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新农村建设大潮的推动下,江西省万安县民兵的“夜生活”变得越来越丰富多彩,他们再也不像以前那样,仅仅呆在家里看看电视、聊聊天就睡觉了,而是有了更多的好去处,新农村的民兵有了新的生活感受。  相似文献   

2.
在繁华富饶的上海,生活着这样一群特殊的人。他们是宅心仁厚的白衣天使,也是忠诚奉献的革命军人。他们在灯红酒绿的大都市谱写着"姓警为兵、服务部队"的华美篇章。他们就是武警上海总队医院军人病区的医护工作者。"病榻前,天天在想,你的嘱咐越来越像,亲人在吐露衷肠……"就在前几天,上海总队医院军人病区重症战士汪泽磊将一首自创的小诗送给医护人员,感谢他们20年如一日的  相似文献   

3.
1958年8月的一天,正在布伦托海边上进行地质、水文、气象情况勘测的兵团第三勘测设计队接到通知:任协理员兼书记的王新厚到和什托洛盖迎接从乌鲁木齐赶来的兵团政委张仲瀚。  相似文献   

4.
摈弃吃兵现象□田焕玉前不久,一位基层主官讲:两名战士请他和另一名干部出去游玩一天,吃喝玩花去千余元,全是战士“慷慨”解囊。还说:他们真够意思!将来我不会亏待他们。像这位主官说的情况在基层虽属个别,但这种“吃兵”现象是与我军的性质、宗旨和社会主义精神文...  相似文献   

5.
从“预则立,不预则废”的视角看,许多事情的成就都与谋划相关。评功评奖,作为兵生活中一项严肃而庄重的活动,总在有形无形地牵制着兵们的思维神经,牢不可破地左右着兵们的价值取向:立功受奖是军人的一种光荣!如此意图,必有抵达的方法。就像攻克高地前的沙盘推演,兵们在通往荣誉的道路上也操练着各自的胜算术。  相似文献   

6.
这里收集了当下兵们的不完全“外出地图”。透过这些外出图谱,我们读出了这个时代兵们的消费趣味、流行风向以及更多属于他们民间生活原态。当然,那些“外出地图”既被他们随手画上喜怒哀乐的箭头,亦无意中清晰地标明了他们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7.
今年6月份,我从作战部队交流到人武部,刚进入工作,《中国民兵》就进入了我的生活。我与它"一见钟情",像甜美的甘露滋润着我干涸的心田,它成了我形影不离的好朋友。每当《中国民兵》快要出版时,我都迫不及待地先在网上查  相似文献   

8.
谈心季候风     
部队里的谈心就像季风一样,在相对固定日子及时到来。由于人员、时机、任务的不断变化,谈心季风的风力、风速也随之而变化。梳理这些部队生活中的谈心周期律,有助于我们体认兵生活背后的心灵景观。  相似文献   

9.
在载人航天发射场, 有许多肩挑重担的“夫妻兵”。他们从事着世人关注的工作,过着平常人的生活。从他们平实的故事中可以看出航天人的悲与欢、追求与梦想。  相似文献   

10.
难忘的奖品     
最近战友群里流行一首歌叫《脱下军装还是兵》,感人的歌词和深情的旋律一下子把我带回到部队的生活,使我这个曾经在部队工作过20年的老兵产生了强烈共鸣。每每唱到“我们脱下军装还是兵,就像那褪了色的绿军装,如今岁月已经变了模样,一颗勇敢的心依然在胸中。  相似文献   

11.
津贴,这一被《现代汉语词典》释为“供给制人员的生活零用钱”的词汇,无疑构成每个时代兵生活的最活跃因素。什么样的时代有什么样的津贴。什么样的津贴便会有什么样的兵生活。而无论哪个年代,享受不同津贴的士兵群体总会拥有属于他们的消费观。记住那些津贴消费细节,也便记住了那些年代。  相似文献   

12.
我是一个兵     
正强化"兵"的意识,增强"兵"的责任,提高"兵"的能力12012年唱响兵团精神暨全员军事训练活动如火如荼。截至目前,全兵团有13.6万余名干部职工参加了冬季军事训练。在天山南北各垦区的训练场上,一个个方阵就像"移动的绿洲",拉练的队伍就像防风固沙的白杨林。身穿迷彩服的战士精神饱满,喊声震天。彰显"兵"的雄壮,"兵"的气势。  相似文献   

13.
刺儿头兵一般是指那些遇事爱挑刺、作风散漫、难于管理的士兵。他们的观念存在某些偏差,对事物的认识缺乏辩证思维,个人主义、自由主义思想严重,工作和生活中时常捅娄子,往往令带兵人大为头痛,欲拔其“刺儿”而后快。然而,“刺儿头兵”并非一无是处,带兵人应辩证地看待“刺儿头兵”,善于用好“刺儿头兵”的“刺儿”。  相似文献   

14.
母子情深     
“子弟兵的母亲”、全国拥军模范,山西大同市永定庄矿居委会主任欧学联在军营认了 34个“兵儿子”。老人非常关心战士们的成长进步,不久前,她带着自购的《计算机使用》等科技书刊到大同军分区某部队看望“兵儿子”,勉励他们多学习早成材。 大同军分区领导也非常关心欧妈妈的生活。最近,他们又为老人安装了一部电话,让远在千里的“兵儿子”们能经常听到欧妈妈的声音。  相似文献   

15.
拆弹兵,和平年代在炮火和硝烟中实现人生价值的群体,他们曾被媒体称为"天天与死神打交道的人",他们不用枪,也不用炮,却能无畏无惧悄悄地把枪弹、炮弹变成破铜烂铁,造福于社会。他们都有哪些与众不同保护自我的秘密武器呢?武器之一:特种衣服衣服是人生活中最不可少的一种物质之一,它的主要功能是防寒保暖,让人感到舒适。可拆弹兵们的衣服却有着更深一层的涵义,它们更多起到了护身壮胆的作用。因此,拆弹兵穿衣服不分寒冷酷暑,就算是大热天也不能换下。讲到这里大家应该猜到是什么  相似文献   

16.
不可思议之一:那群男兵怎么就咋看咋顺眼了?一个连队如果有男兵也有女兵,那可就热闹了。体能训练,整修菜地、挖坑栽树……这些项目常常给男兵讥笑女兵提供了最好的机会。看着平日骄傲得像公主一样的女兵这时候手足无措、红头涨脸的样子,男兵们就会哄堂大笑起来,刻薄的还会讽刺几句:“小姐,铁锹不是那么拿的!”“哎哟,你那是种菜还是绣花啊?”尽管平日里想尽一切办法去捉弄他们,可临近退伍了,再仔细想想,奇怪,回忆里全是男兵的好。虽说干体力活时他  相似文献   

17.
进港不上岸,吃饭蹲甲板,舱室冬天似冰窖,夏天像蒸笼……一度是海军官兵生活的真实写照。经过60年的建设发展,尤其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海军各级党委,领导和机关,以人为本,大力推进暖心惠兵工程。  相似文献   

18.
测海人     
在我国东海繁星般的大小岛屿上,在万顷碧波的东海海面上,到处都留下了东海舰队海测兵的踪迹。有人风趣地说:海测兵在大海上来回测量,就像农民耕田;把各种水文地数据描在图板上,就像姑娘刺绣。农民耕田是在平坦的土地,姑娘刺绣是在舒适的闺房,海测兵却要搏斗在波涛滚滚的海洋上。  相似文献   

19.
清代福利兵种养育兵张霖清政府建立起稳定的全国性政权后,对曾为打江山立下汗马功劳的八旗旗丁给予了许多优抚政策,以保障他们及其后代子孙的生活。其中八旗养育兵制,就是清政府在军事上采取福利性做法的产物。养育兵的由来清雍正帝即位后,对事关政权稳定的八旗实际人...  相似文献   

20.
在面向部队的所有指示、通知中,再没有比检查对兵生活的干预来得更为直接、有效的了。这是兵生活零距离的驱动。卫生、内务、军容、队列、训练、战备……检查的循环往复、大同小异,构成了兵生活之激素。表扬在检查中诞生,批评在检查中见面,热血在检查中激荡。检查就是这样形影不离地跟定你兵生活的每一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