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日前召开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进一步强调要把创新放到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加快各领域科技创新,掌握全球科技竞争先机,为今后一个时期国防科技工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中共中央、国务院刚刚颁发的《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列出了建设世界科技创新强国的时间表和路线图,确定了我国创新发展"三步走"的战略目标,也将对国防科技工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产生极强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推进武警部队现代化装备建设跨越发展,需要认清现状、更新观念、明确目标,确立没有科技创新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装备建设的观念。武警装备科技创新,应在注重装备理论研究、加强非致命武器研发、拓展特种器材研制上实现新的突破和跨越;要在创新科技人才建设机制、完善装备科研管理机制、建立装备研发保障机制上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发挥科技创新引领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向"努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发出了"动员令",激励着两院院士和国防科技工作者勇做新时代科技创新的排头兵,努力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嫦娥五号"、火星探测,习近平总书记提到这两项重大研究任务,让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院士倍感荣幸。"如果当初不能承担风险,往后退了,恐怕就达不到现在的创新高度。"吴伟仁感慨,"我们科技工作者就是要直面问题、迎难而上,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  相似文献   

4.
发展"两弹一星"的战略指导思想以及由此而创立的系统工程理论,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至今仍是实施国家重大科技工程创新的重要战略指导方针,至今仍在深层主导着国防科技重大工程和武器装备建设发展的每个环节。要站在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的高度,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深刻认识实施以"两弹一星"为代表的国家重大科技工程创新与推进创新型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内在联系;切实提高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能力,用科学理论指引国家重大科技工程创新。  相似文献   

5.
<正>近年来,213所广大科技工作者坚定战略定力,聚焦主责主业,持续科技创新,全面支撑装备建设,取得了一系列创新发展成就,实现了"十三五"圆满收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复杂变化,对加快科技创新提出了更为迫切的要求。"十四五"是213所深入贯彻新时代发展方针、持续深化火工品创新体系建设、全面提升装备保障能力、推动国际一流院所建设的发展时期。为激励先进,  相似文献   

6.
<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中国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入学习十九大报告,其中关于"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推进科技兴军等一系列的要求和部署,鼓舞人心、催人奋进。这幅新时代的创新蓝图,为我国军工企业、航空工业未来的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把握战略定位践行创新之责"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这一新发展理念的提出,使我  相似文献   

7.
正国防科技工业一直把创新作为发展的生命力和不竭动力。在60多年的发展中,国防科技工业在改革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从无到有、从弱到强,逐步建成了独立自主、专业齐全、配套完整的科研生产体系,逐渐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十二五"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国防科技工业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科技创新能力大幅提升,武器装备建设迈上新台阶,军工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军工精神和军工文化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  相似文献   

8.
延伸     
《兵团建设》2012,(14):20
正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兵团科技工作聚焦"三化"建设,科技创新的支撑能力明显增强,各项科技工作取得了新进展、新成效,实现了"十二五"开门红目标。  相似文献   

9.
增强导弹武器科技创新意识,提升导弹武器科技创新能力,必须以新形势下军事战略方针为指导,按照新形势下强军目标要求,牢固树立导弹武器科技"一盘棋"的思想,加速转变导弹武器科技研发方式,全面推进军事需求创新、装备技术创新、科研管理创新和军民融合创新,加紧构建导弹武器科技创新体系,搭建一体化国防科技信息交流平台,科学统筹军地各方创新资源,更好地支撑和服务强大的信息化战略导弹部队建设发展。  相似文献   

10.
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以人民为中心"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原则。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要求大力发展科技创新,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必然要求以"以人民为中心";防范科技创新的政治风险和伦理风险要求必须"以人民为中心";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大力发展科技创新,主要是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推进科技自立自强以及以人民幸福生活需求为指向发展民生科技。  相似文献   

11.
正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主持召开的国防科技创新大会,全面总结了"十二五"国防科技创新的成就和经验,统筹部署了"十三五"国防科技创新工作,提出要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着力夯实科技发展基础,着力提升创新体系效能,着力优化协同创新环境,力争到2020年把国防科技工业打造成国家科技创新高地。这对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进一步激发全系统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推进军工强国建设,必将发挥重要的指导和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在国防科工委科学技术大会上,科技与质量司副司长马恒儒就《国防科工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国防科技工业科技工作的若干意见》,作了编制说明。马恒儒阐明编制《若干意见》是落实国家有关科技创新文件,调整国防科技工业的科技政策、加强科技基础建设、推进科技体制改革、激励科技创新的需要,《若干意见》将作为振兴国防科技工业和落实科技强  相似文献   

13.
<正>陈求发局长在2010年国防科技工业工作会议上提出,要"着力推进自主创新",把"依托自主创新战略基点,推进科技创新"作为本年度的一项重点工作,讲话抓住了建设先进的国防科技工业的关键与本质。学习领会工作会议精  相似文献   

14.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第二十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和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指出,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科技自立自强,  相似文献   

15.
军民融合协同创新是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实现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介绍军民融合协同创新概念内涵,回顾"天河"系列超级计算机军民融合协同创新的途径,总结了"天河"超算协同创新模式的经验分析及启示。研究表明,国防科技大学"天河"系列超级计算机的研制与应用在推进军民融合协同创新中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分析其发展模式,构建军民融合协同创新科技发展平台,完善政策法律环境,加速军地资源共享、科技互通,有助于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相似文献   

16.
正5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发出号召,"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他强调指出,"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决心不能动摇、勇气不能减弱。科技体制改革要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闯难关,破除一切制约科技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坚持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科技创新,全方位加强国际科技创新合作,积极主动融入全球科技创新网络,提高国家科技计划对外开放水平"。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来,经济社会面貌的巨大变化成为改革开放的最好注解。今天,中国的欣欣向荣得益于改革  相似文献   

17.
几十年来,围绕改革发展的工作重点,兵团不断加强科学技术研发机构和科技创新服务机构建设,健全科技创新体系,广大科技工作者不断开发新品种、研究新技术,实施"产学研"联合,为兵团优化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出了不懈努力。2007年和2009年,兵团分两次对10位"兵团科技进步突出贡献奖"获得者予以表彰奖励,他们是兵团众多科技工作者的杰出代表。  相似文献   

18.
正1978年3月18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全国科学大会,迎来了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春天。回顾40年来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历程,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从建设创新型国家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从"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到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我们党创造并形成了关于科技发展的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探索走出一条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体现了时代要求、人民的期望和历史的重托。今天,重温邓小平同志重要讲话,总结国防科技工业创新发展的成就和经验,  相似文献   

19.
<正>中航工业集团公司将"创新转型"定为2016年的工作主题,中航工业航宇(简称航宇)始终坚持以科技创新为抓手,不断强化科技引领、科技人才培育、科研平台建设、激励机制支持等举措,形成了军民融合、互为促进的良好产业发展格局,实现了质量效益的显著提升:"十二五"期间,公司主要经营指标和主要财  相似文献   

20.
《中国军转民》2007,(8):34-36
晋西机器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四个坚持"方针,积极适应国防建设和国民经济发展需要,正确处理任务与能力、军品与民品、科研与生产、国内市场与国外市场、企业发展与人才队伍建设等各方面关系,呈现快速发展势头并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在几年的发展历程中,企业立足自身实际,全力推进体制创新、机制创新、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充分发挥科技在企业发展中的引领和支撑作用,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