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中央军委胡锦涛主席深刻指出,国防动员在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要完善军民结合、平战一体的工作格局,加强国防动员应急功能.  相似文献   

2.
刘卫华  周建文 《国防》2014,(10):26-28
应急应战是国家法律明确的国防动员体系的两大任务。我国《国防动员法》又规定:国家加强国防动员建设,建立健全与国防安全需要相适应、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相衔接的国防动员体系,增强国防动员能力。我们应适应新形势新任务需要,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拓展国防动员平时应急与战时应战功能,构建起以政府为主导、集应急应战功能于一体的国防动员指挥体制。  相似文献   

3.
江勤宏 《国防》2006,(3):5-8
国防动员建设是国防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事关国家安危与战争胜负的重大战略问题。“平战结合、军民兼容”是新形势下国防动员建设必须遵循的基本规律和基本方针。胡主席深刻指出:“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按照平战结合、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方针,完善国防动员体制,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我们要从国家安全发展战略全局出发,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贯彻“平战结合”方针,把“应战”准备与“应急”需要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平时能应急、战时能应战,扎实推进国防动员实质性准备。一、充分认识国防动员体系的内在…  相似文献   

4.
孙政才 《国防》2010,(9):27-29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实现军民结合、寓军于民,需要党和国家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通盘考虑,完善有利于军民统筹协调的体制机制,制定相应的法规政策和军民通用技术标准,在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兼顾军事需求,逐步建立起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经济社会发展体系。当前,随着国际国内环境的深刻变化和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国防动员建设既获得了难得的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5.
刘新泉 《华北民兵》2011,(11):48-48
新颁布的《国防动员法》明确提出:"国家加强国防动员建设,建立健全与国防安全需要相适应、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相衔接的国防动员体系,增强国防动员能力。"这就要求新形势下必须依据《国防动员法》,进一步按照融合式发展要求,统筹军地资源,推动国防动员建设的创新发展。一是融合军地指挥机构建设。着  相似文献   

6.
王跃金 《国防》2008,(8):39-40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建立和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军队人才培养体系和军队保障体系,坚持勤俭建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要"增强全民国防观念,完善国防动员体系,加强国防动员建设,提高预备役部队和民兵建设质量。"新形势下,要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积极走军民融合式发展之路,在军民融合中提高预备役部队建设质量。  相似文献   

7.
吴齐 《国防》2008,(7):24-25
国防动员是党和国家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七大提出"完善国防动员体系,加强国防动员建设",这是党中央、中央军委胡锦涛主席站在国家安全与发展战略全局的高度,作出的一项意义重大的战略部署,也是增强应对未来战争和突发事件能力,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战略举措.完善国防动员体系,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眼有效应对国家可能面临的多种安全威胁,下大力整合现有国防动员和应急管理体系,形成军民融合、"双应"(应急、应战)一体、权威高效、运转顺畅的新型国防动员体系.  相似文献   

8.
唐春森 《国防》2011,(11):27
党的十七大以来,胡主席对军民融合式发展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强调要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更加自觉地把国防建设和军队建设融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之中,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良性互动。国防动员是实现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重要组织形式和桥梁,军民融合是国防动员的基本特征、是国防动员创新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国防动员  相似文献   

9.
所谓国防动员体系,简言之,就是建立一个机构精干、指挥灵活、效率很高、反应快速的动员体制。所谓国防动员体系建设的社会化保障,即按照军民结合、平战结合的方针,依靠全社会的力量,为国防动员体系提供正确的理论依据、科学的领导体系、坚实的物质基础、完善的动员法规和符合客观实际的动员计划。只有搞好国防动员体系建设的社会化保障,国防动员体系的职能  相似文献   

10.
蒋忠良 《国防》2011,(3):39-40
《国防动员法》明确规定,要建立健全与国防安全需要相适应、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相衔接的国防动员体系。我感到,要依法建立健全国防动员体系,必须注意和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张培敏 《国防》2010,(6):25-28
《国防动员法》的颁布标志着我国国防动员建设迈上了法制化、规范化发展的新阶段。其总则指出:“国家加强国防动员建设,建立健全与国防安全需要相适应、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相衔接的国防动员体系,增强国防动员能力。”这一重要原则既是多年来我国国防动员建设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又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依法推进我国国防动员建设的根本遵循。我们应以此为统揽,在新的起点上大力推动国防动员建设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2.
肖国明 《国防》2013,(4):45-46
党的十八报告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加强军民融合式发展战略规划、体制机制建设、法规建设。加强国防动员通信指挥系统建设,必须贯彻落实党的十八精神,以军民融合重大战略思想为指导,坚持"军民结合、平战一体、系统整合、适应需求"的思路,加强组织领导、系统融合资源、统一标准规范、完善配套工程,不断提高国防动员系统"平时服务、急时应急、战时应战"能力。  相似文献   

13.
为了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建立和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军队人才培养体系和军队保障体系,完善国防动员体系,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的要求,推动民用企业规范有序地参与国防  相似文献   

14.
黄汉光 《国防》2011,(3):66-67
近年来,面对非传统安全威胁日渐增多的新形势,广东省东莞市深入贯彻党的军民融合式发展思想,着眼维护稳定发展和亚运安保等重大经济社会活动需要,充分发挥政府应急、军队战备和国防动员"三大系统"优势,依托军警民联防指挥体制,完善一体化协调运作机制,整合民兵预备役、国防动员和政府应急"三大队伍",走出了一条统筹大局打基础、完善机制促融合、创新举措谋发展的军地联合应急体系建设新路子。  相似文献   

15.
盖龙云 《国防》2014,(2):47-48
正坚持军民融合发展,是新世纪新阶段我党指导国家建设、国防建设、军队建设的重大战略思想、战略方针。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思想、战略方针的精髓要义,就是要站在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的高度,正确把握国家安全与发展的内在联系,把国防和军队建设融入国家现代化建设全局,统筹国防资源与社会资源,推动国防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良性互动、协调运行、科学发展。重点是建立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军队人才培养体系和军队保障体系,完善国防动员体系,注重国防经济和社会经济、军用技术和民用  相似文献   

16.
我国国民经济动员制度体系的完善应与未来信息化战争相适应,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相衔接。坚持以经济社会发展、军队建设、信息作战的需求为牵引,在"补"字上下功夫,填补动员制度建设的相应盲点和空白;在"改"字上做文章,改革完善滞后于形势发展的国防经济动员制度;在"整"字上求实效,整合国民经济动员配套组织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7.
周建民  侯党胜 《国防》2011,(6):35-36
军分区系统加强信息动员建设,应以《国防动员法》为指导,按照"应战为主、兼顾应急,健全组织、全面发展"的思路,加速推进和完善"五个体系"。  相似文献   

18.
张智 《国防》2006,(7):43-44
国防动员训练,是指国防动员机构、预备役部队和民兵等为准备战争和实施战争所进行的军事理论教育和作战技能教练活动。加强国防动员训练,切实提高快速动员和遂行应急任务的能力,使战争潜力有效地转化为战争实力,是新世纪、新阶段国防动员建设一项现实而紧迫的任务。我们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和完善国防动员训练的新模式,推动国防动员建设深入发展。一、紧贴形势与任务需要,确立“训用一致”的训练内容体系国防动员训练,必须按照“平时能应急、战时能应战”的总体要求,针对国防动员力量可能担负的应急救援、城市防空、维稳保交、支前…  相似文献   

19.
一、大力推进国防动员建设 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按照"应急促应战、应战促应急"的思路,积极创新军民融合发展模式,大力推动国防动员基础建设,健全完善应急应战力量体系,努力提升军事斗争动员准备水平.  相似文献   

20.
朱和平 《国防》2010,(10):16-18
中央军委胡锦涛主席强调指出,要完善国防动员体系,增强国防动员能力,加强预备役部队和民兵建设,优化规模结构和力量布局,建设一支平时能应急、战时能应战的强大后备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