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坚持战斗力标准,是在国防和军队建设领域坚持马克思主义实践标准和生产力标准的必然要求和自然延伸,是衡量我军建设成效的科学尺度和最高标准.因此,必须坚持把战斗力标准作为省军区部队和后备力量建设的"根本标准",牢固确立战斗力标准的中心地位,用战斗力标准这个"纲"来统揽全面建设的"目",使各项建设围绕战斗力建设展开、各项资源围绕战斗力建设聚焦,从而实现省军区部队和后备力量建设"纲举目张"、整体推进、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2.
新型政工人才培养必须坚持战斗力标准,坚持以强军目标为根本引领.听党指挥是战斗力建设的根本前提,必须把听党指挥作为新型政工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能打胜仗是战斗力建设的根本目的,必须把能打胜仗贯穿于新型政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作风优良是战斗力形成的重要保证,必须把作风优良作为新型政工人才培养的重要抓手.  相似文献   

3.
习主席强调指出,军队建设必须向能打仗、打胜仗聚焦,要"牢固树立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必须把提高战斗力作为军队改革和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检验军队各项工作的根本标准".把战斗力标准落实在国防动员领域,就是要把保障军队能打胜仗作为衡量国防动员建设质量的基本依据和刚性尺度,紧紧扭住服务打仗、保障打赢这个根本职能,以提高核心动员能力作为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按打仗标准指导和推动国防动员实战准备.  相似文献   

4.
宋中贵 《国防》2012,(10):18-20
坚持协调发展的思想,从根本上转变观念,走科学发展之路.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引发了军事领域革命性的变化,对军队战斗力及后备力量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军队及其后备力量的根本职能任务是一致的,对战斗力建设的要求也是一致的.目前,后备力量战斗力建设的观念滞后,现役部队与民兵预备役队伍同步建设、协调发展的意识还没有牢固确立,以"大陆军"为主和以人力物力动员为主抓战斗力建设的传统思维还没有得到根本性扭转,从而严重制约着后备力量战斗力水平整体跃升.破解这一难题,必须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式,确立新理念,走开新路子.一要着眼后备军与常备军协调发展抓战斗力建设.民兵和预备役部队作为我国武装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信息化条件下诸军兵种联合作战中,后备力量与现役部队同步动员、同时使用是必然趋势.必须树立同步跟进、同步建设、同步发展的观念,着眼信息化条件下诸军兵种联合作战,科学确定后备力量的职能任务、规模数量和建设标准,建立与信息化战争相适应,与现役部队相衔接的后备力量体系,实现后备力量战斗力生成模式由"自主独立"向"整体互补"转型.二要着眼规模与质量有机结合抓战斗力建设."精干的常备军与强大的后备力量相结合"是建设现代化国防的必由之路."强大"不只是对"量"的需求,更是对"质"的要求.必须确立质量至上的观念,在保持适度规模的同时,着眼信息化战争需求,以信息化人才、装备、技术为支撑,大力加强质量建设,实现后备力量战斗力生成模式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  相似文献   

5.
政治机关建设应坚持战斗力标准王启富军委领导反复强调,要以战斗力标准来统筹部队的各项工作。政治机关建设作为军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工作也必须坚持以战斗力作为根本标准。一、用战斗力标准端正工作出发点。政治机关是党的工作机关,是军队政治工作的领导机关。它...  相似文献   

6.
一、着眼实战要求,坚持把是否有利于战斗力的提升作为评价部队建设的第一标准 部队是执行党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和战斗集体,坚持运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和评价部队建设,徇领导政绩,就必须强化以战斗力标准建设部队的观念,坚持把提高战斗力作为第一要务,放在部队建设的优先位置,作为检验部队建设、评价领导政绩的第一标准。  相似文献   

7.
战斗力建设是武装力量建设的核心.新形势下加强预备役部队战斗力建设,必须突出抓好"编组、训练、管理"三个环节.  相似文献   

8.
习主席指出:"军队建设必须把提高战斗力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一切建设和工作向能打仗、打胜仗聚焦","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坚持战斗力标准,深入研究现代战争特点规律和制胜机理,抓住制约战斗力建设的重难点问题,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让一切战斗力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源泉充分涌流"。遵循习主席战斗力建设的重大战略思想,加强改进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紧紧围绕  相似文献   

9.
李举亮 《国防》2007,(2):42-42
战斗力建设是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永恒主题.军分区系统要着眼遂行战争动员、参战支前、要地防空、保障部队作战机动和维护社会稳定等任务,全面加强战斗力建设.  相似文献   

10.
作风历来是影响战斗力的重要因素,作风好坏关系军心士气、备战质量和实战能力。深化作风建设,必须把促进战斗力提升作为根本着眼点,坚持在纯正风气、提振士气上聚力用劲,在克虚务实、真抓实干上聚力用劲,在正风肃纪、强化自觉上聚力用劲,以作风改进积聚战斗力建设正能量,用战斗力建设成效检验作风建设成效,使好作风成为能打胜仗的有效滋养和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1.
大力加强先进军营文化建设,必须把握政治性,坚持把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作为军营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突出战斗性,坚持把提高部队战斗力作为军营文化建设的根本宗旨;反映时代性,坚持把吸纳时代元素作为军营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体现群众性,坚持把发挥官兵主体作用作为军营文化建设的活力源泉.  相似文献   

12.
朱德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缔造者、领导者和指挥者之一.在组织与领导中国革命战争和人民军队作战与建设过程中,形成了人民军队现代化建设思想.其主要内容有:把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作为人民军队现代化建设的保证;把现代化建设始终作为人民军队建设的战略目标;把正规化建设作为人民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和桥梁;把国防工业建设作为人民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基础;把武器装备和干部作为人民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把提高诸军兵种战斗力作为人民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重点;把树立科学思想观念作为实现人民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先导.  相似文献   

13.
战斗力是军队履行使命、完成任务的先决条件,预备役部队作为我国武装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把握战斗力生成的自身特点和规律,不断提升战斗力建设水平,进而达到有效推动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的目的。必须解决好部队战斗力建设中的薄弱环节。当前,在预备役部队战斗力建设中,还存在以下一些薄弱环节:一是认识上与目标任务有差距。有的同志受长期和平环境影响,不正确估计我国面临的安全形势,盲目乐观,放松警惕,认为战争很遥远,存在当"和平官"、"和平兵"思想:有的同志对预备役部队在未来战争中的地位作用认识不清,思想  相似文献   

14.
新修订的<纲要>是新世纪新阶段部队基层建设的基本准则和依据.按纲抓建要注重把创新理论武装作为首要任务;把提高战斗力作为最终落脚点;把加强作风建设作为基本保证.  相似文献   

15.
王贺权 《华北民兵》2011,(11):46-46
胡主席多次强调指出,要把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作为"十二五"时期国防和军队发展的主线,贯穿军队建设、改革和军事斗争准备全过程和各领域。贯彻落实胡主席这一重大战略思想,作为军分区系统来说,就是要准确把握军分区"领导体制双重性、职能任务兼容性、军地建设互动性、工作对象社会性"的特征,树立军民融合发展是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必由之路的思想观念,依托经济社会发展优势,加快国防后备力量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  相似文献   

16.
钱国梁 《国防》2002,(11):4-7
预备役部队是我国武装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重点和骨干,是我军战斗力整体建设的重要方面。因此,必须以军事斗争准备为牵引,高标准地抓好预备役部队战斗力建设。 一、要从维护国家安全战略全局需要的高度,认清加强预备役部队战斗力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 军委江泽民主席多次强调,实行精干的常备军与强大的后备力量相结合,是建设现代化国防的必由之路。预备役部队作为我国三结合武装力  相似文献   

17.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升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是履行我军历史使命的必然要求.必须向体制编制要战斗力,切实筑牢信息化建设的"奠基石";向武器装备要战斗力,主动抢占信息化建设的"制高点";向人才队伍要战斗力,努力培养信息化建设的"驾驭者";向科学管理要战斗力,积极打造信息化建设的"助推器".  相似文献   

18.
我们党委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始终把加强战斗力建设作为一个事关团队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结合自身实际和工作筹划,紧紧围绕提高部队战斗力这个部队建设中心树立好"五种理念":  相似文献   

19.
预备役部队作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重点,要担当起历史任务,必须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五句话”总要求为统揽,以军事斗争准备为牵引,大力加强战斗力建设,推进各项建设的跨越发展,不断提高整体建设水平。当前,预备役部队战斗力建设水平与“打得赢”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紧紧抓住影响和制约战斗力生成的主要环节和关键问题,以重点工作的突破加速战斗力的提升。从当前预备役部队建设的实际看,主要应抓好以下三个重点:  相似文献   

20.
习主席关于战斗力建设的重要论述反映了强军目标的核心思想。牢固确立战斗力标准,不仅是重大的军事命题,更是重大的政治课题;既是履行职能使命的基本要求,也是新形势下强军实践的根本任务。政治工作是构成军队战斗力的重要因素,必须全面贯彻战斗力标准,把提高战斗力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