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四川旺苍县地区曾是上世纪30年代川陕苏维埃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地理上,占有红四方面军西进的重要战略地位;各级军政领导机构曾集中于此,成为川陕苏维埃的首府。这里的人力、物力有力地支援了革命战争和根据地的巩固与发展。重要战斗和召开的著名军事会议,永远彪炳史册。旺苍县革命史上的许多特点,使其不仅在川陕苏区中别具一格,即使在中国工农红军史上也占有光辉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2.
妇女独立师成立始末1933年3月,红四方面军入川开辟川陕革命根据地。大批妇女投身革命。在反四川军阀刘湘、田颂尧的“围剿”中,为加强后方防卫和有利主力集中,方面军总部与川陕省苏维埃政府抽调机关部分妇女干部以及当地妇女中的积极分子计300余人,在通江成立了总部妇女独立营。同期,邻近的苍溪县建立了妇女独立连,长赤县建立了妇女独立营。1934年年2月,广元县妇女独立营也在旺苍坝(今四川省广元市旺苍县境内)成立。根据敌我斗争的形势需要,红四方面军总部、川陕苏维埃政权制定了依托老区、发展新区的《川陕甘计划》,要求“近期内完成妇女独立团。各县组织一支女侦探队到白区侦探敌情,破坏敌人后方;组织看护  相似文献   

3.
在我军革命战争时期的通信发展史上,无线电通信始终是保障指挥与协同的主要手段,同时,有线电通信也在保障指挥与协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红军时期,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高度重视和指导创建的川陕革命根据地有线电通信网就是一个成功的范例。一、川陕革命根据地有线电通信网建设规模可观1932年10月,徐向前率领红四方面军主力撤离鄂豫皖根据地,经过两个多月艰苦转战,摆脱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到达陕南。12月,翻越冰雪覆盖的大巴山,迅速解放通江、南江、巴中地区,创建了著名的川陕革命根据地。根据地全盛时期,东起城口,西…  相似文献   

4.
王树增 《国防》2016,(7):67-72
四川,一个由极度丰饶和极度贫困组合为一体的奇特的内陆省份,是军阀和地主相互勾结压榨贫苦百姓最残酷的地域,因此也是中国国土上发生动乱最频繁的地区之一.1932年正是四川军阀开始大混战的年代,军阀的部队聚集富庶的成都盆地,川北贫瘠的连绵大山因此无人防守,于是抗议苛捐杂税的暴动连续发生.民众手持大刀长矛拥入县城,搜捕团总,在衙门的公堂上张贴"官逼民反"的标语,这种类似打土豪的举动一旦发生便一呼百应——这一切都是红军建立根据地的有利条件.因此,经过数次战斗,红四方面军很快就建立起包括23个县、500万人口在内的川陕革命根据地,中共川陕省委和川陕苏维埃也相继成立.  相似文献   

5.
4月10日,由八一电影制片厂执导的《血战万源》,在老革命根据地万源市动机开拍,10集电视连续剧《血战万源》,将再现红四方面军及川陕革命根据地人民反“六路围攻”的英雄业绩。  相似文献   

6.
这里,是一片红色的土地,当年2.2万多名英雄儿女参加了红军,1.66万多人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这里,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徐向前、李先念等领导的红四方面军在这里战斗了两年多。这就是位于大巴山深处的四川省南江县。如今,在这块红色土地上,有一位深受人民爱戴的好书记,他在带领全县63万人民加快脱贫致富的同时,用真情谱写了“爱武、管武、兴武”的动人篇章。他就是南江县县委书记、县人武部党委第一书记青理东。  相似文献   

7.
东枕巴山余脉,西倚剑门臂腕,具有2300多年历史的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四川阆中市,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的一部分,是李先念、徐向前、廖承志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经战斗过的革命老区、当年红四方面军也在这里战斗过。战争年代,在这  相似文献   

8.
红四方面军为什么要西渡嘉陵江?近年来,随着川陕根据地历史研究的深入和一些新材料的发现,很多同志认为:红四方面军西渡嘉陵江是为了冲破敌人的“川陕会剿”,策应中央红军长征,进行战略转移。我认为这一种看法是符合历史事实的。从1934年10月起,  相似文献   

9.
1935年3月28日至4月21日,位于川北的红四方面军在北至陕西南部、南至涪江的广大区域内发起嘉陵江战役。此役不仅打破了国民党军的“川陕会剿”计划,在成都平原西侧开辟出新的革命根据地,更重要的是红四方面军成功实现了向西的战略转移,为策应中央红军北上,实现红一、四方面军胜利会师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西行进取 ——红四方面军迈步长征行 红四方面军是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之一。它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鄂豫皖边界地区武装起义诞生的工农武装发展而来。1931年11月7日,红四方面军在湖北黄安七里坪成立,下辖红四军和红二十五军,总指挥徐向前,政治委员陈昌浩,政治部主任刘士奇,全军3万余人。 红四方面军是一支英勇善战的英雄部队。她在成立后不过半年多的时间里即取得黄安、商(城)潢(川)、苏家埠和潢(川)光(山)战役等一系列战役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军对鄂豫皖根据地的第三次“围  相似文献   

11.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简称红四方面军),是十年内战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三大主力之一。这支部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粉碎了敌人的多次“围剿”和“会剿”,歼灭了国民党军三十六万余人,相创继建了鄂豫皖、川陕两大革命根据地。十年中,这支部队转战于鄂、豫、皖、陕、川、康、甘等省,到1933年秋发展到八万余人,占当时全军人数四分之一强,在中国革命战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周恩来当时作为中共中央主管军事工作和苏区工作的领导人,从这支部队初创时期起,就  相似文献   

12.
段斐 《中国军转民》2023,(20):114-115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中共中央的领导下,红四方面军与川陕地方党组织和人民群众共同创建了川陕苏区,对中国革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党员干部和红军将士们强信念、冲在前、做表率,为川陕苏区创建与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挖掘川陕苏区干部和将士锤炼党性的历史意义和实践经验,对新时代党员干部加强自身建设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1935年5月初,红四方面军在嘉陵江战役之后,放弃川陕根据地,开始长征。经过土门战役,至5月中旬,扼住了西进岷江流域的通道。5月下旬,虹四方面第30、第9军各一部由岷江西进小金川地区,迎接中央红军。  相似文献   

14.
阆中,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1933年6月至1935年4月,先后有1.9万名热血青少年参加了红军游击队和赤卫军。在举世闻名的长征中,他们中大多浴血疆场,献身革命,仅有记载的革命烈士就达1.76万人。今年87岁高龄的老红军王世荣,13岁便随父亲参加了红四方面军,15岁时参加了长征,后又经历了著名的“延安保卫战”、“宜川战役”。1950年转业后,他一直生活在阆中洪山乡,与76岁老伴赵守芬相依为命。在过去56年里,王世荣这位幸存红军,在阆中这块红色土地上,用毕生的精力宜传长征精神,他逢人便说:“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  相似文献   

15.
川陕苏区,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工农红军第4方面军在四川、陕西两省边界地区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形成的苏维埃政权区域。川陕苏区是“仅次于中央苏区的第二大区域”①,发展的鼎盛时期,面积达到4.2万平方公里,人口约500万,拥有23个县(市)苏维埃政权。红4方面军部队已由入川时的4个师1.5万余人,发展到5个军8万余人,苏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欣欣向荣。省、县、区、乡、村各级政权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由人民直接选举;苏区群众各按系统组织起来,如少年先锋队、赤卫队、妇女会、运输队、担架队;苏区中心区…  相似文献   

16.
永载共和国革命史册的四川巴中,曾是中国第二大苏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腹心,当年有12万多人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其中4万多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如今,当震惊世界的5·12特大地震突袭四川汶川,人民生命财产受到严重损失之时,四川巴中军分区在第二天便组建一支红军后代抗震救灾突击队,火速赶赴毗邻的川北重灾区——广元市青川县,展开了一场与死神搏斗、向同胞献爱的大营  相似文献   

17.
郑强  徐尧  傅秋森 《国防》2015,(2):84-87
广元市地处四川北部,毗邻陕西、甘肃,自古是沟通西南、西北的交通要冲,素有"蜀道咽喉""川北门户"之称,是三国历史文化核心走廊、川陕革命根据地重要组成部分和红四方面军长征出发地。近年来,中共广元市委、市政府和军分区大力弘扬优良传统,深入贯彻落实强军目标重要思想,科学统筹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紧贴使命任务,军地通力协作,出色完成各类急难险重任务。广元市连续四次荣膺"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  相似文献   

18.
四川盆地东部,绵延着一条美丽的渠江。 这是一片具有革命传统的红色土地。 上个世纪的30年代初,5000多名宕渠儿女以"为有牺牲多壮志"的豪情,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为创建川陕革命根据地和建立渠县苏维埃政权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如今,在这片改革开放的红色土地上,有一位深受人民群众拥戴,在带领全县人民描绘经济蓝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同时,用真情关心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领导。他,就是中共渠县县委书记、县人武部党委第一书记杨建。 居安思危:构造大国防 2002年11月,杨建走上渠县县委书记的领导岗化。站在这片曾经浸透着英烈鲜血的红色土地上,对世界新军事革命浪潮,  相似文献   

19.
达州市位于川陕革命根据地腹地,是红四方面军在四川活动的主要区域,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具有深厚的思想基础、物质基础和群众基础。近年来,中共达州市委、市政府和军分区紧紧围绕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按照“继承传统、突出重点、加大投入、协调发展、整体推进”的总体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以提高“两应”能力建设为牵引,以深化拓展军民融合式发展为途径,不断更新思想观念、整合军地资源、创新工作模式、落实相关政策,有力地促进了国防动员建设水平整体跃升。  相似文献   

20.
1935年6月12日,红一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先头部队在四川懋功的达维会师。6月16日,中共中央致电红四方面军领导人,提出继续北上川、陕、甘的战略方针。8月,会师的红军编为左、右两路军分头北上。9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