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53年10月29日,新华社从平壤发出专电,向全世界公布了中国人民志愿军英雄模范和特等功臣名单,排在最前头的是特等功臣黄继光、杨根思二人,接着是特等功臣、一级英雄邱少云、曹玉海、胡修道、王海、杨连第、  相似文献   

2.
“革命日常”是理解革命历史的重要维度,展现了中共革命的繁难性与曲折性。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陕甘边红军没有稳定的物质供给和经济来源,其“革命日常”大多处于极度匮乏的艰难状况。红军着装没有统一的军事制服,其材质粗糙,样式简单,极为朴素,几乎与普通老百姓没有两样;红军的饮食,就地取材,粗食淡饭,艰苦至极;红军的住所,破窑土炕,少铺无盖;红军的交通,毫无现代交通工具,马匹极少,全靠步行。尤其是被敌军追击、围剿和行军作战之时,红军常常处于缺衣少穿、饭水难求、草行露宿和缺医少药的艰难状况。但陕甘边红军从革命领袖到普通指战员始终坚守着不畏艰辛、自力更生、与民共苦、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解决了“革命日常”中的难题,展现了斗志昂扬的精神风貌,也蕴含着中共革命事业成功的最大秘诀。  相似文献   

3.
辛亥革命史上著名的“革命三策”由谁提出?何时提出?其序次如何?关于前两个问题,学术界有三种说法:其一、由宋教六1910年8月于“东京会议”上提出①;其二、由谭人风、邹代藩于“东京会议”前夕提出②;其三,“东京会议”期间提出,然后由家教六千1911年同盟会中部总会成立会议上“衍述”而成③。关于其序次,以上三说虽有表述的不同,但无实质性差别,要言之即:中央革命为上策,长江革命为中策,边疆革命为下策Q。本文认为:此三说皆失之偏颇,实则,“革命三策”非一人一时所想定,且有一个由无序而有序的演化过程。略陈所见:所…  相似文献   

4.
太平天国的失败与后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十八世纪后期,由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革命历时15年,革命风暴席卷17个省,先后“攻克城镇600余座”,并在南京建立了革命政权。其规模之浩大,战斗之激烈,影响之深远,为革命战争史上所罕见。“太平  相似文献   

5.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孙中山先生在苏联与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创办了中国第一所革命军事学校,这就是驰名中外,彪炳史册的“黄埔军拉”。然而,曾负“西北黄埔”或“第二黄埔”之誉的西北中山军校和中山学院,却鲜为人知。这两所学校同样是大革命时期两党合作的产物,它们为共同组建革命军队,完成国民革命的任务,在革命史册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故应当重视和研究。  相似文献   

6.
李静 《中国军转民》2023,(11):15-17
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将党的自我革命的规律总结为“六个必须”和“九个坚持”,将反腐败斗争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总结为“四个任重道远”,面对新的赶考之路提出“六个要”的要求,为全党全国做好2022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提供了遵循、指明了方向。湖南省纪委十二届二次全会和邵阳市十二届二次会议强调,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永葆自我革命精神,加快建设“清廉湖南”“清廉邵阳”,不断将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为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推进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新湖南、新邵阳提供坚强的纪律保障。  相似文献   

7.
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随着高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世界军事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质变时期”。这场世界性新军事革命是人类历史上一次最深刻、最全面、最广泛、影响最深远的军事大变革,其实质是把工业时代适合于打机械化战争的机械化军队,改造成信息时代适合于打信息化战争的信息化军队。始发于美国的这次军事革命,使西方发达国家在军事上占有了绝对优势,对发展中国家形成了部分“时代差”。凭借这种“时代差”优  相似文献   

8.
顾此 《环球军事》2014,(13):59-61
列宁曾经说过:“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正因如此,要打赢舌尖上的战争,就必须要有先进的理念作指导。虽然各国的国情不同,其军队战场饮食保障理念也有所不同,但是面对战争实践和理论的变化,用与时俱进的理念引领“舌尖”上的军事变革,是自古至今各国军队一项“殊途同归”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孙中山作为革命的军事家、战略家,在革命实践中深刻认识到推翻帝制,“和平方法,无可复施”,只有武装斗争,才是革命之际的“枢机所在”。他审时度势,制定了“定两广,出师湘鄂”,进而夺取革命胜利的宏韬大略。他总结了上百次武装起义的经验教训,深感会党新军并不可靠,金钱也决定不了起义的成败。“要把革命的事业重新来创造”,就要“成立革命军”。“没有革命军的奋斗”,“我们的革命,便不能完全成功”。孙中山的军事思想是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0.
安徽省宿县地区是革命老区。在这块“金戈铁马、鼓角争鸣”的古战场上,留下了“陈胜、吴广起义”刀光剑影的厮杀,楚汉相争的“垓下之战”,“淮海战役”的炮火硝烟,迎来新中国诞生的曙光。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宿县地委书记耿光宽,又在这块热土上谱写了一曲曲爱武建业的新乐章。  相似文献   

11.
患难与共的革命伴侣史无前例的“政治大革命”,肖锋与贡喜瑞夫妻俩同样未能幸免。倒霉就倒霉在“红军日记上”。肖锋的日记真实地记载了他所经历的一切,从一个侧面真实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和它所率领的人民军队,二十二年艰难曲折的历史,记载着许多老革命家、老红军战士革命活动的片断。当时,造  相似文献   

12.
江总书记要求我们共产党人,保持革命气节,在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和“酒绿灯红”的侵蚀影响面前,一尘不染,正气凛然。领导干部要经受住各种消极影响的考验,保持革命气节,必须自觉进行党性锻炼,自觉加强思想政治修养,在解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问题上下功夫;不断锤炼自己的意志、品质,努力把“讲正气”的要求落实到工作、生活的实践中,在“严”字上下功夫。细小之事要“严格”。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由小到大、由量变到质变的。领导干部保持革命气节,必须慎小、慎微,从细微之处“修身养性”,…  相似文献   

13.
“南梁精神”是20世纪30年代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创建、巩固和发展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革命实践中培养与倡导的先进文化形态,它以“井冈山精神”、“中央苏区精神”为源泉,又体现了陕甘边区的特色,是“延安精神”的重要源泉之一。“南粱精神”的内涵主要包括:顾全大局、忍辱负重的忠诚精神;勇于实践、积极探索的开拓精神;团结协作、扩大力量的包容精神;深入群众、艰苦创业的奉献精神。研究“南梁精神”的历史定位和科学内涵,有利于推进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整体研究,全面认识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在中国革命历史进程中的特殊地位。  相似文献   

14.
军委胡主席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指出:“建设一支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革命军队,是革命的依托、民族的希望。”听党指挥,是坚持人民军队性质、本色和作风的本质要求,是有效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的根本保证。新形势下贯彻落实听党指挥要求需要把握和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5.
学习好贯彻好江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搞好坚定政治理想信念,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才能解决好人武干部队伍中“革命事业心不强”的问题。 一、当前人武干部中革命事业心不强的主要表现 一是工作标准不高。有的干部认为“到了人武部,甭想再进步”,工作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不思进取,安于现状。对党的事业没有紧迫感和责任感。二是学习空气不浓。有的干部对理论学习不感兴趣,进了课堂,无精打彩,上了牌桌,两眼发  相似文献   

16.
农业、农村、农民为中国革命的成功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是中国革命取得成功的决定性因素。以井冈山为代表的农村根据地孕育了中国革命;以延安为代表的农村“特区”发展了中国革命;选择“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赢得了中国革命。如果中国革命不以农村为根据地,不以农业为生存依托,不以农民为基本力量,我们就没有今天所拥有的一切。这是我们每一位共产党人、每一位领导干部、每一位“城里人”都永远不能忘记的。  相似文献   

17.
遵义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光荣传统,“遵义会议”、“突破乌江”、“娄山关大捷”、“四渡赤水”等在中国革命史上有着光辉灿烂的一页。作为这块浸润了革命先烈热血的英雄土地上的军事机关,遵义军分区在新的历史时期,始终以长征精神作为部队和民兵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源泉,发挥驻地革命纪念遗址多、史料  相似文献   

18.
曾被毛主席盛赞为“商洛山中小延安”的陕西省丹凤县,是全国闻名的革命老区之一。近年来,丹凤县人武部运用红色教育资源,不断深化了民兵政治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9.
“谁不说俺家乡好,沂蒙山区好地方……”这首脍炙人口的沂蒙小调,过去唱的是“向往”,今天唱的是“现实”。是党的富民政策把这个“向往”变成了“现实”。农民是多数,农业是基础,我们党历来十分重视“三农”建设。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党中央连续3年下发了3个加强“三农”建设的1号文件,减轻了农民负担,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掀起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高潮,在革命老区山东临沂,让我们跟随春节期间返乡的外出务工民兵,感受昔日贫穷的沂蒙山区如今旧貌换新颜的喜悦。  相似文献   

20.
这里,因护国功臣唐继尧而闻名于世;这里,因当年红军长征途经此地扩军最多而成为缅怀革命历史、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活教材”。有着“高原明珠”之称的云南省会泽县历史悠久,文化昌明,钟灵毓秀,英才辈出。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活跃着一支不穿军装、不吃“皇粮”的特殊队伍,被人们称为“乌蒙民兵第一营”——会泽民兵应急营。这支队伍自1992年创建以来,以开展“以劳养武”等为载体,为当地经济建设、扶贫帮困、抢险救灾等作出了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