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湖北抗战”学术讨论会综述何光耀,张肇俊1995年是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中国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研究会,已确定1995年9月在湖北召开全国性学术讨论会。为迎接这次学术讨论会,湖北省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历史研究会,于1994年10月26日至28日...  相似文献   

2.
由湖北省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历史研究会和鄂豫边区革命史编辑委员会联合召开的“纪念新四军第5师建军50周年学术讨论会”,于1991年4月4日至6日在武昌举行。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各地、市、州党史编研室,大专院校、以及驻汉军事单位的专家学者近百人。学术讨论会开幕前,与会代表参加了湖北省委在洪山礼堂隆重举行的新四军第5师成立50周年纪念大会,听取了省委书记关广富的报告及中顾委委员张才千的重要讲话。在学术讨论会期间,与会代表紧密围绕新四军第5师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能够独立存在、发展并夺取抗战胜利这个中心议题,从各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现将这次会议讨论的主要问题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中国·湖北·武汉新四军研究会纪念抗战胜利50周年学术讨论会综述何光耀,张肇俊1995年9月6日至8日,中国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研究会、湖北省和武汉市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历史研究会,联合在当年新四军军部诞生地──武汉市,召开了“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  相似文献   

4.
湖北省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历史研究会第二届年会于1990年5月31日至14日在华中师范大学召开。80多位原豫鄂边区和新四军第5师的老战士、70多位党史教学、科  相似文献   

5.
陂孝礼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创建彭杰湖北黄陂、孝感、礼山(今大悟)三县交界处的大悟山、小悟山区,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开展革命活动的战略要地。抗日战争时期,它被开辟为中共鄂豫边区党委、新四军第5师的战略指挥中心,在腥风血雨中与敌鏖战达六年之久。这块...  相似文献   

6.
《鄂豫边区抗日民主根据地史稿》简介张肇俊鄂豫边区是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立起来的19块敌后抗日根据地之一。其地域范围包括河南省中部、南部和湖北省的大部,以及安徽、湖南、江西省与湖北的边界地区。目前,第一部全面系统反映鄂豫皖湘赣边地区人民和...  相似文献   

7.
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第5师师长李先念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与中原地区的实际相结合,以敢于实事求是,善于实事求是的胆识和智慧,创建、巩固、发展新四军第5师和鄂豫边区抗日民主根据地,建立了一支拥有5万正规军、30余万民兵的人民武装和一个纵横1000多里、人口2000多万的举足轻重的中原敌后战略区。(一)1938年10月武汉沦陷后,李先念遵照中共中央的指示,从延安出发,于12月底到达河南竹沟,接着于1939年1月率部向武汉外围挺进。当时,武汉外围地区有20余万日伪军与40余万国民党军队在此相持。武汉会战  相似文献   

8.
许竹 《军事史林》2023,(4):22-28
<正>河南地处南北战场的枢纽,处于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河南大部分地区都已经沦陷,1938年2月,党中央派遣八路军总部参谋处处长兼八路军驻晋办事处处长、中共中央华北联络局书记彭雪枫前往河南,在豫东及附近地区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创建了豫皖苏抗日革命根据地。在根据地的建设过程中,彭雪枫非常重视根据地的文化建设,他创办了《拂晓报》,成立了拂晓剧团,鼓励根据地的文艺创作,一方面极大地宣传了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思想,加深了新四军第4师与边区群众的联系,鼓舞了边区人民对于抗战必胜的信心,另一方面也为其他根据地的新民主主义文化建设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9.
华中地区的中国共产党组织和新四军在江苏淮海、盐早地区创建的苏北抗日根据地,是华中抗日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创建和领导的敌后19块根据地之一。1945年夏季,苏北抗日根据地,北达陇海路与山东抗日根据地相联,南至宝应、盐城一线,与苏中抗日根据地相依靠,西临运河,与淮南、淮北抗日根据地相呼应,东濒黄河,有20个县级抗日民主政权,整个区域面积为4.2万平方公里。苏北抗日根据地由于地扼华中、华北联系的枢纽,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是中共中央中原局、中共中央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所在地,是华中敌后抗日…  相似文献   

10.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发动群众,在华北、华中、华南等广大地区,创建了多块抗日民主根据地,并以抗日根据地为依托,广泛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歼灭了大量日军.在当时的敌后抗日根据地,为广泛动员民众,建立了战地动员委员会、抗日救国会以及农、青、妇等多种抗日群众组织.  相似文献   

11.
大显神威的“铁锤子”团   新四军第 2师第 4旅第 11团由鄂东北独立团改编而成。 1941年 1月,“皖南事变”爆发,国民党顽固派倒行逆施,国共合作抗日局面出现严重危机。这年 10月 11日,国民党军第 171师和第 8、第 10游击纵队等,先后侵占淮南津浦路西抗日民主根据地广兴集、周家岗、大桥等地,企图迫使我抗日武装退出淮南津浦路以西地区。当时,在淮南津浦路西坚持抗日的新四军第 2师第 4旅第 11、第 12团和第 5旅第 13团及第 6旅,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决定歼灭大桥之敌,收复根据地。第 11团担任主要攻击任务。 11日晚,团组织两个…  相似文献   

12.
刘少奇根据地政权建设的思想理论和实践十分丰富,是无产阶级政权建设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内容包括:抗日根据地建设的核心是民主政权建设;抗日民主政权建设的关键是民主政治建设;坚持党的领导是巩固民主政权的根本保障。在抗日战争的艰苦岁月里,刘少奇亲自主持了华中抗日根据地的政权建设,打开了华中抗日游击战争的新局面,为中国民主政权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3.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开展了强有力的锄奸保卫工作.锄奸保卫工作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执行正确的方针政策,注重加强基础建设,不仅保证了八路军、新四军的纯洁巩固,为保卫抗日根据地民主政权和人民群众的安全,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战胜日本帝国主义做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开创了人民军队保卫工作的新局面.研究锄奸保卫工作的成功经验,对新时期人民解放军保卫工作建设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正新四军第五师(以下简称五师)是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发展起来的人民武装。五师所创建的鄂豫边区抗日根据地,在土地革命时期是鄂豫皖、湘鄂赣、湘鄂西三大苏区的交叉地带。受红四方面军反"围剿"战争失败影响,这里的革命力量受到国民党政府的极大摧残,  相似文献   

15.
1941—1942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战的严重困难时期。为克服困难,绕过抗日航船遇到的“暗礁”,中共中央制定了党在抗日根据地的“十大政策”,领导军民进行了根据地的全面建设。在这一时期,八路军、新四军为贯彻执行党中央的“精兵简政”政策和中央军委《关于抗日根据地军事建设的指示》(1941年11月17日,以下简称“11月17日指示”),在艰苦的反“扫荡”斗争的同时,进行了以提高军队质量和战斗力、以精简整编为主要内容的精兵建设。“经过这个困难时期,我军和解放区受到了锻炼,数量缩小而质量增  相似文献   

16.
抗日战争期间,几乎所有的抗日根据地都是由八路军、新四军创建的,但山东抗日根据地却是由中共山东省委及地方党组织领导人民群众抗日武装起义、坚持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在没有得到八路军主刀直接支援的情况下创建起来的,从而形成了山东抗日根据地的显著特点,同时也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根据地的一大奇观。本文试图通过山东抗日根据地创建与发展的简要过程以揭示这一奇观发生之奥妙。“义和团,起山东,不到半月遍地红,孩童个个拿起刀,杀敌逞英豪”。这首历史歌谣不仅是对山东人民不畏强暴,英勇反抗帝国主义列强侵略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17.
华中抗日根据地,是抗日战争时期由华中地区的共产党组织和新四军在八路军的密切配合下,开辟和创建起来的.它东濒黄海、东海,西至汉水及武当山脉,南迄浙赣线,北抵陇海铁路,处于长江流域的中下游地区.按军事斗争形势,划分为苏南、苏中、苏北、淮南、淮北、皖江、鄂豫、浙东等八个战略区。到1945年8月,华中根据地全区总面积达60万平方公里,人口约5千万,主力部队31万人,武装民兵60多万人.华中抗日根据地军民,在八年抗战中,承担了抗击日伪军总兵力约1/4至1/3.据不完全统计,抗击日军16万人,占侵华日军总数的23%;抗击伪军23…  相似文献   

18.
鄂豫陕边的游击战争姜为民鄂豫陕边区的游击战争,是中国工农红军第25军撤离鄂豫陕革命根据地后,留下的武装部队开展的游击战争。(一)鄂豫陕边区的游击战争大体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35年7月至9月,主要是红二十五军撤离鄂豫陕革命根据地后,留下...  相似文献   

19.
1944年7月7日,朱德同志撰写了《八路军新四军的英雄主义》一文,在延安《解放日报》上发表。当时,我八路军、新四军和敌后抗日根据地人民,在与日本侵略者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创造了许多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主义事迹。  相似文献   

20.
新四军第4师,系由八路军第4纵队改编而成,它是创建和发展淮北抗日根据地的一支主力部队。一、开赴豫东抗日前线,创建豫皖苏边根据地 1938年夏,徐州、开封相继失陷,豫东大片国土沦为敌占区。9月初,周恩来和叶剑英同志指示中共河南省委,将工作的重心移至豫东,开创苏鲁皖边区,与八路军冀鲁豫部队取得联系。为执行这一战略任务,彭雪枫率两个新兵连及新四军第4支队第8团留守的一部分干部等共三百八十余人,于9月30日从确山县竹沟镇出发,向豫东抗日前线挺进,开展豫皖苏边抗日游击战争。10月上旬,在西华县杜岗与吴芝圃领导的豫东游击第3支队一部及肖望东率领的先遣大队合编为新四军游击支队。彭雪枫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吴芝圃任副司令员,张震任参谋长,肖望东任政治部主任,谭友林任副主任,下辖第1、第2和第3大队,张太生、滕海清和冯胜分别任大队长,全支队计一千零二十人。10月下旬至11月下旬,该支队在继续东进的过程中,采取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粉碎了日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