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汪金玉 《国防》2008,(1):38-41
预备役部队是我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重点。加强预备役部队建设,对于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扎实做好军事斗争准备,有效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相似文献   

2.
新中国的国防是在外受帝国主义战争威胁,内经几十年战争创伤、经济基础十分薄弱的条件下,逐步建立、巩固和发展起来的。它是一个浩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周恩来是新中国现代国防工程的开拓者和主要奠基人之一。他积极参与了新中国有关现代国防的所有重大决策,并在实践中具体加以指导或组织实施。以其超人的智慧和劳动为巩固人民国防、保卫社会主义建设,探索现代国防的发展道路,做出了杰出贡献。周恩来在国防实践中所创造出来的基本理论及其原理原则,是新中国国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中至今仍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强国先强军,新时代对于国家军队建设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于国防事业的发展也提出了新的展望。国防和军队建设是我国得以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的坚强后盾,对其进行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本文就以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作为研究对象,探索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七大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改革发展作出了新的战略部署,其中关于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加快机械化和信息化复合发展的思想,深刻揭示了国防和军队建设与国家发展、民族振兴、军队职责使命的内在联系,对新世纪新阶段开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具有重大战略指导意义,是国防和军队建设必须做好的一篇大文章。  相似文献   

5.
丁伟 《军事历史》2004,(1):43-48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进入相对和平时期后,中国如何进行国防和军队建设,这对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新中国一成立,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就开始进行探索。1953年7月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结束,新中国完成了由战争时期向和平时期的过渡,从1954年开始,中国进入了相对和平时期。从这时开始至60年代中期,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对相对和平时期中国国防和军队建设进行了全面探索,从理论和实践上创造性地解决了国防和军队建设的若干重大问题,走上了有中国特色的中国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发展道路。一、关于新中国的军事战略方针战略方针是指导战…  相似文献   

6.
刚刚过去的5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现代化建设发展最快、变化最大的时期之一。在此期间,中国国防和军队建设朝着跨越式发展的目标不断迈进,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现代条件下的整体防卫能力有了新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在国家加速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和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国防费不可能有大的增加的条件下,国防现代化建设将怎样进行?几乎是每一个军队和地方关注国防建设的理论工作人员和实际工作者都十分重视的问题。近年来,从事国防经济学研究的同志们所进行的“关于增殖型国防”的学术研讨,正是对国防发展的道路所进行的理论探索。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在实践探索中形成的中国特色国防经济理论,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国防经济理论。中国革命战争时期,经过战争实践的艰难探索所形成的军事经济(战争经济)理论为中国特色国防经济理论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经过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曲折探索、改革开放后调整与改革时期的重要探索和新世纪新阶段推动科学发展时期的深入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防经济理论得到了不断丰富、深化和发展,并在推动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30年来,围绕着如何建设中国特色国防这一主题,军内外理论工作者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勇于创新,为解决国防和军队建设所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寻求新思路、新途径、新办法,开辟出一个又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取得一项又一项新的研究成果,使中国特色国防研究出现了空前繁荣和发展的新局面,为新时期国防建设实践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30年来,围绕着如何建设中国特色国防这一主题,军内外理论工作者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勇于创新,为解决国防和军队建设所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寻求新思路、新途径、新办法,开辟出一个又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取得一项又一项新的研究成果,使中国特色国防研究出现了空前繁荣和发展的新局面,为新时期国防建设实践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1.
国防和军队建设,作为国家安全与发展的屏障和支柱,在国家建设中始终占有核心地位。早在商讨新中国建国纲领的第一届全国政协一次会议上,毛泽东就向全国人民发出了建设强大国防的号召,并由此拉开了新中国国防建设的序幕。新中国成立50年来,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国防道路上开拓前进,不但创造了辉煌业绩,而且积累了宝贵经验,认真总结这些历史经验,对于更加清醒地认识新时期国防和军队建设的规律,为加速国防和我军现代化建设提供历史借鉴,具有重大的意义。一、只有建设强大国防,国家、民族的生存和发展权益才能有可靠的保障国…  相似文献   

12.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崭新道路被提出来,中国共产党坚持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发展进程同国家现代化进程相适应,将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置于国家现代化建设战略布局中来运筹,为强国复兴伟业的实现提供强有力的战略保障。中国式现代化的国防意蕴深厚,主要表现在:一是激活人才强军布局的活力,展现军队人力资源的战斗力;二是在国富民强中,孕育强军兴军的保底手段。三是萃取战斗力生成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精华;四是国防和军队建设也要走出资源节约、绿色发展新道路;第五,军队是威武之师也是文明之师、和平之师。总之,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刻内涵中必然有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深厚意蕴,必须全面加强并深刻领会强国必须强军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3.
当人们围绕着经济建设和国家现代化这一基本国策来思索国防现代化的发展道路时,反复思考着这样一个问题,即:如何实行经济、国防、科技和社会四位一体,建立共同发展、兼容促进的良性循环系统,使得国防建设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动力,而不是负担;使得高精尖的军事技术在现代化进程中大有作为,而不仅局限在国防系统,从而,变纯消费型国防为增殖型国防。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以新技术群的崛起为核心的科技浪潮,正推动着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使得从活动到结构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动荡、发展、强化的巨变时期。在这个新的历史时期里,如何采用理想的方法抓住  相似文献   

14.
关于国防发展道路问题,近一个时期议论颇多,设计了种种模式,标出了条条途径,尽管不乏新见,这个问题还没有解决。探索不一定都成功,但探索总比不探索好,它为我们启开了智慧之门,看到了科学之光。本文作者杨永良同志在分析几种模式的基础上,又为我们献出了一个“短缺自补型”国防模式。中国的国防发展道路应该如何走?欢迎大家继续发表意见。  相似文献   

15.
李文纲 《国防》2008,(8):36-38
当前,我国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进入新的发展时期。预备役部队必须着眼维护国家综合安全,围绕"平时应急、战时应战",加强统筹协调,努力提高"两应"能力。  相似文献   

16.
朱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谈到国防和军队建设问题。在谈到国防和军队建设取得的成绩时,特别指出,国防科研得到加强,武器装备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这对我们国防科研和武器装备战线的广大干部职工是极大的鼓舞和鞭策。同时,也是对我们提出的新的要求,我们一定要贯彻好报告的精神,从顶层上研究我国国防科技发展和我军武器装备的有关技术问题,加快国防现代化建设步伐。一、深刻认识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发展趋势,紧紧抓住“重要机遇期”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军事变革的时代已经到来,当前,美国新军事变革正在进一步加速发展,开始进入一个新的质变…  相似文献   

17.
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走过了55年的光辉历程,人民解放军与祖国同行,这半个多世纪的历程是一部光辉的篇章。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所《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史要》编写组撰写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史要》(军事科学出版社出版)一书,以丰富的史料,真实客观地记录了50多年军事斗争、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历史,热情讴歌了新中国军事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对了解与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防建设和军队建设的历史与成就、经验与教训,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规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军…  相似文献   

18.
新中国国防现代化建设基本经验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中国成立以来,国防现代化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实现了跨越式发展。60年探索征程中的风风雨雨,为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领导国防现代化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即: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与时俱进的创新理念;必须坚持以政治现代化引领国防现代化;必须坚持国防现代化与经济现代化协调发展;必须坚持以文化现代化推动国防现代化。  相似文献   

19.
胡锦涛主席强调指出: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又快又好地发展,必须坚持军民结合、寓军于民,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深深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之中。“这是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做好的一篇大文章。”在建国60周年的大喜日子里,本刊发表一组纪念文章,有宏观评论军民结合的光辉道路;有微观感受企业支撑共和国发展的所思所想,但宏观也好,微观也罢,其实表达的观点是一个:在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经济主流这个大背景下,中国军工事业和军工企业的转民趋势已属必然!  相似文献   

20.
方华  于雷 《环球军事》2007,(2):12-13
2006年12月29日,中国政府发表了《2006年中国的国防》白皮书。这是中国政府自1998年以来发表的第5部国防白皮书。新国防白皮书重申中国将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与世界各国一道,致力于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中国新的国防白皮书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而几乎就在同时,韩国政府也发表了2006年度的国防白皮书。回顾2006年,已有许多个国家发表了国防白皮书或类似的国防文件。那么,国防白皮书到底是一种什么性质的文件?具备哪些功能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