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7 毫秒
1.
全国解放战争时期,面对国民党反动统治集团及其军队,人民解放军在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坚强领导下,取得了解放战争的最终胜利。这一时期,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科学及时制定正确的路线政策、战略方针并保证坚决贯彻执行,调整建立各级党组织机构、配强领导班子,恢复健全党委制、实行首长分工负责制,加强组织纪律性教育整顿、建立请示报告制度等一系列正确而强有力的举措,从政治方向、领导机构、组织基础、制度机制和纪律约束等方面,始终确保党对军队绝对领导。这对人民军队始终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制度,有效履行新时代使命任务,增强面对强敌敢打必胜信心决心,具有重要历史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1946年6月的山东讨逆战役,是新四军兼山东军区部队奉命进行的一次事关国共战争全局的重要作战,它反映了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对国内外形势及国共和谈策略的新认识和新举措,对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及全国解放战争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建军思想在解放战争时期的新发展刘庭华在全国解放战争中,毛泽东主席和中共中央军委在指挥作战的同时,自始至终抓紧军队的建设,不断提高部队军政素质,为赢得战争的最后胜利创造了条件。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以及人民解放军其他领导人通过在战争中加强军队建设的实...  相似文献   

4.
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正规化建设有了很大发展。这不仅对夺取解放战争胜利产生了巨大作用,而且为新中国成立后全面进行正规化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解放战争中人民解放军的正规化建设,依战争进程大致可分三个阶段:一、由分散的游击状态到建立战区野战兵团阶段抗战胜利后,解放区军民面临着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的新形势。为保卫人民抗战的胜利果实,壮大革命力量,中共中央制定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并做出了加速实行军事战略转变的决策,即由游击战向运动战的战略转变。这一阶段的正规化建设着重抓了以下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随着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解放台湾、彻底消灭国民党残余势力,建立一个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的新中国,就成为所有炎黄子孙的最大愿望。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密切关注台湾问题,并且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制定了“武力解放台湾”的方针,抓紧进行了解放台湾的战略筹划。一、适时制定武力解放台湾的方针新中国成立前后,中共中央面临的形势是十分严峻的。在重重困难面前,中共中央仍然把以武力消灭撤逃台湾的国民党残余势力、实现祖国统一作为主要的选择,制定了“武力解放台湾”的方针。(一)迅速肃清国民党反动军队的残余,解放一切尚未解放…  相似文献   

6.
40年前的北平和平解放,是解放战争战略决战中的一个伟大壮举,对中国革命进程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北平解放的当天(1949年1月31日),新华社发了一则电讯,赞扬“北平的解放是伟大的中国人民革命运动中最重要的军事发展和政治发展之一”,“是执行中国共产党毛泽东主席所宣布的八项和平条件以和平方法结束战争的第一个榜样。”毛泽东欣喜地称北平解放为“北平方式”,希望当时还占领着长江以南地区的100多万国民党残余军队,仿效此方式结束战争。“北平方式”的产生顺应历史潮流,开辟了一条光明大道。不久,长沙、昆明、新疆等地区的国民党军纷纷响应,走上和平道路。  相似文献   

7.
运输工作是军队行动的一项重要后勤保障工作,它关系到军队的行动能否正常顺利地进行。“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应该说是古代军队行动的运输模式。随着军队的发展,现代运输工作的分类越来越细。从大的方向分有战略运输、战役运输、战术运输。细分则有部队调动运输、供应运输、后送运输、动员运输、军人团体运输。目前军队运输的方式主要是铁路、水路、汽车、航空、管线、人力畜力等,由军队专门运输机构和国家交通部门共同组织进行。解放战争中我军的运输工作是怎样进行的呢?解放战争是中国历史上~次大规模的正规战争,战场之广阔,作…  相似文献   

8.
解放战争时期是人民解放军强军历程重要阶段,在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领导下,人民解放军从规模强军、质量强军、结构强军三个方面着手,通过大幅度扩充军队数量规模,不断提高人和武器的质量,适时调整军队体制编制,建立了一支强大的人民武装力量。  相似文献   

9.
丁伟 《军事历史》2004,(1):43-48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进入相对和平时期后,中国如何进行国防和军队建设,这对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新中国一成立,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就开始进行探索。1953年7月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结束,新中国完成了由战争时期向和平时期的过渡,从1954年开始,中国进入了相对和平时期。从这时开始至60年代中期,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对相对和平时期中国国防和军队建设进行了全面探索,从理论和实践上创造性地解决了国防和军队建设的若干重大问题,走上了有中国特色的中国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发展道路。一、关于新中国的军事战略方针战略方针是指导战…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四”大之后,在江泽民主席主持下,中央军委根据国际战略格局的演变和战争形态的变化,特别是世界范围内高技术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审时度势,立足现实,着眼世界,放眼未来,及时提出了科技强军思想,为新时期军事斗争准备和军队质量建设提供了基本理论依据。江主席特别重视科学技术对军队质量建设的重要作用,明确指出:军队建设“要贯彻质量建军、科技强军的战略思想”。  相似文献   

11.
刘羽燕 《军事历史》2023,(4):106-115
解放战争过渡阶段,人民军队的后勤保障工作是在应对战争形势变化及由游击战转为运动战战略转换中展开的。面对物资匮乏、供应调配不畅、专业技术人才短缺、供给标准不统一等难题,在中共中央、中央军委领导下,各战略区的后勤部门在实践中不断探索,通过组织生产、搜集物资和力戒浪费,保障了物资的充足;通过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兵站建设,保障了供应调配;通过加强卫勤力量和培训干部,进一步提升了保障能力。此外,在后勤工作实践中,后勤工作者还特别重视充分发挥群众优势,积极合理动员群众力量,以支援战争。这些都为日后应对全面内战做了物质、干部、技术方面的准备。  相似文献   

12.
郭芳 《军事史林》2021,(10):21-29
从1949年2月至1950年6月,是全国解放战争的战略追击阶段.这一阶段,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中央军委领导人民解放军追歼国民党军残余力量、实施向全国进军的军事行动,完成了解放战争走向全国胜利、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伟大胜利的战略任务.重温这段历史,认真地学习、研究和总结毛泽东指导向全国进军所表现出来的卓越的战争指导方法和娴熟的战争指导艺术,对于我们在现今与未来坚持和发展毛泽东军事思想,提高解放军指挥员特别是高中级指挥员的军政素质和指挥艺术,加强备战打仗能力,无疑会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3.
中央军委胡锦涛主席关于"提高军队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的重要论述,站在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的高度,对武装力量遂行反恐维稳、抢险救灾、应急处突等非战争军事任务提出了新要求.后备力量是我国武装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适应新的形势任务,不断提高后备力量遂行非战争军事任务能力,是我们必须认真研究思考的重大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14.
关于军事战略转变理论问题的历史思考陈伙成军事战略转变亦称战略转变,是毛泽东主席提出的一个特定概念,指以不同的战争形式来划分的两个战略时期之间的变化。军事发展史说明,它是普遍存在于军队建设和战争史中的一定阶段上的变革现象,是军队和战争台阶式发展的表现形...  相似文献   

15.
要闻盛事     
要闻盛事江泽民参加军事科学院建院40周年庆祝活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3月18日在参加军事科学院建院40周年庆祝活动时强调,我国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正处在跨世纪发展的关键时期。新的形势和任务,对军事科研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军事...  相似文献   

16.
陈云在东北解放战争中的重大贡献袁占先刘东元解放战争初期的陈云解放战争时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东北局副书记、东北行政委员会党委会书记陈云,在参加领导东北三年解放战争中,坚决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主席正确的政治路线和军事战略方针,并提出了若干关系...  相似文献   

17.
解放战争战略过渡阶段,中共中央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多次调整经营东北的战略方针,经历了从"控制东北门户,堵绝国民党军进入东北"、"分散兵力发展沿边根据地"、"集中兵力,堵住大门,独占东北"、"依托中小城市和广大乡村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到"集中兵力进行最后一战,争夺大中城市和主要交通线"的一系列变化。东北局领导全区军民努力贯彻落实上述战略方针,取得显著成绩,为最终赢得东北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一支建立于中国共产党绝对领导下的新型人民军队。党为了实现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在团以上部队和相当于团以上单位建立了党的委员会,并确立党委统一的集体领导下的首长分工负责制,是党对军队领导的根本制度。自1927年人民军队诞生至今,在  相似文献   

19.
冉亚权  范胜龙 《国防》2014,(9):41-42
军民融合是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大战略指导思想。中央军委习近平主席强调,实现强军目标,必须同心协力做好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这篇大文章。现代战争是信息化条件下战争,参战力量多元,信息对抗激烈,物资消耗巨大。新形势下,必须坚持以军事斗争准备为牵引,深化国防动员体制结构、需求潜力、队伍建用、资源共享和法规制度军民融合,为打赢信息化条件下战争提供坚强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20.
潘宏 《政工学刊》2023,(12):5-7
<正>抗美援朝战争是世界大战与现代局部战争的分水岭。这场战争也是一场双方力量极不对称的战争。面对极为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对抗美援朝战争实施了正确的战略指导,根据国际战略形势和国家利益的需要,明确了抗美援朝战争的战略目标,通过战争进程以及各阶段不同战略任务,使战略目的具体化。根据战略目的和战略任务要求,对不同的作战对象、依据不同作战条件,制定具体的战略指导方针。以国家综合国力为后盾,以中国人民志愿军为武装力量核心,正确运用战略力量和战略手段,赢得抗美援朝战争的最后胜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