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对军事历史的研究,有了很大的发展,成绩显著,其中对军事后勤发展史的研究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总后领导对于历史研究很重视,强调要在以往军事后勤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国情、军情,探讨具有中国特色的军事后勤理论和后勤建设发展战略。从1980年起,后勤学术研究部门先后组织力量,结合撰写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卷以及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的后勤条目,整理中国和世界军事后勤史,总结抗美援朝战争后勤经验;同时着手翻译外国的军事后  相似文献   

2.
由辽宁大学历史系崔连仲教授编著,金盾出版社出版的《世界军事后勤史(古代部分)》是《军事后勤历史丛书》之一(《丛书》包括:《中国古代军事后勤史》、《中国近代军事后勤史》、《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史》、《世界军事后勤史》)。该书论述了古代埃及、印度、希腊、罗马等不同国家,不同历史时期的军事后勤体制、后勤思想及辎重运输、军需物资、武器装备等勤务的形成与发展,着重叙述了重要战争、战役的后勤保障过程、方式和手段,是一部以  相似文献   

3.
张涛  杜燚博 《国防科技》2021,42(6):135-140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强大的王朝之一,其军事实力可谓中国历史的巅峰。唐朝国祚在安史之乱后还延续了150余年,唐朝的兵役制度和后勤制度对其内外军事斗争及政权的发展和延续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军事审计的保驾护航之下,唐朝的兵役及后勤制度为其初期开疆拓土与后期定土戡乱均提供了有力支持。本文以唐朝历史的衍进为线索,以唐朝兵役制度和军事后勤制度的变迁为背景,剖析唐朝军事审计制度的特点与规律,详述军事审计主体、对象、方法、法规在这一时期的发展与变化,进而探究军事审计与兵役、后勤制度的关联,总结提炼出军事审计在国家兵役、后勤制度和国家安全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为现阶段军事审计更好服务于军事制度提供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4.
我国古代的军事经济同古代文化一样,是我国军事思想宝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习和研究它,有助于我们继承和吸取前人的宝贵经验,提高军事经济理论水平,促进军事经济研究的健康发展。粮草是古代作战中的头等重要物资,“军无粮食则亡”,“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纵观古代战争史,历代军事家为了解决军队的粮草供应,精心谋略,运筹帷幄,提出了一系列的策略和方法,形成了具有中国特点的古代军事经济思想。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要算是在内“屯田戍边”、在外“因粮于敌”。本文拟对我国古代“屯田积粟戍  相似文献   

5.
军事后勤是与战争同步产生的,在中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中国古人常说“储备”、“蓄积”、“委积”、“贮聚”和“武备”等,实际上多是有关后勤的问题。到了近代以后,出现了“军需”和“后勤”一类的专门概念。在长期的军事后勤实践中,历代将帅和众多的论兵者对后勤问题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理性认识。这种认识已经构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其主要内容及其特点如下:首先,他们非常重视军事后勤问题,对军事后勤的作用和地位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其次,他们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将自己对后勤问题的关注集中在粮食上,重粮思想成为中国古…  相似文献   

6.
中国近代军事后勤史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到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这段历史异常尖锐复杂,其变化之大,矛盾之多,涉及面之广,都是中国过去所不曾有的。反映在军事后勤上的演变,更是多层次多方面,非止一端,因而,中国近代军事后勤,大不同于古代军事后勤了。 现就中国近代军事后勤谈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7.
明确提出军队吃“皇粮”思想 ,并引导部队一步步走出长时间、大规模经商的误区 ,无疑是江泽民主持军委工作以来重彩浓抹的一笔。无论从历史演进的层面 ,还是从现实发展的角度 ,其意义都不容低估。如果将这一实践置于我军7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 ,就可以更加明晰地看出其对我军建设与发展的特殊意义和重大贡献。一、我军生产活动发展的三大阶段与面对的三个历史性课题生产活动作为古代军队屯田与20世纪特殊军事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在我军源远流长 ,其活动范围及影响一开始就大大超出了后勤的范围 ,而成为军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 ,正是由…  相似文献   

8.
后勤补给历来是影响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中粮食的供应尤为关键。春秋争霸战中诞生了中国最早的一批运河,其主要目的即是便于粮食等后勤补给物资的转运,秦汉时期为了征伐南越而修建了灵渠,曹魏为平定北方开挖了一系列的运河,隋唐以后的京杭大运河不仅是重要的军事后勤补给线,而且关系到国家政治、经济等方方面面,成为维持整个帝国运转的大动脉。在传统时代,陆运主要依靠人力和畜力,长距离粮食转运效率极低,而水运则具有明显优势,因而开挖运河,连接天然河道,构建快速的后勤补给线为中国历代军事家和战略家所重视,成为中华帝国进行大规模战争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9.
后勤动员建设作为战争动员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军事斗争准备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新的历史时期,党中央、中央军委要求我们要扎扎实实做好军事斗争准备,打赢一场可能发生的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新的军事斗争方式给战争动员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就加强后勤动员建设的有关问题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0.
后勤是从物质、技术方面保障军队建设和作战需要的必不可少的基础性的军事活动。有战争和军队即应有后勤活动。只不过早期的后勤活动与早期的战争和军队活动一样非常简单罢了。后勤不仅贯穿战争和军队的全过程,而且贯穿其细技末节。如果把军队比作人的身体,那么每个血管里都流着后勤的血。中国兵书是中国古代军队知识的载体,而后勤知识是军事知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中国兵书中也记载着十分丰富的军事后勤知识。它是前人给我们留下的军事后勤方面的宝贵遗产,是研究军事后勤史的珍贵史料。批判地继承这笔遗产,研究整理这批珍贵史料,对于建立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军事后勤理论体系不无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军屯作为军队粮食补给的重要手段 ,对中国历代国防后勤建设 ,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军屯一词起源于明朝 ,军屯发展呈现马鞍型的历史走向。军屯历经数千年而不衰 ,这与它无法替代的巩固国防 ,繁荣经济和增强军队后勤保障的历史作用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2.
江泽民关于军队后勤建设重要论述,站在党和国家战略全局的高度,用系统的、辩证的、创造性的思想方法,整体谋划军队后勤建设问题,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军事后勤思想,以及邓小平有中国特色的军事后勤理论,开辟了一条既符合国情军情、又具有时代精神的我军后勤建设道路。认真学习研究江泽民用创新方法指导我军后勤现代化建设的伟大理论与实践,对于做好新时期军事斗争后勤准备和指导新世纪后勤建设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3.
伟大的抗日战争,是近代史上中国人民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场长达8年波澜壮阔的战争中,我军顺应战争的要求,创立了符合我国国情和军情的战略后勤思想。在这一思想的正确指导下,我军后勤克服重重困难,有力保障了抗日战争取得伟大胜利。也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军事后勤遗产。回顾我军这一段战略后勤思想史,对于指导我军后勤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抗日战争战略后勤思想的历史地位 综观我军军事后勤史,不论是土地革命时期,还是解放战争时期;不论是抗美援朝战争,还是建国后在我国周边发生的几场局部战争;我军军事后勤所面临的国际和国内的战场险恶环  相似文献   

14.
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毛泽东对军事后勘有许多重要论述,明确指出军事后勤是一门重要的专门的科学,把军事后勤摆到了与军队作战和建设同等重要的地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军事后勤思想。认真学〉--j和研究毛泽东军事后勘思想,应结合当今世界发展形势和我军现代化建设探讨军事后勘领域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15.
孙中山军事后勤思想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孙中山是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是伟大的民主主义革命家,是一位坚定的不屈不挠的革命实践者。在为中国的独立、自由、民主和富强而奋斗的过程中,他经历了长期曲折而艰苦的探索。尤其在组织领导武装斗争的实践中,批判地吸收了中外后勤建设和后勤保障的理论精华,概括总结了在与南北军阀斗争中后勤保障的历史经验,逐步形成了系统的军事后勤思想。对我国近代军事后勤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本文拟就其军事后勤思想理论作一初步探讨。一、发展国家经济,增强国防实力孙中山在革命战争长期的实践中,深知战争对经济的依赖…  相似文献   

16.
中国军事后勤思想述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中国军事后勤思想源远流长,内容极其丰富,它覆盖了后勤的所有领域,大到后勤的战略思想,小到士兵利益观,无所不含。从研究各个历史时期和主要代表人物后勤思想来看,形成共性的思想有以下六个方面。一、关于战争后勤观人类自有战争就有后勤,在长期战争中积累了大量后勤保障经验,形成了后勤决定战争胜负、寓兵于民、断敌粮道的战争后勤现。(一)后勤是决定战争胜败的重要因素历代军事家都清楚地认识到,后勤是军队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战略要素。兵圣孙武在其兵法中,将后勤作为决定战争胜负的“五事”(道、天、地、将、法…  相似文献   

17.
<正>能源是军事领域最基础的部分,是军用设备和各种武器装备的"粮食"。没有能源,飞机、舰船、坦克、汽车、火车无法启动,自动化指挥系统无法运行,后勤保障将难以为继。军事能源作为军队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对军事后勤建设产生了深刻影响。军事能源走军民一体化发展道路,是外军军队建设的共同做法。我国军事能源建设借鉴外军成功经验和做  相似文献   

18.
美国建国以后,随着国力不断增强,军事实力同步发展,军事实践不断增多,军事思想随之日益发展,军事后勤思想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美国早期的军事后勤思想多从欧洲引进,最具代表性的是对若米尼军事后勤思想的学习借鉴。19世纪中期以后,在军事实践的推动下,美国逐渐培育出自己的军事后勤思想。从马汉的军事后勤思想到索普的《理论后勤——战争准备的科学》,从后勤破坏思想到登陆作战后勤保障思想,再到国际后勤思想的提出和完善,清晰地勾勒出美军后勤思想演进的轨迹。  相似文献   

19.
军分区后勤处于军地结合部,担负着将国家战争潜力转化为保障实力的重大任务,在军事斗争后勤准备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随着军事斗争准备的深入,军分区后勤建设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如何解决这些新情况、新问题,对进一步加强军分区后勤建设,深化军事斗争准备具有重要的意义。对此,笔者就当前军分区军事斗争后勤准备亟待解决的问题谈点看法。一、调整后勤编制,为保障打赢提高工作效率前几年,部队为适应信息化战争的要求,对原有的后勤编制体制进行了调整。目前,军分区(人武部)后勤编制为5人(大多数单位的一名士官还未配备到位)。调整编…  相似文献   

20.
从第一次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前,中国军事后勤近代化建设经历了酝酿和初步发展两个阶段。两次鸦片战争是其酝酿时期,近代军事后勤思想开始萌芽,军队中开始引进西洋先进武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至甲午战争前,是其初步发展时期,在洋务运动的推动下,晚清军事后勤近代化在军事工业、军队武器装备、军费收支、军事交通、医疗卫生、后勤体制等方面初步发展。中国军队开始从传统军事后勤向近代化后勤转变,为清末后勤近代化的全面进步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