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杨孝文 《环球军事》2013,(20):62-63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波兰前选美皇后克莉丝汀·格兰维尔成为时任英国首相丘吉尔最喜欢的特工。为了打败纳粹,格兰维尔义无反顾地前往德国占领的法国进行破坏活动和情报收集工作。尽管她的特工生涯较为短暂,但却为法国赢得最后的胜利作出了不小贡献。格兰维尔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很多人相信她就是伊恩·佛莱明笔下邦女郎的原型。  相似文献   

2.
人们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狼群”战术并不陌生。德国的潜艇战在大西洋上,曾对盟国运输线构成严重威胁,数以千计的舰船被潜艇击沉,连英国首相丘吉尔也惊呼:真正使他害伯的是德国人的潜艇。但是人们  相似文献   

3.
丘吉尔轶事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英国首相丘吉尔,是不拘小节、幽默机智的人。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英盟国的军政首脑在华盛顿召开阿卡迪亚会议,拟定出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联合国家宣言》。“大英帝国有救了!”会议期间的一天上午,美国总统罗斯福携带宣言草案,坐着轮椅来到丘吉尔房间。丘吉尔闻讯  相似文献   

4.
纳粹“海狼”——德国潜艇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给同盟国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正如英国首相丘吉尔战后所言,“海狼”在战争中所造成的威胁战后想来犹令人感到后怕。然而随着同盟国在战场上的节节胜利,不可一世的“海狼”也是日暮西山、气息奄奄。 “自杀”性的出击令 1944年6月6日,为开辟“第二战场”,盟军千军万马在诺曼底登陆。“第二战场”的开辟使纳粹德国陷入两线作战的窘境。这是希特勒所不能容忍的。为此他早就命令德国海空军,一旦登陆发生,必须配合陆军不惜血本,打击航渡之敌。 德国海军司令部作战室内高悬着巨大的  相似文献   

5.
在美国陆军中,活跃着一支头戴黑色贝雷帽的特种部队,它就是第75别动团(亦称“黑色贝雷帽部队”)。第75别动团是美国陆军特种作战部队中的精锐之师,其前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美陆军中的突击部队。战后。这支部队几乎参与了美国所有的对外重大军事行动,例如,1983年美军入侵巴拿马时,该团就采取伞降突袭,一举夺取了这个国家的两个机场。  相似文献   

6.
<正>美国阿拉斯加州,位于北美洲的西北部,与俄罗斯的楚科奇自治区隔白令海峡相望。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美苏成为战后两个超级大国,由于它们的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对立,决定了它们在推行外交政策和建立两极体制中不可避免地发生冲突。1946年3月,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正式拉开了美苏冷战的序幕。冷战的“铁幕”不仅割裂开了东西欧,也降临在了白令海峡,将美苏两国分隔开来,  相似文献   

7.
提起大名鼎鼎的丘吉尔可谓尽人皆知,他是二战时的英国首相。他博学多才,是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在二战中,他联合一切反法西斯力量,为打败希特勒德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也许人们尚不知道他对两栖作战的发展完善还起到过特殊的作用丘吉尔是两栖作战的坚定支持者,他有力地推动了两栖作战的实践。1915年春,在时任英国海军大臣的丘吉尔的竭力鼓动下,英国和法国为打通通往俄国黑海海岸的航线,逼迫土耳其退出战争,决定在达达尼尔海峡出口处的加利波利半岛实施登陆作战。由于对半岛情况不熟,加之对组织两栖作战缺乏深刻的认识,使50万联军被压制在狭窄的海滩上,  相似文献   

8.
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是领导第二次世界大战走向胜利的三巨头之一,可谓众所周知。但又有几人知道,就是这个丘吉尔,竟是一个因战败而被迫辞职的海军指挥官呢?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年仅39岁的温斯顿·丘吉尔已是英国的海军大臣,领导着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军校毕业时曾经以骠骑兵中尉退伍的丘吉尔,具有惊人  相似文献   

9.
浅析一九四○年法国战败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940年5月10日法西斯德国在历时半年多的“假战争”的迷惑之后突然对荷兰、比利时、法国发动大规模的进攻开始,到40年6月22日法国与德国正式签定“停战协定”,法国战败,为时整六个星期。法国,现代文明的宠儿,一次大战后以军事、政治咄咄逼人的盛势在国际舞台上占据显赫位置的强国──特别是它的军队和将帅以及辉煌的战绩为世人所注目,1938年丘吉尔还称法国陆军是“欧洲最有训练、最为忠诚的机动部队”,在如此短的时间里,横遭国土沦陷,丧失主权,含垢忍辱,使整个世界为之震惊。人们诧疑法国迅速的溃败,但同时也在急切地追寻和探…  相似文献   

10.
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问题,目前学术界仍存有不同的看法:一是认为战争的全过程是反法西斯性质;一是认为从1939年9月1日德国进攻波兰到1941年6月22日德国进攻苏联这一段战争是帝国主义性质;一是认为从德国进攻波兰到1940年5月丘吉尔担任英国首相这段战争是帝国主义性质。本文作者倾向于第一种看法,并阐述了自己的见解,同时对另两种看法提出探讨性的意见。我们认为,这种研究和探讨,对于正确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澄清一些分歧,进一步活跃学术思想,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1.
最长的战争是英法两国为争夺富饶的法兰德斯和英国在法国的封建领地而引起的百年战争。它从1337年开始,一直打到1453年才结束,历时116年。 损失最惨重的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在这场战争中,战死的军人和平民共达  相似文献   

12.
法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经济上遭到严重破坏,战后又连续进行了17年的殖民战争。战后初期,处于内外交困的法国不得不在各方面依赖美国。1958年戴高乐上台,为摆脱美国的控制,建立法国在欧州的霸权地位,推行了一条独立自主、对抗美国的总路线,提出军事上“不以苏联为唯一假想敌”的“多向防御”方针,并于1966年退出了北约军事一体化组织。蓬皮杜、德斯坦、密特朗执政时期,基本上执行了戴高乐时期的独立自主的总方针,但在具体政策上做了某些修改,缓解了  相似文献   

13.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在西方国家的政治家中,对战争危险有着清醒的认识并提出一整套遏制德国法西斯扩张野心举措者,当首推丘吉尔。可惜当时丘吉尔只是英国下院一位在野的“后坐议员”,其主张未能变成英国的国防和外交政策。为何丘吉尔能做到“众人皆醉我独醒”?最根本的在于他的国防战略思想胜人一筹。丘吉尔认为,制止战争比赢得战争更高明,在许多情况下,战争是人们行事失策的记录。正确的国防方针和军事战略,应既着眼于保证战争来临时赢得战争,更要着眼于通过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外交等各种有效的措施,使自己在敌我力量对…  相似文献   

14.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期,伦敦经常遭德机的狂轰滥炸。可空袭关头,首相丘吉尔有时居然在自己的居室织毛衣!消息传开,国人哗然。丘吉尔在战争最艰苦的那几  相似文献   

15.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经历了一个从世界大国沦为中等国家的转变过程。然而,在很长一段时期内,英国拒不承认这一事实,并采取种种措施竭力延迟这一进程的发展。英国人认为,军事实力是国家实力和威望的关键因素。为此,英国在战后奉行了一项独立的核威慑战略。这项战略是如何演变而成,它对于战后的英国又起到什么作用呢?本文拟对此稍作探讨。第二次世界大战对英国政治、经济和军事产生了深刻影响。它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英国的经济地位遭到削弱。1945年的英国在许多方面要比在1938年贫困得多。战争使美国数十年积聚起来的国民财…  相似文献   

16.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作为战后处理的重要一环,同盟国在日本东京设立了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根据国际法对发动侵略战争的日本战犯进行了审判.东京审判不仅是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总结,更是反法西斯同盟国和世界人民反对战争、爱好和平共同意志的体现.总体而言,东京审判是公正的,但对一些问题的处理仍存在明显的缺憾.  相似文献   

17.
随着《华盛顿条约》的签订,世界各海军强国纷纷设计建造了一系列的所谓“条约型巡洋舰”,法国也不例外。作为法国第一种条约型巡洋舰,迪凯纳级由于其顽固的设计理念,几乎成为鸡肋的代名词。虽然该级巡洋舰一直服役到战后,但这并非因为它的优秀,而是因为二战中法国海军损失了大部分军舰。  相似文献   

18.
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末期,希特勒法西斯集团就将火箭技术应用在军事上,研制和生产了大批的 V-2导弹,它们在欧洲战场上建立了赫赫战功。总结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经验,充分认识了掌握制空权的重大意义,所以各工业先进的国家在战后争先恐后地研制和使用先进的防空武器——地空导弹武器系统。苏联的 SA-2地空导弹武器就是战后较早问世的一个。SA-2地空导弹是在1957年十月节的莫斯科红场检阅游行时首次正式露面的。它的出  相似文献   

19.
海翼 《环球军事》2010,(13):48-49
作为地跨欧亚大陆的重要国家,战后土耳其一直致力于发展本国海上力量。土耳其和希腊因爱琴海部分岛屿归属以及塞浦路斯民族问题分歧严重,两国海军在领海交界处时常是剑拔弩张。  相似文献   

20.
"战争中唯独使我真正害怕的是德国潜艇的威胁。"——英国首相丘吉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之后的感叹。为了对付德国的"狼群"战术,美英两国在整个二战期间共建造了近5000艘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