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恩来与黄埔军校政治工作的新创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伙成 《军事历史》2004,2(2):18-22
1924年黄埔军校的创办,开始了“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合作组织新制度的军队……设立了党代表和政治部,这种制度是中国历史上没有的,靠了这种制度使军队一新其面目”(《毛泽东选集》第2卷,380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这对当时的中国革命军队乃至后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的建设,都有着重大作用。毛泽东在后来总结我军政治工作的历史经验时对这些“新创设”给予了高度的评价。本文就黄埔军校政治工作新创设的历史,述评周恩来是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合作组织新制度军队的杰出代表,是中国革命军队政治工作制度新创设的奠基者。一、出任政治部…  相似文献   

2.
北伐战争与国民党军事力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23年的军事失败,使孙中山最终从旧的军事路线中觉醒出来,走上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实行国共合作的伟大道路。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帮助下,1924年春,孙中山在广州创办了黄埔军校,10月,组成黄埔军校教导第一团,年底组成教导第二团,开始了国民党的建军历程。这支师法苏联红军的部队在军队中建立了党代表制和政治部制,以从体制上摆脱晚清以来军队私有化的军阀倾向,保证军队忠于党义、以国民利益为奋斗目标的政治方向。孙中山在黄埔军校开学典礼上说,我们今天开办这个学校,就是要把革命的事业重新来创造,  相似文献   

3.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的主力之一,它是在鄂豫皖地区创建和发展起来的。一、发动农民起义,创建革命军队1927年11月中旬,中共鄂东特委根据党的“八七会议”的精神,发动黄(安)麻(城)起义,创建了上农革命军鄂东军,总指挥潘忠汝,党代表戴克敏,副总指挥吴光浩。全军三百多人。后来,敌军进犯黄麻地区,鄂东军遭到严重伤亡,余部转移到木兰山区,改编为工农革命军第7军,军长吴光浩,党代表戴克敏,参谋长汪奠川。  相似文献   

4.
中央军事委员会,简称军委,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导全国武装力量的最高军事机构。 中央军委有一个发展和演变的过程。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因为对军事斗争缺乏认识,最初几年主要是开展工农运动,所以党内没有军事机构。1924年国共两党合作以后,我党与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在广州共同创办了黄埔军校,党开始介入军事斗争。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为了便于开展黄埔军校的工作和加强对广东地区军事斗争的领导,中共广东区委建  相似文献   

5.
以黄埔军校为载体的治军模式在意识形态、领导管理体制和纪律约束方面实现了中国军队建设史上的重大变革。从新制度经济学视角分析黄埔治军模式的制度变迁,有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军队建设中政治工作的规律和原则,为今后我军政治工作领域的制度创新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6.
黄埔“陆军军官学校”是孙中山在共产国际、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创办的培养革命军队干部的军事政治学校。因校址始设于广州黄埔长州岛,故又通称为黄埔军校。黄埔军校首创了崭新的革命制度,培育了一大批军事、政治人才,建立了新型的革命军队,在中国现代革命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刘志丹同志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7月毕业于黄埔军校第4期炮兵科。大革命失败后,他积极组织革命军队,为发展和创建陕北革命根据地,做出了重大贡献。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刘志丹同志1903年10月4日出生于陕西保安县(今志丹县)金汤镇。青年时期,响应党的号召到黄埔军校学习军事,决心“走最艰难的路,挑最重的担子,过最紧张的生活”。在黄埔军校结业后,他参加了东路军的北伐誓师,  相似文献   

8.
孙中山认为中国资产阶级革命失败的原因在于多年来时断时续地依附其他军阀的军队,缺乏政治工作,没有用革命的主义来武装军队。十月革命后,孙中山在师法苏俄模式建军的实践中开始了创立革命军队政治工作的尝试。其做法主要有:一、确立以党治军原则,建立党代表制度;二、创立政治工作制度,施行政治训练;三、按照黄埔党军的模式改造旧军队。  相似文献   

9.
诞生于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的黄埔军校,对现代中国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黄埔军校的管理有其独到的一面,曾影响了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所建立的军校。笔者仅就黄埔军校的管理体制、教学管理、管理特点等方面逐一分析,作一粗浅的探讨。鉴于国共合作于1927年破裂,学校性质发生变化,管理有极大改变,本文所论限于1924年创建至1926年底的黄埔军校。一、管理体制创建一所革命军校,孙中山早就有此设想,1921年与马林会见时,就谈及建立一所培养革命干部的军校。1923年8月,孙委派蒋介石率领“孙逸仙博士代表团”到苏俄考察政治及军事,…  相似文献   

10.
大革命时期的国民革命军是国共合作的产物,是孙中山先生实行“以俄为师”方针的具体成果。政治工作制度的建立,是这支军队区别于当时中国其它军队的主要标志以及同人民群众的紧密联系的重要保证。国民党蒋介石、汪精卫集团背叛革命后,中国工农红军把这一制度继承下来,并且发扬广大,使之成为一个克敌制胜的法宝。在以往的研究中,我们较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