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延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开展劳动教育的关键时期,通过研究陕甘宁边区教育资料,对延安时期的劳动教育进行了系统的整合和挖掘,以延安时期的历史资料为依据,探究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开展劳动教育的具体实践并从实践中总结出延安时期劳动教育的成效。最后总结归纳出延安时期开展劳动教育的成功经验,形成系统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2.
刘夏榕 《中国军转民》2023,(18):137-138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高度重视劳动教育。各高校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实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劳动教育宣传,通过开展劳动竞赛,表彰劳动英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延安时期劳动教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即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注重劳动精神的塑造,发挥劳动英模的典型示范作用,重视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汲取延安时期劳动教育的实践经验,对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具有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3.
延安炮校校长郭化若炮兵指挥学院郭化若同志是延安炮兵学校的第一任校长,是人民军队炮兵教育的先驱者和炮兵院校的奠基人之一。他从事炮兵院校教育工作的时间虽然不长,但他在组建延安炮兵学校工作中所表现出来的艰苦创业的革命精神,永远是激励我们前进的强大动力。(一...  相似文献   

4.
延安整风是党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史、党的思想解放史和党的建设史上的光辉范例。这个运动虽然已经过去了 5 0多年 ,但就加强党的建设而言 ,它和正在开展的“三讲”教育 ,其实质是一致的。借鉴延安整风的基本经验 ,其中最重要一条 ,是要重视理论学习 ,这是从根本上搞好“三讲”教育并巩固其成果的关键。我们可以从延安整风中得到十分有益的历史启示。启示之一 ,每当革命和建设的重大历史关头 ,重视加强理论学习和思想教育 ,是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思想认识水平的根本在重大的历史转折关头加强干部的理论学习和思想教育 ,是由党所处的…  相似文献   

5.
延安鲁艺创建于中国革命风云变幻的抗日战争时期,在艰苦的岁月里,在正确的教育方针的指导下,鲁艺的教育成就斐然。延安鲁艺办学的成功是马列主义理论指导的结果,加强部队思想政治建设,就要注重加强理论武装、铸牢思想根基;延安鲁艺办学的成功是抗战前线人才急需催生的结果,加强部队思想政治建设,就要紧扣时代主题、加强人才培养;延安鲁艺办学的成功是民族精神熏陶激励的结果,加强部队思想政治建设,就要弘扬民族精神、不断奋发进取。  相似文献   

6.
再回延安     
“心口呀,莫要这么激动地跳。灰尘呀,莫要把我的眼睛挡住了。……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不知多少次吟咏过贺敬之的名作《回延安》,心也随着诗的起伏而跳跃。这是我第一次去延安,可是,我的心却在《回延安》的路上。去年7月,部机关组织了革命传统专题教育,我终于真正走进了心中的圣地,走进了枣园、王家坪、杨家岭、凤凰山,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瞻仰了当年老一辈革命家的故居、革命旧址和革命历史纪念馆。走的地方越多,心中的感慨就越像潮水般翻卷奔涌;看的照片和实物越多,眼前浮现的历史场面就越像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半个多…  相似文献   

7.
延安时期,红军通过短短几年的教育运动就成功地把一支几乎全文盲的农民军改造成了无往而不胜的新型人民军队,既创造了世界军事史上的奇迹,也为今天我们进行“学习型军营”建设、提高官兵素质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红军教育运动是延安红军发起的一次旨在提高战斗力、打破敌军封  相似文献   

8.
1939年,毛泽东同志在延安在职干部教育动员大会上讲话中指出:我们队伍里边有一种恐慌,不是经济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领恐慌。毛泽东同志的这段话语虽然过了半个多世纪,但今天读来仍感寓意深刻,意味深长,倍受启发。毛泽东所讲的"本领恐慌"其实质  相似文献   

9.
延安情思     
张德强 《政工学刊》2023,(11):88-89
<正>印象中最早听说延安,是在小学阶段。当时读毛泽东的“老三篇”《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和《愚公移山》,其中《为人民服务》中提到的八路军战士张思德就是在延安烧炭时牺牲的,毛泽东专门写文章,高度评价:为人民利益而死,重于泰山。之后随着时间推移,慢慢对延安多了些了解,但也只是陕甘宁边区、革命圣地的概念,印象中的延安无非就是黄土高坡上的一排排窑洞,一座宝塔山加一条延河水,南泥湾大生产……其他则知之甚少。  相似文献   

10.
延安革命纪念馆女民兵连组建于2000年1月,其前身是延安革命纪念馆延安精神宣讲队,主要由纪念馆的年轻讲解员组成。连队自组建以来,坚持弘扬延安精神,以宣讲国防知识和革命传统为己任,仅去年以来,就先后到上海、西安、深圳等地为党、政、军机关宣讲演出40多场次,观看演出人员近10万人次。  相似文献   

11.
延安革命纪念馆成立于1950年7月1日,历经几次变迁,现在的延安革命纪念馆主体建筑位于延安城东北处的王家坪,占地238亩,是全国解放后成立最早的革命纪念馆,陈列展出中国共产党在延安领导中国革命的斗争历史。  相似文献   

12.
曾被毛主席盛赞为“商洛山中小延安”的陕西省丹凤县,是全国闻名的革命老区之一。近年来,丹凤县人武部运用红色教育资源,不断深化了民兵政治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3.
延安倡导、推动和维系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抗战胜利的法宝,延安制定的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战方针是正确的政治路线和军事战略,延安锻造的人才干部是抗日战争中无数可以燎原的星星之火,延安给中国人民指出的是一条光明的道路和一个光明的中国之命运,延安培育的精神和作风是中华民族抗日精神生动、鲜活的原生形态。  相似文献   

14.
延安时期,是我党文化发展史上一个极为灿烂辉煌的时期,而它辉煌灿烂的不竭动力,就在于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地革故鼎新。纵观延安文化,与时俱进、革命创新的宝贵特点突出地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延安局部执政时期文化建设最突出的特点是其鲜明的人民大众性;延安局部执政时期文化建设的政治寓意更为浓厚,民众启蒙与政治使命的联系更加紧密;延安局部执政时期的文化创新是从内容到形式的全面创新。  相似文献   

15.
1960年5月1日,陕西宜君县城关镇十里铺村女民兵连长喻群花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里,从毛泽东主席手中接过了一支崭新的五六式半自动步枪。毛主席握着她的手对她说:“你是从延安(当时宜君属延安管辖)老区来的,延安可是中国革命的圣地,也是我的第二故乡,你们回去后一定要保持当年的光荣传统,发扬延安精神,建设好家乡延安。”  相似文献   

16.
今年是延安双拥运动开展70周年。把双拥发展成运动,是我党的历史创举。本文回顾了延安双拥运动的历史,从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改进军队和政府的工作作风、密切根据地军政军民关系、增强根据地军民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奠定双拥运动发展的基础等5个方面,总结了延安双拥运动的历史性贡献,在此基础上,论述了延安双拥运动对推进新形势下双拥工作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共中央和陕甘宁边区政府为保障延安各学校青年学生的身体健康,决定成立“延安学生疗养院”,接收和疗养延安各地的学生病员,使他们在物质生活上得到了充分照顾,在医疗上也能得到较好的护理与及时的医治。延安学生疗养院既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团结和优待知识分子政策,也为我党和边区政府提供了大批身体健康的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18.
延安,自古以来就是军事重镇,又是举世瞩目的革命圣地。中国革命在这里落脚,又从这里出发。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在延安13个春秋的战斗生活,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留下了许许多多的精神财富。 在新的历史时期,延安军民不忘光荣传统,发挥老区优势,以爱国拥军为主旋律的全民国防教育活动开展得富有特色、生动活泼、深入扎实。  相似文献   

19.
<正>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自我构建形象方面的主要障碍来自国民党媒介的污蔑丑化以及国际上对中国的"刻板印象"。面对国民党政府对中共的政治隔离和新闻封锁,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如何让外界真正认识中共在抗战中的中流砥柱形象,如何把延安的声音发出去,让世界认识真实的延安,争取话语权,这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  相似文献   

20.
抗日战争伊始,彭德怀同志(彭总一生无子女)的侄儿彭超超和他一起住在延安,日理万机的彭总无论平日工作多忙,一有闲暇总要抽点时间给其晚辈讲些做人的道理。一天晚饭后,正夕阳西下,绚丽的余晖染红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