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西北工农革命军的前身,是1927年7月,由国民军联军所属西安中山军事学校和国民军联军驻陕总司令部政治保卫部,合编组成的许权中旅。 国民军联军是冯玉祥响应北伐,参加大革命的部队。该部队中有大批共产党员。共产党员史可轩,即任其西安中山军事学校校长兼真驻陕总司令部政治保卫部部长。大革命失败前  相似文献   

2.
李大钊在北伐期间组织的反直反奉军事统一战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26年至1927年,在中国土地上进行的北伐战争,广东国民革命政府面对的是直奉军阀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大集团,敌我在军事力量对比上,众寡悬殊。在这种形势下,为了策应北伐战争、推进中国革命,肩负国共两党在北方最高领导责任的李大钊,在组织指导冯玉祥国民军策应广东国民革命政府北伐和开辟北伐战争北方战场的同时,充分利用敌人内部的矛盾,组织反直反奉军事统一战线,最大限度地分化和削弱军阀营垒、减少革命阻力,为北伐军贯彻各个击破的战略方针创造了有利的政治、军事条件。  相似文献   

3.
在国民党历史上,蒋介石曾有过所谓“五虎将”、“十三太保”。人们或许不知道,国民军领袖冯玉祥手下也有他自己的“五虎将”和“十三太保”。 1922年冯玉祥就任河南督军后,所部第11师扩  相似文献   

4.
在上世纪20年代中期,天津出现了不少行踪神秘的苏联军人。与在津经商的白俄淘金者不同,他们是雄壮威武、机智沉着的革命者和军事专家。他们就是来华协助冯玉祥国民军的苏联军事顾问。尽管未切实受重用,但是他们肩负着苏联政府的使命,工作尽职尽责,并起了不小的作用,尤其是1925年天津战役时,其中多人获得军功奖章。有意思的是,他们不仅在天津有过一段鲜为人知的传奇经历,而且作为战争的亲历者,还再现了当时天津—幕幕原生态的场景。下面就让我们随着《一个志愿兵的札记》来认识一下书的作者——时任冯玉祥国民军的苏联军事顾问普利马科夫及他笔下80年前的天津——一座“光怪陆离的大城市”。  相似文献   

5.
蒋介石、冯玉祥、阎锡山之间,有着说不尽道不完的恩恩怨怨.他们时而拜把子结盟,时而反目为仇. 国民党的第二次北伐,演变成新军阀的分赃闹剧. 其中,冯玉祥出力最大,承担主要战斗任务,而且西北军战斗力强.  相似文献   

6.
晋军志略(续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   1、北方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 3集团军1 92 8年 2月 1 5日 ,蒋介石复出后 ,在徐州前线召开军事会议。会议决定为贯彻南京政府旨在完成统一中国的“二次北伐”。阎锡山出席会议。会议决定将南京政府直辖部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 1集团军 ,冯玉祥部为第 2集团军 ,北方军为第 3集团军。 2月 2 9日 ,南京国民政府任命阎锡山为第 3集团军总司令 。阎锡山在太原宣执言就职后 ,即将北方军总司令部改组为第 3集团军总司令部 ,以朱绶光为总司令部参谋长。 4月 2 3日 ,经阎锡山推荐上报 ,国民政府任命赵戴文为第 3集团军政治训练部主任 ,杨兆…  相似文献   

7.
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东征讨蒋抑或继续北伐成为武汉政府不得不面对的难题。苏联顾问鲍罗廷主张北伐,共产国际代表罗易主张东征,双方进行了激烈争辩。国共双方在鲍、罗争论中摇摆不定。虽然联席会议最终通过了北伐之决议并付诸实施,然而局势变化使得事态旋即发生逆转。冯玉祥的倒戈、南京政府的军事威胁等促使武汉政府不得不放弃北伐,转而实施东征讨蒋。因无可靠军事力量支持和政府内部分化等因素,东征很快中断,陷入尴尬境地。之后,武汉政府无奈地与南京政府合流,失去了独立地位。  相似文献   

8.
以往中国现代史学术界对国民革命军北伐战争史的研究,往往局限于北伐战役本身,很少注意到冯玉祥部队的南口防御战对于北伐军在两湖战场上打败吴佩军所起的重大作用。冯军南口防御战虽然最后失败,但它在中国近现代战争史和民国战争史上,却是值得研究的战例。结合当时国内政治形势来看,南口防御战的历史意义更是值得研究的课题。笔者不揣浅陋,探讨如下,请专家们教正。  相似文献   

9.
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北伐军中的政治工作,既是中国共产党早期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北伐得以胜利进军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仅就这一问题作一初步探讨。(一)1926年7月,中共中央四届三中全会提出选派优秀干部到国民革命军和国民军“去做政治工作”,以保证部队沿着正确方  相似文献   

10.
何立波 《环球军事》2013,(22):18-20
在20世纪30年代的西北,马仲英是一位传奇人物。他17岁起兵反对冯玉祥国民军,因其年龄小,人称“尕司令”。他率数万兵马打遍甘肃、青海、宁夏、新疆,所向披靡,可谓少年英雄。他曾先后两次进入新疆,改变了新疆30年代的政治格局。马仲英率军在戈壁大漠纵横驰骋,让新疆金树仁、盛世才两个政权疲于应付。马仲英在败退南疆途中,  相似文献   

11.
胡憨战争,是一场国民军和西北地区最大的军事集团镇嵩军之间为争夺河南地盘的控制权而爆发的战争。这场战争,曾对当时和之后的中国政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这场战争,国民军由弱转强,成为一支可与奉系军阀相抗衡的武装力量,对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发挥了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2.
洪迈撰写的《绍兴辛巳亲征诏》原本是为抵御完颜亮南侵的檄文,但到宋宁宗时期,其作者却转变为昔日的宰相陈康伯。对比两篇檄文,洪迈的《亲征诏》并不如后者显出对金人的仇恨以及对北方失地的痛心。考察陈康伯之孙陈景思等人与韩侂胄的关系可以推想,庆元党禁时期,韩侂胄为发动北伐战争,缓解阶层矛盾,可能与陈景思构造了《陈文正公集》中的《亲征诏》。这篇《亲征诏》问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庆元党禁后期的阶层矛盾,为韩侂胄北伐笼络了辛弃疾等人,助其完成北伐,从而实现由外戚擅权向宰相执政的转变。  相似文献   

13.
1925年12月爆发的国奉战争,是第二次直奉战争后国民军全军参战的第一场战争。其中,天津之战是这场战争中的第一阶段,也是此役的重头戏,标志着国奉两系蜜月期的结束。本文从天津的战略地位、战争的缘起、战争经过、国民军的战略战术得失等方面对此战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史学界一直认为陈独秀是反对北伐的。近来,胡庆云撰文提出,陈独秀并非从根本上反对北伐,而是先积极后消极,在战略重点上犯了错误。说他先积极是因为他在北伐开始前曾多次表示希望早日北伐的愿望。如1926年2月中共在北京召开特别会议时,陈曾致电北京,要求解决北伐问题;后来又致电或写信给汪精卫、蒋介石,敦促他们“必须开始北伐”,提出“要乘吴佩孚势力尚未稳固时,加以打击,否则他将南伐,广东便没有积聚实力之可能。”但就在北伐即将开始时,陈独秀却突然发表《论国民  相似文献   

15.
准确地说,太平天国起义后有两次北伐。太平天国第一次北伐的目的地是哪?学界多认为是小天堂南京,笔者认为应是河南和北京,否则不能解释太平天国自广西出发后游行半个中国再到南京的问题。以往论者多采用罗大纲的供词论证太平天国第二次北伐的战略,笔者认为罗大纲供词不足为据。第二次北伐为什么不取最便捷的京杭运河而由浦口向北向西,经安徽、河南等数省取北京呢?笔者认为是杨秀清军事战略的失误,这导致了太平军北伐最终失利。  相似文献   

16.
元朝末年,暴发了红巾军反元大起义。清朝后期,暴发了太平天国反清大起义。两次起义都进行了以夺取都城,推翻元朝、清朝统治为目的的北伐战争。红巾军虽然先后有刘福通北伐、朱元津北伐,但后者具有典型、代表性意义,成功了,以胜利结束。而太平军北伐却失败了。为什么一胜一败?本文试图从战略角度比较他们的得失,总结他们的经验教训。朱元津北伐的成功,首先在于战略决策与战略方针的正确,建立巩固的战略基地,先南后北,创造条件,把握战机,适时发动北伐。1351年(元至正十一年),江准流域暴发红巾军起义(或称红军起义),敲响了…  相似文献   

17.
冯玉祥是从北洋军中普通一兵“起家”的高级将领,又是反抗北洋军阀“发家”的有代表性的军人。笔者认为冯玉祥在北洋时期的治军颇具特点,是对北洋军的“变异”。本文探讨其“变异”的原因,并指出冯玉祥治军存在着家长制的弊端。  相似文献   

18.
护国军与北洋军在川南的主力决战是护国战争胜败的关键。北洋军第16混成旅旅长冯玉祥内心反对帝制,但畏惧袁世凯势力,不得不受命率部进攻叙府(今宜宾),但在白沙场血战中败退。叙府护国军大部调往泸州之后,冯玉祥第二次进攻叙府成功,受到袁世凯通令嘉奖。此后冯玉祥与蔡锷暗中合作,使北洋军错失了击败护国军的最佳机会。随着护国战争形势高涨,冯玉祥逐步背叛了北洋派,积极推动四川独立,并最终加入了护国军。北洋集团的组织形式就是袁世凯的私人关系网,既没有统一的意识形态,也没有严密的组织纪律,段祺瑞、冯国璋、冯玉祥等的政治思想都与袁世凯不同,在交通信息不畅的条件下,中国巨大的空间尺度又增加了中央控制地方的难度,北洋集团因此一步步走向崩解,统一中国的历史使命最终是由拥有强大意识形态和组织力量的中国共产党来完成。  相似文献   

19.
冯玉祥将军不仅是中国近现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而且是著名的军事家。周思来同志曾经在治军方面这样评价冯玉祥将军:“先生善练兵,至今谈兵的人多推崇先生。”①冯玉祥十一岁当兵,直到六十四岁被蒋介石武断地办理退伍手续为止,总计过了五十三年的军旅生活。②他从普通一兵到一级上将,戎马一生,纵横驰骋,身经百战。他治  相似文献   

20.
本文所论的东晋南朝,其界定是:自公元317年司马睿在建康称帝起,至公元589年隋文帝统一全国止,在南方先后出现的五个政权——东晋、宋、齐、梁、陈。东晋南朝是军费需求十分旺盛的时期,它不仅有保护南方的守土之责,还有收复北方的北伐重任。与此同时,这五个朝代又是南方经济的大发展时期。大量的北方流民的南下,不仅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而且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技术和知识,南方地区经过三个多世纪的开发,粮食生产方面大体已与北方并驾齐驱,开始成为我国的另一个经济重心。但是,繁荣的南方经济并未能给国家提供充足的军费,相反在宋元嘉初年(公元424—453年)就出现了“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