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波拉提 《国防》2000,(1):18-20
当中华人民共和国以崭新的面貌,坚定的步伐跨入21世纪之时,中国人民的耳畔似乎又回响起一个声音:如果没有“两弹一星”、今天的中国就是一个没有影响的大国!在刚刚过去的20世纪里,中华民族经历了漫长而崎岖的科技强国之路。中国科技腾飞的巨大成就充分表明,我国几代人矢志不移走过的科技强国路,是一条辉煌的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成功之路,坚定不移地延着这条路走下去,中国的明天将更加美好。  相似文献   

2.
一、市场经济的出现,受科技发展水平的影响,市场经济机制的运行,也离不开科技的作用 (一)市场经济的产生,是以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为前提条件的。 人类社会的经济形态是按照自然经济——商品经济——产品经济的顺序向前发展。当商品经济高度发展时,就走向了市场经济阶段。  相似文献   

3.
蔡华悦  未志元 《国防科技》2017,38(5):007-011
世界主要军事力量认识到人工智能这一新科技的影响力,并积极置身于这一新的发展机遇。文章从公开的报道的信息来源,整理分析中、美、俄、以四国的军事人工智能发展现状。研究表明,人工智能技术作为当今科技热点,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影响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深刻的改变着军事领域的作战方式、作战理论。  相似文献   

4.
众所周知,在人类步入航空和航天时代之前,航海是人类科技成就的集纳点,航海科技能够反映出一个时代科技发展水平的高低。600年前,郑和率舰队七下西洋,其规模之大,航程之远,历时之久可谓史无前例,在战狂风斗恶浪的征程中,创建了代表当时世界领先水平的航海技术,凸现了中华民族在世界文明史上独领风骚的科技成就。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以国防科技工业为核心的区域经济发展迅速,其中“绵阳科技城”,占据了重庆半壁江山的西南军工和军转民为特征的重庆高交会及其他以一个或者几个军工企业为中心的经济区域也已经形成规模,并表现出十分积极的经济活力。这些新现象标志着军工企业的科技、资源、人才等优势正在融入区域经济,国防科技工业与区域经济形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势态。  相似文献   

6.
千年梦圆今朝,一箭飞冲九霄。2003年10月16日,我国自行研制的飞船载着自己培养的航天员顺利进入太空并胜利返回!这是继“两弹一星”之后,我国科技发展史上又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辉煌成就,是中华民族在攀登世界科技高峰征程上完成的伟大壮举。  相似文献   

7.
正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我们要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同时我们要牢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加快各领域科技创新,掌握全球科技竞争先机。  相似文献   

8.
科技兴训、科技强军的科技练兵思想业已深入人心,一个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潮已在全军各部队掀起。面对这一热气腾腾的喜人形势,笔者认为,任何事物都具有双重性,从一些单位情况看,有必要对科技练兵作点理性思考,持冷静、科学的态度。一、不搞盲目攀比,坚持实事求是多出成果、快出成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推动和促进科技练兵活动的深入开展。但不切实际的成果攀比危害不小,既误导官兵对科技练兵内涵的理解,又影响科技练兵的发展方向。科技练兵是以科技素质训练为核心要素,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成果,推动军事训练发展,加速实现打赢高技术…  相似文献   

9.
抓住机遇 珍惜机遇 用好机遇刘仲科技信息既是科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产业。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中,把科技信息咨询服务业列为第三产业的发展重点。目前全区上下正在开展第三产业的普查工作,科技信息战线率先一步,讨论...  相似文献   

10.
《国防科技》2006,(1):2-2
2006年1月9日,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这是新世纪我国的第一次科学技术盛会和经济社会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全国科技大会将吹响自主创新的号角,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留下浓重的一笔。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瞻远瞩,审时度势,作出了一系列科学而深刻的判断,提出了极为重要的战略举措,为处于关键时期的中国进一步确定了目标,指明了方向。《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对我国未来15年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作出了全面规划和部署,成为未来15年指导我国科技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我们必须更加坚定地…  相似文献   

11.
人民海军已经走过50余年的发展历程,在国际局势发生深刻变化、世界军事变革迅猛发展的新世纪,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在军事领域广泛应用,战争形态正在向信息化方向发展。海军电子装备已经成为海军信息作战能力乃至综合作战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民海军成立50余年来,海军电子装备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引进仿制到自主  相似文献   

12.
“嫦娥二号任务圆满成功,是我国探月工程取得的又一成就,是我们建设创新型国家取得的又一成果,是中国人民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又一壮举,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锐意创新的壮丽篇章。这一重大成就,对推动我国航天事业发展、引领我国科技创新,对激励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意气风发地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当我们为兵器装备集团企业改革摇旗呐喊的时候,当我们为国企改革带来的翻天覆地变化而欢欣鼓舞的时候,9厂合一的重庆大江工业集团公司不能不锁定我们的视线。这是一次非同寻常的资产重组,大江不仅是迄今兵器装备集团最大的资产重组企业,而且其显示出的发展势头足以证明,大江正在寻求一次新的腾飞、一次新的发展,正在走进新时代。 十年磨一“舰”喊出“九九归一” 今天,大江工业集团公司犹如一艘巨型的航空母舰,能抗大风,能顶巨浪。然而有谁知道,它的辉煌走过了10年的漫漫长路。 早在“七五”时期,国家就将兵器装备集团原渝…  相似文献   

14.
文化建设的新高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生平 《兵团建设》2012,(23):34-35
就文化而言,党的十八大报告把文化建设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这不仅表现在它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思想和目标,还表现在它对文化在整个社会发展中地位与作用更全面的认识。其一,它是民族的血脉。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历史,五千年历史创造了璀璨的中华文化,而璀璨的中华文化又维系着中华民族的绵延发展。中华文明是至今四大文明中唯一没有断流的文明。辩证摒弃传统文化,既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动力,又是中华民族昂首走向世界、实现民族复兴的精神资源。其二,它是国家实力的象征与体现。文化既是软实力,又是硬实力。当它成为一种科学核心价值观时,它是精神动力、吸引力,是软实力;当它转变为  相似文献   

15.
科学技术的发展并不总是渐进的。当具备某种条件时,它就会以革命的方式突飞猛进,一下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人们对此往往称之为科技革命。在人类的近代史上,这样科技革命已经出现过三次。第一次科技革命发生于18世纪后期,以蒸汽机的发明为标志。第二次科技革命发生于19世纪后期,以电力的应用为代表。第三次科技革命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炮火声中萌芽的。这次科技革命与前两次大不相同。它不是以某一种科技进步为代表或标志,而是大约同时出现了一个包括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生物工程技术、海洋工程技术和新材料技术在…  相似文献   

16.
军事强国都十分重视发展电子技术,先进的电子装备导致了武器装备领域正在发生一场逐步深化的变革。  相似文献   

17.
编辑同志:前不久,笔者随工作组到四川省泸州市纳溪区大渡口镇检查工作,当我们在该镇清溪村检查村级活动室规范化建设情况时,正巧活动室里有3个青年农民正在专心致志地看书。见我们一脸诧异,接待我们的村支书、民兵连指导员告诉我们,自村民兵科技活动室建起后,隔三差五总有年轻人来这里看书,主要是查看农作物栽种知识和畜禽病防治。听见支书说话,正在看书的民兵龙廷友站起来插话说:“有了科技帮忙,致富就有了保障。没有科技知识,干什么都不行。”  相似文献   

18.
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了,中华民族探索太空的千年梦想实现了。喜讯传来,举国欢腾,世人瞩目。中国人民在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征程上,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灿烂文化的伟大民族,过去的岁月里,我们曾经长期领跑着世界科学文化的发展。然而,种种原因,我们在近代落伍,国势衰微,丧失了大国强国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积极构建航天科技工业新体系,加快建设国际一流大型航天企业集团,积极探索中国特色航天科技发展道路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深化改革开放的宏伟目标,既描绘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崭新蓝图,也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报告充分肯定了航天事业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使全体航天人深受鼓舞、倍感振奋。中国航天科技集  相似文献   

20.
民族精神是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凝聚和升华,是推动民族繁衍发展、不断前进的精神支柱.一个民族的繁荣富强,有赖于本民族主体精神的不断丰富和弘扬.邓小平是一个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他在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通过继承、改造传统精神,吸收、融汇时代精神,从而赋予中华民族精神以新的内涵.一、对自强精神的高扬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历史上,中国曾经创造出灿烂夺目的文化,曾经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过巨大贡献.邓小平为了实现民族的振兴和发展,夙兴夜寐,殚精竭虑,指引中国人民走向民族自强之路.1、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实现民族振兴的关键.邓小平深知,要使中国富强起来,必须迅速发展生产力,尽快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因此,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正是从中华民族的这一根本利益出发,把进一步解放和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