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在沈阳市苏家屯区文化路小学门前接小孩的人群中,有一位叫郑平的中年妇女。她每天早上送一名10多岁的小女孩儿上学,中午又接回家吃午饭,下午上学又送来,下午放学又接回家去,熟悉的人问她:“你接送的孩子是你什么人哪?”她自豪地说:“是我外孙女。”可是她唯一的女儿刚刚结婚,怎么能有10多岁的外孙女呢?  相似文献   

2.
当兵梦     
妻子在不是我妻子的时候,常常想当兵,而且接兵的女干部也曾经看中了她,就因为她父亲不是官,而是一个普通工人,也因为住在一个小城市,这个梦一直未实现,曾经一度使她遗憾,更使她失望。但是,她想当兵的愿望始终没有放弃,就因为这,她选择了当兵的丈夫。 妻子的个头一米六八,长长的脸,大大的眼睛透出了一股倒俏灵气。在认识我之前,追求她的不少,然而她一个也没相中,直到我一身戌装出现在她的眼前,她才有  相似文献   

3.
前几年一个教师节,从远方传来一位女士的声音,连声称我为“老师”。我说,你打错电话了吧!对方报出姓名,电话两端哈哈大笑。她是大学教授,早已退休。我说:“咱们是同学,你不该如此称之。”她说:“一天为师,终身不忘,你教过我半年课呢。”这次交谈,使我回忆起深藏内心60多年的一段经历。  相似文献   

4.
谎言     
改任政治指导员的命令是在三天前宣布的,新单位在一个偏远的小连队。我没有把这件事告诉妻,因为她这两天就要生了,怕她知道了难过。可是明天就要去报到,火烧眉毛的事不说也不行啊。思来想去,还是决定在"临阵脱逃"前为自己找一个充分的理由。电话打到岳父家,是妻接的。"我接到一个任务,或是到边防某部代职  相似文献   

5.
20年,历史长河一瞬闻,人生旅途不凡征程。20年的风雨兼程。生活因她而充实,人生因她更美丽。1986年,因部队精减整编。入伍一年半的我就从南充军分区调苍溪县人武部,由义务兵改为职工,踌躇满志的我情绪低落,萎靡不振。一天,老政委唐寿忠拿着一本刚出版的《西南民兵》来到我面前,放  相似文献   

6.
“《中国民兵》使我种的半亩‘鸡叨地’年收入5000元。”河南驻马店市橡林乡周庄女民兵王梅英逢人就说。去年,她从《中国民兵》杂志上得知塑料大棚里种菜收入可观,便照着在自家承包的半亩“鸡叨地”上建起塑料大棚。她精心选种,适时育苗,合理喷洒植物生长剂,使蔬菜上市时间大大提前。为充分利用塑料大棚内有限的土地,她注意从《中国民兵》致富山海经专栏吸取新经验。她摘了蕃茄种黄瓜,收罢芹菜种花菜……一  相似文献   

7.
王妍曦 《兵团建设》2013,(12):31-32
凌晨五点半,她从东莞赶赴广州白云机场,晚上九点四十五分,飞机降落在新疆喀什机场。三年来,她戏称自己是悄悄地来悄悄地走。"习惯了。"她说,"我很少回去,路上的时间太长,浪费时间。"一米六的个子,利落的短发,豪爽、干练、爱笑,说话从不啰嗦,总是直奔主题。"你是不是觉得我不太像个女人?"她哈哈大笑着说。她叫陈俊,援疆干部中的"穆桂英"。责任,担在肩上"我很喜欢兵团,这儿的人太对我的脾气了,有什么问题马上会说出来,就算吵架也不记仇,上午吵了下午就能坐在一起喝酒,太爽快了!"和陈俊的对话就这样开始,没想到这个南方来的小女人居然这  相似文献   

8.
《东北后备军》2006,(5):25-25
小陈雪是绥化市聋儿康复中心的一名学生,三年前,来自黑龙江省呼玛县的她被爸爸遗弃绥化,三年来,她一直默默地等待爸爸来接她,  相似文献   

9.
潇洒走一回     
命运女神,不会抛弃她诚挚的追求者。 那年,我才21岁,告别了3年黄金般的师专岁月,有幸步入人民军队的行列,去拓展人生的梦幻。 在贵州省军区教导大队半年的刻苦磨练.初步使我从一个只懂ABC的青年学生,变成了具有一定军事技能的青年军人。 “我来自贫困山区,我愿回到家乡去追求人生的价值”。1985年3月,我回到家乡纳雍,在县人武部政工科任干事,半年后接任部党委  相似文献   

10.
对于常年生活在城市,工作在深圳特区的我来说,能够在粤东海防线上当兵锻炼,这是我人生的又一次历练。这是我军旅生活的一段难忘记忆,更是我成长心路的一段珍贵历程。一报到的第一天,我从早上6点坐高铁,又换了3趟汽车后,终于遇到了到山脚下来接我的部队东风大卡车。大卡车沿着一条水泥单行道一路怒吼,柴油发动机发出的巨大轰鸣声在寂静的山林显得异常雄壮。半个小时  相似文献   

11.
哨兵     
女儿今年8岁了,天真、幼稚、无邪、好动组成了她现在的性格。每当和妻一同把她从学校接出来,她或是有说有笑。或是语无伦次地讲述着同学的趣事,或是咿咿呀呀地唱着儿歌,内心深处充满了欢乐,仿佛整个天空都是她一个人的。  相似文献   

12.
画里话外     
《兵团建设》2013,(2):55
幽你一默搞怪达达兔芦大卫绘豆角炒肉下班回家,老婆正在做饭,我问炒的什么菜。老婆答道:豆角炒肉。我看了看满锅的豆角问:肉呢?老婆说:在豆角里面,待会儿你拣有虫眼的吃。我:……月收入多少女孩问她的男朋友:"老实交代,你现在的月收入是多少?"男朋友:"我的收入可以养活像你这样的3个女人。"女孩:"那好,等我们结婚后,我把外婆和母亲接过来一起住。"  相似文献   

13.
上月下旬,我和老伴碰见一位挚友,见其神态沮丧、心事重重。经询问,挚友即以难以掩饰的悲愤,道出内心苦楚:“我妻过世八年,本想独守终身,奈何亲友相劝,人老易病、孤独寂寞,后经朋友介绍一外县女人,约小我十余岁,刚过半百之年。相识几月,觉得她对我体贴关心,家务事样样能干,且能善解人意,所以……婚后三个月,我真感到年轻时那种幸福又回到身边,这老来的伴侣格外让人感到甜蜜。黄昏,她陪我漫步滨江河畔,清晨,她陪我在河边锻炼。我看书,她沏茶、递烟,那份温柔体贴,真说不完。饭菜做得可口、衣服熨得伸伸展展。亲友都说我长胖了,脸上有了红润,说我老运好,找到个可心的老伴。谁知有天上午我去古籍书店买书,时间花得较  相似文献   

14.
我是一名大学生连官。五年前初识《兵团建设》(今《当代兵团》),发现这是一本集思想性、指导性、实用性为一体的党刊,在指导我工作、学习的同时,还能给我无限的启迪。我尤其喜欢"兵团人家"这个栏目,她讲述的是一些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故事,有泥土的芳香。4月上半月,这个栏目刊  相似文献   

15.
正《兵团建设》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封面。她的每一期封面都有鲜明的主题,或冲击震撼、或温馨感人,我从《兵团建设》很多精彩的封面中认识了兵团,读懂了兵团。今年5月上半月出版的"对口援疆专刊",封面上四名精神抖擞的兵团民兵的图片  相似文献   

16.
有位猎人,见两个病弱之人躺在山中树下,就问他们为何困病于此。一个说:“我俩都遭狐仙的媚惑。当初,我夜行迷路,便投宿一山民家。有个少女长得很漂亮,趁机勾引我,我把持不住,就和她厮混起来,被她父母看见了,换了一顿臭骂。我跪在地上求饶,才免遭痛打。第二天,竟招我做女婿,并说山上有主人,少女隔五天要去干活。我答应了。半年后,我病倒,夜里咳得无法入睡,便到林中散步。忽听到有笑语声,循声望去,我看到有个人正搂着我妻子坐在石头上赏月。  相似文献   

17.
让海水漫过你家的房子,是电视剧《香江入海》中的一句台词,也是我和妻之间的密语。相信读完下面的文字你就能明白其中的含义。妻姓房,是我高中时的同学。我习惯喊她小房子。那时,她是班花。而我只是一个其貌不扬成绩不错的大男孩。直到读军校,我们的关系也只能用“平平淡淡”这个词来形容。她很勤快,每半个月就有一封挂号信飘然而至。我捧着一页页散发着淡淡香味的信笺,看着那娟秀的字迹,在咀嚼中总能给紧张的生活和高强度的训练带来一丝慰藉。1997年春天,满陆院都散发着迷人的丁香花味,我的生活也多了份叫“爱情”的东西。事…  相似文献   

18.
我能如愿走进军营,多少沾了点"文化"的光。1973年冬,我正在老家河南省襄城县读高中二年级,得知第二炮兵某部来接兵的消息,就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东打听西打听,找到接兵的班长,整天缠着他积极表现。写决心书、写诗歌、写散文、给他表演豫剧,总之,我竭尽所能,拼命表现"文化"特长。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的执着打动了接兵的班长,他找到驻  相似文献   

19.
埃夫伦对中国人民很友好,他任总统后出访的第一个国家便是中国。在上海访问时,他邀请小学生王晴到土耳其作客。1983年王晴访土,她一下飞机就被接至总统府埃夫伦家居住,埃夫伦一见王晴就说:“我这个爷爷可想死你啦!”现在这个“爷爷”和“孙女”间常有通信往来。  相似文献   

20.
组建两年来,女子导弹号手与男子导弹号手一起钻深山、进密林、走高原、战戈壁,足迹踏遍了大半个中国,在紧而又紧的砺剑征程中,她们记录下了一个又一个有苦有乐的生活片断,有关忠诚,有关使命,有关职责的故事。豆欢欢:吵架那一天,我和孟丽苑彻底地"吵了一架"。那是20岁的我,吵得最凶的一次。我们一直没说话,当时我很生气,连看都不想看她,想着这辈子都不再搭理她。当时进行模拟训练,我们俩因一个导弹托架的扶与不扶产生争执,一个说扶,一个说不扶。我不让步,孟丽苑更不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