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文  徐伯豫 《防化学报》1998,8(2):63-67,73
概述了超临界流体的技术特征,重点介绍了超临界水氧化技术及其在化学战剂销毁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超流体干涉陀螺是一种基于量子微观领域实现角速率测量的新型量子陀螺,具有超高精度、超高灵敏度、小体积的优势。为深刻理解和准确掌握超流体干涉陀螺研究中的关键技术和发展趋势,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了总结分析,并对超流体干涉陀螺的潜在应用进行了展望。首先,阐述了从超流体3 He量子干涉陀螺到超流体4 He量子干涉陀螺的发展历程;然后,详细分析了该陀螺的驱动方式、量程扩展、精度优化、高灵敏度结构设计等方面的技术研究现状,分析了超流体量子干涉陀螺相关技术的发展趋势;最后,基于超流体干涉陀螺的超高精度测量特性,展望了超流体量子干涉陀螺在惯性导航、地震学、大地测量等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偏微分方程组的特征理论,讨论可压缩流体力学基本方程的特征方程和特征曲面,同时结合可压缩流体流动的实用例子,阐述确立其特征方程和特征曲面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张量表示法在流体力学中的应用,采用最简单的记号分析流体的流动现象,使得许多复杂的公式推导及方程的变换大为简化。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流体中悬浮微粒的运动特征,以揭示产生悬浮的物理机制,追溯形成悬浮的动力根源.利用所得结论对一些自然现象进行了必要的解释,并指出了悬浮这一动力学特点的应用价值和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6.
电流变流体的流变性质和力学性质在电场里随电场强度的变化而实时地、可逆地发生变化, 这一特点使得它在自适应结构中的应用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电流变流体夹心梁是在两弹性层间夹入一层电流变材料, 通过控制电流变材料屈服前的流变性质和力学性质来达到控制整个复合梁的动态响应。本文通过建立两端简支的电流变流体夹心梁的结构模型, 模拟分析了复合梁的动态响应及不同激励频率下的优化电场。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积分变换的方法,找到了一类非牛顿流体在环形管道中不定常流动的解析解,并进行了数值计算,分析了非牛顿性系数和其他各参数对二阶流体不定常流动的影响,指出当二阶流体非牛顿系数相同时,环管流与一般管流比达到稳定的特征时间较短,并且相应的速度分布、平均速度分布数值均较小。在外半径相同时,环管流内壁的剪应力较之一般管流,其大小随内径而改变。环管流外壁剪应力总相应地小于内壁剪应力。  相似文献   

8.
辣素提取技术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近40年来在辣素的提取、分离、纯化中的使用的溶剂提取法和超临界流体提取法等提取技术的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
本文根据从管道流体系统中导出的电路模拟元件,分析了层流状态下过滤单元的造型,指出了动态固、液分离的可行性,给出了网络模型,讨论了有关设计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管道气液固三相流的耦合瞬变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管输水力瞬变过程中,管道与流体之间存在耦合互动作用,需要用流固耦合模型来进行描述.针对工程中的多相流动问题,以最常见的气液固三相流为对象,建立了考虑流固耦合效应的水力瞬变模型.通过改变流体中固相或气相的体积分数,模型可适用于气液、固液两相流以及纯液体单相流的耦合水力瞬变,是单相流耦合瞬变模型向多相流耦合瞬变模型的拓展...  相似文献   

11.
采用一维流体理论导出了暖电子束条件下Raman型自由电子激光增益的解析式。此式清晰地描述了自由电子激光中的暖束效应。分析计算时毋需电子分布函数的具体形式,故所得结论具有普适性。  相似文献   

12.
针对航行体尾空泡对流体阻尼力影响的问题,结合动坐标系技术和空泡多相流数值模拟方法,通过求解雷诺平均的纳维-斯托克斯方程组,进行阻尼力计算研究。试验数据对比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精度。数值计算研究表明,尾空泡会削弱航行体尾部压力的不对称性,使航行体尾部流体阻尼力减小。当尾空泡增加到一定尺寸时,流体阻尼力减小的幅度逐渐趋缓,同时尾空泡也改变了流体阻尼力随攻角的变化趋势。研究充分表明了航行体流体力设计中考虑尾空泡影响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3.
针对航行体尾空泡对流体阻尼力影响问题,结合动坐标系技术和空泡多相流数值模拟方法,通过求解雷诺平均的NS方程组,进行了阻尼力计算研究。通过与试验数据对比,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精度。数值计算研究表明,尾空泡会削弱航行体尾部压力的不对称性,使航行体尾部流体阻尼力减小。当尾空泡增加到一定尺寸时,流体阻尼力减小幅度逐渐趋缓,同时尾空泡也改变了流体阻尼力随攻角的变化趋势。研究充分表明了航行体流体力设计中考虑尾空泡影响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4.
纳米Fe_3O_4磁性流体的制备与测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Fe_3O_4磁性纳米颗粒,用油酸作为分散剂制备出煤油基和二脂基磁性流体.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XRF)、X射线衍射(XRD)测试分析颗粒的组成、结构、平均粒径,表明所制备的颗粒为纯净Fe_3O_4纳米粒子,其平均粒径小于15 nm,分布均匀.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热重法(TGA) 和导数热重量(DTG)分析法对磁性流体进行性能测试,结果表明磁性流体进行性能稳定,煤油基磁性流体工作温度应低于88.6 ℃,二脂基磁性流体的应低于236.0 ℃.  相似文献   

15.
本文叙述了流体传动技术的应用前景,分析了当前和今后流体传动技术面临的挑战和主要问题,提出了其局长对策和方向。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灭雷具的作战效率,从灭雷具缆体系统在流体中的动力学特性出发,指出缆索对灭雷具的阻力是影响灭雷具操纵性的重要因素,并采用节点离散法建立了缆体系统在海流中的动力学计算模型;根据仿真数据分析了灭雷具操纵性受缆体系统阻力的影响,并提出了合理的操纵建议。  相似文献   

17.
针对超临界二氧化碳纳米流体,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纳米颗粒体积分数、壁面热流密度对其在水平管内传热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给定入口质量流量,纳米颗粒的掺杂会增大流体密度,入口流速因此而减小,不利于传热;但纳米颗粒的掺杂使得纳米流体热导率显著增大,这有助于提升壁面热流向体相空间的传输速率。因此纳米粒子体积分数越大,其体相流体温度在沿程方向上升温速率也越快。当壁面热流密度q=30 kW·m-2时,纳米流体在沿程方向上均具有传热强化效果;在更高热流密度时,纳米流体仅在流动充分发展初期具有强化传热效果,在换热管末端其传热效果随体积分数增加显著恶化。  相似文献   

18.
液晶聚硅氧烷/硅油稀流体电流变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Williamson醚合成方法制备了烯丙氧(对乙氧基)联苯,并以其为单体采用催化加聚合成了侧链型联苯聚硅氧烷,并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证实该物质具有液晶性.研究了液晶聚硅氧烷/硅油稀流体的电流变效应,研究发现:该流体具有液晶型电流变液剪切变稀的现象;由剪切应力与剪切速率的关系可以看出,在2kV/mm电场作用下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大,产生的剪切应力越大;随着侧链液晶聚硅氧烷/硅油流体重量比的增大,在2kV/mm电场的作用下该流体的剪切应力也增大.  相似文献   

19.
在流体网络机理建模的基础上,研究了各种性能退化因素对流体网络特性的影响,通过对网络当前特征参数与理想状态的偏差分析,给出了量化的流体网络性能评价指标,然后以该指标为依据,结合网络的拓扑结构和动态数据,实现了在线性能评估、故障诊断和故障定位。将该方法应用于实际工程案例,并通过仿真结果和实际情况的对比,证明了该方法的实用性和诊断评估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0.
针对输热管道内部流体流量及温度分布的识别问题,提出了基于管道外壁温度分布,使用FLUENT建立管道充分发展段对流换热模型,并联合MATLAB利用有限体积法和Levenberg-Marquardt(L-M)算法形成了识别管道内流体流量及截面温度的新方法。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不同工况下管道内流体流量及截面温度的识别问题,讨论了管道表面温度测量误差及测温点个数对算法识别结果的影响。数值实验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精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