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D日,当盟军将士在诺曼底滩头奋勇拼杀时,在那些幸存者的记忆中,盟军的驱逐舰却在演绎着另外一场战斗。它们和那些阵亡的船员们一道是D日中的航海家,是“霸王”登陆行动的参与者,更是代号“海王星”的海军两栖作战的主角。  相似文献   

2.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为了掌握坦克大战中的主动权,德国人另辟蹊径,和盟军玩起了"不公平"的游戏,在战场上频频使用88mm高射炮伏击盟军坦克,屡屡得手.特别是1941年6月,德军在88mm高射炮的帮助下成功击退了英军对北非重镇萨卢姆的进攻,英军240辆马蒂尔式重型坦克被击毁123辆,其中2/3是被高射炮击毁的.当一名被俘的英军指挥官发现摧毁英军先进坦克的竟是88mm高射炮时,愤愤地说:"这太不公平了,竟然用打飞机的高射炮来打坦克!"  相似文献   

3.
信不信由你     
《环球军事》2008,(2):61-61
海军上将谋杀案1943年10月1日,盟军攻入意大利纳布勒斯。德军负隅顽抗.纳布勒斯几成焦土。食物,药品等等物资奇缺,入城盟军一时束手无策。当地红十字会主席意大利卡洛西洛公爵试图面见盟军当局.此公知道德军藏匿物资的秘密地点。然而.焦头烂额的盟军当局竟无人理会这位意大利贵族。数度求见无果,公爵想出了一记狠招。他致书当地英军指挥官,大意是讲英军海军上将吊死本人亲戚,望速安排见面商议有关事宜云云。  相似文献   

4.
乔良 《国防》2009,(12)
我不知道当我打算逐一清理脑海中那些世界名将的印象时,为什么第一个想到的会是这个人? 蒙哥马利. 伯纳德·劳·蒙哥马利. 说实话,我不大喜欢他.我不喜欢他那副时时处处自我中心、自我膨胀、自我表现,恨不能一个人包打天下(整个一个"三自一包")的英国派头,以及由这些毛病导致的在战场上争功诿过(这在他那本字里行间几乎从不赞美自己的盟友、同僚,把一切功劳毫不犹豫地揽到自己名下的<蒙哥马利元帅回忆录>中一览无余),甚至不惜在作战中让盟军的其他部队停下来,把胜利的机会留给他和他那著名的第八集团军.  相似文献   

5.
据新华社消息,新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于2004年5月1日开始实施。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拖车收费问题有了定论。新法规定: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拖车不得向车主收取费用,并应及时告知车主被拖车辆新的停放地点。因采取不正确的方法拖车造成机动车损坏的,交管部门应当依法承担补偿责任。  相似文献   

6.
去年10月11日11时许,四川宜宾县凤仪乡从凤西开往凤仪的一辆东风牌货车,被一伙不法分子拦  相似文献   

7.
1944年6月6日凌晨,美军第101空降师的詹姆斯·弗拉纳根和他的战友们先行降落在了犹太海滩,其任务是在美陆军第4步兵师登陆前干掉任何企图阻碍盟军从滩头向内陆推进的德军。他们是历史上最大一次两栖突击行动的先行者。降落在法国拉沃诺维尔附近后,这些伞兵们在一个农庄附近剿灭残敌时见到了从岸边驶来的一辆军用吉普。车上坐有两人,其中一位是纽约《国际新闻服务》报社的摄影师。此时是登陆日早晨9点。战士们短暂休息了一会,让摄影师记录这伟大的时刻。拍  相似文献   

8.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希特勒德国在西线"闪电"般的胜利令人震惊。法国情报机构差强人意的表现是其在西欧战场迅速沦陷最为重要的原因之一。法国的情报官员对"D计划"所依赖的比利时与荷兰的国防状况及政治立场几乎毫不知情;对希特勒进攻时间的判断尽管较为准确却未能发挥作用;其在战前对德军突破地点的致命误判更直接导致了盟军在短时间内溃不成军。法国情报机构在战前的低劣表现,主要是因为自身面临的诸多困难与挑战,希特勒对盟军成功实施战略欺骗,以及盟军作战计划对法国情报工作产生的消极影响等。  相似文献   

9.
杜立特因1942年首次空袭东京而受到美国的嘉奖,1944年时升任将军,成为美国第8航空军的指挥官。参加了著名的诺曼底登陆战。 当时在盟军的登陆地点有1350架战斗机和轰炸机为地面部队提供掩护,要准确了解战场形势十分困难。杜立特将军不肯坐在后方的办公室里。他说:"我必须到现场才能真正了解实际情况。"他一定要亲自驾机到战场上去。部下见无法阻拦,只得要求他驾驶外形非常独特的P一38战斗机。因为它的外形与德国飞机有很大的差别,能避免友军误射。杜立特驾驶P-38来到登陆地点,反复俯冲,观察地面的情况,经过两个半小时的飞行,详细了解战场形势后。才返回基地。 一下飞机,他立即写了一份详细的《D日作战报告》送往最高指挥部,交给艾森豪威尔将军。这份报告是当时艾森豪威尔收到的最详细最准确的战场情报。  相似文献   

10.
<正>大明星布拉德·皮特主演的二战题材电影《狂怒》上映后,引起了广大坦克迷对其中坦克装甲车辆的浓厚兴趣,国内相关注意力主要集中于"主角"M4"谢尔曼"坦克的前世今生,以及其"配角"——全球唯一一辆能开动的"虎"式坦克的来龙去脉上。众所周知,该坦克是从位于英格兰南部的博文顿坦克博物馆开到影片的拍摄现场的,历史学家大卫·威尔利介绍说,这辆坦克是二战中盟军俘获的第一辆"虎"式坦克,俘获过  相似文献   

11.
1944年6月9日,诺曼底战役打响后,德军在奥马哈滩头发现了两具美军军官的尸体,搜查出随身携带的一份作战方案,其内容为盟军将准备在诺曼底登陆。但是,当这份作战方案送到德军统帅部时,德军西线情报处处长罗恩纳少将却并不相信,他认为这又是盟军玩的把戏,盟军的目的可能是以这份假情报吸引德军的注意力。于是,德军改变了将主力调往诺曼底方向的计划,转而在加莱  相似文献   

12.
<正>近日,北方创业公司与中国铁路总公司在北京签订750辆NX70A型共用平车,合同金额近3亿元,这是北创公司今年签订铁路货车数量和金额最多的一笔合同。近年来,铁路货车市场需求持续低迷,北创公司面临前所未有的低谷。在深入研判面临的挑战与机遇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3.
克格勃间谍隐身马戏团1961年仲夏的一天,美国中央情报局苏联处的官员沃尔克携带绝密要件,一脚踏进旧金山市金门大街450号。这是美国联邦调查局旧金山分局的所在地。接待室内,苏联科反间谍检查官史密斯叼着雪茄烟,悠然地坐在沙发上。见沃尔克进来,他并没有起身,只是向旁边的沙发摆了摆手,说:"请坐,沃尔克先生。你要求见我有什么事?"沃尔克在沙发上坐下来。他  相似文献   

14.
邹伟杰  张炜 《国防》2005,(4):71-71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为了掌握坦克大战中的主动权,德国人另辟蹊径,和盟军玩起了“不公平”的游戏,在战场上频频使用88mm高射炮伏击盟军坦克,屡屡得手。特别是1941年6月,德军在88mm高射炮的帮助下成功击退了英军对北非重镇萨卢姆的进攻,英军240辆马蒂尔式重型坦克被击毁123辆,其中2/3是被高射炮击毁的。当一名被俘的英军指挥官发现摧毁英军先进坦克的竟是88mm高射炮时,愤愤地说:“这太不公平了,竟然用打飞机的高射炮来打坦克!”其实,兵家用兵,向来讲究以奇制胜,战争本来就是不公平的游戏。德国人敢于打破常规,把用于打飞机的高射炮拿来打坦克…  相似文献   

15.
我家对面的马路边有一个修自行年的老汉,50出头。他的"车行"是一辆小三轮车,所有的工具都装在车上,早来晚归。每天,他都把三轮年停靠在一棵大树下。夏天,他只是把三轮车泊在树阴里,从日出到日  相似文献   

16.
抢占西西里岛 1943年1月,美英联军在北非成功登陆,势如破竹。5月11日,当北非战事临近结束的时候,英国首相丘吉尔第3次造访华盛顿,与美国人协调下一步盟军将要采取的行动。双方一致同意进攻意大利本岛南部的西西里岛,扫除地中海交通线上的主要障碍,迫使意大利退出战争以达到孤立德国的目的。 7月10日,盟军正式在西西里岛大规模登陆,并顺利占领西西里岛。此战是盟军首次大规模运用空降兵部队(包括伞兵和滑翔机运送的士兵)来支援滩头登陆战。可能很多人知道,此战以盟军顺利登陆而告终,而美英空降兵部队犹如神兵天降,在肃清敌炮兵威胁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鲜为人知的是此战也差点成为美军空降兵大规模作战的绝唱。一种新型的作  相似文献   

17.
说起二战盟军空降行动,世人总是津津乐道于西西里、诺曼底、阿拉姆的几次行动。或许是因为争议最大,涉及关系最复杂,二战盟军空降作战的收山之作--"大学行动"却被西方军史界刻意淡忘。  相似文献   

18.
5月14日,在河北省保定市援疆干部李兆豫的家中,笔者见到了他的妻子郝冬梅和女儿李雨瑄。"我们家兆豫在二师已经生活、工作两年多了,已经成了一名兵团人。我利用暑假去了3次二师,现在,我们一家人都爱上了兵团。"郝冬梅说。2011年3月的一天,李兆豫告诉她和女儿,自己不久后就要到二师参加3年的援疆工作。听了丈夫的话,起初她心里十分不愿意:丈夫从来没有和自己分开过,况且女儿刚上初中,十分需要父亲的关爱……思来想去,郝冬梅认为丈夫选择去援疆是他的工作任务,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既然你已经决定要去援疆了,我和孩子都会支持你的。"郝冬梅说",家里的事情你不用操心,有我呢。""爸爸,您就放心吧,家里有我照顾妈妈呢。"女儿李雨瑄的话,  相似文献   

19.
笑笑好心情     
最好多带几颗子弹在一次射击比赛中,一个射手射出的子弹全都脱靶了。当他把完整无损的靶纸交给裁判时,似乎很惭愧地说:"看到这靶纸,我真想一枪打死自己。"  相似文献   

20.
转业多年的老排长,从内地来疆省亲顺便到部队驻地看我。征得领导同意,我特地带他在营区转了转。楼房高了,马路宽了,营区靓了,所到之处老排长赞不绝口。当来到布局合理、整齐划一的车场,一辆辆新型载重汽车、一间间设施配套的宽敞车库令他叹服:"我们那时候要有这装备多好!"老排长的一席话,打开我尘封多年的记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