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航天事业已走过50年的辉煌历程。在纪念航天事业创建50周年的日子里,回顾走过的道路,展望今后的前景,对继续推进中国航天事业快速平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中国航天的辉煌成就1.50年来取得的辉煌成就中国航天事业自1956年创建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直接领导下,在各部门的通力配合下,经历了艰苦创业、配套发展、改革振兴、走向世界等重要阶段,目前已进入重点跨越的新时期,达到了相当规模和水平:形成了完整配套的研究、设计、生产和试验体系;建立了能发射各类卫星和载人飞船的航天器发射中心和由国内各地面站、远程跟踪测量船组成的测控网;…  相似文献   

2.
胡锦涛为中国航天事业创建50周年致贺信中国航天事业创建50周年纪念大会:值此中国航天事业创建50周年之际,我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向奋斗在航天战线上的广大科技工作者、干部职工和解放军指战员,向所有为我国航天事业作出贡献的同志们,表示热烈的祝贺和诚挚的问候!航天事业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50年来,我国一代又一代航天工作者,肩负党和人民的重托,满怀为国争光的雄心壮志,团结一心,顽强拼搏,勇于创新,无私奉献,建成了独立自主的完整的航天科技工业体系,取得了以“两弹一星”和载人航天为代表的辉煌成就,极大地增强了我…  相似文献   

3.
正在首个"中国航天日"来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分别做出重要指示批示,充分肯定了60年来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进一步明确了未来航天事业的发展方向,饱含着对航天事业发展的美好期待和重托,是对航天战线广大干部职工的巨大鼓舞和激励。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国长期不懈追求的梦想。航天战线几代科技工作者胸怀爱国之情,肩扛报国之责,艰苦创业,顽强拼搏,攻坚克难、接续奋斗,我国航天事业创造了以"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月球探测为代表  相似文献   

4.
正回首奋进岁月航天发展成就斐然65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正确领导下,中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实现了一个又一个重大跨越,取得了一个又一个里程碑式的辉煌成就。从1970年长征一号发射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到今年6月3日长征三号乙发射风云四号B卫星,我国在轨卫星规模和综合应用服务能力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5.
金秋十月硕果香,举国欢乐奏和谐。在中国航天事业创建50周年之际,在全国人民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大好时机,10月12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了《2006年中国的航天》白皮书,这是中国政府发表的第二版关于中国航天活动的白皮书。新版白皮书着眼全局和时代的高度,集中阐明了中国政府发展航天事业的目的宗旨和基本原则,总结了中国航天事业过去五年的新进展,提出了新的历史时期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战略,明确了未来一个时期中国航天的目标任务,阐述了发展政策与措施,再次表明中国政府和平探索、利用外层空间的愿望。新版白皮书的发表,无疑…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的30年,是我国航天事业取得辉煌成就、跨越发展的30年。改革开放不但为我国航天事业的振兴和腾飞提供了机遇,带来了新的活力.而且也为我国航天科技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应用和走向世界开辟了广阔的前景。30年来,我们亲身见证了中国航天壮国威,振民心,跻身于世界先进国家行列的光辉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7.
正从1956年至今,经过几代航天人的不懈奋斗,中国航天事业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成为了一张让国人骄傲的"闪亮名片"。这期间,作为中国固体火箭发动机事业发祥地及主导力量的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第六研究院也走过54个春秋。54年来六院广大科技工作者始终以科技强军、航天报国为己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走出了一条中国航天固体动力事业自主创新发展之路,实现了中国航天固体动力事业从无到有、从小  相似文献   

8.
正60年披荆斩棘,60年春华秋实。作为高科技产业,中国航天60年来创造的丰功伟绩是我国国防科技工业自力更生、创新发展的典范,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精神的集中体现,是我国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国防实力最具威慑力的象征。回顾中国航天事业60年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对于新时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改革为动力、以创新为灵  相似文献   

9.
中国航天事业近年来得到了巨大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正在开创辉煌的未来。为此,本刊从本期起开辟“中国的航天活动”专栏,从空间技术、空间应用和空间科学等方面,系统报道中国航天事业所取得的成就,未来的发展思路和目标。——编者  相似文献   

10.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首个"中国航天日"作出重要指示,向60年来为航天事业发展作出贡献的同志们表示崇高敬意,强调广大航天科技工作者要牢牢抓住战略机遇,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勇攀科技高峰,谱写中国航天事业新篇章,为服务国家发展大局和增进人类福祉作出更大贡献,这段话凝聚着总书记对过去60年航天事业发展的肯定,也凝聚着对航天未来发展的期望。中国航天进入了收获的季节,  相似文献   

11.
正在我国首个"中国航天日"来临之际,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国家航天局4月23日在北京组织召开院士专家座谈会,全面回顾总结中国航天事业创建60年来的成就和历史经验,听取航天老领导和院士专家意见,分析当前形势,谋划未来航天发展。国防科工局局长、国家航天局局长许达哲主持会议并讲话。刘纪原、孙家栋、沈荣骏、王礼恒、栾  相似文献   

12.
阅读提示:密切联系群众是中国共产党最大的政治优势,是我们党取得革命、建设、改革成功的一大法宝,也是兵团屯垦戍边事业取得辉煌成就的法宝。60年来,兵团以群众路线为指针,积累了密切联系群众、改善党群干群关系的经验。本期"新闻会客厅"特邀兵团党委党校教务处处长刘耀霞,向大家介绍60年以来兵团密切联系群众的经验和启示。  相似文献   

13.
正中国航天事业于1956年10月8日起步,至今已走过整整60年的辉煌历程。60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亲切关怀和坚强领导下,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在导弹武器、运载火箭、人造卫星、载人航天、月球探测、空间科学研究以及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等各个领域都取得了一系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极大地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民族自信心与凝聚力。  相似文献   

14.
积极构建航天科技工业新体系,加快建设国际一流大型航天企业集团,积极探索中国特色航天科技发展道路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深化改革开放的宏伟目标,既描绘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崭新蓝图,也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报告充分肯定了航天事业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使全体航天人深受鼓舞、倍感振奋。中国航天科技集  相似文献   

15.
《国防科技工业》2008,(7):30-30
从1978年至2008年,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走过了30年的光辉历程。这30年,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勇于实践,开拓进取,取得辉煌成就的30年。这30年,是国防科技工业取得跨越式发展的30年。  相似文献   

16.
军工文化是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50年来,中国航天事业孕育形成的航天传统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是军工文化的核心。在新的时期,深入学习航天精神,大力弘扬航天精神,对于推动军工文化建设,促进国防科技工业改革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历史和现实意义。50年来,伴随着中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航天精神孕育而生;航天精神的培育和形成,反过来又为航天事业的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和支撑。航天精神是广大航天工作者为中华民族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我国航天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强大精…  相似文献   

17.
正主管主办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主管,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主办。杂志定位主要报道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包括运载火箭、载人航天、应用卫星和卫星应用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跟踪报道世界航天与导弹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关注航天相关产业的科技创新成果。  相似文献   

18.
赵利 《环球军事》2009,(11):6-8
60年,人生如梦花甲;60年,共和国灿烂辉煌。伴随着新中国不断迈向前进的坚定步伐,人民解放军的革命化、现代化和正规化建设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现代化条件下的防卫作战能力稳步提高。在共和国60华诞来临之际,本刊特推出《钢铁长城:与共和国共辉煌——拟大阅兵看人民解放军的发展壮大》系列专题,全方位、多角度展示人民解放军60年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辉煌成就,让读者更好地认识这支威武之师、和平之师的光辉形象。  相似文献   

19.
60年,人生如梦花甲;60年,共和国灿烂辉煌。伴随着新中国不断迈向前进的坚定步伐,人民解放军的革命化、现代化和正规化建设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现代化条件下的防卫作战能力稳步提高。在共和国60华诞来临之际,本刊特推出《钢铁长城:与共和国共辉煌——从大阅兵看人民解放军的发展壮大》系列专题,全方位、多角度展示人民解放军60年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辉煌成就,让读者更好地认识这支威武之师、和平之师的光辉形象。——编者  相似文献   

20.
4月22日,国防科工委隆重举行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35周年纪念座谈会,国防科工委副主任、国家航天局局长孙来燕出席会议并致辞,国防科工委秘书长金壮龙出席会议。来自航天领域的15位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欢聚一堂,回顾"东方红一号"卫星难忘的研制历程,畅谈35年来中国航天取得的辉煌成就,共同谋划航天事业发展大计。参加座谈会的还有来自国土资源部、中科院、中国气象局、国家海洋局以及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等单位的代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