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宁夏科技》2002,(10):69-74
日本军国主义者在侵华战争中。公然违反国际公法。在中国土地卜研制和使用细菌武器,进行细菌战,大量残杀中国人民。这是日本侵略军在中国犯下的又一罪行。  相似文献   

2.
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全面侵华战争,给中 国人民带来了极其深重的灾难。日寇铁 蹄所至,庐舍为墟,人头落地,其野蛮行迳旷古未闻。1938年11月12日至13日晨,在日本侵略军疯狂攻势的进逼下,蒋介石指挥国民党军在长沙点燃了一场空前的毁灭性大火,是为中国抗战史上的一大惨剧。  相似文献   

3.
徐平  张冬 《军事史林》2014,(3):50-52
驻蒙军是侵华战争时期日本侵略军驻“蒙疆”地区(内蒙、察哈尔、绥远等地)的一支部队,亦称“蒙疆兵团”、“蒙疆驻屯军”。1938年1月驻蒙兵团组建,1938年7月改编为驻蒙军,1945年9月日本投降后撤销建制。  相似文献   

4.
肖鹏 《国防科技》2003,(3):57-58
熟悉日本侵华战争历史的人们大概对土肥原贤二这个名字都很熟悉。他曾是二战期间日本侵华情报机关的主要组织者,曾为日本军国主义侵略分子窃取了大量极有价值的有关中国内部的情报。整个二战期间,日本情报机构触角曾遍布整个亚洲,特别是在中国组织了极为庞大的情报网,如关东军情报部,伪满国保安局,华北、华中、华南派遣军参谋部情报处,宪兵队与警  相似文献   

5.
抗战初期国民党中央统帅机关决策幕后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一按照学术界通常的理解,“抗战初期”指的是从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到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这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以蒋介石为首的中国国民党及国民政府,面对着日本侵略军挑起卢沟桥事变进而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一边调兵遣将,加紧抗战的部署,一边仍未放弃通过外交谈判和调停以求得和平解决事变的幻想。随后在日本侵略军大举进攻的形势下,蒋介石调集了大量军队集结于正面战场,与日本侵略军展开了多次大会战,结果多以失败而告终,致使大片河山沦于敌手。由此,学术界对抗战初期,蒋介石对日本帝国主义究竟是“和”还是“战…  相似文献   

6.
日本侵华战争期间,为“摧毁中国的抗战意志和决心”,促使国民党政府投降,日军对国民党陪都重庆进行了次数最多、规模最大的毁灭性空袭行  相似文献   

7.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各国在华驻军 第二次世界大战改变了整个世界格局,是世界近代史上的重要里程碑.这期间外国在华驻军也发生了重大变化:日本发动了大规模侵华战争,企图独占中国,称霸亚太,其侵华兵力最高额达到200多万人;英国先是撤走了在中国内地的驻军,继而又丢失香港,驻港英军也变成乌有;美国在珍珠港事件后被卷入战争,与中国结为同盟,其在华驻军的数量大增,驻军性质由侵略者转变为与中国并肩抗击日本侵略的盟友;苏联没有正式在华驻军,但派来了志愿航空队援助中国抗战.  相似文献   

8.
“七·七”事变以前,中国兵器工业大多分布于东部和中部地区。日本帝国主义发起全面侵华战争后,迅速攻占中国东部、中部广大地区。中国兵器工业广大职工,为了救亡图存、保证战时军事急需,经过艰苦的抢拆、抢装、抢运与抢建,将东部、中部各重要兵工厂迁移于战略后方,并迅速复工投产。在八年抗战中,他们给奋战在前线的中国军民,提供了大量的轻型武器和各种弹药,为战胜日本侵略军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9.
试论日本侵华战争的军事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从1931年9月18日至1945年9月2日长达14年之久,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场空前浩劫。这场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也使日本人民蒙受了莫大的痛苦。“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深入探讨日本侵华战争的军事战略,对于研究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扩张政策,驳斥少数人为日本侵华罪行辩护的无耻谰言,对于研究中国抗日战争的进程和特点,都具有重要意义。(一) 军事战略,即协调地发展、部署和使用军事力量以达成国防战略目标的方针和策略,有时也称为战略方针。  相似文献   

10.
日本1937年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有其深刻的历史根源。日本军国主义思潮的形成和发展,天皇制政治军事体制的建立,追逐资本积累和增殖的经济动机,以及中国的散弱无力及国际社会的绥靖主义,使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  相似文献   

11.
1931年至1945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是近代以来帝国主义侵华史上规模最大,范围最广,持续时间最长,给中华民族造成灾难最重的一场战争。在长达14年的侵华战争中,日本不仅在军事上对中国进行侵略,而且还对后方的沦陷区进行残酷的殖民统治。华北地区由于其特殊的地理及人文环境,日本在占领后采取了一系列特殊的统治政策,形成了鲜明的特点,并且以华北模式为母版在整个占领区进行推广,因而又具有其普遍性的一面。本文拟就日本对华北沦陷区的统治政策及手段进行阐述分析,进一步揭露日本侵华的罪恶本质。  相似文献   

12.
马晓娟 《军事历史》2021,(1):98-105
日本侵华陆军中的“中坚”军人群体在侵华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以石原莞尔为代表的日本陆军“中坚层”军人把其所受系统的军事教育转化为战争理论,进而通过发动九一八事变、武力占领“满蒙”对其理论进行初步实践,从而为日后日本侵略全中国乃至日美作战进行全球性战略布局.本文通过追溯这一过程,揭示了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3.
日本帝国主义在全面侵华战争中,罔顾战争公约,违背人类道义,对中国军民频繁进行化学战,罪恶昭昭。明年即将迎来《禁止化学武器公约》生效20周年,在此历史节点,回顾日本全面侵华战争中的化学战,对促进人类和平、彻底消除化学武器及其他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4.
1937年7月,日本帝国主义发动旨在灭亡中国和争霸世界的全面侵华战争,把中华民族推到了绝境边缘。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救国大旗,制定并执行了体现时代主题又符合中国实际的军事战略策略。一、制定全面抗战路线,确立持久战的战略方针1937年7月7日,日军进攻卢沟桥,标志着日本蓄谋已久的全面侵华战争正式爆发。日本的全面侵华战争,使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的严重危险。在这生死存亡关头,只有全民族团结抗战才是中国生存和发展的惟一出路。卢沟桥事变发生的第二天,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发表号召抗战的宣言,向全国人民呼吁:“平津危急!华北…  相似文献   

15.
太平洋战争期间,美国的亚洲太平洋军事战略经历了一个变化的过程。在亚太军事战略变动的过程中,中国战区的战略地位也随之发生变化。剖析亚太军事战略和中国战略地位变动的原由及其过程,有助于认识太平洋战争期间的中美军事关系,从中引出必要的历史结论。一、亚太军事战略:“维持中国作战”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美两国正式结成军事同盟,共同对日本法西斯作战。在这之前,中国已经独力对日作战达四年半之八。在这期间,美国虽然在一个时期内对日本侵华采取姑息、妥协的政策,但随着日本侵华战争的不断扩大、南进趋势的日渐明显和美日矛…  相似文献   

16.
日军侵华战争中进行化学战探微李力刚日本帝国主义在侵华战争中,无视国际法,不顾国际舆论的谴责,曾在中国大量使用化学武器。日本战败后,侵略者为逃避罪责矢口否认,加之美国的操纵和包庇,远东国际法庭又不追究,致使发动化学战的罪魁祸首、战争罪犯逍遥法外。随着时...  相似文献   

17.
近代日本对中国所发动的侵略战争中有一个服务于其野心达成的一贯动作便是获取中国的兵要地图。明治维新后,日本推行对外侵略扩张政策,在参谋本部主导下建立了陆地测量部,对中国及邻邦地区展开军事情报搜集与兵要地图盗绘活动,并根据所搜集的军事情报编纂兵要地志。甲午战争爆发后,日军参谋本部组建临时测图部,开始对作战区域兵要地志进行秘密勘察与测量。此后盗绘活动演为惯例,盗绘范围不断扩大。日军参谋本部中国派遣军司令部编纂的《陆地测量部沿革志》《外邦测量沿革史草稿》等文献资料详细记述了陆地测量部盗绘中国兵要地图的发展轨迹,深刻地揭示了所盗绘兵要地图在侵华战争中的先遣兵作用。  相似文献   

18.
戴伟  罗卫萍 《军事历史》2021,(1):106-110
侵华战争时期,日本媒体通过掩护身份获取情报、舆论宣传诱导军民、虚假报道实施欺骗、反情报的欺骗与拒止等手段对中国进行长期、深入、细致的情报工作,呈现出在“战时体制”下情报工作与新闻宣传融为一体的特征,这些工作成果对于日本当局把握中国局势、制定对华政策、发动侵华战争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咨询园地     
Q山西读者乔鹏飞问太平洋战争的情况。太平洋战争指的是二战期间同盟国在亚洲、太平洋地区进行的反对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的战争。日本为摆脱侵华战争的困境,掠夺东南亚的物资,夺取美、英、荷等国的殖民地,于1941年12月7日(夏威夷时间)袭击美国太平洋舰队基地珍珠港、轰炸菲律宾、登陆马来亚,发动了太平洋战争。美国由于缺乏战争准备,在战争初  相似文献   

20.
日本自明治维新起,就把侵吞中国作为其即定国策。在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前期,日本帝国主义除了在政治上宣扬所谓:排除欧美列强侵略中国及其对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思想的渗透,建立以日本为核心的“大东亚共荣圈”的谬论外,在经济上也积极备战。他们通过对内加强对人民的剥削,实行经济军事化;对其占领区殖民地实行殖民掠夺等方法,为其进行全面侵华战争积聚了大量的物质财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