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六院1日披露,中国首台泵后摆火箭发动机首次试车已获得圆满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二个掌握泵后摆核心技术的国家。据介绍,此次试车的首台泵后摆发动机,是在已经进入工程应用阶段的120吨液氧煤油高压补燃发动机基础上,通过局部调整对液体火箭发动机泵后摆技术的有效验证。该发动机采用了全新研制的多种零部组件产品,尤其是多层波纹管柔性连接的高压摇摆软管,承受住了涡轮泵排出的高温高压富氧燃气多重考验,在试验过程中活动自如,结构可靠。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六院,是中国唯一集运载火箭主动力系统,轨姿控动力系统及空间飞行器推进系统研究、设计、生产、试验为一体的专业研究院。该院院长刘志让说,泵后摆技术将摇摆装置后置,不  相似文献   

2.
《国防科技工业》2011,(1):11-11
北京动力机械研究所创建于1957年12月3日。经过几代飞航动力人的艰苦创业和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北京动力机械研究所已经拥有吸气式发动机和火箭发动机、液体发动机和固体发动机等航天动力的自主创新、集成制造能力和完备的研制生产体系.实现了冲压发动机工程化、弹用涡喷涡扇发动机工程化系列化、中小型固体火箭发动机工程化系列化模块化和跨介质工作.成长为中国最大的航天动力产业之一。  相似文献   

3.
成果速递     
《中国军转民》2013,(11):7-8
我国新一代火箭液氧甲烷发动机全系统首次试车成功 近日,新一代火箭液氧甲烷发动机全系统首次点火试车获得成功,标志着我国液氧甲烷发动机研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4.
本刊讯全国科技大会结束不到一周,国防科技创新就传来捷报,1月15日,国防科工委组织研制的50吨级液氢液氧发动机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一研究院进行了 200秒热试车,试验取得圆满成功,标志着该型发动机初样研制工作取得重大进展。该型发动机是我国目前以液氢液氧为推进剂的最大推力发动机,它具有高技术、高性能、高可靠、低成本、无毒、无污染的优点,将大大提升我国液体火箭发动机的技  相似文献   

5.
中国航天科工三院三十一所创建于1957年12月3日,经过几代飞航动力人的艰苦创业和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现在已经拥有吸气式发动机、液体发动机和固体发动机等航天动力的自主创新、集成制造能力和完备的研制生产体系,实现了冲压发动机工程化、弹用涡喷涡扇发动机工程化系列化、中小型固体火箭发动机工程化系列化模块化和跨介质工作,成长为中国领先的航天动力产业。55年来,三十一所始终秉承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核心价值观,履行富国强军的首要职责,成就了一部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单一型号研制向基本型、系列化、多品种飞航动力装置研制并  相似文献   

6.
正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建所59周年59周年庆1958-2017巍巍秦岭之畔,悠悠渭水之滨,滋养着一处凤栖龙盘之地,在这片沃土上,演绎着打造"金牌动力"的不朽传奇。1958年4月2日,诞生于首都北京,1970年迁至秦岭腹地,1993年落户古城西安,她就是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是我国大型液体火箭和国防型号用发动机研究、设计单位。作为火箭发动机的"摇篮",我国液体火箭发动机事业从这里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东方  相似文献   

7.
翻开他的履历表看到的是一串串闪光的足迹:曾连续荣获原航天工业总公司通令嘉奖、航天奖、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国家高技术航天领域“863”计划先进个人等殊荣。近日,又被中国科协授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的荣誉称号。 他就是我国液体火箭发动机领域的主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长征四号乙火箭副总设计师,航天科技集团公司067基地第11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张恩昭同志。40多年来,他先后参加并领导了某系列火箭发动机和长征系列火箭发动机的研制工作,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和国防技术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hi …  相似文献   

8.
火箭技术     
一、前言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作为现代武器出现的导弹对以后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特别是德国研制的弹道导弹V2火箭,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技术上都达到了预期目的,预示了战后导弹时代的到来。以人造卫星为出发点,阿波罗计划、宇宙飞船、继而宇宙开发计划都是以V2技术为基础的。火箭的最大特点是,不仅能够在大气层工作,在宇宙空间也能够工作。V2是采用以液氧和酒精为推进剂的液体火箭发动机。液氧温度极低,使用困难,用于  相似文献   

9.
六院简介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六研究院(中国河西化工机械公司)是我国固体火箭发动机研制、生产、试验基地。被誉为我国固体火箭发动机的摇篮,是航天系统三个“航天精神教育基地”之一。下属三个研究所、两个制造厂、两个总公司和三个保障单位,现有员工五千多人。四十多年来,六院共研制出了70多种型号的固体火箭发动机,交付发动机数千台(套),成功应用于国防和航天领域,1995年获得了中国航天领域“优质固体火箭发动机”金牌;并于2000年被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授予全国质量管理先进企业称号。六院研制的长征一号第三级固体火箭发动机将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  相似文献   

10.
军情动态     
波音公司设计首台可重复使用的烃火箭发动机据报道,波音公司的洛克达因推进与动力分部正在详细设计新的可重复使用的火箭发动机。这种新发动机称之RS-84,海平面推力可达4.5×106牛( 约454吨力),可能是第一台使用富氧气体与煤油组合为燃料的、可装在执行多种任务助推器上的发动机。RS-84发动机的设计尚处在第一阶段,到2003年5月结束,此阶段所用资金来自航空航天局(NASA)的“航天发射倡议”(SLI),金额为3400万美元。第一阶段结束之后,发动机的设计进入第二阶段,洛克达因分部将获得另外的合同费2400万美元。预计2006年研…  相似文献   

11.
正50吨氢氧发动机是我国首台大推力、高性能、地面起动直接入轨的氢氧发动机,由两台独立工作的单机通过机架并联构成,地面推力达100吨。采用燃气发生器动力循环,地面一次启动,具有混合比调节能力,可双向摇摆。由航天科技集团六院自主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100%国产化,综合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它的研制成功,填补了我国大推力氢氧发动机空白,使我国液体火箭推进技术的整体水平跨上一个大的台阶。  相似文献   

12.
正8月2日,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四院自主研制的我国直径最大、装药量最大、推力最大的固体火箭发动机——民用航天3米2分段大型固体火箭助推发动机地面热试车圆满成功。试验的成功,进一步验证了我国大型分段式固体火箭发动机设计方案及其关键技术,标志着中国已经掌握大型固体火箭助推发动机关键技术,也表明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固体助推技术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这也是继长征十一号首飞成功、2米分段发动机工程样机研制  相似文献   

13.
防务     
正俄研制全球最大运载火箭考察月球俄罗斯国家航天事务集团8月22日确认,该机构决定以苏联航天飞机所用的火箭技术改进现有火箭发动机,在今后5至7年间研制出近地轨道运载能力达160吨的超重型运载火箭,这将是全球最大的运载火箭。按照设想,俄未来的首批超重型火箭的运载能力将达120吨,进一步增强推力后能把160吨的载荷发射上近地轨道,为月球考察做准备。  相似文献   

14.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六研究院创建于1965年,是我国大型液体火箭发动机研究、设计、生产、试验中心,共有职工约11000人,其中从事民品的职工近3000人。经过30多年的艰苦奋斗,航天六院的科研生产能力不断加强,目前,已研制生产出50  相似文献   

15.
为适应航天飞行任务对推进系统高性能、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的需要,在液体火箭发动机控制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出现了一些新方向和新领域。比较集中的研究领域是液体火箭发动机健康(状态) 监控和智能控制。本文介绍液体火箭发动机控制的智能水平演变趋势,健康(状态) 监控系统和智能控制系统的框架、结构,以及与这些系统直接相关的故障模式、传感器技术和故障检测算法。  相似文献   

16.
<正>2016年既是红军长征80周年,也是中国航天创建60周年。2016年11月,我国最大推力的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五号首次发射取得圆满成功,将我国运载火箭运载能力提升近三倍,成为我国由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的重要标志。至此,我国由液氧煤油发动机作为基本配置的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五号、六号、七号全部首飞成功。根据统计数据,国际上运载火箭首飞成功率仅为50%。中国运载火箭首  相似文献   

17.
液体火箭发动机功率平衡通用计算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液体火箭发动机功率平衡通用计算方法。该方法按照预定的计算顺序,对发动机系统的各个部件进行迭代计算,采用拟牛顿法求解系统可调变量。该方法对各种发动机系统方案的分析具有通用性,适用于液体火箭发动机系统循环方案论证。该方法已在计算机上采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实现。本文给出了用该程序对采用液氧、丙烷作为推进剂的分级燃烧循环进行计算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人物名片: 李斌,液体火箭发动机专家,研究员。先后参与和组织领导了我国新一代大推力运载火箭发动机的预先研究和型号研制工作。历任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六院11所新型发动机研究室副主任、主任、发动机副主任设计师、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副总设计师、11所副所长,兼任质量副所长,管理者代表。现任11所所长。曾被授予航天系统“十佳科技青年”、  相似文献   

19.
<正>2019年5月18日,蓝箭航天自主研发的国内首台80吨液氧甲烷发动机20秒试车圆满成功,一次性通过热试车考核。此次参试的"天鹊"(TQ-12)发动机在一周时间内共进行了4次试车,最长试车时间为20秒,发动机起动关机平稳迅速,稳态工作段参数正常,各项性能均达到了设计要求。特能213所为本次试车研制的某火药点火器在试验中为推力室提  相似文献   

20.
液体火箭发动机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查理 《国防科技》2004,(8):25-30
液体火箭发动机是采用液体推进剂的火箭发动机的简称,属于使用液体推进剂的化学火箭发动机。液体推进剂由输送系统送到发动机泵前,经泵加压后进入发动机推力室进行燃烧穴双组元推进剂雪或分解穴单组元推进剂雪,将推进剂的化学能变为热能,产生高温高压燃气,通过推力室喷管膨胀,将热能变为动能,以高速方式从喷管内向外喷出,产生反作用力--推力,为火箭飞行提供所需的动力。液体火箭发动机的优点是比冲高(250~500秒),推力范围大(单台推力在1克力~700吨力)、能反复起动、能控制推力大小、工作时间较长等。液体火箭发动机主要用作航天器发射、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