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6月21日至23日,21个阿拉伯国家的领导人云集埃及首都开罗,召开紧急首脑会议,商讨中东和平新近所面临的紧迫问题。这是近几个月以来,由于以色列大选而引起政府更迭后,中东这一热点地区的一次重要会议。 A.内塔尼亚胡获胜出人意料 在5月29日举行的以色列大选中,持强硬立场的利库德集团领导人内塔尼亚胡以0.9个百分点、近3万张选票的微弱优势,击败了被誉为“和平先生”的现任总理佩雷斯,当选为以色列新总理。 现年46岁的内塔尼亚胡出生于以色列一个知识分子家庭。1967年他应召入伍在以色列精锐部队中服役,在5年后  相似文献   

2.
1月11日,以色列前总理、传奇将军阿里埃勒·沙龙(ArielSharon)在重度中风昏迷八年后离世,享年85岁。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在追悼会上讲话,称沙龙是“以色列最伟大的军事指挥官之一”;  相似文献   

3.
20J3年1月4日,以色列最大的日报发表了尤瓦尔·迪斯金严厉批判内塔尼亚胡和巴拉克的文章。文章把内塔尼亚胡和巴拉克称为“机会主义的、自私自利”二人组合,他们缺乏为国家巨轮掌舵所需的品质。龙瓦尔·迪斯金说:“我和我的同事对于内塔尼亚胡和巴拉克领导反制伊朗行动的能力,缺乏信心。”尤瓦尔·迪斯金曾在三位总理领导下,担任过8年的国家安全局长,还与四任以色列国家元首密切合作过。他说:“相对来说.进入这样的状态是容易的。  相似文献   

4.
赵蔚彬 《环球军事》2011,(21):21-23
10月18日下午,在以色列中部的泰勒诺夫空军基地,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拥抱了回国的吉拉德·沙利特后,转身对沙利特的父母说道:“我把你们的儿子还给你们了。”  相似文献   

5.
力行 《环球军事》2009,(13):1-1
6月14日,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表示,以方愿与巴勒斯坦方面进行和平谈判,也愿意接受一个非军事化的巴勒斯坦国。可以说,内塔尼亚胡的表态,既是中东和谈“向前迈出的重要一步”,也是对美国总统奥巴马不遗余力斡旋的回报。  相似文献   

6.
《海军内情》2005年12月19日刊报道,美海军有关人士表示,以色列、沙特阿拉伯正调查未来的濒海战斗舰(LCS)能力,但并未表态购买。美海军与以色列正在对LCS进行技术研究,以确定是否能满足以色列替换“萨尔”级轻护舰的要求。以色列在一年前就开始了对LCS的关注。同时,沙特阿拉伯也  相似文献   

7.
于永军 《国防》2004,(5):53-53
我军一位军事观察员曾在以色列观摩了一个旅辖营的演习过程,每每谈及这次演习,他都会由衷赞叹:“完全看不出‘演’的痕迹!” 以色列这个被阿拉伯世界包围的弹丸小国,  相似文献   

8.
80年代,当东西方处在冷战的僵持状态时,世界范围内却连绵不断地出现“热点”。其中,由于以色列与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及阿拉伯世界的尖锐对立,设有巴勒斯坦据点的黎巴嫩南部地区则成为“热点”中最热的地区。这个时期,以  相似文献   

9.
叙利亚拥有继埃及和伊拉克之后阿拉伯世界第三大的军事力量。目前叙利亚正在对其老化的装备进行升级或更换,以达到和保持与以色列的“战略均衡”。自1948年以来,叙利亚与以色列尽管经历了一系列军事对立,包括失去了战略要地戈兰高地,但叙利亚仍对以色列保持着军事威慑。  相似文献   

10.
由于政治和历史的原因,以色列国家在中东地区树敌颇多,导致其爆发战争屡见不鲜,仅仅大型中东战争就打了5次之多,其中小规模战争更是频繁不断,迄今其有“中东的超级大国”和“世界上最小的超级大国”之称。可以这样说,这个“荣誉”是以色列国家用枪杆子打出来的。尤其是以色列在对待巴勒斯坦解放运动这一问题上的强硬态度,招致许多阿拉伯国家的强烈不满,以阿多次  相似文献   

11.
1967年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之间爆发的“六日战争”,被军事专家称为“制空权战争”。以色列在开战第一天便几乎瘫痪了主要阿拉伯国家的空军,从而在短短6天里就取得了战争胜利。但当我们仔细搜寻那段历史时发现,在以色列空军无敌的神话光环下,却有一位来自遥远南亚的飞行员为阿拉伯空军挽回了最后的尊严,他3天转战两国,打下4架以色列飞机,成为几个国家公认的英雄。  相似文献   

12.
徐刚 《当代海军》2004,(5):48-49
以色列位于地中海东岸,地处欧、亚、非三洲的交界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近半个世纪与周边的阿拉伯国家发生了多次战争。以色列从实战中认识到,要杨在军事处于优势,就必须以质取胜。因此,以色列部队都以“量小质精”而闻名于世。以色列海军潜艇部队现役的3艘“海豚”级潜艇,也是当今世界最先进的常规潜艇,在性能上远远领先于周边阿拉伯国家装备的各型潜艇。  相似文献   

13.
3月6日,美国国防部长帕内塔在一次讲话中说,美决心阻止伊朗获得核武器,但希望让外交活动发挥作用,“军事行动是其他所有手段失败后的最后选择”。美国总统奥巴马5日会见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时也表示,目前仍有机会通过外交途径解决伊朗核问题,但美国不排除包括军事打击在内的任何选项。  相似文献   

14.
邝家旺 《国防》2006,(6):73-73
1973年10月6日,埃及、叙利亚等阿拉伯联军挥兵50余万突袭以色列,企图收复第三次中东战争失去的土地并一举消灭以色列。当时以色列只有兵力11万人,武器装备也远远少于阿拉伯联军,但由张皇失措到仓促应战再到控制战争局面,以色列只用了18天时间,便迫使阿拉伯联军签署了停火协议。由于当天是犹太教的赎罪日,所以这次战争被称为“阿以赎罪日之战”。从这场战争可以看出,以色列虽然是个袖珍小国,却蕴含巨大的作战能力,能够以小制大。这里面除了有美国的帮助,更重要的是以色列国民有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在国防上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全民皆兵”…  相似文献   

15.
美国媒体最近披露,以色列海军目前正在积极筹划建造所谓的“超级攻击舰”,作为其21世纪新的海军战略基础,牵引其海上舰队建设的转型,从而在未来战争中可靠地夺取地中海东部濒海地区的主动权并发起从海上对陆地的纵深攻击。消息一经传出,舆论为之一片哗然,在以色列与阿拉伯世界持续了半个多世纪的武装冲突和四次中东战争期间,以色列的陆、海、空三军创造了现代战争史上无数的以少胜多、以劣胜优、出其不  相似文献   

16.
1948年5月,过了两千多年流亡生活的犹太民族在中东地区建立以色列国,当时只有60万人口,国土面积1.4万平方千米。由于领土、宗教等复杂问题,以色列同邻近的阿拉伯国家多次发生战争,1948年、1956年、1967年、1973年、1982年先后爆发5次中东战争,中东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最不稳定的地区之一。以色列依靠美国的支持,建立起强大的国家军事机器,在与阿拉伯国家的武装冲突中取得一次又一次“胜利”。但是,地狭人少、势单力薄的以色列总是为自己的“生存”担忧,迫切想取得更大的军事优势。于是,他们看中了核武器,千方百  相似文献   

17.
当黎以冲突再次陷入紧张时,在阿拉伯人眼里,他是一位超级民族英雄,但在以色列人和美国人眼里,他是“另一位本·拉登”。以色列最近连续采取3次“斩首”行动,希望灭他于无形。可是,他3度重新出现在电视上,对以色列的军事打击极尽嘲讽之能事。他的隐身术之高连无孔不入、屡创奇迹的以色列情报机构摩萨德都在他面前碰得灰头土脸。他就是哈桑·纳斯鲁拉。“斩首”,以军连挥3板斧在过去3周,以色列空军采取了3次秘密“斩首”行动,目标只有一个——黎巴嫩真主党领导人哈桑·纳斯鲁拉。以色列人的制导炸弹将被怀疑是纳斯鲁拉藏身之处的“目标大楼”…  相似文献   

18.
平言 《环球军事》2012,(4):40-41
众所周知,以色列是中东地区武器,研发能力最强的国家,小到各类机舰载系统,如鼎鼎大名的“费尔康”雷达,大到“梅卡瓦”主战坦克都有,此外他们还研制了各类导弹,除了令阿拉伯世界闻风丧胆的“杰里科”系列弹道导弹、世人熟知的“箭”式系列防空导弹(相当于“爱国耆”拦截导弹)、  相似文献   

19.
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建国后,阿拉伯国家先后与以色列之间进行了5场战争。受地理条件和形势所迫,以色列采取优先发展陆、空军的策略,经过历次战争的洗礼,以色列陆空军的战斗力跃升中东国家之首。然而,其海军发展却比较缓慢,特别是在第三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海军驱逐舰“埃特拉”号被埃及一艘苏制“蚊子”级导弹艇发射的“冥河”级舰舰导掸击沉,  相似文献   

20.
以色列作为中东唯一拥有核武器的国家,神秘的核武库被曾叛逃英国的以色列前核工程师瓦努努称为“第三圣殿最后的一根柱子”。尽管巴以冲突近来不断升级,但阿拉伯国家在对以色列采取强硬措施时却不得不考虑以色列核武器的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