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 毫秒
1.
美国防部最新版的《联合核作战条令》已将布什政府的“先发制人”战略扩展到了核武器“先发制人”使用,并明确规定了八种情况下,美军战地指挥官可以要求总统授权使用战术核武器以打击恐怖主义组织或“无赖国家”。  相似文献   

2.
美国核力量最大的问题不是武器系统老旧.而是思维僵化。可以说,自1945年核武器首次投入使用以来.美国核武规划最显著的特点就是缺乏理性。20世纪50年代,美国陆军研发了155毫米口径核火炮,海军研发了核鱼雷,空军研发了空对空核弹,这些武器即便是在当时来看也很难用于实战,其唯一的作用就是加剧美苏间的核军备竞赛。20世纪90年代,伴随着一系列军备条约的签署,上述战术核武器陆续从历史舞台中消失。  相似文献   

3.
据日本共同社目前报道,多名美国政府人士和核专家透露,为对付朝鲜和伊朗等国,美国在其军内新设了一个集核武器与常规武器攻击手段于一体的联合司令部,并制定了准备对上述国家的核设施发起先发制人打击的“CON-PLAN8022”作战计划。其中,包括使用“地堡炸弹”等战术核武器。美军试图通过展示自己的“反击能力”和“潜在的惩罚措施”来警告对手不要无视后果而铤而走险。但更重要的是,布什政府欲借伊、朝“威胁”,通过创设新司令部和制定新作战计划,从组织和制度两方面为一直推动的“先发制人”全球核战略创造条件。新部门新计划“出笼”新的“核司令部”被命名为“宇宙及全  相似文献   

4.
韩旭东 《环球军事》2010,(12):14-16
最近,美国奥巴马政府推出的军事举措多得让人眼花缭乱:“无核世界”、“绿色武器”和“绿色战术”等新概念不断出现,“空天飞机”、超高速巡航导弹等新式武器装备不断试验;一面与俄罗斯签署新的核裁条约,一面加大改进核能力的投入;冷战时期属绝密的核武器数量也拿出来“晒一晒”。  相似文献   

5.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数十年中,导弹、核武器等新式武器迅速发展,作为“战争之神”的火炮,其地位曾一度动摇。然而,世界局部战争的事实使许多人的头脑重新清醒,核大战并没有打起来,倒是局部常规战一场接一场,核武器无用武之地,而常规武器却不能离开。导弹和火箭虽然射程远、威力大、精度高,但不能连续不断地提供火力支援。能够全天候、全时空提供火力,最可靠的仍然是常  相似文献   

6.
8月25日,印度《先锋报》刊登的一条消息称,印军高级将领和核武器研制机构的专家将于今年10月初在位于马哈拉施特拉邦的代奥拉利炮兵学校举行会议,专门研究如何把核武器装备到部队的问题。这将是印度自1998年5月进行核试验以来开始筹组核武装部队的第一个具体步骤,也是印度对今年5月份以核战术演练为目的的“全胜”军事演习的总结与继续,标志着印度的核武器已从研究阶段进入了实用化阶段。 道路有多长? 从20世纪70年代秘密进行核试验,到1983年开始实施“综合制导导弹开发计划”,再到1998年进行大规模核试验;从1999年  相似文献   

7.
9月11日,美国《华盛顿邮报》报道,美国国防部已经起草并提交了新版《联合核作战条令》草案。该草案在核武器使用原则和程序方面与以前的版本有所不同。它允许作战指挥官在获得总统授权的情况下,对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国家或恐怖主义分子集团进行“先发制人”的核打击,同时还允许使用核武器“先发制人”地摧毁敌人的核、生、化武器库。该草案一经报道,立即引起强烈反响。世界各大报纸纷纷发表评论,探讨美国的核政策。美国一些战略学家和军控问题专家也从核武器使用、发展以及防扩散的角度发表评论,分析该文件带来的影响.美国修订新版《联合核作战条令》,并企图把核武器作为“先发制人”的手段,这一动  相似文献   

8.
<正>在北约特别的核机制框架下,冷战中德国曾拥有可观的战术核打击能力。冷战结束后,这种能力并没被剥离,但一度受到了削弱。不过,伴随着欧洲防务局势因俄乌冲突变得紧张,德国的战术核打击系统也开始得到加强和革新。冷战时期在北约组织的战略计划中,德国将是北约和华约两大集团交战的主战场,因而虽然德国并没有自己的核武器,却长期保留着一支具备战术核武器携载能力的攻击机部队,它的任务就是战时投掷由美国提供的战术核武器,  相似文献   

9.
《午夜前的五分钟》(Five Minutes to Midnight)是美国摇滚乐队“男孩女孩”的一首经典情歌,但是在核武器领域,它却更多意味着“梦魇”,因为这是核武器“毁灭倒计时”嘀嗒声的象征。尽管冷战的阴霾已经散去20余年,但在世界上的拥核国家中,美国和俄罗斯仍然保留着高等级的核警戒部队,这些部队能在受领指令几分钟内发射核武器。另外,英国和法国也拥有一些低等级的核警戒部队,虽然发射核武器所需时间比美俄要长,但是这些部队均是已部署的作战单元。  相似文献   

10.
文威入 《环球军事》2013,(22):24-25
10月22日,日本政府宣布,加入新西兰等国为控诉核武器的非人道性以及呼吁不使用核武器而在联合国发表的《不使用核武器公约》。这是日本政府第一次参加此类涉核条约。此前,国际社会曾多次发表禁止使用核武器的共同声明,但日本均以美国“核保护伞”等为由,拒绝在声明上签字。而此次确认声明对日本不具有约束力后决定签字,作秀意味明显。  相似文献   

11.
事件     
《环球军事》2010,(9):4-4
美国公布《核态势报告》 美国国防部长盖茨4月6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核态势报告》,宣布美国将削减核武器、停止发展新核武、降低核武器在国家安全战略中的作用,但并未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报告显示,美国承诺只在最极端的情况下考虑使用核武器保护本国及盟友安全。核武器在美国安全战略中的“唯一作用”将是威慑别国不对美国及其盟友实施核打击。  相似文献   

12.
美国新型战略武器发展综述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综述了近些年来美军“可替换”核弹头、钻地核弹、第四代核武器等新型核武器,以及全球快速打击高精度武器系统、高超音速巡航导弹、高超音全隐身战略轰炸机等核常兼备的战略武器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相似文献   

13.
韩雪 《国防科技》2003,(7):37-37
由于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国威胁对伊拉克坚固目标使用战术核武器,引起人们对小型核武器的担忧。作为美军小型核武库中装备数量最多、发射最简便的核炮弹,不能不让人刮目相看,倍加关注。 核炮弹是装有核战斗部的炮弹,主要用于打击对军事行动有直接影响的对方目标,如指挥所、导弹发射阵地,集结的部队,集群坦克、.场、港口、得要  相似文献   

14.
战炮怒吼,震耳欲聋。正向“蓝军”阵地实施炮火打击的“红军”,突然两门火炮出现“故障”。说时迟那时快,只见身着迷彩服,脸涂伪装色,戴有“Y”字肩章的两组预备役官兵冒着硝烟,携带维修工具快速进入阵地,对受损火炮实施抢修。10多分钟,“故障”排除,两门火炮重新向“蓝军”恕吼。这是今年开训之初。山东某预备役炮兵团在某复杂地域,进行的带有战术背景装备保障演练时的一个精彩场景。  相似文献   

15.
2月19日,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表示,伊朗已经多次表明本国的宗教信仰认为核武器是“违禁的”,伊朗并不寻求发展核武器,一些西方国家指控伊朗在寻求发展核武器是“陈腐和荒谬”的。这一言论使得本已一波三折的伊朗核问题更显扑朔迷离。  相似文献   

16.
B61-11型穿地核炸弹是由美国防部提出军事需求,能源研究开发的一种精确制导的小当量的战术或战略核武器,用于摧毁坚固地下目标,美国于1995年正式开始在B61-7战术和战略核炸弹的基础上发展了B61-11穿地核炸弹,并于1997年装备部队,俄罗斯了在研究和发展类似核武器。B61-11穿地核爆炸是一种未经核试验的新的爆炸方式,核弹头钻到地下3-6m深后发生核爆炸,其核爆效应现象等,对地下目标的破坏效果以及核爆监测方法比较接近于触地核爆炸。  相似文献   

17.
<正>坦克、步兵和火炮是二战时期闪电战的基本三要素。当坦克和装甲步兵的机械化已经被充分论证时,装甲野战火炮此方面的重要性还没有被充分认识。盟军装甲师相较德军装甲师在诸多方面有较大优势,无论是装甲火炮的工艺品质、机械化程度还是他们更加复杂的火力控制战术都更胜一筹。这些优势的核心存在便是一个以M3“格兰特/李”和M4“谢尔曼”中型坦克为基础研制的装甲野战火炮家族。  相似文献   

18.
去年12月3日,美国国家情报主任办公室公开了一份题为《伊朗:核意图和能力》的“国家情报评估”报告摘要(以下简称“报告”),认为伊朗2003年就已经停止了核武器研发工作。报告不仅与美国政府两年多来有关伊朗正在坚持研发核武器的判断形成巨大反差,也与布什总统去年10月17日关于伊朗核武器计划将导致“第三次世界大战”的言论大相径庭。  相似文献   

19.
美国反恐出狠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华盛顿邮报》9月11日报道,美国五角大楼已起草了一份调整有关核武器使用原则的文件。文件设想指挥官在获得总统批准后可对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国家或恐怖组织采取“先发制人”的核打击。核武器使用原则草案还包括使用核武器摧毁敌人的核、生、化武器。修改的原则尚待批准这一文件是由五角大楼参谋长联席会议起草的,目前有待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最后批准。该文件将修改美国核武器使用的规定和程序,以反映布什政府于2002年12月首次提出的“先发制人”核打击战略。当时,美国政府在绝密的国家安全指示中详细地概括  相似文献   

20.
6月19日,美国防部代表总统向国会提交了期待已久的新《核运用战略指南报告》,从核军控角度来看,《报告》可谓喜忧参半。一方面,《报告》要求进一步削减美国已部署的战略核力量,同时减少对“遇袭即发射”的规划;另一方面,《报告》却又重提了冷战时期的一些“旧腔调”,如打击军事力量战略、保留“三位一体”战略核力量以及继续在欧洲前沿部署非战略核武器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