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壮丽的画卷 可喜的成果──评《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国解放战争史》第一卷洪云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编著、唐义路主编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国解放战争史》(第一卷),新近由军事科学出版社出版。本书是《全国解放战争史》五卷本系列专著之一。这套著作依次详细地记述全...  相似文献   

2.
人民解放战争进入第二个年头,刘邓、陈谢、陈粟三支大军挺进中原,摆成“品”字阵势,展开战略进攻。与此同时,陕北解放军出杨林调动进攻陕北的敌军北上,山东解放军在胶东展开攻势,将进攻山东的敌军引向海边,构成了“三军配合,两翼牵制”的战略部署。内线其他战场的解放军也逐渐转入进攻。各战场解放军的内线和外线的攻势作战,组成了解放战争全国规模的战略进攻的总形势。这从根本上扭转了敌我双方攻防态势,加速了解放战争的胜利进程。解放战争的战略进攻,是战争史上的一次创举,它在进攻的时机、方向、样式和依托等方面,均有独特…  相似文献   

3.
解放战争在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之后,随着国民党军主力被歼灭和革命形势的迅速发展,进入了以战略追击为主要内容的新阶段,即向全国进军阶段。这一阶段的作战特点:一是敌我兵力对比我军已占绝对优势。1949年  相似文献   

4.
战区指挥机构是国民党在抗战时期完善起来的一级指挥机构,其职责是指挥一个战略方向和有关省区的作战,抗战时期一共建有12个战区。它介于军事委员会和集团军之间,通过集团军指挥一线军、师。抗战结束后,由于反共内战的需要,战区一级的指挥机构得以保存下来,并且有了新的特点。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的战区指挥机构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形式:战区长官司令部战区长官司令部是适应抗日战争的需要而陆续建立的,其主要职责是指挥一个方面(即一个战略方向)和有关省区的作战,对有关省关系作战方面的行政,也有督导之权。解放战争时期,战区长官…  相似文献   

5.
中国人民经过八年浴血奋战,终于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从抗日战争结束到全国解放战争全面爆发的过渡阶段中,我党我军针对国民党统治集团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从各方面进行了应付全面内战的准备。中共中央、中央军委依据作战对象的变化以及敌情和战场形势及时作出了实施党的军事战略转变的决策,提出我军的作战形式由游击战为主转变为运动战为主,并与之相适应,建立起地方性的正规兵团。经过整编,截至1946年6月,全军共有野战军27个纵队(师)及6个旅,总兵力120余万人。1946年6月下旬,全面内战爆发后,解放区军民在中国共产党领…  相似文献   

6.
1948年六七月间,代理华东野战军司令员、政治委员的粟裕,遵照中央军委和毛泽东主席的战略决策,指挥华东野战军外线兵团和中原野战军一部约20万人,在豫东地区同国民党军邱清泉、黄百韬、张轸、胡琏兵团以及整编第75师等主力部队约25万人,展开一次大兵团作战,即豫东战役。经过20个昼夜的激战,人民解放军全歼敌1个兵团部、2个整编师师部、4个正规旅、1个正规团、2个保安旅、3个保安团,以及援敌一部共9万余人。此役不仅粉碎了蒋介石在中原战场的战役进攻,改变了中原和华东战场的战略态势,给全国解放战争各战场以极大的影响,而且为人民解放军运用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指挥大兵团作战,提供了极为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7.
在解放战争中,领导和指挥我军作战的党中央军事委员会的主席是毛泽东同志,副主席有周恩来、刘少奇、朱德、彭德怀等同志。解放战争中期,由于工作的需要,刘、朱、彭三位同志都到其他战线去了。周恩来同志留在中央军委襄助毛泽东同志指挥全国战场的作战,同时兼任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的职务,亲自领导总参谋部的工作。他与毛  相似文献   

8.
1949年春,在解放战争进入战略追击阶段中,我军坚决贯彻执行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同志提出的大迂回大包围的作战方针,迅速歼灭了国民党最后残存于大陆的胡宗南、白崇禧等集团,解放了除西藏以外的祖国大陆。现在,学习和研究这一方针,对指导今后作战仍然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9.
粟裕与攻台作战的准备胡哲峰攻台作战是解放战争末期和新中国建立初期,毛泽东和中央军委准备实施而没有实施的一次重大战役。从1949年6月至1950年6月整整一年间,毛泽东和中央军委对这一战役进行了认真而紧张的战略筹划。在中央军委的指导下,具体担负攻台任务...  相似文献   

10.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军,是一支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部队。其前身是由红一方面军第5军团的一部,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第129师第386旅一部和冀鲁豫、晋察冀几个分区的部分地方部队组成,解放战争中改编为西北野战军第6纵队,1949年1月,即改编为第1野战军第2兵团第6军。该军从组建到撤销,历时4年零7个月,参加大的战役17次,歼灭了大量敌人。特别是部队进军新疆,历尽艰辛,为新疆和大西北的解放及保卫边疆、建设边疆作出了重大贡献。 1947年下半年,解放战争经过一年多作战,全国形势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国民党被迫将全面进攻改为重点进攻,继续将战争引向解放区。党中央抓住战局发展的有利形势,及时指挥中国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  相似文献   

11.
涟水战役不应包含出击陇海路东段和众兴作战李昌华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于1948年夏连续取得了出击陇海路东段和涟水、众兴等作战的胜利,将国民党军一部主力牵制在华中战场,强有力地配合了华东野战军主力在中原和华东军区山东兵团在山东战场的作战,完成了把华中...  相似文献   

12.
目前学界对解放战争时期我军正规化建设的研究,大多从编制体制方面着眼,而对如何提高部队正规作战意识和素养涉及不多。解放战争时期,我军正规化建设遇到了诸多困难和障碍:游击习气、本位主义、军阀主义等不良倾向在部队中不同程度存在;许多官兵,难以领会和掌握正规作战的新技术、新特点。针对以上问题,中央和各战略区采取了一系列具体措施,实现了各级指战员正规作战意识、正规作战素养的增强和提升。  相似文献   

13.
追歼白崇禧三次大较量温瑞茂,孙学敏在解放战争战略追击阶段,国民党军白崇禧桂系部队是人民解放军的主要作战对象之一。抓住和歼灭该部对加速解放中南地区及提早结束全国战争都具有重要意义。白崇禧一生戎马,善于用兵,素有“小诸葛”之称,毛泽东谓之“中国境内第一个...  相似文献   

14.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后勤供应,特别是粮食、弹药的供应,对前方作战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在整个解放战争的过程中,周恩来以军委副主席、代理总参谋长领导人民解放军各方面的工作,也亲自抓后勤工作。1948年4月23日周恩来到西柏坡后,担负起了全权负责解放区经济工作和解放战争后勤供应工作的责任。他规定晚十时至次日凌晨一、二时为研究与处理财经、后勤工作问题的时间①。一到晚上十时,他就要中央财经部秘书长薛暮桥、解放军总后勤部部长杨立三到他的办公室研究工作。后勤工作头绪多,事无巨细,周恩来都—一过问。他抓后勤工作,主要…  相似文献   

15.
2008年俄格因南奥塞梯问题而大打出手,主要作战行动历时五日,故此次冲突被称为“五日战争”。本文从南奥塞梯问题的由来与升级、俄格五日战争的简要经过、俄格作战行动评介、五日战争的战略影响五个方面对俄格五日战争的相关问题进行总结和研究。  相似文献   

16.
血沃白山黑水──东北剿匪斗争述评丛文胜解放战争时期,在东北的白山黑水、林海雪原中,展开了一场长达4年之久的剿匪斗争。这场斗争是在夺取全国政权过程中,与国民党军在东北作战的“第二战场”。它的成败关系到中国共产党能否在东北建立巩固的革命根据地;它的胜利对...  相似文献   

17.
1947年夏季,以毛泽东为首的最高军事指挥部作出挺进中原的战略决策,先后派遣刘邓、陈谢、陈粟三支主力部队渡黄河南下,变内线作战为外线作战,变战略防御为战略进攻,开辟了著名的中原解放区战场。由此,形成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新局面,推动解放战争的历史进程,成为具有历史意义的伟大转折。本文试图对毛泽东挺进中原战略决策的形成及其特点作一初浅探讨。  相似文献   

18.
解放战争时期,进行战略决战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共歼灭敌军154万余人,为彻底摧毁蒋介石的反动统治奠定了基础。在三大战役中,政治工作发挥了巨大的威力,现将其特点和基本方面作一概要介绍。保证作战方针的落实为使各级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能够正确理解和坚决执行中央军委  相似文献   

19.
在全国解放战争的战略防御阶段,党中央、中央军委为了粉碎国民党军的大举进攻,从根本上改变战争形势,为我军作战制定了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这个方针的基本点,就是毛泽东在《将革命进行到底》一文中所概括的:以歼灭国民党有生力量为主而不是以保守地方为主。这个方针,是党中央、中央军委科学地分析了解放战争战略防御阶段的形势发展,并吸取了土地革命战争的作战经验制定的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曾经指出:“十年的红军战争史,就是一部反‘围剿’史。要全面、正确反映红军反“围剿”斗争的历史,揭示土地革命战争的发展规律,做到“知彼知已”,有必要对蒋介石“围剿”红军的军事战略(下文中简称“围剿”战略)加以研究。 一、蒋介石“围剿”战略的主要内容 1930年 10月至 1934年 10月,蒋介石为了巩固其反动独裁统治,对全国的红军和根据地连续进行了五次大规模的军事“围剿”。在五次“围剿”中,蒋介石陆续提出了一些“围剿”的方针和作战原则,逐步形成其所谓的“剿匪”理论。纵观蒋介石在五次“围剿”红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