。军港内有定远、威远、济远、来远、平远、靖远、广丙等7艘战舰,镇东、镇西、镇南、镇北、镇中、镇边6艘炮舰,还有13艘鱼雷艇。  相似文献   

20.
江阴炮台南,一家工厂正在崛起。职工人数已由几个人发展到一千多人,年产值由1981年的五万元猛增到1985年的一千多万元,产品畅销二十五个省、市,可是谁能相信,创办者竟是六位青年民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