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穿透剂防护炭(PP炭)的制备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氯化改性活性炭GHC1为基炭,以有机胺类化合物为浸渍剂,采用直接负载法和等量浸渍法,制备了多种浸渍炭,并对浸渍炭对PFIB的防护性能进行了评价,发现以乙二胺、二乙胺、三乙胺和三乙烯二胺为浸渍剂制备的PP炭的防护性能最好;浸渍剂的最佳负载量为8%-10%;在惰性气体保护下,PP炭有良好的抗陈化性能。  相似文献   

2.
浸渍活性炭装填层固定化技术研究是以颗粒活性炭为基础,加黏合剂固定成型的一种单元结构.可根据使用要求,由不同粒度、不同性能的浸渍活性炭与黏合剂按一定形状固定成型,提高其使用性能.对浸渍活性炭装填层固定化方法进行了探讨,其结果表明:就浸渍活性炭整体结构的综合性能而言,干法成型优于湿法成型。采用干法成型,当EVA加入量占浸渍活性炭重量的5.0%-7.5%时,浸渍活性炭整体结构对氯化氰的防护时间可达浸渍颗粒活性炭防护时间的75%-85%,且阻力与颗粒活性炭相当,能够满足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3.
以活性炭为栽体,用Cu、Mo、Zn等过渡金属作活性组分,加入三乙撑二胺(TBDA)作添加剂,经浸渍、活化制成无铬浸渍炭。根据实验结果指出了活性炭的常规技术指标对控制浸溃炭防护性能的局限性,重点讨论了基炭的孔隙结构及TEDA对浸渍炭防毒性能的影响.经对中试生产的无铬浸溃炭装填的滤毒罐的测试结果表明,这种浸溃炭有较好的防毒性能和稳定性,可取代ASC型浸渍炭作化学防护器材的防毒材料.  相似文献   

4.
基于两种燃料体系下的DF详细化学反应动力学模型,利用敏感性分析的方法,分别提出了相应的简化反应机理.简化过程中发现,仅考虑DF“冷反应”泵浦过程,忽略掉高振动激发态,忽略掉D2和DF分子的离解复合反应对整个系统影响不大.DF分子之间以及DF与D、D2、HF之间的能量转移反应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简化机理在有效概括DF化学反...  相似文献   

5.
本文针对目前光学仪器封存防护中存在的问题,依据光学仪器霉、雾、锈的生成机理,提出一种新型的综合封存技术,并通过试验验证了该技术的可靠性和和对环境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6.
过氯酸铵 (AP) 爆燃的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提出一个描述AP爆燃的物理化学模型,并计算了AP晶粒在10~800大气压下的爆燃速度、压力指数、燃面温度等参数值,计算结果和T.L. Boggs等人的实验结果相符文中提出AP爆燃过程中,在低压和高压下,可能存在着两种不同的凝聚相反应机理,并用以解释Boggs的实验现象。此外,本文还提出了一种描述绝热体系中,预混火焰燃烧时的化学反应速度表示式和计算方法,使气相温度梯度及热传导的计算简单合理,这也是本模拟研究取得成功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利用超宽谱电磁脉冲(UW S-EMP)源对无线电引信进行辐照,辐照结果表明:超宽谱电磁脉冲不能使勤务状态下的引信意外发火,但是可以使待发状态下的引信意外发火;在辐照实验的基础上分析了超宽谱电磁脉冲与无线电引信的耦合模式和作用机理,分析得出:超宽谱电磁脉冲主要是通过后门耦合到引信电源模块,引起电源波动,使晶闸管意外导通,导致引信意外发火。根据耦合模式和作用机理对引信进行了防护加固,并对防护加固后的引信进行了辐照和仿真,结果说明:防护加固措施大大提高了引信抗超宽谱电磁脉冲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实验研究了靶材表面存在和不存在切向空气气流时,975nm连续激光对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的辐照效应,发现切向气流的加载有利于激光对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破坏.从理论上对激光辐照下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破坏机理进行了初步分析,基于碳的氧化特性和氧化反应机理,推导了碳纤维的氧化速率方程.采用改进的光滑粒子方法,对激光辐照下复合材料树...  相似文献   

9.
活性炭纤维吸附水中苯酚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梅建庭 《防化学报》2000,9(3):10-13
研究了活性炭纤维(ACF)吸附水中苯酚。温度为15~20℃,流速为8mL/min时,浓度为10mg/L的苯酚去除率达98%以上。活性炭纤维经20次吸附与解吸实验,吸附性能没有明显降低。与颗粒状活性炭(GAC)相比,活性炭纤维吸附苯酚的速度快,在短时间内,就能达到吸附平衡。经测定:活性炭纤维孔径分布窄、比表面积大,表面还含有多种含氧基团。  相似文献   

10.
可见光助Fenton体系降解芥子气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联吡啶铁为催化剂,采用光助Fenton体系在可见光照射条件下(λ〉450nm)降解芥子气。考察了不同反应条件下的降解效果,通过EPR分析确定了反应过程中产生的高活性物种,利用GC—MS和NMR等方法分析了反应的产物,跟踪了反应过程中TOC的变化,并根据实验结果研究了芥子气光催化降解的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11.
谢自立  郭坤敏 《防化学报》1995,7(2):35-41,26
在M.Jaroniec和J.Choma发展Dubinin微孔容积填充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新的吸附等温线方程,进一步建立了新方程中的参数对非均一微孔吸附剂结构特征的表征关系,同时也建立了新方程中的参数对非均一微孔吸附剂吸附特性的表征关系。进而用几种有机蒸气在几种商用活性炭上的实测吸附等温线进行了验证,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2.
采用激波管进行低浓度甲烷和空气混合气的着火实验,通过测量压力和OH发射光谱,得到不同工况下的着火延迟,并与甲烷的详细反应机理计算结果作比较。结果表明:不同浓度下甲烷着火延迟的对数与温度倒数呈线性关系,着火延迟随甲烷浓度的降低而减少;贫燃条件下,采用详细动力学机理计算的表观活化能与实验数据拟合较好。  相似文献   

13.
MoDTP作锂基润滑脂添加剂的摩擦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察二烷基二硫代磷酸氧钼(Mo DTP)作锂基润滑脂添加剂时的摩擦学性能,并与传统添加剂二硫化钼(Mo S2)进行对比;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能量色散X射线分析仪(EDX)对长磨后钢球磨斑表面形貌及元素进行观测和分析,探讨Mo DTP的润滑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在不同荷载下,Mo DTP作添加剂比Mo S2具有更好的减摩抗磨性能和更高的PB值,但PD值较低;摩擦过程中Mo DTP与摩擦副表面发生反应,生成了摩擦学性能显著的润滑层。  相似文献   

14.
微波加热技术在活性炭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概述了当前微波加热技术在活性炭的生产、再生以及活性炭表面处理方面的一些研究应用情况,分析了这种技术在脱除活性炭表面含氧基团方面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针对坦克超近程主动防护雷达系统中的收发天线隔离问题,分析了由周期结构光子晶体高阻表面形成的人工磁导体(AMC)的等效模型,给出了其反射系数与相移的关系.由于其对电磁波表现出来的吸收和产生相移的特点,提出一种利用光子晶体高祖表面代替传统隔条来提高天线隔离度的新方法.实验结果证明,该方法能使得收发天线在200MHz的带宽达到- 80dB以下的隔离度,满足系统要求,并且结构简单、成本低,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水下接触爆炸下液舱前置型防雷舱的动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讨防雷舱结构设计,采用有限元方法对同一防雷舱结构的典型模式和液舱前置模式进行数值仿真计算,通过对典型模式与实验结果的对比,验证了数值计算方法的有效性。着重分析了液舱前置对防雷舱结构动响应过程、失效模式及防护效能的影响,并分析了其形成机制。从结构破坏过程、载荷特性、吸能特性三个方面对比了两种模式的差异,探讨了两种模式防雷舱结构的防护机理,为舰船水下舷侧防护结构的工程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以高压法聚碳硅烷(Polycarbosilane,PCS)纤维的空气不熔化为例,采用多曲线积分法研究了PCS纤维空气不熔化反应动力学。结果表明,高压法PCS纤维的空气不熔化反应活化能约60~70 kJ/mol。通过研究不同的机理函数的对数与温度倒数的关系,结果表明,PCS纤维空气不熔化过程由随机成核和生长机理(n=3)的表面反应控制,根据该反应机理,同样得到高压法PCS的空气不熔化反应活化能约60~70 kJ/mol,指前因子A约为77.64。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硫-胺-肟反应体系对VX,GB,H3种毒剂的反应效果及含水量等对反应的影响,探讨了反应机理,提出了一种对H,VX和G类毒剂通用的消毒剂配方,该配方对醇酸树脂漆层的损伤要低于碱醇胺消毒体系。  相似文献   

19.
PDMS/PVC制备低电阻率碳化硅纤维先驱体聚碳硅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由聚二甲基硅烷(PDMS)与3%~7%wt聚氯乙烯(PVC)共热解反应生成的聚碳硅烷(PC P),是制备力学性能优良的低电阻率碳化硅纤维的先驱体。研究了PC P先驱体的合成条件,利用GPC、IR、XPS、元素分析等手段对PC P先驱体的组成与结构进行了分析,并初步探讨了PDMS与PVC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活性炭纤维吸附水溶液中碘和有机溶剂蒸气。随着碘浓度的增大和温度的升高,活性炭纤维的吸附量降低。与颗粒状活性炭相比,活性炭纤维吸附碘的速度很快,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达到吸附平衡。这种活性炭纤维经20次吸附与解吸实验,吸附性能没有明显降低。对多种有机溶剂蒸气也具有较高的吸附能力,其热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