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6 毫秒
1.
有人说,我从农村走进县城,从一个农民孩子成长为一名国家干部,儿时的一个个梦想都得以实现,是自己努力的结果。而我心里清楚,是《中国民兵》给我动力、给我知识、给我营养,使我有了今天。 《中国民兵》帮我成为技术员1987年秋,迫于家庭贫寒我放弃重点高中录取通  相似文献   

2.
《中国民兵》杂志即将迎来自己的15岁生日。从1984年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刊名的《中国民兵》杂志正式问世以来,这本杂志得到了中央军委领导和总部机关的关怀与厚爱,得到了全国国防后备力量战线广大官兵的支持与喜爱,也得到了社会各界和亿万读者的好评与赞誉。15年来,《中国民兵》杂志在准确传递军委、总部关于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指示,客观报道各地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新经验、新典型,努力为读者提供各种服务等方面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亲爱的读者,当我们阔步走向新世纪的时候,回顾一下自己与《中国民兵》的关系,以此纪念《中国民兵》创刊15周年,帮助编辑部进一步办好《中国民兵》,将是你、我、他的共同心愿。因此,本刊从今年第一期起开办《我与〈中国民兵〉征文》专栏,期待着你拿起笔来,围绕“我与《中国民兵》”这个话题,畅所欲言。来稿可以是一条经验给了你打开智慧大门的钥匙;也可以是一个先进典型帮你校正了前进的方向;可以是一项活动使你难以忘怀,也可以是读者、作者与编者之间坦诚交心、平等相处的一段往事;可以是为办好《中国民兵》献计献策,也可以是直言不讳地指出缺点和不足。总之,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把《中国民兵》杂志办得更好,献上一份真诚,贡献一份力量。 我们期待着。  相似文献   

3.
我的A级藏书     
转眼到人武系统工作已经5年,我觉得自己的成长与《中国民兵》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4.
我是《西南民兵》的忠实读者,坚持了10年的刊授学习,她不仅使我成长进步,而且改变了我后半生的选择。10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西南民兵》,我仔细阅读,真是如获至宝。后来,我在刊物上看到了战友的大名,令我感慨万千,自己半途而废,感到惭愧。于是,我重新拿起笔,开始向《西南民兵》写稿。当年底,村里换届选举,我被选为民兵连长兼治保主任,订阅《西南民兵》成  相似文献   

5.
在我的办公室里,存放着编辑部寄来盼13本精装的《中国民兵》,它见证了《中国民兵》对我的关心和帮助。  相似文献   

6.
在我们政工科的资料柜里,整整齐齐地摆放着从创刊至今的《中国民兵》杂志,每当有人借阅时,我必用本子记下,催他们按时归还。 是什么原因使我成了《中国民兵》的“收藏迷”?为什么我收藏的《中国民兵》一期不少?这其中还有一段佳话。 1996年2月,在天门市人武部任政委已满10年的李世龙就要离任之际,将自己任期内精心收集装订的11本《中国民兵》杂志合订本以及结合工作写下的近百万字的工作笔记留给了人武部。此举反响强烈,1996年4月6日的《解放军报》以《政委李世龙离任留下珍贵纪念》为题作  相似文献   

7.
我是江西都昌县一中的语文教员,去年出差武汉,在书摊上买了本《中国民兵》,准备在火车上消闲。谁知在候车室翻开一看,竞一口气读完了,把定好的车次给错过了。回家后,我即到县图书馆借阅近6年的《中国民兵》阅读。读刊几个月来,我尝到的最大甜头是,它给我提供了大量结合语文教学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素材。从今年开始,我自费订阅《中国民兵》,以更好地拓宽自己的视野和知识面,促进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我是一名伴随《中国民兵》成长的女民兵,1988年,在川西某军工企业当民兵干部的我,与“文革”后我军首批从地方高中生招收的军校学员干部李世忠相爱结婚。18年来,在企业民兵组织教育和《中国民兵》宣传的典型鼓舞下,我支持丈夫献身国防建功西藏边关,虽然自己和小家庭以及亲人们吃尽苦头,却获得许多来自雪域高原的珍贵的“半个军功章”。  相似文献   

9.
回眸自己走过的路。就经常想起《西南民兵》的好;看到自己取得的一个个进步,就经常记着《西南民兵》的好。提起《西南民兵》的好,还得从15年前说起。1990年底,我从野战部队调入军分区工作。刚到时,对民兵预备役工作可以说是一窍不通,工作显得非常吃力,甚至还闹过张冠李戴说外行话的笑话。工作不久,我第一次看到《西南民兵》杂志,看着上面登载的有关民兵工作方方面面的业务知识和其它单位开展民兵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我如获至宝。从此以后,《西南民兵》杂志就成了我工作上的良师,生活上的益友。通过《西南民  相似文献   

10.
利用《中国民兵》进行刊授教育,是我们樟树市在改革民兵政治教育中首创的一个新生事物。近几年来,在我省城乡得到了广泛推广。目前,全省订阅《中国民兵》已近6万份。《中国民兵》是一本集政治、军事、科学文化为一体的综合性月刊。尤其是关于社会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11.
18年前我当民兵连长时,一个偶然机会,从没写过新闻报道的我拿起了笔。 一开始。《中国民兵》就是我学习模仿的报刊之一。我开始向包括《中国民兵》在内的各媒体投稿。开局良好,媒体上很快出现了我的名字。可是,写呀,投呀,就是上不了《中国民兵》。后来,等盼中出现了一个小插曲,有人告诉我,我的名字上了《中国民兵》,一看是我的名字,却不是我的稿子,大约是有个作者与我同名同姓。我暗暗地想,什么时候我的稿子能登上《中国民兵》呀!以后的岁月,我的新闻  相似文献   

12.
我是《中国民兵》的老读者,也是忠实读者。那1993年,我担任村民兵营营长,在镇武装部开会时,发给了我一本当年第3期的《中国民兵》,我翻开一看,觉得里面的内容很丰富。  相似文献   

13.
从军多年,我和许多战友都喜欢收藏品味精美的石头。而我最看重和最喜欢的一块“石头”就是《中国民兵》杂志,它攻克我工作中一个个难题,就像一块奇异的“他山之石”。喜欢品读《中国民兵》杂志是工作所需和实践的启示。曾几何时,我沾沾自喜于自己的工作成绩,也曾时不时在棘  相似文献   

14.
当今刊物成千上万,丰富多彩。如果有人问我在如此浩瀚的刊物中,最喜爱哪一种?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中国民兵》。《中国民兵》之所以赢得我的喜爱,不排除它是我们干“武”行人自己的刊物,与我们有特别感情的缘故。俗话说:近水知鱼性,  相似文献   

15.
我与《中国民兵》结缘,要从10年前在南疆边陲的一次脱险说起。 1994年我在云南边防部队服役。一次,我部巡逻至一个不知名的边陲小寨“歇脚”。村民兵排长热情地款待了我们。晚间轮到我站岗时,民兵排长拿着一本《中国民兵》来“陪”我,让我读几篇文章给他听。他说这是人武部给他的奖品。渺无人烟的原始森林之夜,我与这位纯朴好学的民兵排长围着篝火边读边讲,一直聊到天明。第二天我意外带走了这本《中国民兵》,想不到这书还帮助巡逻队化险  相似文献   

16.
我与《西南民兵》相伴,转眼快20个春秋了。初次与《西南民兵》谋面,是我在云南弥勒县人武部担任党委秘书时。1986年初,原昆明军区《云贵民兵》成为了历史,成都军区《西南民兵》杂志创刊号带着新的希望和面貌款款步入我的生活。从此,我与《西南民兵》情感渐深,从未分离。一晃就将近20个年头,我已从一名职务较低、知识面较窄的人武部正排职秘书,锻炼成长为有一定知识水平和能力的人武部政委。这其中,《西  相似文献   

17.
我是河南省博爱县的一名小学教师,在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我开始接触《中国民兵》。这些年来,我是逢期必读,并一期不落地每年装订成册珍藏案头。如果说我对《中国民兵》是情有独钟的话,那只好说我丈夫是“第三者插足”了。  相似文献   

18.
我从事人武工作10年了,与《中国民兵》结下了不解之缘。《中国民兵》创刊以来,坚持每期必读,并一期不漏地装订成册,珍藏起来。在实际工作中,《中国民兵》给我的帮助很大。每年制定民兵、预备役政治教育计划时,我都参照《中国民兵》中提出的要求,结合本县实际,提出实施意见。为办好青年民兵之家,我按《中国民兵》介绍的“宜城县人武部10年以如一日:办  相似文献   

19.
《我与<中国民兵>》征文开栏以来,编辑部收到大量来稿。作者们回忆与《中国民兵》杂志交往中印象深刻的一件事、一段情、一次感动、一种收获……述说着读刊用刊过程中,政治上的成熟、思想上的提高、业务上的进步、综合素质上的加强。其中,许多作者用充满深情的笔触和过硬的事例,讲述了在中国民兵这支队伍中,在《中国民兵》杂志的帮助启示下,自己成长进步和事业成功的故事,强烈地表达了一种心声:“《中国民兵》杂志——成才路上不能没有你!”在此,我们谨选用几篇,以飨读者。——编者  相似文献   

20.
《我与<中国民兵>》征文开栏以来,编辑部收到大量来稿。作者们回忆与《中国民兵》杂志交往中印象深刻的一件事、一段情、一次感动、一种收获……述说着读刊用刊过程中,政治上的成熟、思想上的提高、业务上的进步、综合素质上的加强。其中,许多作者用充满深情的笔触和过硬的事例,讲述了在中国民兵这支队伍中,在《中国民兵》杂志的帮助启示下,自己成长进步和事业成功的故事,强烈地表达了一种心声:"《中国民兵》杂志--成才路上不能没有你!"在此,我们谨选用几篇,以飨读者。--编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