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3 毫秒
1.
正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院第二总体设计部(简称二部)前身是国防部五院二分院第二专业设计部,成立于1958年10月8日,是我国最早组建的地空导弹总体设计部,主要承担先进防御导弹武器系统的总体研发、设计、集成与试验、生产等工作。作为我国先进防御导弹武器装备建设的摇篮和先进防御武器装备体系的开拓者、引领者、实践者,二部是我国国防科技工业的骨干力量,从事着关系国家安全的战略产业,肩负着富国强军的历史  相似文献   

2.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院第二总体设计部(简称二部),是我国最早组建的地空导弹总体设计部主要承担先进防御导弹武器系统的总体研发、设计集成与试验等工作。自1958年10月8日创建以来,二部秉承"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核心价值观,发扬"全局、奉献求实、创新、和谐、高效"的总体精神,一路披荆斩棘艰苦奋斗,成功研制了多种具有代表性的武器装备并形成了"探索一代、预研一代、研制一代、生产一代售后服务保障一代"的协调发展格局,成为我国防御  相似文献   

3.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院第二总体设计部(简称二部)创建于1958年10月8日,是我国组建最早的从事尖端科学技术的总体设计研发单位。经过近五十年的自主创新与实践探索,二部发扬了“全局、奉献,求实、创新,和谐、高效”的总体精神,完成了多项国家重点型号研制任务,多项科  相似文献   

4.
<正>中国航天三院第三总体设计部(三部)成立于1960年4月26日,是我国飞航产品总体设计部,上要承担飞航产品的研究开发、总体设计、系统集  相似文献   

5.
二部召开1996年技术交流会航天工业总公司第二总体设计部于1996年9月5日~6日召开了二部1996年技术交流会,大会共收到论文48篇,有80余人参加了大会。二部主任殷兴良,书记杨双增,科技委主任孙连举,还有院科技委领导吴北生等同志到会,并做了热情洋...  相似文献   

6.
简讯     
《现代防御技术》编委会召开第一次会议 《现代防御技术》编委会于1991年3月1日在航空航天部第二总体设计部新楼会议室召开第一次会议。出席会议的有航空航天部第二总体设计部主任袁起,科技委主任张志鸿,编委会顾问何午山,副主任殷兴良、楼亚栋和委员徐品高等十四人。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在更改刊名和宗旨之后,如何提高《现代防御技术》的刊物质量和审查1991年的选题计划。 张志鸿同志代表编委会作了关于“总结经验,为提高《现代防御技术》刊物质量而努  相似文献   

7.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青年科技人才的重要性,指出"要建立灵活的人才激励机制,让作出贡献的青年人才有成就感、获得感"。随着国际形势变化、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航天军工企业的科研生产经营任务呈现出项目多线并举、竞争日趋激烈、周期大幅缩短等特征,因此,如何激发高端核心青年科技人才活力,推动快速完成中心任务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院第二总体设计部(以下简称"二部")是我国先进防御导弹武器装备建设的摇篮和先进防御武器装备体系的引领者,也是我国国  相似文献   

8.
由航空航天部第二总体设计部开发、研制的实时数字视频图象跟踪器,是地面制导系统使用的有效设备。在现代战争中,成象制导已成为精确制导的手段之一。成象制导技术在军事上,特别是在武器系统中,更有其特殊重要的价值,而这一视频跟踪器是完成成象制导系统的有效装置。  相似文献   

9.
由航空航天部第二总体设计部承担研制的防空导弹综合测试系统动态激励装置及其辅助设备已经顺利研制成功。在部内有关兄弟单位的配合下,完成了系列产品的改型,通过了验收鉴定并投入使用。 该装置的特点是:打破了过去的三轴或双轴摇摆或滚转激励的传统体制,仅以单物摇摆便。可同时完成对导弹的三个速率陀螺(俯仰、偏航、滚动)、两块加速度表及一个自由陀螺的激励、测试,从而缩短了测试时间,也为自动化测试创造了良好的硬件环境。可与自动化测试系统适配。  相似文献   

10.
航空航天部第二总体设计部研制的DZ矩形脉冲源,经用户使用、专家评审,去年通过鉴定并获部科技进步二等奖。该脉冲源突破了国内现有同类产品输出电压范围小、脉冲宽度窄的局限,输出电压0~2000V,矩形脉冲宽度从us级到μs级,脉冲上升前沿1-3ns,输出阻抗50Ω。配以辅件还可输出双指数波。 该矩形脉冲源可用于电子元器件EMP损伤注入试验,还适用于线路、电缆等的瞬态脉冲效应注入试验。利用该机为我部一院所用电子元器件测出了损伤阈值,机电部有关单位利用该脉冲源对半导体分离器件、集成电路和保护器件进行了评估试验,为研制新产品积累了科学数据。该机小巧轻便,操作简单,性能优良,获得部内外用户的好评。  相似文献   

11.
航空航天部第二总体设计部为成都军区400弹药库研制的分布式国防仓库环境测量与安全监控系统于1990年12月25日通过了航空航天部二院与成都军区后勤部的联合鉴定。   该系统于1987年8月开始研制,1988年6月投入试运行,同年年底正式验收。迄今为止,已成功地运行了三年半。实践证明,系统设计合理,功能覆盖面宽,技术先进,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12.
正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三总体设计部(以下简称三部)隶属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三研究院,成立于1960年4月26日,是我国重要装备产品的核心研发单位,承担相关产品的总体设计、系统集成、试验验证以及服务保障,拥有1个国家的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的创新中心、3个院士工作站和1个长江学者工作站。先后培养了5位中国工程院院士,150多名国家的、省部级专家及学术技术带头人,成为航天人才成长的沃土。  相似文献   

13.
<正>"嫦娥二号"任务是我国实施的第二次月球探测,也是全世界第127次月球探测。作为我国探月工程二期工程技术的先导星,"嫦娥二号"卫星担负着探月一期工程和二期工程之间承上启下的作用,其任务实施过程有五大关键点。关键点一:发射──"嫦娥"再次飞天将"嫦娥一号"卫星送上太空的是"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而本次发射将使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总体设计部高级工程师李聃说,"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包括"长征三号甲"、"长征三号  相似文献   

14.
正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十研究院第十总体设计部(简称航天科工十院十部)是我国航天产品三大总体部之一。1970年9月在北京批复组建;1971年2月移址遵义市正式成立;2006年8月从遵义市搬迁到贵阳市;2015年2月,正式转型升级成为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十研究院第十总体设计部。国之利剑,浩荡红旗。50年来,十部的建设者们始终坚持"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核心价值观,以"科技强军,航天报国"为己任,历经半世纪砥砺奋斗,先后完成五个系列、多个重点型号武器系统的总体设计任务,其中,五个型号产品先后在1984年以来的盛大阅兵式上扬威亮相,成为捍卫世界和平、守卫祖国蓝天的坚强盾牌。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仅从武器系统的宏观构成,简论了总体设计部的质量控制,指出了质量控制点的确定原则和加强总体部质量控制工作的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简讯     
微机CAD软件集成化系统 祝 楚 恒 航空航天部第二总体设计部开发的微机CAD软件集成化系统已提供使用。该集成化系统是对EE、TANGO、SMARTWORK三个电子软件有侧重的进行二次开发,用两个接口软件把TANGO、EE、SMARTWORK有机地连接起来,并加上汉字功能而构成的,它可使用户在原理图设计、布线和绘制印制板图等方面充分利用TANGO、EE和SMART-MORK三个软件的优点进行电路产品的设计,并为用户提供了汉字开发工具,以便用户开发出适合自己需要的字型和字体。该集成化系统是一个实用较强的微机CAD软件,可普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航空航天部第二总体设计部自行研制的多道高速数据采集系统,能同时对多路模拟量进行高速采集,并进行A/D变换,能与IBM-PC及其兼容机联用,利用PC机的软件资源,实现数字量记录与处理;利用专用数据处理软件包,可给出试验数据的各种统计量、概率分布,并能进行时间序列分析,建立模型。该数据采集器,全部采用接插连接方式,体积小,重量轻。该系统适用范围广泛,性能可靠、精度高,使用方便,产品现已成功地应用在各种试验数据的实时采集与处理。  相似文献   

18.
遥测技术被普遍应用于军工科研中,在民用方面也有其广阔的使用前景。 一九八七年,航空航天部第二总体设计部接受了北京西郊粮库的任务,要求使用遥测及微机应用技术,完成对粮库各仓贮粮温度、湿度及料位作定时或随机巡回检测及库存管理,以便采取相应措施,确保库存粮食的长期安全贮存。 该库是北京市粮食局的大型仓库,共有各类仓库一百多座。以往均靠人工检测粮情,既费工,又不准,易造成粮食霉烂变质等事故,给国家带来不应有的损失,也给市民健康带来危害。  相似文献   

19.
总体设计部安全起爆控制技术团队是一支成立于2021年初的"年轻"队伍,团队成员平均年龄仅28岁,他们勤恳踏实、勇于创新、团结互助,在直列式安全起爆控制技术、多路精确灵巧起爆控制技术及可寻址火工总线控制技术攻关和技术推广应用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0.
一九八七年,航空航天部第二总体设计部承担了人民大会堂厅室温、湿度测控系统的研制任务,该系统是人民大会堂空调控制的一部分,它要求对二十多个厅室的四十多个温度点及十个湿度点进行巡回检测,并对四十多个空调风门进行控制。 人民大会堂是党中央和国家领导办公和会见外宾的重要地点,其空调控制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领导的身体健康和国家的声誊,因此,高可靠性及高测量精度成为该系统的关键。 由于现场环境复杂,有几十个100~200安培的大电机和其它容量的用电设备,测量距离远。测量点到控制室距离达200米,为解决上述问题,采用了光电隔离输出控制,并采用三线式测量电桥等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