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层党支部讨论决定重大问题,通常召开支部党员大会或支部委员会。有时也可召开支委扩大会,但不宜多开,更不能以支委扩大会代替支部党员大会和支部委员会,否则,容易削弱支部党员大会和支部委员会的核心领导地位,淡化委员和党员的组织观念。但是,有的基层单位常常以支委扩大会代替支委会讨论决定重大问题,特别是委员少的支部尤为突出。因此,召开支委扩大会必须明确以下几点:(一)明确支委会与支委扩大会的关系。支委会与支委扩大会实质上是一种会议即支委会,支委扩大会是支委会的扩大形式,必须有超过应到会的支部委员的半数方能召开,并以支委…  相似文献   

2.
党务问答     
《兵团建设》2009,(21):50-50
支委扩大会不能决定重大问题 问:我连队党支部经常召开支委扩大会,讨论连队的生产经营事宜,请问支委会能决定重大问题吗?  相似文献   

3.
支委会形成决议应按“实到”人数计算杨如潮不久前,一位在基层连队任指导员的战友告诉我,他们连队一共7名支委,在研究战士王强的入党问题时,在家的4名支委全部到会(另外3名支委出差、休假),开会符合超过应到人数半数的法定人数。但在表决时,有3名支委赞成,有...  相似文献   

4.
一、将“普通一兵”的角色及时换为“委员”的角色,履行好委员的职责。作为一名战士,被选人到支委会,是很难得的,也是很光荣的。士官支委在地位、作用上,能代表战士说话,与其他干部委员平起平坐,身份并无尊卑之分。然而,不少士官支委自觉或者不自觉地将自己置于“人微言轻”的位置  相似文献   

5.
一次支委会     
正2014年3月27日星期四晴"这是我们今年到现在,开得最好的一次支委会。"今天上午,三师五十三团三连支委会刚开完,连队党支部书记杨明堂就这样评价说。这天支委会的中心议题是:研究确定兵团党委宣传部和《当代兵团》杂志社共同帮扶三连10户贫困职工名单。在会上,除了三连7名支委外,还有两位特殊"成员"列席会议——兵团"三民"  相似文献   

6.
基层党支部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基层要进步 ,关键看支部。必须把党支部建设摆在基层全面建设的龙头位置 ,切实抓紧抓好抓出成效。调研发现 ,目前绝大多数基层党支部工作思路清晰 ,“两个能力”有较大提高 ,“战斗堡垒”作用比较明显。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集体领导作用不明显。有的支部工作没有形成合力 ,支委成员平时通气少 ,工作不够协调 ;有的支部书记或副书记把行政职务带到党内 ,一些应由支委会讨论的问题 ,或不经会议研究自己拍板 ,或在会上搞个人说了算 ;有的支委特别是士官支委“参政…  相似文献   

7.
《政工条例》和《军队支部工作条例》中都有规定:士官党员较多的单位,应当有士官党员参加支部委员会。这一点在基层单位已经得到了较好的落实,有的单位在干部党员较少的情况下士官党员任支部委员的甚至达到2名。但从士官支委发挥作用情况来看,仍不同程度地存在参与意识不强、角色把握不准、自身素质不高的现象,需要引起高度重视,亟待认真加以解决。一、着力提高素质。士官委员要通过自我学习、领  相似文献   

8.
根据《政工条例》规定:“支部委员会每届任期一年,任期届满按期进行换届选举。”基层党支部改选是充分发挥自身职能,加强党支部建设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当前,有些基层部队在支部改选中还存在着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①人员在选配上重职级轻水平,重资历轻能力,重关系轻素质,不能实现班子成员的最佳结合。②改选走过场搞形式,对支部改选既不认真,又不严肃,甚至有的单位未履行必要的程序和手续,就直接上报原班名单。③把关指导不力,由于思想上重视不够,基层支部书记不能负起选举工作的领导责任,上级机关也不能对基层支部的改选及时给予指导,致使支…  相似文献   

9.
孟柠 《政工学刊》2004,(6):19-19
(一)划清“班长”与“家长”的界限。我军《政工条例》明确规定,在支委会中书记和委员享有平等的权利。书记的“班长”位置,是通过书记的人格、工作、能力和水平,在同大家朝夕相处中逐步形成的。这就要求支部讨论决定重大问题时,书记一定要有很强的平等意识、集体意识,自觉做到  相似文献   

10.
杨杰 《政工学刊》2001,(8):26-26
一、贯彻会前“三要” ,做好充分准备。凡事都有一个孕育、酝酿的过程。“不行春风 ,难得夏雨”。没有充分的会前准备 ,就没有会上的满意结果。做好会前准备的方法是 :①预下“安民告示”。 会前 ,连队党支部书记和副书记要交心通气 ,交换意见 ,统一思想 ,根据基层建设五条标准 ,围绕七项经常性主要工作和连队的《按纲建连计划》 ,研究确定分析会的主要内容 ,定下会议议题和召开的时间。并把会议议题、召开的时间及要求提前一周通知其他支委 ,让与会人员有充分的时间做好准备。 ②深入调查掌握第一手资料。 支委成员要根据确定的会议议题 ,…  相似文献   

11.
党务问答     
正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召开支委扩大会,应注意些什么?问:近期,我单位要紧急布置一项重要工作,有人建议通过召开支委扩大会的方式讨论决定,请问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召开支委扩大会?召开这一会议应注意些什么?(袁峰)答:有时因工作需要,如传达布置某项工作,动员完成某项紧急任务时,为了  相似文献   

12.
《民法通则》第7章诉讼时效第139条规定,“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内,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中止。从中址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诉讼时效期间继续计算。”第140条规定,“诉讼  相似文献   

13.
报刊文萃     
读《邓选》莫忘看注释 《邓选》第一卷注释由原来的195条增补为212条。《邓选》第二卷注释由原来的126条增补为171条。值得提到的是,《邓选》第二卷注释发表了邓小平同志的一些重要观点。在第31条注释中提到邓小平同志在1977年7月29日对教育工作的一次谈话中说:“重点大学既是办教育的中心,又是办科研的中心。”同年9月14日,他在审定《关于召开全国科学大会的通知》时,加写  相似文献   

14.
士官支委作为基层党支部的重要成员,其优势作用不可替代。基层实际工作中,发挥士官支委作用应防止以下四个常见失误: 一是太看重“听话人”。忽视群众基础之误。一些单位领导太看重“听话人”,认为“听话”的士官支委领导说啥是啥,好领导好合作,既能按照组织和领导意愿要求做事,又能代表士兵群体。然而,太看重“听话人”,很可能会把对组织领导曲意奉承的“有心人”,不能坚持原则、不敢较真碰硬的“老好人”,顾虑较多、唯唯诺诺的“不自信人”,甚至在组织领导和士兵群众面前“两个不同面孔”之人选进班子,从而造成失去群众基础之误。良好的群众基础和自身素质是士官支委发挥优势作用的前提基础。因此,推荐选拔士官支委,支部正副书记要与班子其他成员统一思想,搞好沟通酝酿,并对所属党员搞好教育,按照德才兼备原则,把军事素质过硬、作风品质优良、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一致、敢于并且有能力代表士兵群体的优秀党员士官选拔出来,从源头上把好士官支委质量关。  相似文献   

15.
最近,中共中央纪委颁布了《关于严格禁止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若干规定》,并就贯彻落实《规定》发出通知,召开会议专门安排部署贯彻实施《规定》的工作。为在全兵团认真学习、广泛宣传、贯彻落实《规定》精神,6月15日兵团为此召开兵、师、团三级电视电话会议,研究部署兵团贯彻落实《规定》的工作。  相似文献   

16.
新人新事     
贯彻《规定》行动快 措施好 2月3日,国营锦江油泵油咀厂召开党委会,学习贯彻国家七部委《关于企业民兵、预备役工作的规定》,有针对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研究制定的3条措施是:第一,切实加强党管武装。第二,认真搞好厂武装机构建设。第三,妥善解决民兵工作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7.
兵役制度改革后,部分士官走进了连队党支部委员会行列。调查发现,大多数“士官支委”在履行职责时力不从心,存有被动应付的现象。士官支委作用“软化”的主要表现士官支委作用“软化”主要表现在:(一)献计献策谈不起来。开支部会议时,在事关连队发展建设的重大问题上,个人意见不敢说,别人意见不敢驳。要么袖手旁观,一语不发,保持沉默;要么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明知不对、少说为佳的心态;要么打“擦边球”,轻描淡写,谈一些“鸡毛蒜皮”、无关紧要的小事。(二)思想交锋硬不起来。在党内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时,避重就轻,含糊其辞,曲线迂回;批…  相似文献   

18.
多年来,保山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双拥”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并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部队建设的整体规划,作为涉足长远的大事来抓。所属各县(区)均成立了“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坚持每年至少召开两次双拥工作和议军会议,及时协调、解决军队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并先后出台了《义务兵优待办法》、《拥军优属若干规定》、《城镇退役士兵安置办法》等文  相似文献   

19.
做合格党员,必须从源头抓起,要在严把入党关、严格落实发展党员制度过程中,摆正党员身份、培塑党性根基,建稳打牢“党之初”。2015年修订的《军队党组织发展党员工作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对发展党员工作的实际指导进一步增强。但在实施过程中,部分基层党组织在精神领会、规章落地、现实效果等方面都还存在不足,特别是对《规定》的新增新修项目未能达成深刻认识,不能很好地发挥《规定》在规范发展工作程序、激发发展工作活力等方面的巨大潜力。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对此谈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20.
呼声与回声     
编辑同志:现役部队军官将实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军衔条例》,这是令人欣慰的大事。我们想问一下,尚未移交地方的人武部干部是否也与编辑同志:最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军衔条例》第四条规定:“军官军衔按照军官的服役性质分为现役军官军衔和预备役军官军衔。”按照中共中央(1986)5号文件规定“人武部干部应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预备役军官”。请问县(市)人武部干部是否应授预备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