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坐落在巴蜀大地上的四川航天技术研究院隶属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是以航天为本、军民结合的大型高科技企业集团。在40余年的发展历程中,出色地完成了包括运载火箭在内的我国多种航天产品的研制生产任务,并在举世瞩目的载人航天工程和“嫦娥一号”绕月探测卫星工程中做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2.
<正>卫星飞驰,光耀天宇。人造卫星上天遨游,是航天技术史上第一个里程碑。1957年,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入轨,1970年,中国发射东方红1号卫星,拉开了航天时代的帷幕,也推动了人类科技的进步。下面,我们就来聊一聊卫星。  相似文献   

3.
《国防》2005,(4):76-78
征服太空的“巨手”———军事航天技术所谓军事航天技术是指为军事目的进入太空,将航天器送入太空,开发、利用太空的一门综合性工程技术。它是军事技术的组成部分,也是航天技术的一个分支。航天技术在军事上的应用非常广泛,已成为加速国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军事航天技术在信息获取、信息传输、空间基准方面的广泛应用,使军事侦察、监视、通信、导航、预警、指挥、控制、测绘和环境预报等方面的能力空前提高,显著地增强了武器装备体系的效能;其在航天作战、航天保障等方面的发展,正逐步改变着战争形态和作战样式,军事作用日益突出。自…  相似文献   

4.
纵观2005年世界军事航天大国在航天领域的发展动向可以看出,各项重大计划项目稳步推进:运载火箭迎来新的发展阶段, 卫星系统战术应用能力进一步增强,空间攻防装备与技术成为发展热点,近太空军事应用探索受到军事强国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5.
小卫星的兴起和"空间快速响应"技术的迅速发展为采用固体发动机的小型航天运载器提供了崭新的发展空间。大直径固体发动机是固体小运载实现的技术途径。总结和分析了国外固体小运载火箭发动机的发展历程和分布,详细阐述了固体小运载发动机的技术特点,总结固体小运载发动机的发展趋势,并分析了不同国家和地区发展固体小运载发动机的技术路径,以期对国内小型运载火箭的固体动力方面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空间通信中影响电波传播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航天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使卫星间、卫星与地面之间的组网越来越具有可行性和现实需要,为探索其组网方式,对该网的物理层特性进行系统研究,对空间链路中可能影响电波传播的各种因素进行了分析和总结,首先分析了自由空间、大气、电离层等一般因素,其次还分析了天线、空间环境、敌方攻击等特殊因素的影响,为确保航天通信的可靠性和网络管理的有效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经历四十年的努力和发展,印度在航天技术和应用方面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绩。印度的航天 印度航天计划是在被称作印度航天计划之父的维克拉姆·萨拉伯伊的思想指引下进行的,起步于1962年印度原子能部成立的印度空间研究委员会(INCOSPAR)。1969年印度空间研究组织(ISRO)成立,隶属于原子能部。印度政府于1972年6月成立了空间委员会和空间部6S),印度总理兼空间部部长,印  相似文献   

8.
神州巨变     
我国航天事业跻身于世界前列经过三十年的建设和发展,我国航天战线已经建成了专业齐全、配套的研制、生产和试验基地,形成了研究、设计、试制、试验、生产的完整体系,建立了全国范围内的科研生产协作网。研制成功并投入使用的运载火箭系列,具备了发射各类不同轨道卫星的能力。目前,我国的航天技术已跻身子世界的先进行列。  相似文献   

9.
印度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不算发达,技术水平也不高,但对航天技术的发展却十分重视,经费投入逐年增加,1993财年为1.9亿美元,1994财年2.52亿美元,1995财年达到3.3亿美元。通过引进、吸收外国技术,印度在卫星通信、卫星遥感和运载火箭等技术领域取得长足进步,并积极推进航天技术的军事应用。  相似文献   

10.
正11月3日,我国最大推力的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五号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首次发射取得圆满成功,成为我国由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的重要标志。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是我国运载火箭升级换代的重大工程,创新难点多、技术跨度大、复杂程度高,集中展示了我国科技创新的努力和成果,对于增强国家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民族凝聚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国防科技工业》2013,(10):17-17
大会开幕当天,还举行了中国航天专场报告会。国家航天局副局长胡亚枫在报告中介绍了未来一段时期中国航天发展的主要任务:在空间技术方面,继续实施以载人航天、月球探测、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新一代运载火箭等重大科技工程,加快建设由对地观测、通信广播、导航定位等卫星组成的空间基础设施,开展重型运载火箭、深空探测等专项论证;在空间应用方面,进一步完善对地观测、通信广播、  相似文献   

12.
正主管主办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主管,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主办。杂志定位主要报道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包括运载火箭、载人航天、应用卫星和卫星应用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跟踪报道世界航天与导弹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关注航天相关产业的科技创新成果。  相似文献   

13.
人工智能技术被各主要强国视为“改变游戏规则”的尖端技术之一,有望提升航天装备可靠性、快速性和自主性,从而产生颠覆性影响。简要分析了人工智能的技术发展态势及其在航天装备中的应用态势。建立了人工智能在航天装备领域应用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按照进入太空、利用太空和控制太空的维度,从运载火箭、卫星通信、卫星遥感、卫星导航、载人飞船、太空态势感知等方面,深入分析了人工智能在航天装备领域的应用场景。最后,归纳了人工智能在航天装备领域应用的趋势。为我国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在航天装备领域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正12012年12月27日,北斗区域卫星导航系统建成投入使用,向中国及亚太周边地区提供连续无源定位、导航、授时等服务。目前,基于北斗系统的自主卫星导航产品已应用在多个领域和行业。22013年9月25日,快舟小型固体运载火箭成功将快舟一号卫星送入预定轨道,使我国航天发射运载工具由液体运载火箭拓展到固体运载火箭,初步形成了我国亟需的空间快速响应能力。  相似文献   

15.
"大安全"是航天科工集团发挥航天技术优势,助力国家经济社会乃至空间事业发展的现实追求。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在载人交会对接任务中再次发挥突出作用,汇聚集团"精于安全"的技术优势,将多项核心技术运用在航天员、载人飞船、运载火箭、发射场、着陆场、空间实验室等系统中,为交会对接任务提供精准的技术支撑,使载人交会对接"更安全"。为神九"座驾"添上"翅膀"航天科工三院8359所研制的气垫悬浮运输车,在飞船总装现场和发射测试现场,可以让飞船"悬浮"起来运输,神奇地解放了工人的双手。以前,神舟飞船的"座驾"是轮式移动方式,与地面的摩擦系数大且转弯困难,  相似文献   

16.
正主管主办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主管,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主办。杂志定位主要报道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包括运载火箭、载人航天、应用卫星和卫星应用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跟踪报道世界航天与导弹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关注航天相关产业的科技创新成果。栏目设置"特别报道" "专题报道" "中国报道" "口述钱学森工程" "航天传承" "商业航天面对面" "航天系统工程" "航天系统与技术" "航天政策与管理""航天产业观察" "法律研究" "载人航天" "空间探测" "导弹与其他武器系统" "航天科技与创新教育""博闻航天" "瞰视界"等栏目。  相似文献   

17.
<正>主管主办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出版发行,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主管,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主办。杂志定位主要报道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包括运载火箭、载人航天、应用卫星和卫星应用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跟踪报道世界航天与导弹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关注航天相关产业的科技创新成果。栏目设置"中国报道"、"人物访谈"、"航天产业与国民经济"、"法律研究"、"航天活动"、"航天系统与技术"、"航天政策与管理"、"载人航天"、"空间探测"、"导弹及其他武器系统"、"合作伙伴"、"空天瞭望"等栏目。  相似文献   

18.
快讯传真     
《国防科技》2003,(12):80-83
中国“神箭”总指挥透露中国载人航天三步走战略 中新社长沙十一月十七日电:“神箭”载人运载火箭总指挥黄春平研究员十六日在此间透露:“神舟”五号飞船仅仅只是一个开始,中国还将逐步建立空间实验室、载人空间站等,进一步延伸探索太空的视线和脚步。 黄春平透露说,中国载人航天发展战略分为三步走,在实现载人航天飞行之后还将努力向在太空的出舱活动、建立空间实验室等目标发起冲击。“‘神舟’五号飞船仅仅只是一个开始,仍需要进一步总结经验和改进技术,研制出更可靠、更安全的空间运载工具。”据他预计,能带更多航天员上天并在太空停留更长时  相似文献   

19.
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自成立以来,在导弹武器、运载火箭、卫星和载人航天方面不断取得新的成绩的同时,民品开发与经营通过不断探索、开拓创新,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特别是国防科技工业民品工作会以来,集团  相似文献   

20.
众所周知,航天科技工业是以系统工程技术与管理为特色的高科技行业。50多年来,在中国政府和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我国的航天事业蓬勃发展,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既推动了中国的科技事业与国防事业的发展,也为世界航天技术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对于普通民众而言,航天技术似乎总是高深莫测、难以亲近的。其实,这是一种误解。虽然绝大多数航天技术研究成果不能直接转化为人们的日常生活用品,但是以航天技术为基础、以系统工程技术与管理为载体的成果转化,已经实实在在地服务于社会发展与国民经济建设。以下我举几个例子来支持我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