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1930年1 1月至1934年10月,蒋介石指挥国民党军对中央红军进行了五次大规模的“围剿”.红军在前四次反“围剿”的大胜与第五次反“围剿”的惨败中,共牺牲了9位师长.本文讲述的是来自他们中五位的故事.  相似文献   

2.
《兵团建设》2006,(12):43-44
1933年9月,蒋介石纠集近百万兵力,分东、西、南、北4路进攻中央苏区,妄图消灭中央红军,摧毁中央革命根据地。在这生死存亡的关头,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党内占据了统治地位,加上共产国际军事顾问李德的错误指挥,导致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中央主力红军和中央党政军机关被迫进行史称“长征”的战略大转移。  相似文献   

3.
今年是中央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长征途中,红军将士不怕牺牲。英勇奋战,粉碎了几十万人的敌军的围追堵截,胜利到达陕北。长征的胜利原因很多,而建立于中央苏区时期的红军技术侦察工作为粉碎敌“围剿”和保证长征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没有电台,从敌人手中“拿”1930年11月至1931年9月,红一方面军执行毛泽东提出的“诱敌深入”的战略方针,连续打破国民党军3次大规模“围剿”。随着中央苏区3次反“围剿”作战的胜利,蒋介石不顾中共中央提出的共同对日作战的主张,继续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阴谋策划对中央苏区的第4次“围剿”。在以往的作战中,情报的获取主要是靠派侦察员  相似文献   

4.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周恩来作为苏区党和军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对红军反“围剿”和长征的胜利作出了卓越贡献。周恩来在实践中认识到临时中央推行极“左”路线的错误,抵制了要求红军进攻中心城市的主张,与朱德等人领导红一方面军取得了第四次反“围剿”的巨大胜利。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周恩来为长征作了许多准备工作,为党和军队保护了包括毛泽东在内的一大批重要领导骨干。长征初期,周恩来与李德等人作坚决斗争,作出了红军转兵贵州的决定,并对遵义会议的圆满成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红一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在四川胜利会师后,周恩来坚决主张北上,与张国焘的分裂主义倾向作斗争。在周恩来的指挥下,中央红军取得了长征的胜利。  相似文献   

5.
1930年底开始,国民党军队对中央革命根据地接连发动大规模军事“围剿”.在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人的指挥下,中央红军连续取得了四次反“围剿”斗争的胜利.但未能粉碎蒋介石对1红军发动的空前规模的第五次“围剿”,离开了原来的根据地,开始长征.  相似文献   

6.
正当蒋介石调集五十万兵力对中央工农红军进行第五次军事“围剿”近两个月的紧要时刻,驻守福建的十九路军由李济琛、陈铭枢、蒋光鼐、蔡廷锴率领,发动了抗日反蒋的“福建事变”。宣布同南京国民政府决裂,在福州成立了“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以  相似文献   

7.
中央苏区和红军的5次反"围剿"斗争,以它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战争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前4次反"围剿"的胜利,促进了中央红军和中央苏区的全面发展,代表了中国红军和苏维埃运动的辉煌;第5次反"围剿"的失败,从反面说明正确的政治路线和军事路线对革命战争胜利的极端重要性;而整个反"围剿"的实践,则为中国共产党造就了第一代善于治党、治军乃至治国的领袖.  相似文献   

8.
“诱敌深入”方针是毛泽东战略战术原则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一次反“围剿”时提出的,且应用成功了,使第一次反“围剿”取得了重大胜利。(一)1930年10月,蒋介石调集九个师另一个旅共十万余人,分三路由江西吉安至建宁一线南下,向中央苏区和红一方面军发起了第一次军事“围剿”。  相似文献   

9.
聂荣臻在红军长征中的重大贡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34年10月,由于党内“左”倾冒险主义者的错误领导,导致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撤离中央革命根据地。党和红军向何处去?就在中国革命处于生死攸关的严峻时刻,遵义会议召开了。这次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的领导地位,从而使红军最终选择并落脚陕北,胜利结束二万五千里长征,实现伟大的战略转变,开创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奠定了基础。落脚陕北,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具有远见的正确选择。聂荣臻在实现这次伟大战略转变的过程中,坚定不移地支持和维护毛泽…  相似文献   

10.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位于中央革命根据地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在毛泽东、朱德的领导和指挥下,从1930年12月至1931年9月,在不到九个月的时间内,先后粉碎蒋介石组织和发动的第一、二、三次反革命“围剿”。在三次反“围剿”作战中,毛泽东坚持以根据地为基地,以人民军队为骨干,发动广大人民群众进行了一场人民战争。他提出了“诱敌深入”的战略方针,并在实战中应用成  相似文献   

11.
第五次反"围剿"期间,毛泽东曾提出红军突围计划,即中央主力红军经南康、崇义一线,再跨过罗霄山脉进入湘南地区,利用湘南广阔的区域和良好的革命基础,用"打圈圈"的办法拖住敌军,并在运动中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待粉碎敌之"围剿"后,再回师中央苏区。本文对这一突围计划及其思想源流和博古等人拒绝采纳的原因等问题进行考析。  相似文献   

12.
一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武装割据的深入发展,动摇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使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代表蒋介石极端恐慌。他急忙调兵遣将,对红军和革命根据地进行连续不断的反革命“围剿”。红军则进行了反“围剿”的活动。“围剿”和反“围剿”,成了十年内战的主要形式。面对着四周白色政权的包围和有着帝国主义国家支持的强大的国民党军队的进攻,  相似文献   

13.
李涛 《军事史林》2013,(7):33-34
1933年9月,蒋介石调集50万大军,对中央苏区发动了规模空前的第五次“围剿”。在接连经历四次“围剿”的惨痛失败后,此番卷土重来,国民党军采取了持久作战和“堡垒主义”的新战略,在苏区周围构筑纵横交错的碉堡封锁线,企图步步为营、处处设碉、层层巩固、节节进逼,封锁、蚕食苏区,最后寻求同红军主力决战。由于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的战略指导,红军先是冒险出击,企图以阵地战、正规战“御敌于国门之外”;继而消极防御,处处设防、节节抵御,与强敌拼消耗。结果浴血奋战一年,仍未能打破“围剿”,被迫退出中央苏区,开始长征。  相似文献   

14.
中国工农红军的反“围剿”作战,是一场同具有优势的国民党军进行的规模大、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的殊死搏斗。红军广大指战员从1930年8月至1935年11月,在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彭德怀、贺龙、徐向前、方志敏、刘志丹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军事家的正确指挥下,紧紧依靠人民群众,采取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英勇奋战,前赴后继,连续打破国民党军的多次大规模“围剿”,曾使红军发展到约30万人,苏区得到巩固和扩大。其中中央苏区、湘鄂西苏区、鄂豫皖苏区,都已拥有数百万人口、数十个县政权的比较巩固的革命根据地;各苏区的地方武装也…  相似文献   

15.
东方军入闽作战是以博古为首的中共临时中央在"左"倾错误指导下,为粉碎国民党军第五次"围剿"而作出的重大军事战略行动。东方军初次入闽取得的一系列胜利,客观上扩大了中央苏区东部版图,促成"福建事变",为第五次反"围剿"创造了有利条件和时机。然"两个拳头打人"的方针,不仅没能实现预期战略目的,反而削弱了红军的战斗力,错失准备第五次反"围剿"的宝贵时间。东方军二次入闽,博古等人秉承共产国际的旨意,没能予19路军以应有的支持和帮助,变被动为主动,结果坐失良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渐成定局。  相似文献   

16.
1933年夏天,蒋介石在美、英、法、意等帝国主义的支持下,调集百万大军对红军和革命根据地进行第五次大规模的“围剿”,直接用于进攻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兵力就有50万。蒋介石采取堡垒主义方针和步步为营、四面合围的战略,委任顾祝同为北路军总司令、何键为西路军总司令、蒋鼎文为东路军总司令、陈济棠为南路军总司令。9月中旬,蒋军开始向中央革命根据地推进。陈济棠早年跟随邓铿参加国民革命,后来成为广东的实力派,号称“南天王”,曾有“广  相似文献   

17.
李静 《军事历史研究》2014,(2):F0002-F0002
正红军在正规建设和反"围剿"作战中建立奖励制度,设立了红星奖章。1933年7月9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中革军委关于制定、颁发红军奖章的命令》,决定设一、二、三等红星奖章。一等红星奖章授予"领导全部或一部革命战争之进展而有特殊功绩的"人员;二等红星奖章授予"在  相似文献   

18.
红军时期,国共两党的斗争采取了以“围剿”和反“围剿”为主的形式。国民党军队企图重兵剿灭红军,红军则以反“围剿”的形式不断打破敌人的进攻,两支军队展开你死我活的撕杀,创作了中国近代史上一幅起伏跌宕、精采纷呈的战争场面。在这场激烈的军事斗争中,形成了国共两党不同的作战思想。对这两种不同的作战思想进行必要的比较研究,无疑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一、两种作战思想的形成过程从宏观上考察,红军作战思想的发展,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以第三次反“围剿”为标志,之前为创立形成阶段,之后为完善发展阶段。1927年共产党领导的…  相似文献   

19.
关于红军长征中几次重大战役战斗的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征是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被迫进行的战略大转移,在长征途中红军面对敌人的围追堵截进行了英勇的斗争和顽强的抵抗,经历了大大小小百余场战役战斗,这些战役战斗为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长征中一些重大战役战斗中的热点和争议问题的梳理,较详细地介绍了近20年来关于这些战役战斗研究的新成果。  相似文献   

20.
1934年10月,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遭到失败,中央红军主力被迫从苏区的西南方向突围,进行战略转移,开始了两万五千里长征.在这次战略转移之前的三个多月,中央派出一支部队,举起北上抗日的旗帜,从中央苏区的东部出发,向闽、浙、赣、皖诸省国民党后方挺进.这支部队,就是人们常常提到的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