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K-19号核潜艇是前苏联第一艘弹道导弹核潜艇。它是美苏冷战酿造的一枚苦果。它在整个服役期间,曾3次与灭顶之灾擦肩而过,其中2次险些引发美苏核战争。  相似文献   

2.
冷战时期,苏联为了对抗美国的核威慑,在绝密状态下打造了一套“超级末日武器”—“边缘系统”,又被称为“死亡之手”。一旦美苏发生核大战,被激活的“边缘系统”将开始自动检测,如果在一定时间内,它没有收到苏联高层的回应,它将自动识别为“末日来临,苏联领导层已经消失”,随即开启对美国的绝地反击。  相似文献   

3.
杨孝文 《环球军事》2008,(23):26-27
冷战时期,美苏这两个当时的超级大国大力发展核武器,结果造成了“恐怖平衡”。据专家估算,当时全世界拥有的核武器可以毁灭地球数十次。由于美苏两国互相猜忌,均担心对方先发动先发制人核打击,有个风吹草动便启动核武器,险些爆发可能波及全球的核战争。以下就是冷战时期七个险些引发核战的意外事件。  相似文献   

4.
报刊文摘     
海湾战争对世界形势的影响海湾战争是二次大战后发生的第三次大规模局部性战争。三次战争有一个共同点,即都是美国发动的。不同之点是;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发生在美苏对抗的冷战时期,主要表现为两种制度、两种意识形态的角逐,海湾战争打响时,冷战已基本结束,美苏的对抗关系已由伙伴关系所  相似文献   

5.
潜艇是海军的主要突击兵力之一,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潜射导弹武器也得到飞速发展,使未来海战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变化。潜射导弹分为潜射弹道导弹、潜射巡航导弹、潜舰导弹和潜空导弹等类型。潜射弹道导弹现在世界上仅有美、俄、英、法与中国五个国家拥有弹道导弹核潜艇。在国家“三位一体”战略核武器结构中,弹道导弹核潜艇以其隐蔽性好、机动性和生存能力强而成为战略核威慑力量的中坚,是最有效的核报复力量。冷战结束后,  相似文献   

6.
自冷战结束后,尤其是希拉克当选法国总统以来,法国的核战略发生了重大变化。除继续保持独立的核威慑外,为应付国际安全的不确定性和推动全面核禁试与防扩散,法国主张建立刚好够用的核威慑力量,并把冷战时期”三位一体”的核力量改变为依靠海军和空军的力量构成。法国强调核力量威慑的重点是武力威胁,  相似文献   

7.
对中国来说,要想实现可存活的海基核威慑力,必须克服两大技术挑战。首先,中国弹道导弹核潜艇的隐身技术必须能够规避美国的反潜战工具;其次,中国的“巨浪”-2潜射弹道导弹必须能够突破美国的弹道导弹防御系统。  相似文献   

8.
2001年12月13日,美国总统布什不顾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对,宣布美国决定退出美苏1972年签署的《反弹道导弹条约》。根据这个条约规定,布什的这项决定将在6个月后正式生效。这是现代史上美国第一次退出一项重要的国际条约。那么,《反导条约》真像美国一些政要宣称的那样“不认识今天,也不面向未来,它代表过去”,是早该抛弃的冷战产物吗? 《反导条约》是美苏两国于1972年5月在莫斯科签署的。该条约是为了维护美苏战略平衡、确保“相互摧毁”的双边核军控条约,目的是防止核军备竞赛的升级。而就此点来看,它目前并未过时。  相似文献   

9.
一年多来,美苏关系缓和,华沙条约废除,冷战结束。今年7月31日,美苏又签署了削减战略武器条约。 当前的国际形势,与美国制定战略防御倡议(SDI)计划时已(?)然不同。SDI是以对付苏联大规模导弹攻击为出发点的,而现在看来已不合时宜,更何况SDI项目技术难度大,一时难以实现。而战术弹道导弹的扩散范围已相当广,迄今,已有10多个国家不同规模地部署了战术弹道导弹,还有10余个国家在研制这种武器。到2000年,将有24个国家拥有战术弹道导弹。现在部署和研制中的弹道导弹约为30种,其中,多数是战术弹道导弹,它们的命中精度都比较高。  相似文献   

10.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随后世界进入冷战时期。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为了争夺世界霸权,加紧发展核武器。当时苏联在常规武器尤其是坦克数量上占有极大的优势,于是美国开发了多种火炮发射的核武器,以扭转这种不利局面。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70年代中期,正是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相互对峙的冷战高峰时期.此时发生了一起轰动世界的“世纪潜艇打捞”事件。事过境迁,但是此事件却值得人们回味与思索。  相似文献   

12.
王笑梦 《环球军事》2008,(19):60-62
翻开冷战的历史,人们会发现有这样三艘巡洋舰,它们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怒海争锋中走来,悄然褪下大舰巨炮的外衣,开始在各国核威慑战略中扮演不同的角色,成为冷战时期各国的核心机密。让我们拨开战争的迷雾,去追寻这些战舰与众不同的航迹。  相似文献   

13.
<正>美国阿拉斯加州,位于北美洲的西北部,与俄罗斯的楚科奇自治区隔白令海峡相望。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美苏成为战后两个超级大国,由于它们的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对立,决定了它们在推行外交政策和建立两极体制中不可避免地发生冲突。1946年3月,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正式拉开了美苏冷战的序幕。冷战的“铁幕”不仅割裂开了东西欧,也降临在了白令海峡,将美苏两国分隔开来,  相似文献   

14.
冷战时期,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间谍战,用“惊心动魄”来形容毫不为过。其中,美国中情局秘密打捞沉没的苏联潜艇的“亚速尔岛人计划”,可谓是该局历史上最冒险、投入经费最多、政治上最多变的秘密行动之一。  相似文献   

15.
说美正全力试制威力更大、更准确的X洲际导弹,以作为美苏在限制战略武器会谈中进行讨价还价的筹码,并准备作为谈判失败后的一种防范措施。美官员认为这将促使核均势趋于不稳定。空军在这个月悄悄地进入了一种威力更大、准确程度更高的洲际弹道导弹的实体研制阶段,这种导弹的费用最终可能高达三百亿美元。计划是用这种X导弹(这是五角大楼对这种新式战略武器的叫法)在八十年代代替民兵式导弹。民兵式导弹十五年来一直是美国陆基核威慑力量的主力。  相似文献   

16.
苏联海军于20世纪50年代建造G级常规动力弹道导弹潜艇和H级弹道导弹核潜艇之后,按照最初的发展思路,计划沿着两条途径继续发展和壮大海军战略核力量:第一条途径是首先大量建造H级弹道导弹核潜艇,使苏联海军尽快拥有基本的海上战略核威慑力量;于此同时,把积极开发、研制新型弹道导弹核潜艇——Y级(667A型)作为第二发展途径。但是,1959年苏联战略指导思想发生了重  相似文献   

17.
靳涛 《当代海军》1999,(6):37-38
1959年6月9日,世界上第一艘弹道导弹核潜艇“乔治·华盛顿”号在美国下水。弹道导弹核潜艇作战海域辽阔,能长期水下潜航,突袭能力强,具有陆基弹道导弹不可比拟的隐蔽性和机动性,是美国战略核打击力量中生存能力最强的武器系统,是“三位一体”战略核力量的中坚。因此,美国历来十分重视这支核威慑力量的建设。40年来,美国共建成4个级别59艘弹道导弹核潜艇。  相似文献   

18.
张莹 《军事文摘》2023,(5):15-20
<正>自从印度在1998年进行核试验以来,印度弹道导弹技术研究重点一直是加强核威慑态势和制定核战略。多年来,印度采取了通用化、系列化和技术共用的发展思路,从单级液体近程弹道导弹起步,跨越了液体、固体中程、中远程和液体洲际弹道导弹,致力于发展核能力巡航导弹,努力实现海基威慑,不断加速整个弹道导弹装备体系的发展进程,以实现三位一体的打击能力。  相似文献   

19.
核潜艇之最     
核威慑力最强的核潜艇美国“俄亥俄”级弹道导弹核潜艇,水下排水量18750吨,装有24个弹道导弹发射筒。新服役的10艘艇,每艇装载“三叉戟”-Ⅱ型(D-5)导弹,射程  相似文献   

20.
王延忠 《环球军事》2010,(23):40-41
生活在冷战阴云中的人们无法想象发生在美苏两个大国之间的军事冲突。实际上,在这半个世纪的历史中,美苏之间的对撞远不止古巴导弹危机中的一触即发,也不光是朝鲜战争中的“犹抱琵琶半遮面”,美国在60年前对苏联本土的一次轰炸堪称两国极为危险的一次对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