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刘艳琼 《国防科技》2015,36(5):59-64
随着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人类延续几千年的陆地、海洋战场开始向上转移,甚至取而代之成为主战场。空天一体,在这一趋势中日显紧迫。从分离的"空"、"天"文化走向一体化"空天",这是深层文化的本质转变:转变为高远视角,转变为系统思维,转变为大战略理念,转变为先进战斗力文化。空天一体,既有现实紧迫性,又有蓝天文化、航天文化作为坚实基频的客观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中国飞机制造走向国际:大型直升机迅速问世。歼10一飞冲天、"太行"发动机研制成功、大型直升机迅速问世,"十二五",中国航空工业集团突破一项又一项关键技术,自主创新硕果累累,实现了我国航空工业与世界先进水平从"望尘莫及"到"同台竞技"、从"捉襟见肘"到"得心应手"的转变,挺起航空强国的脊梁。  相似文献   

3.
<正>近年来,航空工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整个航空制造业的崛起,在由传统制造迈向数字化制造的同时,也实现了制造工艺的迅速变革。庆安要在未来的航空领域里策马扬鞭,不仅要买得起马,更要配得好鞍。由"传统"走向"精准",不仅是技术的进步,更是一次思维方式的转变。"作以至精、动以至准"是航空工业庆安作动系统文化内涵的阐释。作为一个有着六十多年历史的航空企业,要实现转型升级,将作动系统文化真正落地,必须把精准管理的思维融入工作之中,用精准管理的  相似文献   

4.
正一个航空机载企业和一个知名学府的有机结合,中国实现了在航空刹车材料领域从"跟随者"到"领跑者"的角色转换。双方以对国家使命的担当精神和主责意识,诠释了"产学研"无缝对接的报国情怀和自主创新的内涵,也成就了一个中国企业从"学着会做"到"独立领跑"的时代跨越。  相似文献   

5.
陕西宝成航空仪表公司是中航工业集团所属骨干企业。作为新中国航空工业建立的第一家航空仪表企业,曾创造了我国航空工业多项辉煌记录。公司自主创新、研制、生产的各类航空机载系统和元器件装备了我国所有国产机种,还出口欧洲、北美洲等地区,"十一五"期间更是蓬勃发展,成绩喜人。  相似文献   

6.
<正>70年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新中国航空事业通过一代代人的不懈努力和艰苦奋斗,实现了历史性跨越:我国航空装备已经实现了从第一代到第四代、从机械化到信息化、从陆基到海基、从中小型到大中型、从有人到无人的跨越;实现了对世界强者从望尘莫及到同台竞技的跨越;实现了我国民机产业从蹒跚起步到振翅欲飞的跨越;实现了航空科技研发从亦步亦趋到自主创新的跨越……一、从"0"到"20"!为新中国航空事业70年发展骄傲点赞70年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  相似文献   

7.
西飞在飞翔     
西飞集团公司非航空民品的 发展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20多 年来,成功实践了"航空为本,飞 机为主,军民结合,多种经营,建 立高科技、外向型一流企业"的 发展战略。民品产业从无到有,由 小到大,由单一到系列,逐步由 分散走向集中,由粗放走向集约, 形成了三大产业,迈向了规模化、 规范化、品牌化的经营之路。从 "七五"、"八五"到"九五"、"十 五",民品经营实现了四大跨越, 年产值从最初的几百万、几千万 发展到十几亿元。2004年,集团 公司实现销售收入56亿元,其中 非航空民品达到了17亿元,航空 产品与非航空民品比翼齐飞,构  相似文献   

8.
中航工业大力开展集成创新、原始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完善创新投入机制和激励机制,全面推进“两化”深度融合,突破了一大批航空尖端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和前沿技术,使我国跻身于能够系列化、信息化、体系化发展航空装备的国家行列,实现了从“望其项背”到“同台竞技”的转变  相似文献   

9.
集群作战是未来空中作战的主要样式,其重构机理的研究对于提升航空集群执行任务的整体性能以及在遭受攻击时的生存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从作战任务层面出发,对集群系统重构的定义以及类型、触发机制和基本原则进行了分析阐述;借鉴博弈论理论,将航空集群系统分布式重构问题映射为多Agent之间的合作-竞争问题,建立了基于Multi-Agent的系统重构模型,给出了重构的流程与算法,为航空集群系统自适应重构能力的设计实现提供了理论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
实现从"革命的哲学"到"建设的哲学"的转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中国发展的显著标志和巨大成果,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过时论"做出的最有说服力的应答.正确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神实质和宗旨,是实现这一转变的逻辑前提;准确揭示、大力弘扬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精髓,是实现这一转变的关键;明确"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不断深化对"三个规律"的认识,是实现这一转变的显著标志.  相似文献   

11.
<正>公司简介Enterprise introduction中电科特种飞机系统工程有限公司是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地方政府共同投资组建的国有控股高科技企业。电科特飞依托中国电科在多功能任务载荷以及电子信息系统等领域的产品和系统集成优势,同时联合国内外航空企业及科研院所的优质资源,针对通用航空产业,以军民融合为契机,专注"有人/无人特种飞机系统、低空监视和服务系统、军民两用航电系统"三大业务板块,打造"任务电子系统一体化、平台和任务系统一体化以及空地系统一体化"三大一体化解决方案,实现军、民、贸协同发展。电科特飞正致力于成为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全寿命管理、信息化管理、强化机制管理三个层次上,阐述了实现装备维修经费管理思想的创新;从计划与市场两种配置资源手段、"联勤"和"社会化"保障模式、由"标准加补助"到"标准加管理"转变三个内容上,论述了实现装备维修经费管理理念的创新;从管理组织、管理主体、管理套路三种方式上,揭示了实现装备维修经费管理方式的刨新;从管理法规、增强经费效益、网络财务控制系统三种手段上,揭示了实现装备维修经费管理手段的创新。  相似文献   

13.
2000年,西安西北光电仪器厂胜利地实现了航空某型产品合同约定的全部任务,完成之好、完成之快都创下了西光厂同类产品之最。 去年是西光厂由工厂制向公司制转变至关重要的一年,也是企业走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全面步入市场经济的第一年。在此环境下,作为外贸定货的航空某型产品,无论是从产品的市场开拓、市场竞争,还是从具体的生产组织、生产管理上都实现了新的突破。尤其在企业营销观念、生产观念以及员工观念上实现了质的飞跃。 营销观念 近几年来,随着国内军工技术的飞速发展,西光厂平显产品在国内市场逐渐萎缩,在确保和扩…  相似文献   

14.
在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下,航空武器系统的改进和完善的重点在于协同作战关键技术以及样式的应用。对于关键技术和系统作战的引入可以更好的完成现代战争到高科技战争的转变,对促进指挥作战平台与传感器之间的互用性有积极作用。航空武器系统分为地面设备和机载武器系统,这两项系统的主要特征是各组单元是通过横向组网的方式将网络系统进行植入,不仅是武器系统共享功能得到提升,而且也保障了系统作战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省在民兵整组中,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实际出发,不断深化研究,大胆探索实践,初步摸索了任务牵引、系统整合、统筹配置、抽组集成、纵向衔接、横向联动的"模块化"编兵新路子,实现了组织结构由"粗放型"向"精确型"转变,组织模式由"相对独立"向"相互融合"转变,组织指挥由"间接、多层"向"直接、统一"转变,为遂行多样化任务奠定了组织基础.  相似文献   

16.
当前,航空作战平台的发展已逐步由传统"机群"向智能"集群"过渡,因此,依托航空平台信息网络体系,实现用户信息需求与通信资源的有效匹配,成为航空集群通信交互的主要模式.基于航空信息网络在集群作战背景下的应用需求,介绍了航空集群及航空信息网络的研究进展,总结了现有航空信息网络在集群作战应用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软件定义网络(Software Defined Networking,SDN)技术为其带来的性能优势,并结合集群空战中通信服务调度实现场景分析了亟待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航空数据链高民航和军航中的需求分析,比较了国内外装备体制的差异,提出了未来若干年内航空数据链装备体制的发展方向,对航空移动通信系统作了重点介绍,以期通过这 个系统实现地空通信的网络化和多功能。  相似文献   

18.
维修保障作为装备保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航母航空弹药贮运系统的使用与训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航空弹药贮运系统维修保障的定义入手,系统总结了航空弹药贮运系统维修保障的现状,然后从装备组成、使用特点、战场环境等方面论述了加强航空弹药贮运系统维修保障能力建设的必要性,提出了加强航空弹药贮运系统维修保障能力建设的对策。要坚持战斗力标准,立足本国航母装备发展实际,加快推进航空弹药贮运系统维修保障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19.
正近年来,中航工业机电系统股份有限公司分党组旗帜鲜明抓党建,凝神聚力促发展,认真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深入推进工作作风转变,全力推进党建工作、党风廉政、新闻宣传、企业文化、人才队伍和工团工作建设,为公司在新常态下实现健康发展注入了新能量。严格党建责任落实机电系统分党组高度重视理论学习,努力提升思想素养。重点学习了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及《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中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的若干意见》等相关文件。组织航空产  相似文献   

20.
中国航空历经百年飞翔历史,正迎来崭新的空天时代。在这个波澜壮阔的历史航程中,从东北老航校到空军航空大学是一条璀璨夺目的航迹,它展现出人民空军飞行院校的发展建设,在一个甲子中实现了不断完善和跨越发展。这里曾创造出最先承训双学士飞行员、最先培养空军侦察情报人员等18个中国空军之最,为国家和军队输送了14万余名航空飞行指挥人才和航空工程技术人才,其中近300人走上军职以上领导岗位,涌现出战斗英雄王海、张积慧、刘玉堤、杜凤瑞,海空卫士王伟,飞行员舰长柏耀平,中国工程院院士李明,航天英雄杨利伟、翟志刚,英雄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刘伯明、景海鹏,第一位女航天员刘洋,空军机务标兵李光男等一大批英模人物。空军航空大学是当之无愧的"飞行员的摇篮"、"航天员的摇篮"、"英雄的摇篮"和"将军的摇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