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苏德战争初期的时间划分,原苏军内部曾有不同看法。1961年,苏军当时的总参谋长扎哈罗夫主张,将战争初期.的结束时间确定为1941年12月初,即苏军在莫斯科城下基本阻住德军的战略进攻较为合适,按此计算,战争初期历时约五个半月。但是,前苏联官方却一直将苏德战争初期的时间定为三周左右,即从1941年6月22日至7月中旬。本人倾向于扎哈罗夭观点。为了将苏德战争初期的问题阐述得充分一些,我在论文中所使用的苏德战争初期的概念是指1941年6月22日至12月这段时间。1941年6月22日,法西斯德国背信弃义地向苏联发动了突然袭击,苏军仓促…  相似文献   

2.
(一)自1941年6月23日德国法西斯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向苏联发起闪电进攻,至苏联人民英勇抗击德寇进攻转入战略防御,是苏联卫国战争最艰难的阶段。在这一阶段,苏军财务勤务如同后勤其它勤务保障一样,克服了种种困难,以大量的经费源源不断地保障了战时动员、部队组建、扩编和军队展开作战等各项需要。但是,在战争初期阶段,特别是在战争爆发的头三个月里,苏军在经费计划和拨款工作上也有不小的失误。首先,出现了混乱的计划拨款制度。苏军曾于1940年颁布了新的财务工作条例。在财务计划拨款方面,新条  相似文献   

3.
在苏联卫国战争期间,希特勒的特工曾广泛地在苏联后方实施破坏恐怖活动。按照当时纳粹德国领导人的想法,对苏联军队实施大规模的破坏可以瘫痪苏军的后勤保障和军事指挥系统,从而为彻底打败苏军奠定基础。针对德军的这一破坏行动,苏联内务人民委员会也采取了针锋相对的措施。最近苏联克格勃退役少将古别尔纳托洛夫在《绝密》月刊上撰文介绍了苏德两国情报机构在苏军后方展开秘密战相关情况。  相似文献   

4.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联是战胜法西斯德国的主力,为欧洲摆脱纳粹奴役作出了重大贡献.但在苏德战争的初期,苏军曾经陷于严重被动,蒙受极其惨痛的损失.仅在战争的防御阶段(1941.6-1942.11),苏军的伤亡和失踪就达200万人以上,超过俄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损失.  相似文献   

5.
“装甲铁拳”——苏联陆军近卫坦克第5集团军苏联近卫坦克第5集团军诞生于1942年9月。这支钢铁之军可以说是苏军坦克部队的灵魂。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德军采取闪击战术,装甲集团部队一天就突破苏军阵地60余公里。面对此种情况,苏军最高统帅部在谋划斯大林格勒反攻时认为,苏军必须有几支能快速突进、远距离独立作战的坦克大兵团,这样才能与德装甲部队进行较  相似文献   

6.
1943年7—8月苏德双方进行的库尔斯克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著名的决定性会战之一,也是人类战争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坦克战。库尔斯克战役之前,苏军完成了对情报体制的调整,使之更为适应大规模机械化兵团作战的需要;同时,积极开展谍报侦察和战场情报侦察,掌握了德军的战略意图,为苏军明确战略方向和定下作战决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木竽 《军事史林》2008,(9):31-37
巴甫洛夫——曾被认为是苏军一流坦克战专家。 苏德战争爆发仅仅一周。明斯克失陷。拥有60万人马的西方方面军被围被歼.而它的司令宫巴甫洛夫还在抱头鼠窜。朱可夫震怒了.斯大林震怒了……  相似文献   

8.
1942年11月6日斯大林在纪念十月革命二十五周年的报告中指出,从1941年11月起到1942年11月止,苏军“在苏德战场上的军事行动可以分为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主要是冬季时期,红军在打退德军向莫斯科的冲击后,取得了主动权,转入了进攻,驱逐德军,4个月内,有些地方前进了400多公里。第二个时期——夏季时期,德国法西  相似文献   

9.
惊心动魄大决战。逐条街道逐间房屋反复争夺。德军150万人被歼。莫斯科战役失败后,德军企图攻占斯大林格勒,切断苏军战略补给线。1942年7月17日,苏德战场一场惊心动魄的大决战开始。苏军的顽强抵抗使德军伤亡惨重。9月13日,德军攻入市区。市区防御战斗极为激烈。双方对每一块土地都进行了反复争夺,对火车站的争夺竟达13次之多。尽  相似文献   

10.
1942年5月的哈尔科夫战役(又称第一次哈尔科夫战役),对于进入苏德战争第二年的苏联红军来说,无疑是一场灾难.这场持续了半个多月的战役,以苏军主动进攻拉开序幕,却以惨败收场.到5月底硝烟散尽时,苏军损失了26万余人,同时损失了652辆坦克和4924门各种口径火炮,失去了哈尔科夫南部的巴尔文科沃突出部.不仅如此,此次战役的失利使得苏军西南方面军和南方面军蒙受了重大损失,以至于在一个月后德军开始实施“蓝色计划”时疲于招架,节节失利.  相似文献   

11.
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在战争初期,苏军接连失利,西部国土大片沦丧。8月,当骄横的德军逼近莫斯科时,苏联海军总司令库兹涅佐夫策划了一次举世震惊的军事行动——轰炸柏林。一个大胆的决策1941年8月初,海军总司令库兹涅  相似文献   

12.
曾任毛泽东俄文秘书的师哲在其回忆录中透露:1941年6月18日,中共地下工作者从香港获得一份重大情报——希特勒将于6月22日凌晨向苏联发动进攻。这个情报先被送到了在重庆的周恩来手里,周恩来又立即转报中共中央。中央即速电告了斯大林。然而斯大林仍迷信那一纸《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对德国疏于戒备。结果,德军果然于6月22日凌晨3时发动了进攻,苏军乱作一团,损失  相似文献   

13.
王金龙 《国防》2006,(7):77-77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和苏联签署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德军以此为幌子偷偷向苏联边境调集军队,秘密部署攻苏行动,而苏军却视条约为“护身符”,几乎未做任何准备。1941年6月22日,德军出动190个师,约550万人,兵分三路突然向苏联发起猛攻,第一天便侵入苏联50多公里,致使苏军陷入困境。苏联的惨痛教训,让人想起孙子的一句话:“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换言之,任何时候都不可把安危寄希望于敌人的“不来”、“不攻”上,而要把基点定在己方充分准备、无懈可击、无机可乘上。战争的变数很大,并非以单方意愿…  相似文献   

14.
研究历史上的悲剧,是为了不让历史悲剧重演。战争的历史已经说明,战略方针失当是造成苏德战争初期苏军失利的一个重要原因。对这一战略方针进行历史的探讨,把握这一方针的实质、理清其来龙去脉,从而全面、系统地总结苏军制定和实施这一战略方针的经验教训,不仅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而且可为我们进行未来反侵略战争的准备、实施正确的战略指导提供有益的历史借鉴。一对于战争初期苏军的战略方针,向来存在两种主要错误认识。一种认识以前苏联早期的二战史著作为代表,认为苏军从一开始执行的就是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其战争初期失利原因…  相似文献   

15.
朱世巍 《环球军事》2008,(14):57-59
1943年夏秋的苏德战场正是风云变幻、乾坤扭转之际。为了挽回自斯大林格勒战役以来的颓势,德军精心策划了“城堡战役”,出动空前强大的坦克装甲军团,企图重现闪电战的辉煌!但苏联红军也不甘示弱,依托坚固工事誓死抵抗。待到把德军锐气消磨殆尽,苏军又发动了强大反击。反过来撕裂了纳粹德军的防线。大势已去之际,就连德军名将曼施坦因也无力挽回败势.只好带着麾下的南方集团军群节节败退,逃向第聂伯河。  相似文献   

16.
如果说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有哪些将领“一战成名”,保卢斯当属其中最著名的一个. 斯大林格勒战役,作为苏德战争乃至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经典战役,不仅成为这场战争的转折点,也使参战双方一批战将名声大噪.苏军战将崔可夫,就因守城之功,名声远扬.而他同城的死对头、纳粹德军第6集团军司令官保卢斯,也在此番恶战中“一战成名”.他率领纳粹第6集团军在同朱可夫、华西列夫斯基、崔可夫等一批苏军名将麾下的百万苏军搏杀5个月、攻入斯大林格勒城内进行了惨烈的城市争夺战之后,终于束手就缚.就在行将被擒的前一天,竟然出现了戏剧性的一幕——被希特勒“突击”晋升为元帅军衔.  相似文献   

17.
20年代在苏联军事历史上是一个相对平静的时期,没有发生激烈的武装冲突或战争事件,然而,苏联的军事理论研究在这一时期却表现得十分活跃,被某些军事历史学家形容为“暴风雨般讨论时期”①。尤其是在军事战略领域,20年代的研究成果奠定了二次大战前作为苏联国家战略方针的基本观点,其影响一直延续到苏德战争初期。因此,探讨20年代苏联军事战略研究的内容和形式,总结其经验教训,不仅是苏联军事学术思想史上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而且有助于更深入地分析苏德战争初期苏军严重失利的战略背景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18.
东北抗日联军余部退入苏联境内后,为统一领导和管理,分别建立北、南野营。苏德战争爆发后合编为东北抗日联军教导旅,并根据生存发展的现实需要,同时接受苏方授予的"苏联远东红旗军独立第88步兵旅"番号。教导旅组建后,坚决执行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路线,在苏军帮助下进行系统的军政整训,不断派小分队返回中国东北,继续开展对日游击斗争,并在配合苏军远东战役、参加对日战略反攻中发挥了特殊作用,为加速日本法西斯的彻底灭亡、全面收复中国东北,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1941年6月22日,德国以闪击战的方式突然进攻苏联,掀起了两个装甲大国的铁血厮杀.在这场苏德对决的惨烈战争中,苏军将帅凭借高超的指挥艺术同入侵苏联的纳粹将领斗智斗勇,双方将步坦协同作战演绎得出神入化,给世人留下了极深的印象.这其中既反映了双方同出一脉的作战理念,也折射出彼此不同的指挥风格.  相似文献   

20.
白俄罗斯战役,是苏军在1944年6月23日至8月29日实施的一次大规模战略性进攻战役。苏军参战的有四个方面军,计166个师、12个坦克和机械化军、21个旅,共140余万人,火炮和迫击炮31,000门、坦克和自行火炮5,200辆、飞机5,000余架。德军投入的兵力共63个师又3个旅,计120万人,火炮和追击炮9,500门、坦克和强击火炮900辆、飞机约1,350架。战役的结果是,德军17个师又3个旅被全歼,其余的师损失过半,整个中央集团军群被击溃。苏军打开了宽500多公里、深550~600公里的巨大缺口,把德军的整个东部防线分割成两部分。苏军实施自俄罗斯战役的目的是:粉碎白俄罗斯境内的德军重兵集团——中央集团军群;撕裂苏德战场上整个德军的防线,使德军南北战略集团无法协调行动;解除南线苏军的右翼威胁;打通直扑德国的最短途径。这次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