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调查任职院校国防生自尊、自我效能感状况及其个性特征,为任职培训期间开展教育和管理工作提供参考。采用自尊量表(SES)、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艾森克人格问卷(EPQ)以及自编问卷方法,对535名任职院校国防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任职院校国防生自尊水平与专业、是否学员骨干等因素有关;自我效能水平与居住地等因素有关;任职院校国防生人格特征与军校生和军人群体相对接近,但与大学生群体有所不同。可见,对任职院校国防生进行教育管理时,应该重点从提高国防生的自尊和自我效能感水平入手,更好地维护和提高国防生在任职培训期间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2.
“忠诚于党”的信念品格重在培育,贵在践行,难在坚持.如何使这种信仰内化成军人的自觉行为,是每一位培育者所应思考的问题.一、建立身份认同,着力夯实“忠诚于党”的信念基础.确立革命军人的身份认同,是忠诚于党的心理基础.心理学研究指出,一般人的身份认同包含三个基本历程:首先是类化,对军人身份而言就是将个人纳入军人这一群体,承认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中一员,并且认为自己拥有中国人民解放军这一军人群体的普遍特征.一日生活制度的养成就是每一名军人对军人群体的类化,也是对革命军人价值体系最初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东北后备军》2010,(3):12-15
历经十载交融磨合,各级领导机关和部队对国防生这一崭新的干部群体的认知,走过了从观望、担忧到接纳、认同的过程。军地内外、部队上下对国防生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愈加深刻自觉,对这个群体的看法及态度愈加客观理性。普遍从过于看重与土生土长干部的差异,向注重优势互补转变;从过于看重第一任职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前,已有数万名毕业国防生走上工作岗位,他们中多数能够适应岗位需要,胜任本职工作,涌现出不少先进代表。但从部队反映的情况看,还有少数国防生干部对军人职业缺少认同,不能安心国防事业和本职岗位;相当一部分国防生干部进入角色较慢,与基层岗位要求差距较大,素质结构中存在明显的“短板”。准确定位国防生干部素质“短板”,全面把握产生“短板”问题的原因,是推进国防生培养工作健康发展的前提。  相似文献   

5.
人在社会生活中是个体与社会不断进行互动的过程 ,情感的体验与互动对自我角色的认同具有重要影响。这就要求在军事实践中 ,帮助军人个体积极进行角色情感体验。一是帮助军人积极正确的认知军人角色。首先要帮助军人正确树立“参照系” ,正确评估军人社会地位 ,认清自己在国防活动中应承担的责任和军人职业的牺牲奉献性。其次 ,要确保军人在报名后到入伍前的军人前社会化过程中有积极的情感体验。社会的拥军热情高 ,军人的兴奋点和期望值就大 ,即使将来有挫折和困惑也能坚持 ;征兵干部形象好 ,军人将来就能够安心部队学习、训练和生活 ,牺牲…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连官是国家大学生村官计划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实践.大学生连官建立身份认同,在连队中找到归属感,从而自觉投入兵团事业是目前亟需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从认知维度、情感维度、行为维度三个维度来考量大学生连官的自我身份认同,从职业身份认同、地域身份认同、集体身份认同三方面来考察大学生连官的社会身份认同,审思当前兵团大学生连官身份认同状况,并从兵团、连队和大学生连官自身三个方面提出增进兵团大学生连官身份认同的路径.  相似文献   

7.
二、建立军人社会保险制度需把握的几个关系 1.军人社会保险与国家社会保险 军人社会保险与国家社会保险在举办的主体、实施的目的方面有相同之处,举办的主体都是国家,目的都是提供经济帮助。但两者在保障的对象、保障的程度上是有明显不同的。一是对象不同。军人社会保险的对象是特定身份的军人及其直系亲属;社会保险的对象是特定身份的劳动者及其供养的直系亲属。二  相似文献   

8.
中国军人价值观对社会文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它的发展,往往是在一系列交互作用状态下实现的。就价值观念来说,一方面社会文化决定着群体和个人的价值观;另~方面,由于群体和个人在社会生活中的相对独立性,因此,群体和个人的价值观又对社会文化产生着影响。军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军人的价值观念既由社会文化决定,同时,还有自身形成、衍化的特色,这种特有的军人价值观,不仅成为军事文化的历史积淀,而且对整个社会文化具有重大影响。军人价值观对社会文化的影响,是一种世界性的现象。在欧洲,中世纪的“骑士精神”曾经生发出骑士教育、骑士文学乃…  相似文献   

9.
之一“你是哪儿来的、”“什么,你是国防生?”“哇!原来你以后要到军队去,威风哟,女军人!”俗话说三个女人一台戏,更何况一个宿舍四个女生,而且还是一见如故相见恨晚的四个女生,这戏上演得就更丰富了。新生宿舍总是热热闹闹地充满了各种各样的问候,而我的自我介绍却马上成为本宿舍的焦点。国防生使我比她们多拥有了一重身份,似乎也多承担了一些责任,于是乎,我顺理成章地秉承军队“为人民服务”的原则,光荣就任本宿舍舍长。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驻重庆大学和西南政法大学选培办以培养合格军事人才为目标,以《国防生教育管理规定》为依据,按照部队要求加强国防生管理,收到了较好效果。为增强国防生对部队管理的感性认识,他们建立了国防生公寓,实行集中居住,组建国防生中队、区队,编配中队长、区队长、班长、副班长,每学期调整一次,轮流锻炼。健全内务卫生评比、早操、晚点名、军容风纪检查等制度,每周召开一次骨干会和班务会,讲评一次骨干履行职责情况。同时,他们注重加强行为引导,从严格一日生活制度入手,抓好点滴养成,培养国防生令行禁止、雷厉风行的军人作风。不断强化国防生的组织纪律性和服从意识,增强其自我约束和管理的能力。目前,两校国防生担任过国防生中队骨干的占53%,同时,有46人担任校级学生组织负责人,52人担任院系学生干部,93人担任班级学生干部。(汪小勇杜俊容)  相似文献   

11.
在国防生毕业前的强化培训过程中,要以“引路导向”为主线,扎实开展接轨教育,塑造国防生的军人道德品格;以“合格加特长”为目标,积极开展基础强化训练,提升国防生的第一任职能力;以“赢在未来”为方向,超前开展科技培训,增强国防生的信息化素质.  相似文献   

12.
军人保险与军人权益保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的宪法和法律规定军人享有劳动就业、劳动保护、职业培训、劳动报酬、离退休生活保障、物质帮助、福利、优待、抚恤、退役安置等权益。军人保险制度与军人工资津贴制度、军人优抚制度、军人退役安置制度等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军人权益保障体系,具有不可替代性。军人保险水平的确定,必须考虑到与军人的劳动付出相对应的军人权益保障的需要,而且还取决于对军人权益的认知能力和认同程度。军人保险制度只有通过立法,才能保证其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3.
国防生,一个伴随我军干部培养制度改革出现的新名词;国防生,一个在我国100多所普通高校崛起的新型人才方阵。生活在地方高校,却承载着军人的光荣与梦想;不是军校学员,但毕业后要走进军营,成为光荣的军队干部,有着普通大学生和未来军官的双重身份——中国国防生。  相似文献   

14.
国防生在地方高校毕业后一般都需要在军事院校进行相关专业的任职培训。做好国防生干部学员的培养教育,关乎我军干部队伍建设的大局。转变角色,牢固树立军人意识。国防生在进入后备军官队伍之前,都经过了学习成绩、身体素质、  相似文献   

15.
努力提高国防生管理效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雪  谢成钢 《国防》2005,(11):22-23
根据有关文件规定,依托普通高等院校培养的国防生(人称“地方高校的军校生”),将成为未来我军军官队伍的重要来源。因此,加强国防生管理,提高国防生管理效能,保证国防生培养质量的实现,对军队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管理就是设计并保持一种良好环境,使人在群体里高效完成既定目标的过程。国防生管理是指国防生管理者通过有效履行领导、计划和控制等职能,充分调动国防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建立正规的国防生军政教学训练和活动秩序,创造有利于培养国防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良好环境,保证培养目标实现的活动过程。从国防生“寓军于地”的特点看,…  相似文献   

16.
“沉默的螺旋”理论启示我们:思想政治教育要通过“增强主旋律的影响力、发挥军人群体认同的渲染作用、发挥军人群体规范的制约作用、注重典型示范”来营造强大的“教育场”,以提高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7.
军人的职业自豪感,不仅来自于自我的职业认同,还在于全社会的尊重以及对军人全方位的关爱。当今世界主要军事强国都将军人的地位看得很重,除了增加军人薪酬,安置好退役军人外,还十分注重全方位、深层次、多角度地强化军人职业的荣誉感和吸引力,不断激发社会青年投身军事职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努力使尊重军人、崇尚军人成为一种良好的社会风尚,成为每一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责任。  相似文献   

18.
自我评价是指人对自己的生理和精神的素质、能力的态度和评价.军人的自我评价主要是指军人个体对自身的政治和文化素养、军事技能水平、参与部队生活的能力以及自己在集体中的地位等方面的态度和评价.自我评价客观与否,对个体在社会生活中的价值定位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军人来讲,正确的自我评价,是军人个体客观地认识自身的优势和劣势,确定自己在集体中应该处的位置,以及选择主攻方向和奋斗目标的思想认识基础.处在一定社会集体中的个人,必然会对集体以及集体中的其他个体履行职责的情况有所知觉和评价.例如在一个连队中,一个战士必然  相似文献   

19.
宋亮  张承晔 《政工学刊》2007,(10):58-58
军人人际敏感是官兵在人际交往中,产生的自卑、不安、不自在感,以及自我感受过于强烈,对他人求全责备,抱有消极的人际期待等心理感受。而近期多项军人心理健康研究结果共同显示,军人的人际敏感问题较为突出。为此,探究诱发军人人际敏感的主客观因素和干预方法,无疑是维护军人心理健康、保证群体效能的有效途径,也是贯彻“以人为本”思想的体现。  相似文献   

20.
目前,依托普通高校培养国防生存在着高校与军队之间信息不对称、学生个人与高校以及军队之间信息不对称等问题。提高国防生培养质量,应严格培育市场准入制度,建立健全国防生培养的全过程控制管理,进一步加强国防生的综合素质培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