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6月6日,国防科工局对外公布了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的首发星高分一号获取的首批影像图。影像图影像清晰,层次分明,信息丰富。此举表明高分一号卫星工程测试第一阶段工作结束,天地系统间协调匹配,卫星各系统工作正常,达到设计要求,实现为国土、环境、农业等领域提供精准服务的目标。首批对外公布的影像图包括2米全色、8米多光谱、2米全色与8米多光谱融合、16米多光谱四类,北京、上海、银川、  相似文献   

2.
资源三号卫星工程突破了我国遥感卫星的诸多技术瓶颈,实现了卫星遥感图像质量最高、数据传输速度最快、低轨遥感卫星寿命最长、立体测绘成功率百分百等多项国内第一。其投入使用将从根本上解决我国长期采购国外商用卫星影像数据进行测图工作的现状。  相似文献   

3.
<正>本刊讯国防科工局11月8日首次公布了"嫦娥二号"卫星传回的"嫦娥三号"预选着陆区月球虹湾区域局部影像图后,探月工程月球应用科学首席科学家、国家天文台台长严俊,探月工程地面应用系统总设计师李春来等专家对记者讲  相似文献   

4.
<正>2007年11月,"嫦娥一号"卫星成功传回我国第一幅月球影像图,标志着我国探月工程一期——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圆满成功。时隔三年,我国探月工程二期任务拉开大幕。2010年11月,探月工程二期任务的先导星——"嫦娥二号"卫星成功传回  相似文献   

5.
正高分三号卫星于8月10日成功发射。这是我国首颗多极化合成孔径雷达(SAR)卫星,能提供最高1米分辨率的遥感成像,具有全天时、全天候的成像能力,不论昼夜或晴雨天气,皆可随时对地成像。该星共采取了50多项创新技术,其所有设备和部组件都由国内单位研制,技术水平达到或超过同类进口产品。高分三号卫星能够为海洋环境监测与权益维护、灾害监测与评估、水利设施监测与水资源评价管理、气象研究等业务提供全新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6.
我国通过对"嫦娥一号"卫星探测数据的处理、分析与研究,目前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填补了我国在月球探测领域的空白,其中,根据"嫦娥一号"卫星数据制作的"全月球影像图"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7.
正日前,中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高分三号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圆满成功。高分三号是我国首颗多极化合成孔径雷达(SAR)卫星,能提供最高1米分辨率的遥感成像,是世界上分辨率最高的C频段多极化SAR卫星。高分三号卫星总指挥兼总设计师张庆君说:"高分三号卫星的发射和应用,把我国高分系统建设由可见光、热红外、远红外带入到  相似文献   

8.
<正>"嫦娥二号"探月发射前夕,"嫦娥二号"卫星系统总指挥张廷新、副总指挥太萍接受本刊记者采访,介绍了在卫星研制过程中如何确保进度和质量等问题,畅谈了各自的切身感受。他们深情地说,我们把探月卫星当成自己的宝贝。记者:"嫦娥二号"卫星的主要功能是什么?张廷新:"嫦娥二号"卫星主要有两大功能:验证、探测。验证直接入轨技术、轨道机动技术、X频段的测控技术、高分辨率成像技术等;在100公里环月轨道对整个月球进行探测,尤其要对"嫦娥三  相似文献   

9.
卫星平台颤振条件下,推扫式高分辨率光学影像成像往往产生扭曲,从而影响影像的定位及信息提取精度。针对当前颤振下影像成像扭曲补偿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线加速度计测量平台颤振下的稳态重成像模型实现高分辨率卫星颤振扭曲影像的重建。采用受平台颤振影响而扭曲变形的高分某型号卫星全色影像数据进行验证。分析结果表明:提出的线加速度计可以有效检测并测量出平台的颤振,设计的颤振影像地面重建模型可以有效提高光学影像成像质量,补偿后影像扭曲变形现象明显消除。  相似文献   

10.
针对时空上下文(STC)目标跟踪算法在高分辨率视频卫星影像中,目标经过复杂背景时跟踪准确度过低的问题,提出了适用于视频卫星影像数据的改进型时空上下文目标实时跟踪算法。该算法结合感知哈希算法对STC目标跟踪算法中置信图模型加以改进,以提升跟踪算法的目标定位精度,使用帧间学习率自适应更新方法以提升跟踪算法准确度,使用固定目标尺度方法提升跟踪速度以确保算法实时性。对"吉林一号"系列视频卫星影像进行仿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在保证实时跟踪速度的同时,克服了视频卫星影像中复杂背景对目标跟踪算法的干扰,实现了针对高分辨率视频卫星影像实时的精准目标跟踪。  相似文献   

11.
抗震救灾中的中国遥感群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河 《现代军事》2008,(9):29-32
在四川的抗震救灾行动中,大陆和台湾的遥感卫星群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通过使用这些卫星对地震灾区进行密集成像.同时迅速调集过去卫星对灾区成像的图片.灾情监测和评估的效果得到了加强。这些遥感卫星包括“资源-1”、“资源-2”卫星.“遥感-1”、“遥感-2”雷达成像卫星.“北京-1”号小卫星.“风云”系列气象卫星以及来自台湾的“福卫-2”遥感卫星等。  相似文献   

12.
卫星平台颤振条件下,推扫式高分辨率光学影像成像往往产生扭曲,从而影响影像的定位及信息提取精度。针对当前颤振下影像成像扭曲补偿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线加速度计测量平台颤振下的稳态重成像模型实现高分辨率卫星颤振扭曲影像的重建。本文采用受平台颤振影响而扭曲变形的高分某型号卫星全色影像数据进行验证。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线加速度计可以有效检测并测量出平台的颤振,设计的颤振影像地面重建模型可以有效改善平台颤振下推扫式光学影像扭曲成像的影响,补偿后的影像扭曲变形现象明显消除。  相似文献   

13.
基于约束满足的多目标对地观测卫星成像调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EOS(对地观测卫星)成像调度需要根据用户提出的成像任务需求确定卫星成像序列,是一个复杂的组合优化问题。考虑到成像侧视约束条件,建立EOS成像调度的多目标有向无环约束图模型。在此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SPEA2(strength pareto evolutionary algorithm 2)的多目标成像调度算法,采用约束控制技术设计遗传算子处理成像约束。经过三个实际的多目标成像调度问题测试,表明该算法可以有效地解决EOS成像调度问题。  相似文献   

14.
正6月11日,天问一号探测器着陆火星首批科学影像图揭幕仪式在京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出席揭幕仪式并讲话。刘鹤表示,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航天事业发展,5月15日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后专门发来贺电,为加快建设航天强国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深入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15.
基于时间序无圈有向图的多准则优化成像调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合理有效地利用遥感卫星资源获取更多高质量影像数据是卫星成像调度的重要工作。提出了一种新的成像调度解决方案。应用图论相关理论,建立卫星成像时间序无圈有向图模型,利用多项准则作为衡量标准对不同成像路径进行评价,提出时间序多准则最短路径算法求取优化成像路径。理论分析和实验表明,该解决方案可以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多条pareto优化成像路径,具有良好的调度性能。  相似文献   

16.
任务规划是敏捷卫星执行对地观测任务的有效支撑和重要保证,为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敏捷卫星任务规划研究中的关键问题,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了总结分析,并对下一步研究进行展望。首先阐述了敏捷卫星任务规划问题的描述要素、分类方法和求解难点,然后从点目标、区域目标、立体成像、长条带目标4个方面梳理了敏捷卫星任务规划的研究进展;最后分析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成像模式研究较少、规划模型不完善、评价方法单一等问题,并结合发展需求,提出需要从多种成像模式下的任务规划、敏捷卫星组网协同和自主任务规划、高效的求解算法等方面展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海上机动目标监视任务过程及建模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信息化条件下的现代战争中,海上机动目标情报的获取成为分析判断现代战争战场态势的重要依据。由于卫星侦察具有侦察范围广、侦察时间长、定位精度高、不易被攻击等特点,海洋监视卫星成为海上情报侦察的有效手段。目前发展的海洋监视卫星主要包括电子侦察卫星和成像侦察卫星,对海上机动目标的监视也主要通过电子及成像侦察卫星的配合来完成。重点研究了电子、成像侦察卫星、地面信息处理系统、地面接收站在海上机动目标监视任务中的联合工作模式。  相似文献   

18.
针对光学小卫星成像调度系统设计需求,考虑侧视、存储容量、能量和数据传输等复杂约束,面向小规模问题应用,设计了问题求解流程.建立了顶点和边都带权的成像约束图模型,并提出了基于标记更新最短路算法的复杂约束成像卫星调度算法解决成像方案生成过程;对数传方案生成过程,给出背包模型并采用带回看策略的贪婪启发式方法进行问题求解.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是可行和适用的.  相似文献   

19.
正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于2020年7月23日成功发射,2021年5月15日成功着陆火星。5月22日,"祝融号"火星车到达火星表面,开始巡视探测。6月11日,国家航天局对外发布火星表面获取的首批科学影像图,标志着天问一号一步实现"绕、着、巡"的目标,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20.
2月6日,探月工程嫦娥二号任务全月球影像发布仪式在京举行,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发布了探月工程嫦娥二号任务7米分辨率全月球影像图。专家评审认为,7米分辨率全月球影像图的空间分辨率、影像质量、镶嵌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