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刘辉 《宁夏科技》2002,(9):76-77
一、概述 概念设计随着抗震设计的发展应运而生,也随着结构抗震设计的越来越重要而变的尤为突出,概念设计是各种震害分析结果的总结。地震发生时,各个建筑物所受震害往往不同,震害较为严重的建筑在结构设计上往往是存在着诸多缺陷,尽管结构工程师也进行了结构抗震设计和计算,但由于对地震作用下建筑结构的地震反应规律认识不够,在总体方案和构造措施上未采取正确的构思和加强,即未进行抗震区结构概念设计所致。  相似文献   

2.
《中国军转民》2008,(6):26-27
5月12日下午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80级地震。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所在绵阳地区也感受到了强烈地震。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灾情发生后,按照院党委的精心部署与院抗震指挥中心的要求,中物院团委迅速动员行动起来,积极组织青年志愿者与青年突击队投入到抗震救灾、互助自救活动中来。  相似文献   

3.
生命大速递     
北京时间2012年9月7日11时19分,云南省昭通市彝良县、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交界处发生5.7级地震,人民生命财产遭受巨大损失。云南武警总队官兵在震后第一时间驰援灾区抢险救灾。我们在此刊发的一组图片,仅仅是抗震前线画面中的几个瞬间,在此我们向所有奋战在抗震一线的官兵致敬!  相似文献   

4.
锚杆支护岩质边坡地震动力响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的锚杆支护边坡地震动力设计主要采用拟静力的方法,无法考虑锚杆和边坡在地震作用下的相互作用,汶川地震边坡破坏现象调研表明,锚杆具有良好的抗震效果,所以有必要对锚杆抗震效果进行研究。利用动力有限差分软件FLAC^3D,通过分析一个岩质边坡算例坡面上监测点动力响应加速度峰值放大系数在锚杆支护前后变化,研究了锚杆在各种不同地震波作用下的抗震效果。结果表明:在不同地震波作用下,锚杆都能显著降低坡面加速度峰值放大系数,提高边坡的动力稳定性,具有良好的抗震效果。最后结合强度折减动力分析法对锚杆在地震作用下的破坏机理进行了研究,为锚杆支护边坡的抗震设计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多层砌体房屋的抗震验算中,屋间地震剪力在各墙体之间分配按楼盖刚度的不同分别给出了三种不同的计算公式,这种方法有其不合理性。应用模糊理论中隶属度的概念于多层砌体抗震验算中,对楼层地震剪力在各墙体之间的分配的问题进行讨论,并对原有有关计算公式进行改进和完善,能较好地解决多层砌体房屋的抗震验算中,楼层地震剪力在各墙体之间分配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四川汶川发生地震后.黑龙江某预备役高炮团参照灾区抗震一线救灾行动实际.在全团开展了“抗震救灾我们准备好了吗?”的群众性大讨论活动,积极查找自身应急建设不足,着力提高应急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7.
我们通常所说的砖混结构是指房屋的墙体由粘土砖砌筑,基础为毛石砌体,而屋盖、楼盖由钢筋混凝土等组成的房屋承重结构体系。但是这种结构形式的房屋由于墙多、墙厚、刚度很大,加之房屋自重大,因而出现于房屋结构体系上的地震作用必然很大,同时这种房屋的结构又具有强度低,延性差的特点,所以砖混结构房屋的抗震能力较差。如何提高这种结构房屋的抗震能力,就成为建筑抗震设计中一个重要课题。在建筑抗震设计中,我们所指的地震是由于地壳构造运动(岩层构造状态的变动)使岩层发生断裂,错动而引起的地面振动,这种地震我们称之为构造…  相似文献   

8.
“官兵迅速集合,XX镇发生地震,情况不明,准备前往救援!”教育期间,安徽某预备役师所属步兵团按照惯例,正常进行抗震演练。集合命令下达后,这个团第一时间组织应急救援分队赶赴现场,勘察灾情、组织救援。  相似文献   

9.
为验证CFRP抗震加固方法的有效性,通过介绍其抗震加固的机理,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模拟轴向压力与单向及双向地震往复荷载耦合作用下其加固混凝土柱的抗震性能,并与未加固柱进行对比,论证了其对混凝土柱抗震性能提高的有效性,从而为试验及加固工程施工提供了有效的理论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0.
陈炯 《宁夏科技》1999,(1):46-47
宁夏是一个地震多发地区,历史上曾有过著名的海原大地震。宁夏所有地区的地震烈度都在Ⅵ度以上,其中80%以上的面积地震烈度在Ⅶ度以上,根据国家抗震规范规定,新建工程必须要进行抗震设防。设防的目的是在建筑物使用期间,对不同频度和强度的地震,建筑物应具有不同...  相似文献   

11.
油料洞库担负着我国未来石油储备的重要任务,为深入研究油料洞库在地震作用下的响应规律,运用FLAC3D软件,采用动力时程法对油料洞库的简化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从不同围岩级别、不同埋深、不同地震烈度3个方面分析地震作用时水平峰值位移和最大拉应力峰值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围岩级别从Ⅲ级到Ⅰ级的变化以及埋深的增加,油料洞库的抗震性能逐渐提高;无论何种工况,最大拉应力峰值均发生在主罐室与支通道交接的墙角处;9度地震时各监测点水平峰值位移大幅增加,塑性区已经贯通,故在油料洞库选址时应尽可能避开可能发生9度及以上地震的地区。  相似文献   

12.
由于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自身的特殊性,其抗震性能受到广泛重视。为了考察预应力混凝土框架在高烈度区的抗震性能,根据预应力筋两阶段工作原理,利用OpenSees平台完成了两榀8度区抗震等级分别为一级和二级的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非线性动力反应分析,并进行了初步探讨。研究表明:在8度区严格按照国家规范设计的抗震等级为一级的预应力框架在罕遇地震作用下基本能够实现"强柱弱梁",底层中柱柱脚为其薄弱部位;抗震等级二级的预应力框架对预应力梁"超强"的特点考虑不够充分,柱端弯矩增大系数偏低,在罕遇地震作用下柱端较梁端出铰早,转动大,可能形成层侧移机制。研究结果对我国结构设计规范优化柱弯矩增强系数取值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兵团建设》2008,(6):4-8
汶川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大的一次地震。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迅速决策、全面部署、强力指挥、集中各方力量,全力抗震教灾,拯救生命,请看本刊据《瞭望新闻周刊》编辑的中央高层抗震救灾决策实录:  相似文献   

14.
日本是一个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其中尤以地震灾害为最多。据统计,全球里氏6级以上的地震约有20%发生在日本。历史上日本发生过多起大地震,上世纪初的关东大地震和上世纪末的阪神大地震,给日本社会经济发展和百姓生活带来了巨大的破坏,日本也由此在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中十分注重防震,并在防震救灾方面积累了大量宝贵经验。舆论普遍认为,日本在防震抗震方面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  相似文献   

15.
7月22日,6.6级地震发生后,甘肃省军区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第一时间组织5支民兵预备役救援分队赶赴震区。定西军分区则在第一时间集结人员,火速建立抗震救援指挥部,接通网络、电话和视频等,一边全时段了解掌握灾情,一边组织民兵全力救援。定西军分区司令员常胜利、政委王正和参谋长邓勇,第一时间赶往震区靠前指挥。  相似文献   

16.
一、隔震设计概述 为防止地震作用对建筑物的危害,传统方法是采用抗震结构体系,依靠结构的承载力和变形能力,来耗散地震力,使房屋免于倒塌。它是一种“被动防震”法,就难免存在以下不足之处:1、由于地震的不确定性,实际地震力,有时超出设计地震力较多,从而使抗震失效;2、地震力不是常值,它是随结构承载力和刚度的增加而加大,在高烈度区单靠结构的承载力和刚度来抗御地震是不经济的;3、结构破坏后,不但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而且修复工作十分困难;4、随着生产办公、生活的日益现代化,楼内仪器设备的价值,有时远…  相似文献   

17.
一、前言随着时代的进步,城市建设快速发展,沿街的商业网点备受商家青睐,成为投资热点。从近期的建设来看,沿街建筑多为底层商业用房,上部为多层砖混住宅。宁夏地区地震烈度为8度,此类建筑的结构选型有以下几种:一、底层框架上托五层住宅;二、两层大开间全框架上托四层住宅;三、两层全框架,局部抗震墙上托五层住宅。在结构设计中经常出现未设抗震墙;未考虑水平地震作用引起的附加轴向力;把底层框架横梁当成墙梁计算等问题。下面就以上问题进行探讨。二、抗震规范是结构选型、抗震设计的主要依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11-…  相似文献   

18.
运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具有隔震基础的高耸瓷质电气设备进行了动态特性分析和地震反应研究.提出了适合于该类设备地震反应分析的理论计算模型与算法.通过工程实例计算,讨论了该设备的抗震与隔震等问题,为该设备的国产化定型设计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指导性设计准则.  相似文献   

19.
一、引言 液化场区的地基处理历来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它对工程质量控制造成诸多难题,尤其基础工程。本文利用液化土层、施工工艺、桩基检测等手段,计算分析造成地基工程施工中的质量问题难以控制的原因,探讨如何更好解决此类问题。 二、工程实例 宁夏银川平原的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并为地震多发区,为了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的安全,对工程抗震要求较高。  相似文献   

20.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号令下.军地各部门迅速调集力量.全力展开抗震救援。其中.航空救援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暴露出航空应急救援管理体制不完善.基础设施不健全.救援装备数量少、结构不合理.缺乏专业队伍等一系列问题。全国人大代表张洪飚在本届大会上提出了关于建设我国航空救援体系的建议。记者就此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