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到世界秩序,小到三人同行,最英明的决策往往不是因为有人“说了算”,而是因为有人“说得好”。毛泽东同志讲过,谁说得对,就按谁的办。武警8620部队无线连党支部书记谭湘奎认为,发言权以及发言权赢得的决策结果能提升人的自信心、充实人的成就感、激活人的创造力。谭湘奎说:“所以,成功的领导者脸上总挂着自信的微笑,更加成功的领导者则是让下属人员个个脸上都挂着自信的微笑,而且精神饱满斗志昂扬。”  相似文献   

2.
相信大家都听过这样一句话:"我看谁老不顺眼了"。看过励志书的人都知道,"看谁不顺眼,说明你自己修行不够",那么这句话如何解释呢?其实看人不顺眼的根本原因就是你离不开他,如果你有能力离开这个看不顺眼的人了,你又何必老是虐待自己?因此停止抱怨,专注于锻炼自己的能力吧,等有了能力,就看谁都顺眼了。"心中有什么,看外界,就会有什么",相信学习过"吸引力"法则的人对这句话一定很熟悉。看什么都顺眼的人,肯定优雅。  相似文献   

3.
在裁减国防预算闹得沸沸扬扬之时,价值40亿美元的"大馅饼"无疑会引发激烈争抢。至于美国海军将LCAC替换为舰到岸连接器的要求,显然已经是够低的了。经过广告攻势和院外活动集团游说等各种争抢的狂轰滥炸之后,舰到岸连接器项目由谁负责总算尘埃落定,而LCAC也终于有了接班者。  相似文献   

4.
该谁反省?     
《党员干部之友》刊载 :某市会海泛滥 ,会风甚劣。一日又开大会 ,领导报告刚开始 ,与会者已睡去一大片。领导着意要整顿会风 ,遂请电视台记者交摄像机镜头对准瞌睡者 ,当晚 ,电视机前热闹非凡。领导们说 :“就是要让这些瞌睡虫曝曝光 ,看他们谁还敢在会场上睡觉打呼噜。”群众们说 :“这光曝得好 ,听报告的都听得睡着了 ,作报告的还讲得津津有味 ,该谁反省 ?”该谁反省 ?这个问题问得好。实际上只要我们稍加留意 ,就会发现 :打开电视报道是会 ;摊开报纸刊载是会 ;走进饭店是会 ;踏上轮船、火车、飞机碰到的许多乘客还是开会。难怪有人借海之…  相似文献   

5.
"什么?我撞了人?马上把钱送医院?这都啥事啊,你打错了吧?"刚开始李参谋还以为是个误会,但当对方在电活里报出他的车牌号码和款式颜色时,李参谋急忙按对方说的地址赶往医院。"你是谁?那个撞人的司机呢?"李参谋走进病房没等开口,伤者刘某的家人首先把他给问住了。  相似文献   

6.
每一个人都渴望成功,不愿失败,可并不知道导致失败的致命误区,有时就在自己的心里。日常生活中,常听到有的官兵说:"我怎么会这样?""我怎么老是做不好事情呢?""我为什么总是希望破灭呢?"……到底是谁妨碍了你?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先看看自己是否掉入了某些心理陷阱。当认为自己没有错时,也许你已经处于某种心理陷阱之中。  相似文献   

7.
编辑同志:我们是某建筑工地的民工,在家乡也是民兵。最近,在我们租住的地方,经常有人深更半夜毫无原由地要我们出示身份证。民工们一谈起身份证就感到心有余悸,因为我们绝大多数人的身份证被老板扣押过,都有被要求检查身份证的经历。请问:谁可以查验扣押我们的身份证呢?读者吴柯任群等  相似文献   

8.
常常听到这样一句话:领导在和不在要保持一个样,这才能体现一个人的素质,意思是说不管什么时候都要严格遵守纪律,不能因为领导不在就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其实,仔细想一想,领导在和不在更要"不一样",这样更能体现一个人的素质。如果领导在,就有人监督你、有人批评你、有人指出你的错误,让你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犯错误。但是,当监督你的人没有了,说教你的人不在了,我们更应该以更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相似文献   

9.
该感谢谁     
近读宋史 ,被宋代名相王旦不行“授爵公朝 ,感恩私室”的做法所折服。王旦在担任宋代丞相期间 ,提拔使用了很多人 ,可直到他去世以后 ,有些人还不知道自己是被王旦提拔起来的。王旦曾在生前向著名词人范仲淹解释自己为什么提拔使用人而不让别人知道是自己所为 ,他说 :我提拔使用人 ,只是为国家遴选人才 ,何必让那些被我提拔的人来感谢我私人呢 ?王旦这种不行“受爵公朝 ,感恩私室”的做法 ,以及国而忘家 ,公而忘私的精神 ,值得今人深思和借鉴。现在有些单位的党组织在干部调整后不久 ,就会听到某某是谁提拔起来的 ,某某是谁提名 ,某某是谁的…  相似文献   

10.
当今海上优势美国是以航母为制海主战兵器,而海上劣势的一些国家,就只能以潜艇作为远海主战兵器.历史上潜艇和航母都取得过骄人战绩,总体上来讲是航母胜过潜艇.可时间过去了几十年,海军兵器技术同过去有了很大的不同.那么,在可预见的一个时期,潜艇同航母究竟谁怕谁?  相似文献   

11.
我是谁?     
最近看了一部外国的片子,片名叫《我是谁》.片中的主角在战争中受到创伤失去了记忆,常常大声发问:“我是谁?”这使我想起了在现实生活中,有一些头脑很正常的人,也常常会被“我是谁”或者“谁的人”这样一些问题弄得五荤六素.  相似文献   

12.
任何一个决策、决议能否顺利诞生,能否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检验,在其出台之前,在当初酝酿之时,反对者的"反对意见"都是十分难能可贵的.因为,既然有人提出"反对意见",就必然有其反对的理由和根据,不论是主观上的,还是客观上的,它都像一面镜子,能照出所要决定的决策决议是否有瑕疵,是否符合客观实际,是否具有生命力.  相似文献   

13.
有人说,眼下人格最低的要算是“跑官”的。这些人不学无术,抱着“不跑白不跑,跑了不白跑”、“只要敢伸手,乌纱保证有”的决心成天打听某书记、某部长和谁是亲戚,和谁最要好,和谁是老上下级关系,有什么嗜好,然后挖空心思打通“关系”,摧眉折腰、厚颜无耻地进行“感情投资”,只为无官的谋得一官半职、有官的获得升迁重用。  相似文献   

14.
这年头真什么怪事奇事都有,只听说过有人戒烟戒酒戒荤腥,但从来没听过有人要戒话的。这可是一条就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爆炸性新闻。不信你看:昨天,在全连军人大会上,王连长拍着胸膛告诉官兵们,他要戒"话"了,并让大家当他的言论"监督员"。真是叫人纳闷了,王连长这人平时话不多,而且句句都经典很有威信,为啥突然想起要戒"话"了。经打听,故事的前因后果原来是这样的:一个星期前,快30岁的王连长奉母命前去相亲,这大小伙子和小姑娘相见后,立马一见钟情,深深被对方身上独特的气质所吸引。当他们来到公园花亭下入座后,人家姑娘问王连长对今后有啥打算时,连长不假思索地脱口说道:"他X的,这还有什么好打算的,我是军  相似文献   

15.
曾经在书店听见两个人在谈话:"买些什么书呢?""这么多呢?挑挑……""余秋雨的?""嗯?那个……那个……有点……算了吧……"有点什么呢?我站在旁边很想问一问。是受不了他文字的重量吗?如果没看过,又是听谁说的呢?余秋雨的文章是有锋芒的,而且锋芒毕露,他会去批评一种人,会去批评一种社会现象,难道是他说中了谁,谁受不了了?  相似文献   

16.
有人说,眼下人格最低的要算是“跑官”的。这些人不学无术,抱着“不跑白不跑,跑了不白跑”、“只要敢伸手,乌纱保证有”的决心成天打听某书记、某部长和谁是亲戚,和谁最要好,和谁是老上下级关系,有什么嗜好,然后挖空心思打通“关系”,摧眉折腰、厚颜无耻地进行“感情投资”,只为无官的谋得一官半职、有官的获得升迁重用。事实上跑官要官之所以在有些地方、有些单位形成风气,关键是“跑”了之后有人给官。如果跑官要官的人要不到官,甚至本来可以提升的也因为伸手要官而不予提升,那谁还会再去跑官要官呢?史载北宋王旦当宰相时,…  相似文献   

17.
<正>在你的职业生涯中,最难忘的一件事是什么?当接到采访者抛出的这个问题时,每个人的回答都不尽相同。有人说,最难忘的是型号首飞成功时眼角那一滴又一滴五味杂陈的眼泪;有人说,最难忘的是"死亡线"临近时嘴角那抽了一根又一根的香烟;还有人说,最难忘的是外场跟产跟飞时那家乡圆缺了一  相似文献   

18.
1945年1月1日,广岛居民一觉醒来,见到了该市罕见的景象——元旦降雪。就连世代居住在广岛的老年人都记不得何年元旦下过雪了,这足以使人感到是个吉祥之兆。也有人认为,白色是日本人服丧的标志。不过,敢于把后一种想法说出来的人为数寥寥,因为宪兵队的告密网无所不在,谁要是说出“扰乱人心”的言语,就会被扭送军事法庭审判。  相似文献   

19.
有人说"棋"乐无穷。"棋"乐人生,我很赞同。我不是棋坛高手,也并非后起之秀,只不过闲暇之时,总爱与人"杀两盘"。时间长了,就觉得小小一盘棋,演绎着为人处事之哲学。棋友常与我开玩笑:"好个臭棋篓子,还敢再战!"我总会哈哈一笑,"这叫屡败屡战,愈挫愈锐"。我的乐观源于一个故事:有一棋手,  相似文献   

20.
近些年来,一些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调任或退休后,受到了原单位干部群众的冷落。伤感之余,发出了“人一走,茶就凉”的感叹,大有看破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之意。面对这种“冷落”,人们不禁要问:“人走茶凉”该怨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