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姬亚夫 《国防》2006,(8):25-28
“双应一体化”建设的基本内涵是,综合集成国防后备力量应急与应战能力建设,谋求“双应”功能的同步增强“。双应一体化”是国防后备力量建设贯彻落实平战结合、军民结合方针的科学举措。新世纪新阶段,要着眼维护国家安全与发展双重利益,扎实推进国防后备力量“双应一体化”建设。一、认清形势任务,确立“双应一体化”的建设思路随着社会转型和军事变革的发展,国家安全形势的综合性、复杂性、多变性进一步增强,要求国防后备力量建设走“双应一体化”之路,提高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任务的能力。(一)“双应一体化”是国防后备力量建设…  相似文献   

2.
吉林某预备役炮兵团第一政委、榆树市人武部党委第一书记、榆树市委书记张晓华,像火炮的“助推器”一样,三年如一日关心支持国防后备力量建设。被广大官兵亲切地喻为后备力量建设的“领头雁”。  相似文献   

3.
漳州市位于福建省南部,是一座具有13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近年来,漳州市市委、市政府和军分区坚持以胡主席关于加强国防动员和民兵预备役部队建设的重要指示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适应“平时应急、战时应战”的职能要求,加速推进国防动员融合式发展,不断深化后备力量建设调整改革,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成效明显。  相似文献   

4.
《国防》1999,(5)
1994年,四川全省广泛开展了“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十杰人物”评选活动。五年来,评选活动步步深入,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日新月异。评选的50名“十杰人物”,犹如一颗颗“明星”,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在四川后备力量建设中产生了巨大的效应。  相似文献   

5.
4月1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在重庆考察工作时,为重庆警备区题词:“发扬党管武装光荣传统,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江主席的重要题词,深刻揭示了党管武装这一根本政治制度对军队建设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重要作用,高度概括了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历史经验。认真领会落实好这一题词精神,对全面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党管武装,是我党我军的光荣传统,是军队建设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根本原则。近几  相似文献   

6.
邱克楠 《国防》2010,(7):50-50
组织建设是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基础工程。规范组织建设秩序是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重要内容。新形势下,规范国防后备力量组织建设秩序,要重点破解“四个问题”。  相似文献   

7.
信息窗     
设立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奖南宁市委、市府、军分区设立了“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奖”。奖励在民兵、预备役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厂长(经理)、书记和多、镇领导。每年评选一次,凡符合评选条件的发给“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奖”证书和奖金。(黄邦门丁勇)广东武器管理全年无事故1988年度,广东省军区系统民  相似文献   

8.
辨证认识和正确处理国防后备力量数量与质量的关系,是我党我军建设的一个战略性问题、党的十八大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总揽国防和军队建设全局,坚持人民战争战略思想,明确强调要“提高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质量”。这是党对新形势下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发展内在规律的深刻把握.为加快推进国防后备力量转型提供了科学指南。  相似文献   

9.
曾凡祥  周培清 《国防》2010,(4):62-63
近年来,云南省曲靖市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要求,紧密结合当地实际,积极探索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的新途径,创造了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的“曲靖经验”,得到云南省军区、成都军区和总部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成都军区、云南省进行了推广。如今,“曲靖经验”已经成为西南地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的一面旗帜。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一届二中全会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迅速推进,新时期国防后备力量建设逐步走上依法建设轨道,使民兵、预备役工作在积极适应“市场”和“战场”客观要求过程中,出现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一) 进入新时期以来,国防后备力量建设迫切需要法律法规的全面支持,但地方性国防法制建设明显滞  相似文献   

11.
苑世军 《国防》2006,(2):5-7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划分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层次的实质是,坚持马克思主义“重点论”思想,按照战争形态由机械化向信息化转型的要求,重新划分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层次,以突破重点难点问题,带动整体建设质量的提高。一、正确划分层次是改善国防后备力量现状、提高整体质量之需要分层次建设国防后备力量是我国的传统做法。目前,我国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层次划分大致是,民兵分为基干民兵和普通民兵,预备役部队划分为一、二、三类,还有人防和交战专业分队。随着信息化战争形态和作战样式的出现,我国现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层次划分存在着系统性、针…  相似文献   

12.
红旗飘飘映红漫漫征程,英雄辈出迈出锉锵步伐。打开我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历史画卷,你会看到,在鲜红的党旗下,曾经集合了多少像"郭庄红旗民兵营"、"刘胡兰英雄民兵班"这样的典型群体和先进民兵。他们曾径作为一个时代一个阶段的榜样和旗帜,站在全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最前列,听党指挥,英勇善战,服务人民,用他们对党的无限忠诚、对事业的无限热爱,发扬传统,勇于开拓,剑新发展,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光辉业绩,村立起一座又一座不朽丰碑。  相似文献   

13.
《中国民兵》2014,(9):4-13
本刊讯 记者康庚报道:“难得举城作一庆,爱我人民爱我军。”踏着强军兴军的鼓点,2014年度全国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十大新闻人物和10位新闻人物荣誉奖获得者走上了圆梦的奖台。由解放军报社后备力量建设宣传部、中国国防报社、中国民兵杂志社共同举办的全国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新闻人物评选活动,今年已是第27届。  相似文献   

14.
地处改革开放前沿的海口市,其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工作曾一度陷入困境。海口警备区党委“一班人”,积极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后备力量建设的新路子,在改革中求发展,使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步入了与当地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新境界,全市民兵基层达标建设提前一年多完成。自1992年底海口警备区组建以来,他们先后从上级组织的评比中夺得了20多个“第一”,30多个“先进”的牌子。说起这些成绩,不能不讲“金海岸模式”,而它所带来的变化,对我们思考新形势下后备力量建设也不无启迪。  相似文献   

15.
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江主席关于“扭住中国特色军事变革不放松”和“扭住军事斗争准备不放松”的重要指示,适应世界新军事变革发展,做好新时期军事斗争准备工作,对省军区来讲,就是要在努力探索信息型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之路上下工夫,不断提高国防后备力量建设质量,增强信息战条件下的作战能力。搞好信息型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顶层设计。现代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信息化含量明显提高,客观上要求国防后备力量必须提升信息含量。当前,各地对信息型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热情是高涨的,但标准不统一、建设目标不明确和政出多门、各行其是的…  相似文献   

16.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的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如何贯彻中央军委新时期的军事战略方针?中国特色的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特”在哪里?这是需要认真思考和深入探索的问题。我带着种种解疑释惑的需求,读罢袁和平同志撰写的《中国特色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概论》一书,掩卷之际,收获颇丰。  相似文献   

17.
人武部、预备役团党委作为省军区部队的“一线指挥部”,在部队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各级党委和机关要把加强“一线指挥部”建设摆上重要位置,切实把“一线指挥部”建设成为部队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坚强领导核心。  相似文献   

18.
八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刚刚结束,我们就采访了甘肃省委书记阎海旺同志,请他谈谈对《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建设强大的国防后备力量”论述的看法。 阎海旺同志说: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是现代国防发展的迫切需要。在我国,国防后备力量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早在先秦时期,  相似文献   

19.
张羽 《中国民兵》2013,(11):1-1
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的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面临着“建、转、打”三重任务。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是一项重大现实课题和长期战略任务,使命光荣,责任重大。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根据军队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需要,一批批作战部队军官交流到人武战线工作。这批同志中不乏部队先进典型、功臣模范和司、政、后人才尖子。然而,从正规军来到默默无闻的人武系统,怎样防止居功自傲,经受和完成从思想到工作方面的“转轨”考验?怎样发扬部队好传统,发挥优势专长,投身国防后备力量建设?这是对每一位“新武装”的素质检验。希望一等功臣唐昌云“像当年扼守阵地一样,固守着党性、职责和军人使命”的事迹,给我们带来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