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冷战结束后,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国际战略格局的变化和军事的转型,世界各国都根据军事变革的要求,调整后备力量建设指导思想,突出质量、减少数量,提高后备力量建设的整体效益。在这种背景下,各国在后备力量建设发展上出现了以下几个趋势。  相似文献   

2.
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和国防建设指导思想的战略性转变,使国家建设、军队建设进人了新的历史时期。新时期对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纵观世界各国军事状况,在保持精干常备军的同时,注重后备力量建设,已成为共同的发展战略。即使经济发达的国家也都对加强后备役部队建设,完善  相似文献   

3.
《国防》1994,(10)
这是一支寓兵于民的军队,这是一座没有围墙的军营。 阡陌纵横的城镇乡村,到处都有这支军队的士兵; 连绵万里的边防线上,到处都是这支军队的哨所军营。 重视建设强大的国防后备力量,是当今世界各国国防建设的共同特点,保持和发展一支强大的国防后备力量,是当今世界各国国防建设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4.
世界各国在后备力量的长期建设过程中,既遵循后备力量建设的一般规律,又结合本国特定的民族和历史传统,逐渐形成了相对固定的模式。从组建的出发点、方式和来源等方面综合起来看,外军后备力量建设中有一定代表性的建设模式主要有以下四种。以退役军人为主的法、德模式这种模式首创于法国和德国,以后欧洲各国纷纷效仿。目前欧洲大多数国家都采取这一模式,即平时不编组专门的预备役部队,而是在现役部队中保留  相似文献   

5.
世界各国在后备力量建设中,既遵循后备力量建设的一般规律,又结合本国的特点,逐渐形成了相对固定的模式,主要有以下四种。  相似文献   

6.
陈炳德 《国防》2008,(10):4-8
后备力量是国家武装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党中央、中央军委对后备力量建设非常重视,胡锦涛主席作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强调要进一步完善国防动员体制和机制,大力加强民兵预备役部队建设,不断增大国防后备力量的科技含量,切实增强信息化条件下人民战争的整体实力。当前,后备力量建设面临的形势、任务和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世界军事变革加速发展,争夺高技术质量优势的新一轮军事竞争日趋激烈,在精简现役部队的同时加强后备力量建设成为各国武装力量建设的重要趋势;  相似文献   

7.
我国实行民兵制度与预备役制度相结合的兵役制度。民兵和预备役部队都是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民兵是战略力量、预备役部队是国防后备力量的重点,地位和作用不可替代。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两者在建设上存在一些不协调、不和谐的现象,影响了整个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编组上争地盘、争人员,建设上争地位、争经费,是当前一些地区较为普遍存在的问题。要处理好民兵和预备役部队建设之间的关系,促进两者之间协调发展,必须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8.
我国实行民兵制度与预备役制度相结合的兵役制度。民兵和预备役部队都是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民兵是战略力量.预备役部队是国防后备力量的重点.地位和作用不可替代。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两者在建设上存在一些不协调、不和谐的现象.影响了整个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编组上争地盘、争人员,建设上争地位、争经费。是当前一些地区较为普遍存在的问题。要处理好民兵和预备役部队建设之间的关系,促进两者之间协调发展。必须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9.
国防后备力量的法规建设,是国防法规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法规体系还不够完善,与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需要还不相适应。因此,应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我国的后备力量建设的法规体系。 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法规体系存在的问题 目前,后备力量建设的法规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法规不够健全。近年来虽然制定、颁布了一些法律、法规,但往往有了管总的基本法,而缺少与之配套的法规制度保证其实施,或者有了具体的法规制度,而  相似文献   

10.
徐华 《云南国防》2000,(6):28-28
近年来,世界各国为了适应现代战争的需要,不断加大后备力量建设力度,总体上呈现出一定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在战争爆发时,怎样才能以最快的速度和最好的兵员素质扩大军队编制,从而打赢战争呢?加强后备役力量建设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办法。因此,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后备役力量建设。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新科技革命的推动下,各国都在调整自己的发展战略,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国际环境,在国防建设上就更需要处理好常备军和后备力量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国防后备力量后勤建设是整个后勤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后勤建设,对于做好战争的后勤准备,合理使用资源,有效地把后勤保障潜力转化为军事实力,争取战争的主动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国防后备力量后勤建设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作点探讨。一、国防后备力量后勤建设的界说和内涵国防后备力量从字面理解,是与国防常备力量相对应的概念,其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国防后备力量,是指除常规武装力量建设之外的一切与国防建设相关的内容。狭义的国防后备力量,特指民兵、预备役部  相似文献   

13.
农村实行费税改革后,在减轻农民负担的同时,也给基层建设带来了一些困难,一定程度影响了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发展。一、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物质基础更加脆弱。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认识有所弱化。三、专武干部精力更加分散。四、武装工作难度相对增加。  相似文献   

14.
朱启 《国防》2005,(1):23-24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着眼国际形势,立足国家和军队改革发展的大局,高度重视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近几年,各级认真贯彻上级指示精神,适应“两场”需要,积极改革创新,推动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不断迈出新的步伐。但我们也要看到,当今时代,世界新军事变革迅猛发展,一些主要国家都在积极调整国防力量结构,现役武装力量在精干中求强、后备力量在互补中求精,已成为新的发展趋势。特别是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和军事斗争准备的加速推进,既给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也提出了许多新的挑战和考验…  相似文献   

15.
邢建华 《国防》2010,(1):42-44
国防后备力量成建制成系统动员建设,就是根据动员任务,依托地方组织体制和运行机制,将地方一些企事业单位和行业系统的人员、装备、物资、技术和设施等动员资源,基本按原有建制整体性使用的动员建设模式。国防后备力量成建制成系统动员建设,强调把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路子从白成体系、自我完善的发展模式,转到充分利用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提高建设质量效益上来。  相似文献   

16.
凌峰 《国防》2006,(10):19-21
一段时间以来,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战线的全体同志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满腔热情地投入到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各项工作中,学习上求深化,行动上求深入,后备力量全面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运用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协调发展、持续增长、讲求效益等核心理念来审视国防后备力量战线的工作,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在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上,现役人员和预备役人员的教育管理区别明显。目前,由于运行机制、管理体制和保障模式等方面的原因,导致现役人员和预备役人员的教育管理存在明显的区别。同为从事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人员,现役人…  相似文献   

17.
赵同香 《华北民兵》2009,(12):42-42
近段时间,围绕如何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国防后备力量建设融合式发展这一问题,我到基层单位进行了一些调查。调研中发现,新形势下,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给后备力量建设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发展动力,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新的冲击和影响,产生了诸多不相适应之处,增大了后备力量建设的难度。  相似文献   

18.
初平 《国防》2002,(11):21-22
近年来,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有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但是,由于受种种因素的影响,目前仍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影响国防后备力量质量建设的问题。 一是国防后备力量建设领导体制缺乏权威性。我国长期形成的国防后备力量建设领导体制,对于推动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权威性不高的问题。如:国防动员委员会各职能办公室从国家、总部机关到各大军区和省、市、县实行条条管理,部署工作、经费保障等自成体系,尤其各大军区和省以下国防动员委员会综合办公室没有编制,致使难以履行组织领导和协调的职能。再如:全民国防教育按照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同志在新时期军队建设中多次强调指出:军队要服从国家建设这个大局。作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理所当然地要服从于国家建设这个大局,并且要在“服从”中有所作为,只有这样,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才能有所发展,国防的巩固、壮大才大有希望。 在国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大局下,所有从事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同志,都要从战略的高度、从国家和民族利  相似文献   

20.
彭水根 《国防》2008,(7):20-23
国防后备力量是我国武装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世纪新阶段,随着新军事变革深入推进、国家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非传统安全威胁日益凸显,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既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也暴露出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如何适应形势任务的需要,不断推进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创新发展,是一项需要认真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